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1-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B
C
D
太阳能集热器
风力发电机
偏二甲肼燃烧
锂离子电池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太阳能集热器为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故A错误;
B. 风力发电,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 偏二甲肼燃烧是化学能转变为动能,故C错误;
D. 锂离子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为原电池,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H2SO4 B. KOH C. Fe D. NaNO3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水、活泼金属氧化物等,Fe不是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答案选C。
3.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是( )
A. Fe B. Al C. Cu D. Ag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属铁是较活泼金属,工业上常用热还原法冶炼,故A不符合题意;
B.金属铝是活泼金属,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故B符合题意;
C.金属铜是中等活泼金属,工业上常用热还原法冶炼,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属银是不活泼金属,工业上常用热分解法冶炼,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NaOH溶液 B. KCl溶液
C. Fe(OH)3胶体 D. K2SO4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光束通过胶体,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属于胶体,C满足题意。
答案选C。
5.下列分子中,一定含有羧基的是( )
A. CH3COOH B. C2H5OH C. C2H6 D. C2H4
【答案】A
【解析】
【详解】A.CH3COOH为乙酸,官能团为羧基,故A符合题意;
B.C2H5OH为乙醇,官能团为羟基,故B不符合题意;
C.C2H6为乙烷,不含官能团,故C不符合题意;
D.C2H4为乙烯,官能团为碳碳双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 H B. Li C. Na D. K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进行判断。
【详解】A. H、B. Li、C. Na、D. K均属于第IA族元素,由H到K原子序数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也逐渐增大,故K的原子半径最大;答案:D。
7.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NaCl B. CO2 C. CaCl2 D. NH4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 CO2分子中C与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B正确;
C. CaCl2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 故C错误;
D. NH4Cl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8.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NO2属于氧化物 B. H2SO4属于酸
C. KOH属于碱 D. 氨水属于纯净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氮是氮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故A正确;
B.硫酸是二元强酸,故B正确;
C.氢氧化钾是强碱,故C正确;
D.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9.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Zn与硫酸的反应 B. 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C.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D. NaOH与盐酸的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Zn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八水合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正确;
D.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0.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烷的球棍模型: B. Mg2+的结构示意图:
C. 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NaCl=Na++Cl- D. 氮气的电子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球棍模型为,故A正确;
B.镁离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故B正确;
C.氯化钠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故C正确;
D.氮气是含有氮氮三键的双原子分子,电子式为,故D错误;
故选D。
11.自然界的氮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根瘤菌可起固氮作用
B. 雷电作用下实现了人工固氮
C. 在氮循环过程中涉及了多个氧化还原反应
D. 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化合物可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结合图可知:植物的根瘤菌可起固氮作用,A正确;
B.雷电作用下实现了自然固氮,B错误;
C.雷电作用涉及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人工固氮涉及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氨或铵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硝酸盐被细菌分解等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由氮循环的示意图可知,通过生物体可以将铵盐和蛋白质相互转化,实现了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化合物可相互转化,D正确。
答案选B。
12.SO2可用作红酒的防腐剂。下列关于S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无色无味气体
B.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 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常温下,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错误;
B.S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B正确;
C.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正确;
D.一定条件下,SO2与氧气反应生成SO3,D正确。
答案选A。
13.羰基硫(COS)可用于合成除草剂和杀虫剂。一定条件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S(g)+CO2(g)⇌COS(g)+H2O(g)。下列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
B.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 H2S、CO2、COS、H2O的浓度相等
D. H2S、CO2、COS、H2O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化学反应已达平衡状态,A正确;
B.该反应的所有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反应过程中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也不变,则气体的密度为定值,所以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错误;
C.H2S、CO2、COS、H2O的浓度相等,不意味着它们的含量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错误;
D.该反应是可逆反应,H2S、CO2、COS、H2O在密闭容器中共存,无法说明反应已达平衡,D错误。
答案选A。
14.不同条件下,用O2氧化一定浓度的FeCl2溶液过程中所测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
B. 由②和③可知,pH越大,Fe2+氧化速率越快
C. 由①和③可知,温度越高,Fe2+氧化速率越快
D. 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 + O2 + 4H+ == 4Fe3+ + 2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酸性条件下,Fe2+和氧气、氢离子反应生成Fe3+和H2O,反应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由图象可知,当pH相同温度不同时,温度越高Fe2+的氧化率越大;当温度相同pH不同时,pH越大,Fe2+的氧化率越小。
【详解】A项、由图象可知,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故A正确;
B项、由②和③可知,当温度相同pH不同时,pH越大,Fe2+的氧化速率越小,故B错误;
C项、由①和③可知,当pH相同温度不同时,温度越高Fe2+的氧化速率越大,故C正确;
D项、在酸性条件下,Fe2+和氧气、氢离子反应生成Fe3+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故D正确;
