- 722.50 KB
- 2021-07-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二第二次考试
化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l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 2(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选修 4 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节。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能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自古人们就对能源有各种各样的利用。下列诗句中都蕴
含了对某种能源的利用,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者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水能的利用)
B.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地热能的利用)
C. 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太阳能的利用)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风能的利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孤轮”“寒水”“自转”,结合所学可知诗句描述的是筒车,筒车是唐朝农民
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它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体现了水能的利用,
故 A 正确;
B.春寒时节,在华清池里,利用温泉可以洗澡,体现了地热能的利用,故 B 正确;
C.温汤水属于利用地热资源,体现了地热能的利用,不是太阳能,故 C 错误;
D.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利用的是风能,故 D 正确;
故答案选 C。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氧化钠的电子式: B. 中子数为 18 的氯原子: 35
17 Cl
C. 氮离子为(N3-)的结构示意图: D.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 2 2 2CH -CH -CH ] n
【答案】B
- 2 -
【解析】
【详解】A.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 2 个钠离子和 1 个氧离子构成,故其电子式为
,故 A 错误;
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 18 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 18+17=35,表示为: 35
17 Cl,
故 B 正确;
C.氮离子的核内有 7 个质子,核外有 10 个电子,故其结构示意图为 ,故 C 错误;
D.丙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聚丙烯正确的结构简式为 ,故 D 错误;
故答案选 B。
3.升高温度,下列物理量的值一定增大的是( )
A. 化学反应的焓变 B. 化学平衡常数 C. 反应物的转化率 D. 弱酸的电
离平衡常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化学方程式一定时,焓变只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与温度无关,所以升高温度
焓变不变,故 A 错误;
B.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故 B 错误;
C.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故 C 错误;
D.弱酸的电离平衡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弱酸的电离,则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增大,
故 D 正确;
故答案选 D。
【点睛】在可逆反应中,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化学平
衡常数和反应物的转化率都会减小。
4.某温度下,向 1L 纯水中不断通入氨气至饱和,溶液中下列各量的值始终保持减小的是( )
A. c(NH3·H2O) B. c(NH4
+) C. c(H+) D. c(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某温度下,向 1L 纯水中不断通入氨气至饱和,氨气与水反应生成 NH3·H2O,NH3·H2O 的电离
- 3 -
程度逐渐减小,则溶液中 NH3·H2O、OH-、NH4
+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
【详解】某温度下,向 1L 纯水中不断通入氨气至饱和,NH3·H2O 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则溶
液中 NH3·H2O、OH-、NH4
+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若溶液体积不变,则 c(NH3·H2O)、c(NH4
+)、c(OH-)
逐渐增大;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不变,由于 c(OH-)逐渐增大,则 c(H+)减小;故答案选 C。
【点睛】因为 NH3·H2O 是弱电解质,所以氨水浓度越大,NH3·H2O 的电离程度越小,但电离出
的 NH4
+和 OH-浓度仍然是增大的。
5.已知:CO2(g)+2NaOH(aq)=Na2CO3(aq)+H2O(l) △H=Q1 kJ·mol-1;CO2(g)+NaOH(aq)=
NaHCO3(aq) △H=Q2 kJ·mol-1。将 15.68 L(标准状况)CO2 气体通入 1 L 1.0 mol·L-1 氢氧化
钠溶液中,反应完全时能量变化为 Q3 kJ 则 Q1、Q2、Q3 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Q3=0.3 Q1+0.4Q2 B. Q3=0.7Q1 C. Q3=0.7Q2 D. Q3=0.4Q1
+0.3Q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标准状况下 15.68 LCO2 气体的物质的量 n(CO2)= 15.68L
22.4L/mol
=0.7mol,1 L 1.0 mol·L-1 氢氧
