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 MB
- 2021-07-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四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最新考纲:1.掌握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3.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含氮化合物的多样性,并对其进行分类。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氮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 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知识点一 氮气及其氧化物
1.氮气的结构与性质
(1)氮元素的存在与氮的固定
(2)N2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3)N2的化学性质
2.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
氧化物的化学式
N2O
NO
N2O3
NO2、N2O4
N2O5
氮元素的价态
+1
+2
+3
+4
+5
N2O俗称笑气,有麻醉作用;N2O3是亚硝酸的酸酐;N2O5为硝酸的酸酐。
(2)NO与NO2性质的比较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 × )
提示:124 g P4的物质的量是1 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一分子P4含有6个P—P键,因此1 mol P4所含P—P键数目为6NA。
2.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 )
提示:N2与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 )
提示:NO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收集NO应采用排水法。
4.0.3 mo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 )
提示:在NO2与水的反应中,每有0.3 mol NO2参加反应,转移0.2 mol电子。
5.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 )
提示:用水吸收NO2还会放出有毒气体NO。
6.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 )
提示:NO2遇水生成硝酸,能将Fe2+氧化为Fe3+,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7.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属于氮的固定,是化学变化( √ )
8.食品袋中充氮气可用来防腐( √ )
1.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NO2与N2O4存在下列平衡:2NO2N2O4,因此实验测得N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于46,也没有纯净NO2和N2O4气体。
2.验证某无色气体是NO的方法是让无色气体接触氧气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3.NO2、NO可用碱液处理,如NaOH溶液吸收原理为NO2+NO+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
4.NO2虽然与水反应生成HNO3,但不是硝酸的酸酐。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如NO2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2NO2+2KI===2KNO2+I2。
5.鉴别NO2和溴蒸气常用的试剂为:①AgNO3溶液、②H2O、③CCl4。
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解析:在雷电作用下N2与O2反应生成NO,氮元素被氧化、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合成氨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A项错误,B项正确;由题图可看出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C项正确;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就有碳、氢、氧元素的参与,D项正确。
2.氮及其化合物的变化关系如图: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上述反应中只有③属于氮的固定
解析:工业上生产硝酸的流程是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氨气与氧气反应4NH3+5O24NO+6H2O路线①,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O2===2NO2路线②,二氧化氮被水吸收3NO2+H2O===2HNO3
+NO路线③,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A正确;在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N2+O22NO路线Ⅰ;NO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2NO+O2===2NO2路线Ⅱ,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3NO2+H2O===2HNO3+NO路线Ⅲ,B正确;从氮的变化关系图可知:N从N2(0价)→NO(+2价)→NO2(+4价)→HNO3(+5价),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上述反应中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符合氮的固定的定义,属于氮的固定,②③含氮化合物转变为其他物质,是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是氮的固定,D错误。
3.(2020·泰州模拟)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形管连通,固定活塞。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足够时间后,将会看到U形管中液面( A )
A.a端上升,b端下降
B.a端下降,b端上升
C.U形管中液面无变化
D.无法判断
解析:打开两个止水夹后,甲中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U形管中左侧气体压强减小,a端液面上升,b端下降。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NO2与溴蒸气的鉴别可以用水、AgNO3溶液或CCl4,但不能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
C.除去NO中的NO2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依次通入盛有水和浓H2SO4的洗气瓶中
D.NO2与H2O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1
解析:NO2与H2O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
5.(2020·辽宁铁岭协作体联考)已知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2CuO+4NO2↑+O2↑,将少量的Cu(NO3)2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NO2能支持燃烧
B.NO2不能支持燃烧
C.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了氧气的缘故
D.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的CuO催化作用的结果
解析:氧气具有助燃性,在纯氧气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空气中由于含有大量不能助燃的N2,而氧气量较少,所以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反应2Cu(NO3)22CuO+4NO2↑+O2↑中,产物中NO2、O2的体积比与空气中N2、O2体积比近似相同,即为4∶1,带火星的木条放入Cu(NO3)2受热分解得到的混合气体的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NO2能支持燃烧,A项正确。
