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8.00 KB
  • 2021-08-24 发布

【化学】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全卷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C l35.5‎ 第I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一、本部分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 颜色 B. 状态 C. 化学键 D. 原子核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用已脱硫的煤作燃料 B. 在远离城市的地区燃放烟花爆竹 C. 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D.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用已脱硫煤作燃料,可以减少含硫废气的排放,以保护环境,A符合;‎ B. 在远离城市的地区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大气污染,B不符合;‎ C. 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含硫废气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等,C符合;‎ D.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D符合;‎ 故答案选B。‎ ‎3.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 B. 为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包装袋中常放入生石灰 C. 淀粉遇碘变蓝,可用米汤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加碘 D.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能够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为化学变化,A错误;‎ B. 为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应加入抗氧化剂(还原剂),如还原铁粉等,生石灰是干燥剂,B错误;‎ C. 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碘酸钾,而不是碘单质,淀粉遇碘变蓝指的是其遇到碘单质会变蓝,C错误;‎ D.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能够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D正确;‎ 故答案选D。‎ ‎4.下列有关生活中几种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淀粉、纤维素不能互称同分异构体 B.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称皂化反应 C. 蛋白质可以在酶的催化下水解产生葡萄糖 D. 交警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检测仪检验司机是否酒驾,乙醇表现还原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淀粉、纤维素的通式均为(C6H10O5)n,但由于n值不确定,故不能互称同分异构体,A正确;‎ B.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称皂化反应,B正确;‎ C. 蛋白质可以在酶的催化下水解产生氨基酸,C错误;‎ D. 交警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检测仪检验司机是否酒驾,乙醇被氧化,表现还原性,D正确;‎ 故答案选C。‎ ‎5.2017年5月9 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向社会发布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已知117号元素有多种原子,如、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的化学性质不同 B. Ts位于周期表的第六周期ⅦA族 C. 元素Ts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5‎ D. 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和的为同种元素,化学性质相同,A错误;‎ B. Ts为117号元素,是第七周期0族元素(118号元素)的前一个,故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ⅦA族,B错误;‎ C. 已知117号元素有多种原子,如、等,但不知道各种核素的丰度,故无法计算元素Ts的相对原子质量,C错误;‎ D. 和属于同种元素,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D正确 故答案选D。‎ ‎6.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 0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 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D. 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 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为过渡金属元素,都是金属元素,A正确;‎ B. 除He元素最外成为2电子外,0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错误;‎ C. 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的元素会同时具有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因此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C正确;‎ D. 过渡金属元素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因此可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D正确;‎ 故答案选B。‎ ‎7.下列各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 半径:F﹣>Na+>Mg2+>A13+ B. 热稳定性:PH3>H2S>HCl C. 酸性:HClO4>H2SO4>H3PO4 D. 氧化性:F2>C12>Br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离子半径越小,半径:F﹣>Na+‎ ‎>Mg2+>A13+,故A正确;‎ B.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热稳定性:PH3<H2S<HCl,故B错误;‎ C.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HClO4>H2SO4>H3PO4,故C正确;‎ D. 