化钠溶液中 n(NaOH)= 1 L 1.0 mol·L-1=1mol。根据题中所给化学方程式可知,两个反应同
时发生,Na2CO3、NaHCO3 均有生成。由碳元素守恒得:n(NaHCO3)+n(Na2CO3)=0.7mol,由钠元素
守恒得:n(NaHCO3)+2n(Na2CO3)=1mol,解得:n(NaHCO3)=0.4mol,n(Na2CO3)=0.3mol。由 CO2(g)
+2NaOH(aq)=Na2CO3(aq)+H2O(l) △H=Q1 kJ·mol-1;CO2(g)+NaOH(aq)=NaHCO3(aq) △H
=Q2 kJ·mol-1,可得反应完全时能量的变化值。
【详解】标准状况下 15.68 LCO2 气体的物质的量 n(CO2)= 15.68L
22.4L/mol
=0.7mol,1 L 1.0 mol·L-1
氢氧化钠溶液中 n(NaOH)= 1 L 1.0 mol·L-1=1mol。根据题中所给化学方程式可知,两个反
应同时发生,Na2CO3、NaHCO3 均有生成。由碳元素守恒得:n(NaHCO3)+n(Na2CO3)=0.7mol,由钠
元素守恒得:n(NaHCO3)+2n(Na2CO3)=1mol,解得:n(NaHCO3)=0.4mol,n(Na2CO3)=0.3mol。由
CO2(g)+2NaOH(aq)=Na2CO3(aq)+H2O(l) △H=Q1 kJ·mol-1;CO2(g)+NaOH(aq)=NaHCO3(aq)
△H=Q2 kJ·mol-1,可得反应完全时能量的变化值 Q3=0.3 Q1+0.4Q2;故答案选 A。
【点睛】CO2 与 NaOH 反应时相对量的不同生成物也不同,题目中给的物质的量介于两个方程式
反应的比例范围中间,两个反应同时发生,如果单独计算的话特别繁琐,所以我们用元素守
恒的思想进行列式求解,会大大简化计算过程。这是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思考的一大难点。
- 4 -
6.下列关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四种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池中锌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是铅蓄电池,属于可充电电池
C. 电池是燃料电池,氢气发生还原反应
D. 电池是普通锌锰干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原电池中活泼性强的金属作负极,Zn 的活泼性比 Cu 强,所以 Zn 为负极,发生氧
化反应,故 A 错误;
B.铅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能重复利用,是可充电电池,故 B 正确;
C.在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 C 错误;
D.普通锌锰干电池不能重复利用,属于一次电池,故 D 错误;
故答案选 B。
【点睛】在原电池中,负极一定是失电子的一极,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这是解答此
题的关键点。
7.在相同温度时,100 mL 0.01mol·L-1 HCN 溶液与 10mL 0.1mol·L-1HCN 溶液相比较,下列数
值中,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A. H+的物质的量 B. HCN 的电离平衡常数
- 5 -
C. 完全中和时所需 NaOH 的量 D. HCN 的物质的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HCN 为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总物质的量相同、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中各粒子
的物质的量也是不同的。
【详解】A.HCN 为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两种溶液溶质都为 0.001mol,则 100
mL 0.01mol·L-1 HCN 溶液与 10mL 0.1mol·L-1HCN 溶液相比较,H+的物质的量前者大,故 A 正
确;
B.相同温度时 HCN的电离平衡常数相等,故 B 错误;
C.由于两种溶液溶质都为 0.001mol,则完全中和时所需 NaOH 的量相同,故 C 错误;
D.0.01mol·L-1 HCN 溶液电离程度大,则溶液中 HCN 的物质的量小,故 D 错误;
故答案选 A。
【点睛】HCN 为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当溶质总物质的量相同时,浓度大的溶
液中 HCN 的物质的量也大。
8.将一定量的固体 X 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X(s) Y(g)+2Z(g)。
反应达到平衡后,c(Z)=2 mol·L-1,则在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A. 4 B. 6 C. 8 D. 1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反应 X(s) Y(g)+2Z(g)各物质参加或生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由于 X
是固体,则反应的平衡常数 k= 2c(Y) c (Z) ,由此进行计算。
【详解】反应达到平衡时 c(Z)=2 mol·L-1,根据 X(s) Y(g)+2Z(g)可知,分解生成的 Y
的浓度为 1 mol·L-1,反应的平衡常数 k= 2c(Y) c (Z) = - 21 -1×(1 mol L 2mol L ) =4 3 -3 mol L ,
故答案选 A。
【点睛】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式中,因为 X 是固体,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2c(Y) c (Z) ,这是解答此类型题目的易错点。
9.叠氮酸(HN3)和亚硝酸(HNO2)都是弱酸,291 K 时,其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 K(HN3)=1.9×10-5、
- 6 -
K(HNO2)=4.6×10-4,现有 pH 与体积均相等的叠氮酸、亚硝酸溶液分别与 0.5 mol·L-1 的 NaOH
溶液发生反应,恰好完全中和时消耗 NaOH 溶液的休积分别为 V1、V2,则 V1、V2 的关系是( )
A. V1>V2 B. V1< V2 C. V1=V2 D. 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电离平衡常数 K(HN3)=1.9×10-5、K(HNO2)=4.6×10-4 可知,酸性:HN3< HNO2,pH 相同时,
HN3 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 HNO2;体积相同时,HN3 的物质的量大于 HNO2,所以恰好完全中和时