6.氮的氧化物(用NOx表示)是大气污染物,必须进行处理。
(1)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2、CO、SO2、NOx等物质,这种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①汽车尾气中的CO来自于汽油的不完全燃烧,NO来自于N2与O2在汽车汽缸内的高温环境下的反应。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形成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室效应(任写两种即可)(至少填两种)。
②汽车尾气中的CO、NOx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xCO+2NOx2xCO2+N2。
(2)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已知:4NH3+6NO
5N2+6H2O,8NH3+6NO27N2+12H2O。同温同压下,3.5 L NH3恰好将3.0 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之比是1∶3。
(3)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若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NaNO2。
解析:(1)①汽车汽缸内不断进行着汽油的燃烧反应,当空气不足时,汽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当空气过量时,N2和O2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NO。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很大,可以形成硝酸型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室效应。②CO、NOx反应后生成的无毒气体为CO2和N2。(2)V(NO)+V(NO2)=3.0 L,V(NO)+V(NO2)=3.5 L,则V(NO)=0.75 L,V(NO2)=2.25 L,V(NO)∶V(NO2)=1∶3。(3)NO中氮的化合价为+2价,NO2中氮的化合价为+4价,二者1∶1混合时与NaOH反应生成盐的化合价必然为+3价,即为NaNO2。
素养一 氮氧化物被水吸收相关计算
1.关系式法
(1)N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由2NO+O2===2NO2和3NO2+H2O===2HNO3+NO得总反应为4NO+3O2+2H2O===4HNO3。
(2)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由3NO2+H2O===2HNO3+NO和2NO+O2===2NO2得总反应为4NO2+O2+2H2O===4HNO3。
(3)NO、NO2和O2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先按3NO2+H2O===2HNO3+NO计算出生成NO的体积,再加上原来混合气体中NO体积,再按(1)计算。
2.电子守恒法
NOx转化为硝酸时失去电子,如果是NOx与O2的混合气体,则反应中O2得到的电子数与NOx失去的电子数相等。4NO2+O2和4NO+3O2从组成上均相当于2N2O5,都与N2O5+H2O===2HNO3等效;当NO、NO2、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利用混合气体中N、O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判断。
1.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
A.1∶1 B.5∶7
C.7∶5 D.4∶3
解析:NO2、NO装满试管,则体积相同,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n(NO2)=n(NO),根据氮原子守恒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两个试管中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2.(2020·贵阳模拟)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的关系正确的是( B )
A.V1>V2>V3 B.V1>V3>V2
C.V2>V3>V1 D.V3>V1>V2
解析:设各种气体的体积都为1体积。①根据3NO2+H2O===2HNO3+NO,即剩余NO的体积V1=(1+)体积。②根据4NO2+O2+2H2O===4HNO3,即剩余O2的体积V2=(1-)体积。③剩余N2的体积V3=1体积。即B项符合题意。
3.将充有m mL NO和n mL NO2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然后通入m mL O2,若m浓硝酸( × )
提示:物质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多少无关,而与得电子难易程度有关。
3.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 )
提示:1 mol Fe生成硝酸铁,转移电子数为3NA。
4.为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可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
提示:稀硝酸具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能与CuO和Cu同时反应,应用稀硫酸或盐酸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5.浓硝酸、浓硫酸的浓度大,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写分子式,不拆写为离子形式( × )
提示:浓硝酸中的硝酸是完全电离的。
6.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Cu2++2NO2↑+2H2O( × )
提示: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Cu2++2NO↑+4H2O。
7.在1.0 mol·L-1的KNO3溶液中,H+、Fe2+、Cl-、SO可以大量共存( × )
提示:“H++NO”具有强氧化性,与Fe2+不共存。
8.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4H++NO===3Fe3++NO↑+2H2O( × )
提示:氧化物Fe3O4不能拆。
1.质量分数达98%以上的浓硝酸称为“发烟硝酸”,“烟”实为雾(硝酸小液滴),体现了HNO3的挥发性。
2.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褪色。在这一反应过程中浓硝酸表现出强酸性和强氧化性,可将红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
3.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体积比1∶3)可溶解金和铂。
4.NO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NO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往往作为隐含条件出现在试题中,在解题中往往被忽视而形成易错点。常见的隐含形式有:
(1)在离子共存问题中,NO在酸性条件下不与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如S2-、I-、Fe2+等大量共存。
(2)SO的检验中不能用HNO3酸化、不能用Ba(NO3)2作沉淀剂,以防止SO的干扰。
(3)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还原性气体SO2可得到BaSO4沉淀。
(4)向Fe(NO3)2溶液中加入非氧化性酸,如盐酸,Fe2+能被氧化为Fe3+。
(5)向过量铜与一定量硝酸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非氧化性酸,铜能继续溶解。
(6)向含还原性离子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硝酸盐,还原性离子可被氧化。
1.(2020·北京门头沟一模)依据下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X是N2O5
B.可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
C.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
D.从原理上看,NH3可与NO2反应实现NH3→N2的转化