故选B。
15.考古学上常用来测定文物的历史年代,下列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是6 B. 中子数是8
C. 质量数是20 D. 核外电子数是6
【答案】C
【解析】
【详解】146C的质子数是6、质量数是14,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质量数—质子数)=(14—6)=8,则C错误,故选C。
16.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区分乙酸溶液与乙醇溶液的是( )
A. 扇闻气味 B. 观察颜色
C. 滴加NaHCO3溶液 D.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酸和乙醇具有挥发性,扇闻乙酸溶液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扇闻乙醇溶液能闻到特殊香味,气味不同,则扇闻气味能用于区分乙酸溶液与乙醇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乙酸溶液与乙醇溶液都无色溶液,没有颜色区别,则观察颜色不能用于区分乙酸溶液与乙醇溶液,故B符合题意;
C.乙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乙醇不能反应,现象不同,则滴加NaHCO3溶液能用于区分乙酸溶液与乙醇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醇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为紫色,乙酸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变为红色,现象不同,则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能用于区分乙酸溶液与乙醇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 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
C. 乙烯与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 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是取代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共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不是取代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不是取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光照条件下,甲烷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等,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8.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正确;
B.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结构,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结构,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故B正确;
C. 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化氢分子中两个原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两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是共价化合物,没有阴阳离子,故C错误;
D.水是共价化合物,H与O以共价键结合,电子式是,故D正确;
故选:C。
19.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由此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该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D.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ⅥA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元素为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
B. 由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6,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B正确;
C.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故C错误;
D.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ⅥA族,故D正确;
故选:C。
20.实验室中,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B. 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沙土覆盖
C. 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中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酒精灯内有酒精蒸气,还可能混有空气,用嘴吹灭会把火焰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故A正确;
B.钠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促进钠燃烧,为防止钠燃烧,应该用大量沙子隔绝空气来扑灭,故B正确;
C.实验室里的药品可能有毒或有腐蚀性,所以实验结束后,废液要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若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会造成液滴飞溅而伤人,应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以散热,防止液体飞溅,故D错误;
故选D。
21.下列传统酿醋工艺的主要步骤中,包含溶解和过滤操作的是( )
A
B
C
D
蒸拌原料
淀粉发酵
清水浸淋
放置陈酿
【答案】C
【解析】
【详解】A.传统酿醋工艺中蒸拌原料属于蒸馏过程,与溶解和过滤无关,故A错误;
B.传统酿醋工艺中淀粉发酵是淀粉先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酵生产乙醇,与溶解和过滤无关,故B错误;
C.传统酿醋工艺中清水浸淋的过程为加水溶解和过滤的过程,故C正确;
D.传统酿醋工艺中放置陈酿的过程为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酸,与溶解和过滤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6gO2的物质的量为1mol
B. Mg的摩尔质量是24g/mol
C. 常温常压下,1molN2的体积是22.4L
D. 0.1mol/LBa(OH)2溶液中含有0.2molOH-
【答案】B
【解析】
【详解】A.16g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故A错误;
B.Mg摩尔质量是24g/mol,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1molN2的体积是22.4L,常温常压下,1molN2的体积不等于22.4L,故C错误;
D.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0.1mol/LBa(OH)2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B。
2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硝酸银溶液与盐酸反应:Ag++HCl=AgCl↓+H+
B.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C.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D.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2=Cu2++2NO2↑+2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银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盐酸是强酸,应该拆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故A错误;
B.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B正确;
C.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C正确;
D.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Cu2++2NO2↑+2H2O,故D正确;
故选A。
24.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如图所示(CuS不溶于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
B. 过程②中,发生反应为S2-+Fe3+=S+Fe2+
C. 过程③中,Fe2+作还原剂
D. 整个转化过程中Fe3+可以循环使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程①中,反应物是硫化氢和铜离子,生成物是硫化铜和氢离子,反应前后铜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过程②中,反应物是硫化铜,是难溶物,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CuS+2Fe3+=S+2Fe2+ +Cu2+,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过程③中,Fe2+被氧气氧化成Fe3+,化合价升高被氧化,Fe2+作还原剂,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中转化可知,整个转化过程中Fe3+可以循环使用,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
选项
试管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KI—淀粉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性:I2>Cl2
