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3.00 KB
- 2021-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疆吐蕃市高昌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可采用的措施是( )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少酸雨,减少煤的使用及二氧化硫的排放即可。
【详解】①少用煤作燃料、③燃料脱硫、⑤开发新能源都可减少含硫物质的排放,可减少二氧化硫的形成,而②造高工厂烟囱不能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产生,即不能减缓酸雨污染,④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可以改良土壤,但不能减缓酸雨污染;
答案选C。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C. 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结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之间不但存在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同样也存在着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故A项错误;
B项,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故B项错误;
C项,第三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但非最高价含氧酸不符合这一规律,故C项错误;
D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成周期性变化,这一变化称为元素周期律,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
A
B
C
D
酸性重铬酸钾用于检测酒精
铝粉与强碱溶液反应放热
植物油在空气中变质,产生“哈喇”味
海水经风吹日晒获得粗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酸性重铬酸钾用于检测酒精,其原理是酸性重铬酸钾氧化酒精,自身被还原,是化学变化,A错误;
B.铝粉与强碱反应是化学变化,B错误;
C.植物油在空气中变质是植物油被空气氧化了,C错误;
D.海水经风吹日晒获得粗盐是海水中的水挥发,溶质结晶,是物理变化,D正确;
答案选D。
4.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
A. H2O B. HF C. H2S D. PH3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对应的气态氢化物越不稳定,F和O位于同周期,非金属性:F>O,S和P位于同周期,非金属性:S>P,O和S位于同主族,非金属性:O>S,非金属性:F>O>S>P,,则最不稳定的氢化物为PH3,故选D。
5.一般情况下,前者无法决定后者的是( )
A. 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的稳定性
B. 原子的质子数——元素的种类
C.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D. 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的主要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所以与分子的稳定性无关,对分子的稳定性无影响,A项错误;
B.原子含有质子的个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B项正确;
C.元素周期表是依据原子核外电子的周期性排列和由此产生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而制成的表格,因此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C项正确;
D.物质内部存储着能量,由于不同物质所包含的化学能不同,这就使得化学反应过程中会出现能量变化的现象,也就产生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项正确;
答案选A。
6.下图表示Al、Fe、Cu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造成这个先后顺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B. 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C. 金属的导电性 D. 金属的延展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类利用金属材料的顺序取决于金属单质冶炼的难易程度,越活泼的金属冶炼难度越大,所以被开发利用的就越晚,B项正确;
答案选B。
7.对化学键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任何物质中都有化学键 B. 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极性键
C.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D.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分子是单原子分子,不含有化学键,A项错误;
B.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共价键既包含极性共价键,又包含非极性共价键,B项错误;
C.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属于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会含有共价键,C项错误;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当然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会含有共价键,D项正确;
答案选D。
8.元素X的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
A. 第4周期ⅡA族 B. 第4周期ⅦA族
C. 第2周期ⅣB族 D. 第2周期ⅣA族
【答案】D
【解析】
【分析】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因为元素X的原子有2个电子层,所以第二周期,最外层有4个电子,所以是第ⅣA族,即第2周期ⅣA族,故选D。
答案为D。
9.对中各数字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8:质子数 B. 16:质量数 C. 2−:电子数 D. −2:化合价
【答案】C
【解析】
【详解】A. O的质子数为8,故A正确;
B. O的质量数为16,故B正确;
C. 2−:氧离子所带电荷数,故C错误;
D. −2:氧的化合价,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0.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M、N全部变成了Q
C. M、N、Q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 反应已经停止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平衡浓度与起始投料及转化率有关,平衡状态时各组分浓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
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平衡时,M和N不能完全转化为Q,B错误;
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C正确;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D错误;
故选C。
11.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如图的是( )
A. 碳酸钙的分解 B.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C. 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 D. 钠和水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图像分析得到反应为放热反应。
【详解】A. 碳酸钙的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 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是放热反应,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2.关于苯的结构和性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苯燃烧时能产生大量黑烟
C. 苯难溶于水
D. 常温下,苯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不能使其褪色,故A错误;
B.苯分子中碳元素含量较高,所以燃烧时产生大量黑烟,故B正确;
C.苯属于芳香烃类,难溶于水,C正确;
D.苯不含碳碳双键,常温下,苯不能与溴水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3.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一直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煤炭 B. 天然气 C. 氢气 D. 石油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氢能等;而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常规能源,故答案为C。
14.提出元素周期律并绘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 戴维 B. 阿伏加德罗 C. 门捷列夫 D. 道尔顿