解析:NO遇空气中的氧气被氧化为NO2,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故B错误。
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NO2
B.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 4CuSO4+2NO↑+4H2O
C.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D.由上述实验可知,Cu在常温下既可与稀硝酸反应,又可与稀硫酸反应
解析:Cu与稀硝酸发生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稀硝酸被还原为NO,NO遇空气中的O2生成NO2,故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A错误;③中溶液含有NO,滴加稀硫酸后,Cu、NO、H+继续反应生成NO,B正确;③中铜片继续溶解,是因为稀硫酸提供H+,与NO形成HNO3,HNO3继续与Cu反应,C错误;Cu是不活泼金属,在常温下,可与稀硝酸反应,但不能与稀硫酸反应,D错误。
3.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
骤
现
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
2NO+O2===2NO2
B.Ⅱ
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解析:A.铁放入稀HNO3中发生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NO逸出,遇到O2生成NO2,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B.铁放入浓HNO3中,在常温下会钝化,即在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Fe进一步反应;C.浓HNO3的氧化性强于稀HNO3;D.在铁、铜之间加一个电流计,根据电子的流向,可判断铁是否被氧化,若电子由铁移动到铜,则铁被氧化。
4.(2017·北京卷)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D )
①
②
③
A. 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解析:①中浓HNO3受热分解,发生反应4HNO3(浓)4NO2↑+O2↑+2H2O,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体,故选项A正确;由①可知,浓硝酸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气体NO2,所以“产生红棕色气体”不能说明②中木炭能与浓硝酸发生反应,故选项B正确;根据①和②,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NO2时需要加热,所以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才可与上方红热木炭接触,同时,N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生成的NO2为还原产物,故选项C正确;红热的木炭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O2,故选项D错误。
5.一定质量的铁和足量的稀硝酸或浓硝酸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B )
①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
②硝酸浓度不同,生成的Fe(NO3)3的物质的量相同
③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少
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
A.只有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解析:依据Fe+4HNO3(稀)===Fe(NO3)3+NO↑+2H2O及Fe+6HNO3(浓)===Fe(NO3)3+3NO2↑+3H2O可知,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多,①错;根据铁元素守恒,最后生成的Fe(NO3)3的物质的量相同,②正确;③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多,③错;因3NO2+H2O===2HNO3+NO,故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均为NO,且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④正确。
6.某化学学习小组采用下列装置,对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进行探究(已知:4HNO34NO2↑+O2↑+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立即伸入三颈瓶中,并塞紧瓶塞,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三颈瓶中气体的颜色为红棕色,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4HNO3(浓)4NO2↑+CO2↑+2H2O。
(2)装置C中盛有足量Ba(OH)2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C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BaCO3(写化学式)。其中的Ba(OH)2溶液不能(填“能”或“不能”)用Ca(OH)2溶液代替,理由是Ca(OH)2溶液中Ca(OH)2浓度较低,NO2、CO2
过量,最终溶液显酸性,不能形成CaCO3沉淀。
(3)装置B的作用是防倒吸。
(4)装置D中收集到了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是NO,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O2。
①下列对该气体的检验方法合适的是AC(填字母)。
A.敞口观察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变化
B.将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观察试纸是否变红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②如果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是氧气,则氧气的来源是浓硝酸的分解。
(5)若将木炭改为铜片,再用等质量的铜片分别与等体积的浓硝酸、稀硝酸(硝酸均过量)反应时,发现反应后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针对此现象,同学们进行讨论,提出两种意见:①认为两溶液所显颜色不同是由Cu2+浓度的差异引起的。
②认为前者溶液呈绿色,是因为生成的红棕色NO2溶解于溶液中引起的。
你认为上述意见②(填“①”或“②”)合理。向显蓝色的Cu(NO3)2溶液中通入NO2(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1)装置A中发生的是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生成NO2、CO2、H2O,由于NO2为红棕色气体,故三颈瓶中的气体为红棕色。
(2)将NO2、CO2通入Ba(OH)2溶液中分别生成Ba(NO3)2和BaCO3,由于Ba(OH)2溶液足量,故溶液为碱性环境,BaCO3不溶解以沉淀形式析出。Ba(OH)2溶液不能用Ca(OH)2溶液代替,因为Ca(OH)2微溶于水,溶液中Ca(OH)2含量太少,浓度太低,不足以完全吸收生成的酸性气体,导致溶液呈酸性,从而不能生成CaCO3沉淀。
(3)装置B可以防止装置C中酸性气体因溶解速率太快而出现倒吸。
(4)①NO与足量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A正确;NO和O2均不具有酸性,B错误;O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NO不能,C正确。②装置A中除发生木炭与浓硝酸的反应外,还发生浓硝酸的分解反应。
(5)因Cu的质量相等,且浓、稀HNO3均过量,Cu完全反应生成的Cu(NO3)2的浓度相等,溶液中的c(Cu2+)是一样的,①不合理,②合理。既然②是由红棕色NO2溶于溶液中引起的,只要将NO2除去或者在Cu与稀HNO3反应后的反应器中通入NO2即可验证。
素养 金属与硝酸反应规律与计算
1.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规律
(1)HNO3与金属反应不能产生H2。
(2)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N2O、N2或NH4NO3。
与Cu反应