B
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蔗糖变黑
浓硫酸有脱水性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含有
D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
溶液中含有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氯气与KI反应生成碘:Cl2+2KI=2KCl+I2,则氧化性:Cl2>I2,故A“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
B. 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后,蔗糖变黑,故B“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
C. 滴加盐酸无现象,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故C“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
D. 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溶液中含有,故D“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
故选: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8道小题,共50分。
26.已知B→c,补齐下列物质间的反应与对应反应类型的连线_____。
A.乙醇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 a.取代反应
B.从乙烯得到聚乙烯的反应 b.氧化反应
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c.加聚反应
D.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的反应 d.加成反应
【答案】A-b;C-d;D-a
【解析】
【详解】A. 乙醇可以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产生乙酸,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答案为b;
B. 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产生聚乙烯,因此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答案为c;
C.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产生1,2-二溴乙烷,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答案为d;
D. 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答案为a,故答案为:A-b;C-d;D-a。
27.铜与浓硝酸混合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1)作还原剂的物质是_____,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若反应中每生成1molNO2,则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至少为_____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答案】(1). Cu (2). 降低 (3). 2 (4). 1
【解析】
【详解】(1)Cu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HNO3中的一部分N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4价,故答案为:Cu;降低;
(2)随着反应的进行,HNO3的浓度减小,可能发生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所以只发生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时,每生成1molNO2,消耗HNO3和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都最少。由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可知,若反应中每生成1molNO2,则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至少为2mol,1molCu变为1molCu2+,转移2mol电子,即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e-,所以若反应中每生成1molNO2,则至少转移1mol电子,故答案为:2;1。
28.现有下列几组物质:
①
②
③
④
12C、14C
CH3CH3、CH3CH2CH3
CH3CH2CH3、
、
(1)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
(3)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
(4)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
【答案】(1). ② (2). ④ (3). ① (4). ③
【解析】
【详解】(1)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中相差若干个CH2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满足条件的是CH3CH3和CH3CH2CH3,故答案为:②;
(2)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满足条件的是和,故答案为:④;
(3)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为同位素,满足条件的是12C和14C,故答案为:①;
(4)CH3CH2CH3和的分子式、结构式均相同,为同种物质,故答案为:③。
29.化学电池的发明,是贮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
(1)如图所示装置中,Zn片是_____ (填“正极”或“负极”),Cu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
(2)该装置是典型的原电池装置,可将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变为电能,能证明产生电能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锂离子电池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某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A为电池的正极
②该装置实现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电池工作时,电池内部的锂离子定向移动
【答案】(1). 负极 (2). 2H++2e-=H2↑ (3).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4). ①②
【解析】
【分析】(1)由图可知,活泼金属锌做原电池的负极,不活泼金属铜做原电池的正极;
(2)由图可知,该装置为铜锌硫酸原电池,该装置实现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由图给示意图可知,该装置为原电池,由电子和锂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A电极为电源的负极,B为电源的正极,电池工作时,锂离子向正极B电极移动。
【详解】(1)由图可知,活泼金属锌做原电池的负极,不活泼金属铜做原电池的正极,氢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答案为:负极;2H++2e-=H2↑;
(2)由图可知,该装置为铜锌硫酸原电池,该装置实现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能证明产生电能的实验现象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故答案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3)由图给示意图可知,该装置为原电池,由电子和锂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A电极为电源的负极,B为电源的正极,电池工作时,锂离子向正极B电极移动,则①②错误,故答案为:①②。
30.海洋是一座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从中可以提取多种化学物质。从淡化海水中提取溴是海水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其流程如图: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一种工业上海水淡化的方法_____。
(2)过程Ⅱ中物质X可以选SO2吸收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过程I、Ⅱ要达到目的是_____。
(4)写出过程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答案】(1). 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2). SO2+Br2+2H2O=H2SO4+2HBr (3). 富集溴元素 (4). Cl2+2Br-=Br2+2Cl-
【解析】
【详解】(1)可以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或离子交换法对海水进行淡化;
(2)二氧化硫吸收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溴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Br2+2H2O=H2SO4+2HBr;
(3)步骤Ⅰ得到的Br2的浓度很小,多次用SO2反复吸收,最终用Cl2处理,可以获得大量的工业溴;故答案为:富集溴元素;
(4)向含溴离子的溶液中通入氯气,生成溴单质和氯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Br-=Br2+2Cl-;
31.有A、B、C、D四种有机物,A、B属于烃类物质,C、D都是烃的衍生物。A是含氢质量分数最大的有机物,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B的球棍模型为;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D的比例模型为,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石蕊变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电子式是_____,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