HN3 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大。
【详解】由电离平衡常数 K(HN3)=1.9×10-5、K(HNO2)=4.6×10-4 可知,酸性:HN3< HNO2,pH
相同时,HN3 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 HNO2;体积相同时,HN3 的物质的量大于 HNO2;恰好完全中和
时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分别为 V1>V2,故答案选 A。
【点睛】HN3 和 HNO2 都是一元酸,体积均相等时恰好完全中和消耗的 NaOH 的体积取决于两种
酸的浓度大小,与它们的电离程度无关。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一个易错点。
10.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方案
滴管内盛有不同浓度的
H2C2O4 溶液
目的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
的影响
探究催化剂对
H2O2 分解速率的
影响
室温下比较
NaHCO3 和 Na2CO3
的溶解度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
衡的影响
- 7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详解】由图可知,两实验变量是 H2C2O4 溶液浓度,故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A 正
确;
由图可知,实验并不存在唯一变量,过氧化氢浓度不相等,故不能探究催化剂对 H2O2 分解速率
的影响,B 错误;
由图可知,实验变量只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故可以比较 NaHCO3 和 Na2CO3 的溶解度,C 正确;
将二氧化氮放于两种环境中,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 正确;
答案为 B。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氯酸钾分解是一个熵增的过程
B. △H>0,△S>0 的反应一定可以自发进行
C. 电解水产生氢气、氧气的反应具有自发性
D. 可逆反应正向进行时,正反应具有自发性,△H 一定小于零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酸钾分解生成气体,混乱度增加,熵值增大,选项 A 正确;
B.△G<0 反应自发进行,由△G=△H-T△S 可知,若△H>0,△S>0,则当低温下△G 可能大于
0,反应非自发,选项 B 错误;
C. 电解水产生氢气、氧气的反应为△H>0,△S>0,根据△G=△H-T△S<0 可知,只有在高温
条件下才具有自发性,选项 C 错误;
D. 可逆反应正向进行时,由△G=△H-T△S 可知,若△H>0,△S>0 且高温条件下正反应具有
自发性,选项 D 错误。
答案选 A。
12.有 a
b X 和 c
d R 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 a=c 时, a
b X 和 c
d R 一定为同种元素 B. 当 b=d 时, a
b X 和 c
d R 一定为同种核
- 8 -
素
C. 当 a≠c 时, a
b X 和 c
d R 一定不是同种元素 D. 当 b≠d 时, a
b X 和 c
d R 一定不是同种
核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 a=c 时,这两种核素的质量数相同,质子数不一定相同,所以 a
b X 和 c
d R 不一定
为同种元素,故 A 错误;
B.当 b=d 时,这两种核素的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一定相同,所以 a
b X 和 c
d R 不一定为同种核
素,故 B 错误;
C.当 a≠c 时,质子数有可能相同,所以 a
b X 和 c
d R 有可能是同种元素,故 C 错误;
D.当 b≠d 时,质子数不同, a
b X 和 c
d R 一定不是同种核素,故 D 正确;
故答案选 D。
13.T℃时,发生可逆反应 A(s)+2B(g) 2C(g)+D(g) △H<0。现将 1 mol A 和 2 mol B 加
入甲容器中,将 4 molC 和 2 molD 加入乙容器中。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压强相等,t1 时两容器
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隔板 K 固定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甲中再加入 1 mol A 和 2 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 C 的浓度与乙中 C 的浓度相等
B. t1 时,甲、乙两容器中的压强仍相等
C. 移动活塞 P,使乙的容积和甲的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 C 的体积分数是甲中 C 的体
积分数的 2 倍
D. 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量的氦气,甲中反应速率和乙中的反应速率均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乙中加入 4molC 和 2molD 相当于开始加入 2molA 和 4molB,乙容器内
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甲容器内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的 2 倍,而乙容器的体积为甲容器的体积的 2
- 9 -
倍,在相同温度下达到相同平衡状态,甲、乙容器内对应物质的浓度相同,各组分的含量相
同,在此基础上,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答此题。
【详解】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4molC 和 2molD 相当于 2molA 和 4molB,即乙容器内的气体
的物质的量为甲容器内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的 2 倍,而乙容器的体积为甲容器的体积的 2 倍,
在相同温度下达到相同平衡状态。
A.隔板 K 固定不动,在甲中再加入 1molA 和 2molB,则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甲中 C 的浓度小于原来的 2 倍,即小于乙中 C 的浓度的 2
倍,故 A 错误;