【答案】C
【解析】
【详解】编制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门捷列夫,于1868年编绘完成,当时填入的元素种类为69种,周期表中留有许多空格,被后来发现的元素逐渐填满。道尔顿是首先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是首先提出了分子学说,戴维首先用电解方法获得了碱金属。
答案选C。
15.已知 4NH3+5O2 = 4NO+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 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A. v(O2)= v(NH3) B. v(H2O)= v(O2)
C. v(H2O)= v(NH3) D. v(NO)= v(O2)
【答案】A
【解析】
【详解】对于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A.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NH3):v(O2)=4:5,即v(O2)=v(NH3),故A正确;
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O2):v(H2O)=5:6,即v(H2O)= v(O2),故B错误;
C.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NH3):v(H2O)=4:6,即v(H2O)= v(NH3) ,故C错误;
D.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O2):v(NO)=5:4,即v(NO)= v(O2) ,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6.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 反应物的性质 B. 反应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而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答案选A。
17.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A. Na B. Al C. F D. O
【答案】C
【解析】
【详解】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族元素从上往下原子半径逐渐变大,所以上述元素原子的半径大小顺序是:Na>Al>O>F,所以半径最小的是F,答案选C。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碱性锌锰电池是二次电池
B. 铅蓄电池是一次电池
C. 二次电池又叫蓄电池,它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
D. 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大量储存在电池内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A.锌锰干电池只能放电不能充电,所以属于一次电池,故A错误;
B.铅蓄电池二次电池,故B错误;
C.蓄电池是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充电重新使用,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故C正确;
D.燃料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是在电池内部燃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9.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秦岭,关注山清水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集中深埋废旧电池 B. 远海排放工业污水
C. 减少冶炼含硫矿物 D. 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
【答案】C
【解析】
【详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的重金属Cd,Ni等,填埋处理,会导致土壤污染等,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不能填埋法处理,A项错误;
B.工业污水一定要治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B项错误;
C.含硫矿物在冶炼过程中会产生SO2,SO2的排放会污染空气,引发酸雨等问题,因此减少冶炼含硫矿物有利于环境保护,C项正确;
D.一次性木筷大量使用,对保护森林资源不利,D项错误;
答案选C。
20.“新冠病毒”疫情让人们再次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下列有关抗疫物资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碘酊中质量数为127的碘原子:
B. 供氧剂中过氧化钠(Na2O2)的电子式:
C. 84消毒液中次氯钠的电离方程式:NaClONa++ClO-
D. 口罩“熔喷层”原料中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碘酊中质量数为127的碘原子:,故A错误;
B.过氧化钠(Na2O2)由两个钠离子和一个过氧根离子组成其电子式为
,故B正确;
C.NaClO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应用等号连接,NaClO=Na++ClO-,故C错误;
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故D错误;
故选:B。
21.短周期元素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依次是( )
A. Be、Na、Al B. C、Al、P
C. B、Mg、Si D. O、P、Cl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图推断:A、B、C三种元素只能分别在第二、第三周期,而不能为第一、第二周期,因为H或He左右均没有其他元素;再由同一主族中第二、第三周期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8,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若设A的序数为x,则B、C的序数分别为x+7、x+9,且x+7+x+9=4x,解得x=8,所以A. B. C分别为O、P、Cl,答案选D。
22.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
A. 石油产量 B. 乙烯的产量
C. 合成纤维的产量 D. 硫酸的产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乙烯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正确。
答案选B。
23.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乙醇在铜做催化剂下与氧气反应
B. 苯在浓硫酸作催化剂下与硝酸反应
C. 乙醛在催化剂下与氧气反应
D.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取代反应是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者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者原子团替代的反应,根据概念判断。
【详解】A.乙醇在铜做催化剂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产生乙醛,不属于取代反应,故A不选;
B.苯在浓硫酸作催化剂下与硝酸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酸中的硝基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B选;
C.乙醛在催化剂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酸,属于氧化反应,故C不选;
D.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故D不选;
故选:B。
24.医疗上给病人的输液中,常含的糖是 ( )
A. 纤维素 B. 蔗糖 C. 淀粉 D. 葡萄糖
【答案】D
【解析】葡萄糖可直接被吸收进入血液中,在食品、医药工业上可直接使用,而麦芽糖、淀粉不具备这样的性质,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故选D。
25.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
A. CaCl2 B. NH4Cl C. KOH D. C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CaCl2是由Ca2+和Cl-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故A选;
B.NH4Cl是由NH4+和Cl-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离子化合物,但NH4+是由N和H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故B不选;
C.KOH是由K+和OH-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离子化合物,但OH-是由O和H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故C不选;
D.CO2是C和O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故D不选;
故选A。
26.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CH4+Cl2CH3Cl+HCl
B. CH3CH2OH+CuOCH3CHO+H2O+Cu
C. CH2=CH2+H2OCH3CH2OH