由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浓硝酸被还原为NO2,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5→+4;稀硝酸被还原为NO,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5→+2。一般情况下,硝酸的浓度越小,其还原产物的价态越低
与Zn反应
锌与硝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4Zn+10HNO3(稀)===4Zn(NO3)2+N2O↑+5H2O,
4Zn+10HNO3(极稀)===4Zn(NO3)2+NH4NO3+3H2O
(3)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2.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的思维流程
(1)思维流程
(2)计算中守恒思想的应用
①原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以NO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②得失电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③电荷守恒法
HNO3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不考虑OH-)则有:
c(NO)=c(H+)+nc(Mn+)(Mn+代表金属离子)。
④离子方程式计算法
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NO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NO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
1.(2020·广西南宁第二中学模拟)某实验小组发现在相同温度下,铁与不同密度的硝酸反应时,还原产物有所不同,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硝酸的密度越大,其还原产物越多
B.当硝酸溶液的密度小于d g·mL-1时,还原产物始终以NO为主
C.还原产物中NO的质量分数随硝酸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D.若足量的铁与硝酸发生如下反应:2Fe+6HNO3===2Fe(NO3)2+NO↑+NO2↑+3H2O,根据图像可推知此时硝酸的密度为d g·mL-1
解析:由图可知,硝酸的密度越大,其还原产物越少,A错误;根据图像可知当硝酸溶液的密度小于d g·mL-1时,还原产物有多种情况,并不是始终以NO为主,B错误;由图像可以看出,还原产物中NO的质量分数随硝酸密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C错误;若足量的铁与硝酸发生如下反应:2Fe+6HNO3===2Fe(NO3)2+NO↑+NO2↑+3H2O,生成的NO和NO2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图像可推知此时硝酸的密度为d g·mL-1,D正确。
2.(2020·山东淄博实验中学一诊)1.52 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 mL密度为1.40 g·mL-1、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 120 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ol·L-1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 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1
B.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
D.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 mL
解析: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Mg(OH)2和Cu(OH)2沉淀,固体质量增加的是OH-的质量,且有n(OH-)=n(e-
),设合金中镁、铜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有24 g·mol-1×x+64 g·mol-1×y=1.52 g;2x+2y=(2.54 g-1.52 g)÷17 g·mol-1,解之得x=0.01 mol,y=0.02 mol。A项根据质量分数和密度可计算出该硝酸的浓度为14.0 mol·L-1;B项该合金中铜、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项NO2和N2O4都来自硝酸,设混合气体中NO2的物质的量为x,根据电子守恒得x+(0.05 mol-x)×2=0.06 mol,x=0.04 mol,NO2的体积分数为80%;D项得到2.54 g沉淀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NO3,故n(NaOH)=0.7 mol-0.04 mol-0.02 mol=0.64 mol,则NaOH溶液的体积是640 mL。
3.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恰好溶解在NaOH溶液中得到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反应过程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
A.若铜片为51.2 g,则生成0.2 mol NaNO3
B.常温下,Cu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不可能发生上述反应
C.标准状况下收集的氮氧化物为20.16 L
D.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u(NO3)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解析:分析整个反应过程可知仅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即Cu→Cu2+,HNO3→NaNO2,51.2 g Cu的物质的量为0.8 mol,共失去电子0.8 mol×2=1.6 mol,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HNO3→NaNO2得到1.6 mol电子,故产物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0.8 mol,由Na原子守恒可得另一种产物NaNO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A正确;常温下,Cu能与浓硝酸反应,B错误;部分NO2会转化为N2O4,而NO2、N2O4在标准状况下都不是气体,C错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u(NO3)2是氧化产物,不是还原产物,D错误。
4.向200 mL 2 mol·L-1 HNO3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至过量(假设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在此过程中,n(Fe2+)随n(Fe)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过程中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4.48 L
B.向c点处的反应液中加入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
C.图中a=1.5、b=1.5
D.当加入铁粉n mol时(0.1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课件 第2章 第2021-07-0925页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2021-07-097页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2021-07-097页
- 高中化学 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主2021-07-094页
- 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版课件-1 质点 2021-07-0940页
- 高中化学选修五笔记(按章节)详解2021-07-0949页
- 高中化学:4-1-2《油脂》课件(人教版2021-07-0941页
- 高中-化学:4无机非金属的主角——硅2021-07-0952页
- 高中物理 第15章 本章优化总结课件2021-07-0914页
- 高中物理 第12章 第1节波的形成和2021-07-09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