卤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F2>C12>Br2,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8.下列变化中,既有旧化学键断裂,又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  )‎ A. 酒精溶解于水 B. 氯化钠受热熔融 C. 碘单质受热产生紫色气体 D. 碳酸氢铵受热产生刺激性气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酒精溶解于水,是物理变化,没有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A错误;‎ B. 氯化钠受热熔融,会破坏钠离子和氯离子间的离子键,没有新化学键形成,B错误;‎ C. 碘单质受热产生紫色气体,是物理变化,没有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C错误;‎ D. 碳酸氢铵受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是化学变化,既有旧化学键断裂,又有新化学键形成,D正确;‎ 故答案选D。‎ ‎9.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断裂1mol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mol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Q1 + Q2 >Q3 B. Q1+ Q2 > 2Q3 ‎ C. Q1 + Q2 < Q3 D. Q1 + Q2 < 2Q3‎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来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热△H<0,据此解答。‎ ‎【详解】破坏1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则H-H键能为Q1kJ/mol,破坏1mol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则Cl-Cl键能为Q2kJ/mol,形成1mol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则H-Cl键能为Q3kJ/mol,对于H2(g)+Cl2(g)=2HCl(g),反应热△‎ 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Q1kJ/mol+Q2kJ/mol-2Q3kJ/mol=(Q1+Q2-2Q3)kJ/mol,由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热△H<0,即(Q1+Q2-2Q3)<0,所以Q1+Q2<2Q3。‎ 故选D。‎ ‎10.短周期元素W、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半径是周期表中所有元素中最小的,R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与W同主族,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Y>X B. 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Z>Y C. R与X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能作为供氧剂 D. R与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和Z的单质均具有漂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W的原子半径是周期表中所有元素中最小的,应为H元素,R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应为O元素,X与W同主族,且原子序数大于O,应为Na元素,Y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应为S元素,短周期主族元素W、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Z为Cl元素。‎ ‎【详解】A. 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因此原子半径Z<Y<X,故A错误;‎ B. 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Z<Y,故B错误;‎ C. R与X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过氧化钠能作为供氧剂,C正确;‎ D. R与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二氧化硫有漂白性,Z的单质氯气溶于水具有漂白性,但其本身不具有漂白性,D错误;‎ 故答案选C。‎ ‎11.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如下措施中①向盐酸中加少量水;②将铁粉换成铁片;③升高温度:④将盐酸换成与之等体积等浓度的硫酸,能达到目的有(  )‎ A. ②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向盐酸中加少量水,减小了盐酸的浓度,可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符合题意;‎ ‎②将铁粉换成铁片,减小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可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符合题意;‎ ‎③升高温度,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 ‎④将盐酸换成与之等体积等浓度的硫酸,增大了氢离子的浓度,增大了反应速率且增加了氢气的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12.在2L容积不变容器中,发生N2+3H22NH3的反应。现通入4molH2和4 molN2,10s内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s后容器中N2的物质的量是( )‎ A. 1.6 mol B. 2.8 mol C. 3.2 mol D. 3.6 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10s内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2mol/(L•s),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N2)=v(H2)=×0.12mol/(L•s)=0.04mol/(L•s),则参加反应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04mol/(L•s)×10s×2L=0.8mol,故10s后容器中N2的物质的量是:4mol-0.8mol=3.2mol。‎ 答案选C。‎ ‎13.已知A(s)+2B(g)⇌3C(g),下列能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 A. 恒温恒容时,体系的压强不再变化 B. 消耗2molB的同时生成3molC C. 2v(B)=3v(C)‎ D. A、B、C三种物质共存 ‎【答案】A ‎【解析】‎ ‎【详解】A. 