B. t1 时,甲、乙两容器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所以容器中的压强仍相等,故 B 正确;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 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则乙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
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 C 的体积分数小于甲中 C 的体积分数的 2 倍,故 C 错误;
D.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容器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乙容器的体积变大,
反应物压强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故 D 错误;
故答案选 B。
【点睛】当同一个可逆反应有两种不同的投料方式时,需要按照该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化
到同一边,按照等效平衡的思想进行解题。
14.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该装置属于原电池
B. 放电过程中,H+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
C.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 1 mol 氧气,理论上能生成 11.2 L(标准状况)CO2
D. 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6H12O6+6H2O-24e-=6CO2↑+24H+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装置为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属于原电池,故 A 正确;
B.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应向正极移动,则放电过程中,H+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故 B 正确;
- 10 -
C.正极反应式为 O2+4e-+4H+=2H2O,则负极反应式为 C6H12O6+6H2O-24e-=6CO2↑+24H+,对比可
知,消耗 1mol 氧气生成 1mol 二氧化碳,标准状况下体积是 22.4L,故 C 错误;
D.负极是葡萄糖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为 C6H12O6+6H2O-24e-=6CO2↑+24H+,故 D 正
确;
故答案选 C。
【点睛】原电池内部离子的移动方向为“正正负负”,即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带
负电荷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15.室温下,CuSO4·5H2O(s)、CuSO4(s)与其水溶液之间转化的焓变关系如图:
己知 CuSO4·5H2O(s)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CuSO4(s)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2=△H1+△H3
B. 1mol CuSO4(s)的总能量大于 1mol Cu2+(aq)与 1mol SO4
2-(aq)的总能量
C. △H2<△H1
D. 从硫酸铜溶液中析出 CuSO4·5H2O(s)的反应焓变△H>0
【答案】D
【解析】
【分析】
CuSO4•5H2O(s)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则 CuSO4•5H2O(s)=Cu2+(aq)+SO4
2-(aq)+5H2O(l)
△H2>0,为吸热反应;CuSO4(s)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 CuSO4(s)=Cu2+(aq)+SO4
2-(aq)
△H3<0,为放热反应;CuSO4•5H2O(s)Δ CuSO4(s)+5H2O(l)△H1,由盖斯定律可知△H1=△H2-△H3,
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由盖斯定律可知△H1=△H2-△H3,故 A 正确;
B.图中△H3<0,可知 1mol CuSO4(s)的总能量大于 1mol Cu2+(aq)与 1mol SO4
2-(aq)的
总能量,故 B 正确;
C.△H2>0,△H3<0,△H1=△H2-△H3,则△H2<△H1,故 C 正确;
- 11 -
D.图中△H2>0,可知从硫酸铜溶液中析出 CuSO4•5H2O(s)的反应焓变△H<0,故 D 错误;
故答案选 D。
【点睛】正反应的焓变与逆反应的焓变是互为相反数的关系,所以选项 D 中从硫酸铜溶液中
析出 CuSO4·5H2O(s)的反应焓变△H=-△H2。
16.W、X、Y、Z 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已知 W 的一种
核素的质量数为 18,中子数为 10;X 和 Ne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 1;Y 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
低负价代数和为零;Z 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应简单离子半径:WZ
C. 化合物 XZW 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 Y 的氧化物均能与 Z 的氢化物和 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W、X、Y、Z 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W 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 18,中子数为 10,其质子数
=18-10=8,则 W 为 O 元素;X 和 Ne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 1,原子半径大于 O,故 X 为 Na;
Y 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之和为 0,原子序数大于 Na,处于第三周期ⅣA 族,则 Y 为 Si;Z 的
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原子序数大于 Si,故 Z 为 Cl,据此解答该题。
