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0 KB
  • 2021-07-05 发布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1)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一、 教材分析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1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即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掌握命名原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与芳香烃等,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理解烃基和常见的烷基的意义。‎ ‎(2) 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以及系统命名法,能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并能根据命名写出结构式。‎ ‎2.能力目标:‎ ‎(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能力。‎ ‎(2) 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体会物质与名字之间的关系;练习书写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 ‎(2) 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 ‎(3)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难点: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命名与结构式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知道有机物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连接方式不同,有机物分子中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虽然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本节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不大,重点放在新知识的详细讲解与巩固练习上。‎ 五、教学方法 ‎1.选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可以由教师结合动画展示、讲解典型例子的命名;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还可以由教师列出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和对应的系统命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规律。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教学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练习。通过实际应用逐步形成有序性思维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内容,填写预习学案、思考与练习,找出疑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练习。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多媒体教室,球棍模型,两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 5 -‎ ‎ ‎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情景引入] 13亿中国人的姓名出现重名现象时有发生,有时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而电子邮箱中的用户名绝不能出现重名,可以使用十几位字母和数字,防止出现重名。我们在给有机物命名时也要防止出现重名,因此学习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归纳] 在高一时我们就学习了烷烃的一种命名方法---习惯命名法,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又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为了使每一种有机化合物对应一个名称,进行系统的命名是必要、有效的科学方法。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如何选择烷烃的主链?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如何选择烷烃的主链?‎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重点讲解主链的选择命名,选定分子里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碳原子数在1-10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1个以上的则用中文数字表示。‎ 学生明白原理后教师继续和学生分析说明实例,强调注意事项,提出思考问题,布置学生进行思考与练习,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并让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的应用。‎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课堂实录) ,‎ 等学生做完练习时,组织学生讨论练习题,进行师生交流,得出答案,总结规律,熟练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深入领会学习目标,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通过提出探究思考题,注重了知识的探索性;通过学生亲自练习的过程,解决了命名过程中特殊问题的处理办法,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对学习兴趣大有提高。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 探究二:怎样编号,如何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让学生观察多媒体上例子编号的方法,按照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的原则,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在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从碳链任何一端开始,第一个支链的位置都相同时,则从较简单的一端开始编号,即最简单原则;有多种支链时,应使支链位置号数之和的数目最小,即最小原则。投影展示实例,当支链离两端的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数值之和最小为正确。投影展示实例,当有两条相同碳原子的主链时,选支链最简单、最多的一条为主链。‎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对比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实例,提高了学生对实例的分析能力。通过实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拓展,使学生认识探究问题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探究三:多个支链如何排布连接?‎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展示实例的结构简式。这时提出问题:多个支链如何排布连接?应遵循以下原则:‎ ‎- 5 -‎ ‎ ‎ ‎ 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主链上的位置,并在号数后连一短线,中间用“–”隔开。‎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将命名进一步完整化。‎ 探究四:当有相同的取代基时,如何表示?‎ 多媒体实例中的结构简式在命名时又出现新的问题让同学们去思考,当有相同的取代基时,如何表示?应遵循以下原则:当有相同的取代基,则相加,然后用大写的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写在取代基前面。‎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多媒体实例中的结构简式,让学生明确命名的原则,体会化学学科知识的严谨性,通过对烷烃命名的学习,形成仔细周密的学习习惯。‎ ‎[过渡]前面已经讲过,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讲]有了烷烃的命名作为基础,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就相对比较简单了。步骤如下:‎ ‎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投影]‎ ‎2、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投影]‎ ‎ ‎ ‎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简到繁,相同合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投影]‎ ‎[讲]在这里我们还需注意的是支链的定位要服从于双键或叁键的定位。‎ ‎[投影]‎ ‎[过度]好了,有了烷烃的命名作为基础,掌握烯烃和炔烃的命名方法就变得容易了,接下来我们学习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讲]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是以苯作母体,苯环上的烃基为侧链进行命名。先读侧链,后读苯环。例如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被乙基取代后生成乙苯,表示如下:‎ ‎- 5 -‎ ‎ ‎ ‎[投影] 甲苯 乙苯 ‎[讲]如果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后,则生成的是二甲苯。由于取代基位置不同,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两个甲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分别用“邻”“间”和“对”来表示:‎ ‎[投影]‎ ‎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讲]若将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编号,可以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号给另一个甲基编号,则邻二甲苯也可叫做1,2—二甲苯;间二甲苯叫做1,3—二甲苯;对二甲苯叫做1,4—二甲苯。‎ ‎[讲]若苯环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取代基时,则将苯环进行编号,编号时从小的取代基开始,并沿使取代基位次和较小的方向进行。‎ ‎[投影]‎ ‎ ‎ ‎[讲]当苯环上连有不饱和基团或虽为饱和基团但体积较大时,可将苯作为取代基。‎ ‎[投影]‎ ‎ ‎ ‎[小结]我们在这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是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方法,课后大家要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方法。‎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纯净的有机物?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课后练习与提升。‎ ‎- 5 -‎ ‎ ‎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一、烷烃的命名 ‎ ‎ 1、习惯命名法 ‎2、系统命名法 ‎(1)定主链,最长称“某烷”。‎ ‎(2)编号,最简最近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最小原则:当支链离两端的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数值之和最小为正确。‎ 最简原则:当有两条相同碳原子的主链时,选支链最简单的一条为主链。‎ ‎(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简到繁,相同合并。‎ ‎(4)当有相同的取代基,则相加,然后用大写的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写在取代基前面。‎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2、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简到繁,相同合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内容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烷烃的系统命名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唯一的有机物的命名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较多讨论、较多练习,尤其要注意抓住学生命名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如选错主链等,以改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出有机物命名的必要性后,还有必要给出几种烷烃(包括带支链),让学生讨论,应该比较容易得出母体(即命名时选择最长的碳链要素的必要性)。为之后的命名和判断对错扫除一个障碍,这样做效果可能会更好。‎ 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不断尝试的学习态度,并运用改错的形式强化学生理解和记忆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并能灵活运用。‎ ‎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烷烃的命名规则12分钟,烯烃、炔烃及苯的同系物命名7分钟,学生分组练习10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6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