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恒温恒容时,体系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A正确;‎ B. 该反应消耗2molB的同时一定生成3molC,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B错误;‎ C. 2v(B)=3v(C)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C错误;‎ D. A、B、C三种物质共存不能说明浓度保持不变,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D错误;‎ 故答案选A。‎ ‎14.下列关于有机物组成、结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C. 丙烷和异丁烷互为同系物 D. 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沸点随支链的增多而升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A错误;‎ B.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B错误;‎ C. 丙烷和异丁烷结构相似,组成相差1个CH2,互为同系物,C正确;‎ D. 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沸点随支链的增多而降低,D错误;‎ 故答案选C。‎ ‎15.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是同分异构体 B. 乙醇、乙酸、乙烷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 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反应类型相同 D. 相同质量的CH4、C2H4、苯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小的是CH4‎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故是同种物质,A错误;‎ B. 乙醇、乙酸、乙烷都能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 C. 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类型不同,C错误;‎ D. 等质量的C和H与氧气反应,H的耗氧量远大于C,因此,相同质量的CH4、C2H4‎ ‎、苯完全燃烧,含H量越小,耗氧量越小,耗氧量最小的是苯,D错误;‎ 故答案选B。‎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B. 乙炔和苯的碳氢比相同,互为同系物 C. 同分异构体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D. 标准状况下,22.4LCC14中含氯原子数目为4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A正确;‎ B. 乙炔和苯的碳氢比相同,但结构不同,不互为同系物,B错误;‎ C. 同分异构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故物理性质相似,但化学键不一定相同,故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C错误;‎ D. 标准状况下, CC14为非气态,无法计算其中含氯原子数目,D错误;‎ 故答案选A。‎ ‎1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根据其结构推测它不可能发生的反应为(  )‎ A. 酯化反应 B. 氧化反应 ‎ C. 加聚反应 D. 取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其中含有羟基和羧基故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含有还原性官能团羟基故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含有烷基和苯环故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没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无法发生加聚反应,故答案选C。‎ ‎1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0.lmo1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氨气分子数目为0.2NA B. 34g过氧化氢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2NA C. 常温常压下,18g2H216O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A D. 1mol CH4与 1mol Cl2在光照下生成CH3C1的分子数目为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氮气氢气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0.lmo1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氨气分子数目小于0.2NA,A错误;‎ B. 34g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中含有的极性键为O-H键,数目为2NA,B正确;‎ C. 常温常压下,18g2H216O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其中含有的电子数目小于10NA,C错误;‎ D. 1mol CH4与 1mol Cl2在光照下生成CH3C1、CH2Cl2、CHCl3、CCl4、HCl等多种产物,故无法确定每种产物的具体量,D错误;‎ 故答案选B。‎ ‎19.下图是某种酶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是还原剂 B. 外电路中电子由A极移向B极 C. 溶液中H+ 由B极区移向A极区 D. B极电极反应式为:H2O2 +2H++2e-=== 2H2O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H2O2转化为H2O,氧元素化合价由-1降为-2价,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极为燃料电池的正极,A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故A、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作为还原剂,选项A正确;B、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A极移向正极B极,选项B正确;C、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溶液中H+ 由A极区移向B极区,选项C不正确;D、B极为正极,H2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O2 +2H++2e-= 2H2O,选项D正确。答案选C。‎ ‎20.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 用NaHCO3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苯 B. 