【详解】W、X、Y、Z 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W 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 18,中子数为 10,
其质子数=18-10=8,则 W 为 O 元素;X 和 Ne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 1,原子半径大于 O,故
X 为 Na;Y 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之和为 0,原子序数大于 Na,处于第三周期ⅣA 族,则 Y 为
Si;Z 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原子序数大于 Si,故 Z 为 Cl,
A. O2-、Na+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 O2->Na+,故 A 错
误;
B.Y 为 Si、Z 为 Cl,非金属性 Si”)0。
②在体积不变时,要增大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任写一条)。
③A 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 0.01)。
【答案】 (1). M (2). b ca+ +2 2 (3). -1940KJ∙mol-1 (4). < (5). 升高温度;
使用催化剂;充入 CO 或 H2O(g)(任写一条,1 分) (6). 0.17
【解析】
【分析】
(1)能量越低越稳定;
(2)根据化学方程式合并的思想,提问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由前三个方程式推导得到,焓变也
要跟着相应变化;
(3)△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
(4)①由图温度升高 CO 转化率减小,所以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升高温度、增加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③平衡常数为 K= 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
平衡时反应物浓度幂之积 。
【详解】(1)有机物 M 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 N,△H=+88.6 -1kJ mol ,过程是吸热反应,
N 暗处转化为 M,是放热反应,能量越低越稳定,说明 M 稳定;故答案为:M;
(2)已知:
①C(s)+H2O(l)=CO(g)+H2(g) △H1=a kJ·mol-1
②2CO(g)+O2(g)=2CO2(g) △H2=b kJ·mol-1
③2H2(g)+O2(g)=2H2O(l) △H3=c kJ·mol-1
则化学方程式 C(s)+O2(g)=CO2(g)可以看成是[2 ①+②+③] 1
2
得到的,所以该反应焓变
- 14 -
△H=△H1+ 2 3H +
2
H ,故答案为 b ca+ +2 2 ;
(3)△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结合图表中键能数据可知
△H= 414kJ/mol 4+4 155kJ/mol-(489kJ/mol 4+4 565kJ/mol) =-1940kJ∙mol-1,故答案
为-1940kJ∙mol-1;
(4)①由图温度升高 CO 转化率减小,所以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H <0,
故答案为:<;
②升高温度、增加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可以通过升高
温度、使用催化剂、充入 CO 或 H2O 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
充入 CO 或 H2O;
③设容器体积为 V,则平衡常数为 K=
0.4 0.4×V V= 0.6 0.6×V V
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
平衡时反应物浓度幂之积 =0.17,故答案为:0.17。
【点睛】题目(4)由图可知,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而 CO 转化率减小,所以平衡
逆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增加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等都可以加快化学
反应的速率。
18.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向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 N2 和 H2,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H<0。
(1)反应开始阶段,V(正)_______(填“>”“<”或“=”)v(逆),随后 v(正)逐渐______(填“增
大”或“减小”,下同),v(逆)逐渐_________,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等于 v(逆)。
(2)达到平衡后,若正反应速率用 v(N2)表示,逆反应速率用 v'(H2)表示,则 v(N2)=_____v'(H2)。
(3)下列措施中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氢气的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其他条件不变时,压缩容器体积 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氮气
(4)实际生产中往往需要将温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分析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的原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合成氨反应 N2(g)+3H2(g) 2NH3(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升
高温度时 K 值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1). > (2). 减小 (3). 增大 (4). 1
3
(5). AD (6). 该反应
是放热反应,温度过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下降,温度过低,反应速率过慢;且催化剂在一定
- 15 -
温度范围内活性最强 (7).