(2)B的结构简式是_____,该物质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已知B可以发生如图转化过程:
i.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ii.完成转化①、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②_____。
iii.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填字母序号)。
a.该物质属于烃类化合物
b.该物质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c.1mol该物质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生成1mol氢气
d.该物质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使紫色石蕊褪色
【答案】(1). (2). 羟基 (3). CH2=CH2 (4). n CH2=CH2 (5). ①③ (6). CH2=CH2+H2OCH3CH2OH (7). 2CH3CH2OH+O22CH3CHO+2H2O (8). bc
【解析】
【分析】由A是含氢质量分数最大的有机物,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可知,A为甲烷;由B的球棍模型为可知,B为乙烯;由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可知,C为乙醇;由D的比例模型为,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石蕊变红色可知,D为乙酸。
【详解】(1)A为甲烷,甲烷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C为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故官能团为羟基,故答案为:;羟基;
(2)B为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一定条件下,乙烯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CH2=CH2,故答案为:CH2=CH2;n CH2=CH2;
(3)由转化关系可知,在催化剂作用下,乙烯与水共热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在铜或银做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一定条件下,乙醛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i.由分析可知,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①③,故答案为:①③;
ii.转化①为在催化剂作用下,乙烯与水共热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转化②为在铜或银做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故答案为:CH2=CH2+H2OCH3CH2OH;2CH3CH2OH+O22CH3CHO+2H2O;
iii.a.该物质含有氧原子,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不属于烃类化合物,故错误;
b.该物质的官能团为羟基和羧基,在浓硫酸作用下,能与醇或羧酸或自身发生酯化反应,故正确;
c.该物质的官能团为羟基和羧基,羟基和羧基均能与金属钠反应,则1mol该物质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生成1mol氢气,故正确;
d.该物质的官能团为羟基和羧基,羟基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羧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错误;
bc正确,故答案为:bc。
32.有四种短周期元素,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A
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B
单质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C
–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Ar原子相同
D
单质是黄绿色气体,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
(1)A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周期_____族。
(2)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3)研究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A、B、C、D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_____ (填化学式)。
(4)能说明元素D的非金属性强于元素C的非金属性的实验事实是_____ (填字母)。
a.常温下,两种单质的熔点不同
b.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不同
c.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不同
【答案】(1). 2 (2). ⅤA (3). H++OH-=H2O (4). NaOH (5). bc
【解析】
【分析】A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则A为N;B单质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B为Na;C的–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Ar原子相同,则C的核电荷数=18-2=16,为S;D的单质是黄绿色气体,可用于自来水消毒,则D为Cl;综上所述,A、B、C、D分别为:N、Na、S、Cl,据此解答。
【详解】(1)A为N,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ⅤA,故答案为:2;ⅤA;
(2)B(N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D(Cl)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ClO4,是一种强酸,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答案为:H++OH-=H2O;
(3)N、S、Cl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显强酸性,N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显强碱性,所以A(N)、B(Na)、C(S)、D(Cl)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NaOH,故答案为:NaOH;
(4)a.单质种类不同,熔点一定不同,与二者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不能比较二者的非金属性强弱,a错误;
b.非金属性不同,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不同,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不同,可以比较二者的非金属性强弱,b正确;
c.非金属性不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不同,故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不同,可以比较二者的非金属性强弱,c正确;
故答案为:bc。
33.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合理开发和利用金属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如图是从镀铜废电路板中回收金属铜的一种工艺流程(各过程需控制适宜条件)。
(1)上述流程中,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采取的措施是_____。
(2)过程Ⅰ中,过氧化氢在酸性条件下将Cu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3)过程Ⅱ中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____,该过程中用到的分离操作是_____。
(4)过程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 粉碎 (2). Cu+H2O2+2H+=Cu2++2H2O (3). 将溶液中的Cu2+全部置换出来 (4). 过滤 (5). Fe+2H+=Fe2++H2↑
【解析】
【分析】由流程图可知,镀铜废电路板经拆分、粉碎后,加入过氧化氢和稀硫酸,过氧化氢在酸性条件下将铜溶解,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将溶液中的铜离子全部置换出来,过滤得到含有铁、铜的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铁溶解生成硫酸亚铁,过滤得到铜。
【详解】(1)由流程图可知,镀铜废电路板拆分后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固体的表面积,有利于固体和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加快过氧化氢在酸性条件下将铜溶解的反应速率,故答案为:粉碎;
(2)过程Ⅰ中,过氧化氢在酸性条件下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故答案为:Cu+H2O2+2H+=Cu2++2H2O;
(3)过程Ⅱ为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将溶液中的铜离子全部置换出来,过滤得到含有铁、铜的滤渣,故答案为:将溶液中的Cu2+离子全部置换出来;过滤;
(4)过程Ⅲ
为含有铁、铜的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溶液,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答案为:Fe+2H+=Fe2++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