苯和浓溴水混合,加入铁作催化剂制溴苯 C. 裂化汽油可用作萃取剂来萃取溴水中的溴 D.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碳酸氢钠溶液与乙醇互溶,与乙酸反应会冒气泡、与苯不互溶会分层,故可以用来鉴别这三种物质,A正确;‎ B. 苯的溴代反应需要加入液溴而不是溴水,B错误;‎ C. 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烃,可以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用来萃取溴,C错误;‎ D. 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无法用于除杂,D错误;‎ 故答案选A。‎ ‎21.下列关于化学能与其它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过程中既发生物质变化,也发生能量变化 B. 可逆反应的正反应若是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然是吸热反应 C. 图所示装置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图所示的反应无需加热都能发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化学反应过程中既发生物质变化,也发生能量变化,A正确;‎ B. 可逆反应的正反应若是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然是吸热反应,B正确;‎ C. 图所示装置没有盐桥,无法构成闭合回路,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正确;‎ D. 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无需加热,如燃烧反应等,D错误;‎ 故答案选D。‎ ‎22.下列从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2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小水杯中,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 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B 将石蜡油蒸气通过灼热的碎瓷片,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烯烃 C 向盛有CaCO3成分的水垢中滴加食醋,水垢溶解并产生气泡 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D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用酒精灯加入,未见砖红色沉淀生成 蔗糖未发生水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将2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小水杯中,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A正确;‎ B.‎ ‎ 烷烃常温下无法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将石蜡油蒸气通过灼热的碎瓷片,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烯烃,B正确;‎ C. 向盛有CaCO3成分的水垢中滴加食醋,水垢溶解并产生气泡,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判断,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C正确;‎ D. 该实验操作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前,未将溶液变为碱性环境,故无法得到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答案选D。‎ ‎23.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按1:4比例在试管中收集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一段时间。实验过程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B. 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C. 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 D. 试管内液面上升,一段时间后水充满整个试管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氯气是黄绿色气体,一氯甲烷和氯化氢是无色气体,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烃和氯化物,所以气体颜色变浅,故A正确;‎ B. 此反应的生成物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氯化氢与遇到水蒸气会形成白雾,故B正确;‎ C.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三氯甲烷都是液态有机物,所以瓶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故C正确;‎ D. 该反应生成的一氯甲烷和氯化氢是气体,其中一氯甲烷不溶于饱和食盐水中,故一段时间后水不会充满整个试管,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24.下列关于金属冶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铝的活泼性强,故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A1C13的方法生产单质铝 B. 将钠投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可置换出镁单质 C. 冶炼金属的方法,本质上是由金属的活泼性决定的 D. 铝热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是一个典型的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态不导电,故工业上采取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来制备单质铝,A错误;‎ B. 将钠投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Na会和水反应,无法置换出单质Mg,B错误;‎ C. 冶炼金属的方法,本质上是由金属的活泼性决定的,C正确;‎ D. 铝热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是一个典型的放热反应,D错误;‎ 故答案选C。‎ ‎25.有三组含有同族元素的物质,在101.3kPa时测定它们的沸点(℃)如表所示:对应表中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c的化学式分别为Ne2、HF、SiH4‎ B. 第②组物质对应水溶液均是强酸 C. 第③组中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 D. 