2 3
32 2
c (NH )K=
c(N )c (H )
(8). 减小
【解析】
【分析】
(1)反应开始阶段,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2)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满足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3)一般来说,升高温度、增大浓度、缩小体积以及加入催化剂等,可加快反应速率;对于
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缩小体积、增大其他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转化率。
(4)实际生产中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过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下降,温度过低,反应
速率过慢;且催化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性最强,所以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
(5)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详解】(1)反应开始阶段,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
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答案为:>,减小,增
大;
(2)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满足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 v(N2)=
1
3
v'(H2),故答案为: 1
3
;
(3)一般来说,升高温度、增大浓度、缩小体积以及加入催化剂等,可加快反应速率;对于
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缩小体积、增大其他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转化率。B.升高温度平衡逆
向移动,不能提高氢气转化率,C.使用催化剂同样不能提高氢气转化率,故答案为:AD;
(4)实际生产中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过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下降,温度过低,反应
速率过慢;且催化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性最强,所以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故答案为: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过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下降,温度过低,反应速率过慢;且催化剂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性最强。
(5)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2 3
32 2
c (NH )K=
c(N )c (H )
,升高温度,反
应逆向进行,K 会减小,故答案为:
2 3
32 2
c (NH )K=
c(N )c (H )
,减小。
【点睛】一般来说,升高温度、增大浓度、缩小体积以及加入催化剂等,可加快反应速率;
对于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缩小体积、增大其他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转化率。所以题目(3)
中需要选择同时满足这两种情况的变化措施。
- 16 -
19.脱硝技术是处理氮氧化物的有效方法之一。在 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 NH3、1mol NO
和 1mol NO2,发生反应:2NH3(g)+NO(g)+NO2(g) 2N2(g)+3H2O(g)△H。在不同温度下发
生上述反应,测得 N2 的物质的量(mol)与时间的关系如下表:
0 10 min 20 min 30 min 40 min
T1K 0 0.6 1.1 1.5 1.5
T2K 0 0.8 1.4 1.4 1.4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___________(填字母)。
A. △S>0,△H>0 B. △S>0,△H<0 C. △S<0,△H>0 D. △S<0,△H<0
(2)T1_______(填“>”“<”或“=”)T2,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K 下,0~20min 内 v(NO)=______________
(4)T2K 下,NO2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 (3). 其他条件相同时,T2K 下,生成 N2 的速率较快(或
其他条件相同时,T2K 下,反应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更短) (4). 2.75 10-2mol/(L·min)
(5). 70%
【解析】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T2K 时先达到平衡,反应速率大,则 T2>T1,且升高温度,氮气
的物质的量减少,则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放热,即△H<0,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正反应
是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多的反应,故正反应为熵增过程,即△S>0;
答案选 B;
(2)T1
相关文档
- 9.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2021-07-0142页
-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三2021-07-0114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一2021-07-0114页
- 2019-2020学年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2021-07-0116页
-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2021-07-0119页
- 2019-2020学年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2021-06-3016页
- 【数学】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1-06-2412页
-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2021-06-2424页
- 2017-2018学年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2021-06-2316页
- 数学文卷·2017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2021-06-2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