D.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 CH4+Cl2CH3Cl+HCl属于取代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 CH3CH2OH+CuOCH3CHO+H2O+Cu属于氧化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 CH2=CH2+H2OCH3CH2OH属于加成反应,故C符合题意;
D.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属于酯化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7.下列物质不属于油脂的是( )
A. 花生油 B. 润滑油 C. 牛油 D. 羊油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花生油属于油,故A不符合题意;
B. 润滑油属于烃,故B符合题意;
C. 牛油、D. 羊油属于脂肪,故C、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8.下列物质中,能使 KMnO4 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
A. 乙烷 B. 乙烯 C. 环己烷 D. 聚乙烯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通常情况下,烷烃比较稳定,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因此乙烷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项错误;
B.乙烯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被高锰酸钾氧化,B项正确;
C.环己烷通常情况下也比较稳定,不会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错误;
D.聚乙烯是由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结构中并不含有碳碳双键,因此无法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项错误;
答案选B。
29.下列物质互为同位素的是( )
A. H2和D2 B. Cl和Cl C. CO和CO2 D. 金刚石和石墨
【答案】B
【解析】
【分析】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针对对象为原子。
【详解】A. H2和D2,都为氢气,是单质,故A不符合题意;
B. Cl和Cl,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不相同的两种核素,故B符合题意;
C. CO和CO2是两种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 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30.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都是属于物理变化
B. 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铵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后都产生的沉淀,且原理相同
D. 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A错误;
B、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蛋白质遇到硫酸铵发生盐析,遇到硫酸铜发生变性,C错误;
D、植物油含有不饱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正确;
故选D。
31.⑴①写出氯化镁的电子式________;
②写出乙烷的结构简式________;
⑵写出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 (2). CH3CH3 (3). CH4+Cl2CH3Cl+HCl
【解析】
【详解】⑴①氯化镁是离子化合物,由两个氯离子和一个镁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②乙烷分子式为C2H6,乙烷的结构简式CH3CH3,故答案为:CH3CH3。
⑵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方程式CH4+Cl2CH3Cl+HCl;故答案为:CH4+Cl2CH3Cl+HCl。
32.由铜、锌和硫酸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作正极的是____(填化学式),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作负极的是____(填化学式),电子由____(填“正”或“负”,下同)极经导线移向_____极。
【答案】(1). Cu (2). (3). Zn (4). 负 (5). 正
【解析】
【详解】铜、锌和硫酸溶液组成原电池,反应原理为,锌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作正极,氢离子在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产生氢气,电极反应式:,电子由负极锌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铜。
故答案为:Cu;;Zn;负;正。
3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IA
0
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1)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2)②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②和⑦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相比,其中较弱的是____ (用该氢化物的化学式表示);
(3)②、③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填化学式);
(4)⑤、⑥元素的金属性强弱依次为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④、⑤、⑥的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①、④、⑤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它的电子式:_____。
【答案】(1). (2). (3). SiH4 (4). HNO3>H2CO3 (5). 减小 (6). 减小 (7).
【解析】
【详解】(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⑧为Cl,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2)②是C元素,其简单氢化物为CH4,其结构式为,⑦是Si元素,②⑦位于同主族,同主族从上往下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即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较弱的是SiH4,故答案为:;SiH4;
(3)②、③是同周期的元素,同周期从左往右,非金属性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所以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故答案为:HNO3>H2CO3;
(4)⑤、⑥元素是同周期的元素,同周期从左往右,金属性减弱,所以⑤、⑥元素的金属性强弱依次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5)④、⑤、⑥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即④、⑤、⑥离子半径依次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6)①、④、⑤元素分别是H、O、Na,它们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NaOH,它的电子式是:,故答案为:。
34.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在实验室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试管a中加入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
(3)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反应开始前,试管b中盛放的是_________溶液。
(5)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
【答案】(1). 羟基 (2). 防止暴沸 (3).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4). 饱和碳酸钠 (5). 分液
【解析】
【分析】(1)醇的官能团为羟基;
(2)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防止暴沸;
(3)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属于酯化反应;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5)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用分液的方法。
【详解】(1)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乙醇中含有羟基;
(2)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防止暴沸;
(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5)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与饱和碳酸钠溶液互不相溶,所以b中的液体混合物分层不互溶,可用分液方法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