上表中同族物质对应的氢化物的沸点,均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如图所示为三组含有同族元素的物质,第①组为稀有气体单质的沸点,则a为Ne,②为卤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的作用,故其沸点“反常”的高,故b为HF,③为碳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c为SiH4。‎ ‎【详解】A. 稀有气体均为单原子分子,故a的化学式为Ne,A错误;‎ B. 第②组物质对应水溶液除氢氟酸外均是强酸,B错误;‎ C.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第③组中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C正确;‎ D. 氢化物的沸点除受范德华力影响外还受氢键的影响,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第II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4分)‎ ‎26.(1)过氧化钙稳定性好、无毒,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多功能无机过氧化物。CaO2和Na2O2‎ 在结构和性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①CaO2属于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____。‎ ‎②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周期第___族;钙原子最外电子层的符号为____。‎ ‎(2)下述物质①葡萄糖②植物油③淀粉④聚乙烯中,属于糖类的是____;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能水解的是____。‎ ‎(3)实验室制备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则②号试管中所用试剂为_____,反应结束后,分离乙酸乙酯的方法为____。‎ ‎【答案】(1). 离子化合物 (2). (3). 二 (4). VIA (5). N (6). ①③ (7). ③④ (8). ②③ (9). 饱和碳酸钠溶液 (10). 分液 ‎【解析】‎ ‎【详解】(1)①CaO2和Na2O2在结构和性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均含有过氧根离子,均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②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VIA族,钙原子最外电子层为第四层,符号为N;‎ ‎(2)①葡萄糖为单糖,不能水解②植物油为酯类,可以水解③淀粉为多糖,且为高分子化合物,可以水解④聚乙烯为聚合物且不能水解;故属于糖类的是①③,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③④,能水解的是②③;‎ ‎(3)②号试管中所用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吸收体系中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同时能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结束后,乙酸乙酯在碳酸钠溶液的上层,分离乙酸乙酯的方法为分液。‎ ‎27.自然界井不缺少“镁”,缺少的是发现“镁”的眼晴。海水中镁的绝对含量高但相对浓度却小[c(Mg2+)约为0.054mo1•L﹣1]。工业上常从海水中提镁,其生产过程的讨论方案如图所示:‎ ‎(1)要实现对海水中镁元素的富集,一般采取______(填编号)。①直接往海水中加入沉淀剂;②利用晒盐后的苦卤水,向其中加入沉淀剂;③先加热蒸发海水,再加入沉淀剂 ‎(2)根据表中4种试剂的市场价格数据,选择_____做沉淀剂最合理,如果“提镁”工厂就建在海边,____是生产这种试剂的最好原料。‎ 试剂 NaOH KOH Ca(OH)2‎ Ba(OH)2‎ 价格(元/吨)‎ ‎3300‎ ‎9500‎ ‎580‎ ‎3500‎ ‎(3)根据下表中3种电解质的熔点数据,上图方案中,方案______最优,此方案采取电解熔融态电解质而不是电解其水溶液,原因是______;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电解质 MgCl2‎ MgO MgSO4‎ 熔点/℃‎ ‎714‎ ‎2800‎ ‎1327‎ ‎(4)电解所得的镁蒸气冷却后即为固体镁,冷却镁蒸气可以选择_______氛围。‎ A、N2 B、CO2 C.Ar D.空气 ‎【答案】(1). ② (2). Ca(OH)2 (3). 贝壳 (4). 1 (5). 金属镁活泼性强,会与水反应,电解溶液得不到镁单质 (6). MgCl2Mg+Cl2↑ (7). C ‎【解析】‎ ‎【详解】(1)要实现对海水中镁元素的富集,一般采取的方法为先沉淀后溶解沉淀,即利用晒盐后的苦卤水,向其中加入沉淀剂,故答案选②;‎ ‎(2)根据表中4种试剂的市场价格数据,选择氢氧化钙做沉淀剂最合理,因为其成本最低,如果“提镁”工厂就建在海边,可灼烧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来获取氢氧化钙;‎ ‎(3)根据表中3种电解质的熔点数据,氯化镁的熔点最低,故使其熔融所耗能量最少,方案1最优,方案采取电解熔融态电解质而不是电解其水溶液,原因是金属镁活泼性强,会与水反应,电解溶液得不到镁单质,电解的方程式为MgCl2Mg+Cl2↑;‎ ‎(4)电解所得的镁蒸气冷却后即为固体镁,冷却镁蒸气可以选择在惰性气体Ar气氛围中,原因是金属Mg在高温下会和氮气、二氧化碳、空气发生化学反应。‎ ‎28.(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①硝酸铵固体溶于水: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醋酸;③食物因氧化而腐败;④氯化铵晶体与氢氧化钡晶休泥合搅拌;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以上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填犏号)。‎ ‎(2)原电池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设计氢氧燃料电池结构如图所示 电子从___极流出;溶液中,K+向___极移动,若反应过程中有0.5mo1电子发生转移,则消耗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L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答案】(1). ④⑤ (2). a (3). b (4). 5.6 (5). O2+4e-+2H2O=4OH-‎ ‎【解析】‎ ‎【详解】(1)①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能量,是物理变化;‎ ‎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醋酸,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能量;‎ ‎③食物因氧化而腐败,会放出能量;‎ ‎④氯化铵晶体与氢氧化钡晶休泥合搅拌,会吸收能量;‎ ‎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会吸收能量;‎ 故以上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④⑤;‎ ‎(2)如图所示为碱性电解质的氢氧燃料电池,氢气为电池负极,氧气为正极,电子从负极a极流出,溶液中,K+向正极b极移动,该反应的总反应为2H2+O2=2H2O,故反应过程中有0.5mo1电子发生转移,则消耗氢气0.2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L,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29.A、B、C、D、E、F、G均为常见的有机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已知:①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催熟作用;②醛基在氧气中易被氧化成羧基。回答下列问题: ‎ ‎(1)A和B中官能团名称分别是___和___。‎ ‎(2)在F的众多同系物中:最简单的同系物其空间构型为___;含5个碳原子的同系物其同分异构体有___种,其中一氯代物种类最少的同系物的结构简式为___。‎ ‎(3)反应⑥和⑦均可得到G,要制备得到较纯净的G,应该选用反应_____。‎ ‎(4)反应①﹣⑦属取代反应有___;反应④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1). 碳碳双键 (2). 羟基 (3). 正四面体 (4). 3 (5). C(CH3)4 (6). ⑦ (7). ④⑥ (8). 催化剂、吸水剂 (9). 2CH3CH2OH+O22CH3CHO+2H2O ‎【解析】‎ ‎【分析】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催熟作用,则A为乙烯,过程①为加成反应,B为乙醇,过程②为乙醇的催化氧化,C为乙醛,过程③为乙醛的氧化反应,D为乙酸,过程④为酯化反应,E为乙酸乙酯,F为乙烷,过程⑥为烷烃的卤代反应,G为氯乙烷,过程⑦为烯烃的加成反应。‎ ‎【详解】(1)A和B中官能团名称分别是碳碳双键和羟基;‎ ‎(2)在F的众多同系物中,最简单的同系物为甲烷,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含5个碳原子的同系物其同分异构体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其中一氯代物种类最少的同系物为对称结构的新戊烷,结构简式为C(CH3)4;‎ ‎(3)反应⑥和⑦均可得到G,要制备得到较纯净的G,应该选用加成反应,即过程⑦,若采取取代反应,则会生成无机小分子和其他的副产物;‎ ‎(4)根据分析,反应①﹣⑦属取代反应的有④酯化反应和⑥卤代反应,反应④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反应②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30.实验室利用等物质的量的反应物在恒容容器中模拟工业生产SO3,得到三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序号 温度 ‎(℃)‎ SO2浓度(mo1/L)‎ ‎0min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60min ‎1‎ ‎300‎ ‎2.00‎ ‎1.70‎ ‎1.50‎ ‎1.36‎ ‎1.25‎ ‎1.20‎ ‎1.20‎ ‎2‎ ‎300‎ ‎2.00‎ ‎1.50‎ ‎1.28‎ ‎1.20‎ ‎1.20‎ ‎1.20‎ ‎1.20‎ ‎3‎ ‎500‎ ‎2.00‎ ‎1.60‎ ‎1.39‎ ‎1.29‎ ‎1.27‎ ‎1.27‎ ‎1.27‎ ‎(1)实验1中,50~60mn时间段,SO2浓度均为1.20mo1/L的原因是___。‎ ‎(2)实验2中,前20min内以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 ‎(3)三组实验中,只有1、2中的某组使用了催化剂,则使用催化剂的为第___组,分析实验1、2中的数据,你认为催化剂___(填“能”或“不能”)改变SO2的平衡转化率,理由是___。‎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温度升高,SO2的平衡转化率会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1).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 0.018 (3). 2 (4). 不能 (5). 催化剂只缩短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没有改变 (6). 减小 ‎【解析】‎ ‎【分析】工业生产SO3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 ‎【详解】(1)实验1中,50~60min时间段,SO2浓度不再发生改变,均为1.20mo1/L,原因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实验2中,前20min内以SO2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以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3)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第二组二氧化硫的减小量更大,故第2组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只缩短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 ‎(4)对比实验1和实验3,温度高的实验3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硫的剩余量更多,可得到结论温度升高,SO2的平衡转化率会减小。‎ 三、计算题(请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31.(1)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化肥、冷冻剂等。现向一固定容积的反应器中通入2molN2和6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至平衡状态,测得此时容器内压强比反应前减小了,列式计算H2的平衡转化率___。‎ ‎(2)燃料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提供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和动力。现将标况下8.96L乙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和足量氧气充分混合并点燃,燃烧产物经过浓硫酸充分吸收后增重16.2g,则混合气体中乙烷和乙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___?‎ ‎【答案】(1). 40% (2). 1:3‎ ‎【解析】‎ ‎【详解】(1)设反应达到平衡时,氮气反应了xmol,‎ ‎ N2(g)+3H2(g)2NH3(g)‎ 起始(mol) 2 6 0‎ 变化(mol) x 3x 2x 平衡(mol) (2-x) (6-3x) 2x 根据题意,有,解得x=0.8;‎ 氢气的平衡转化率。‎ ‎(2)设混合气体中乙烷的物质的量为xmol,乙烯的物质的量为ymol ‎;‎ ‎;‎ 依题意有x+y=0.4,3x+2y=0.9;‎ 解得y=0.3,x=0.1,故混合气体中乙烷和乙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