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2.50 KB
  • 2021-08-25 发布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 2019 年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 分) 本卷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 目要求。 1. 据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 执《礼》时,必用雅言。这表明 A. 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B. 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 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 各诸侯国都尊崇周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孔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鲁语,而在诵读儒家经典和执行礼仪的 庄重场合却使用周人的语言,这表明孔子认为周人的语言是正式的官方语言,孔子认可周天 子的统治,认同天下一家的观点,故 A 项正确;用雅言诵读《诗》和《书》以及执行礼仪并 不能与传播儒家思想完全等同,故不能表明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故 B 项错误;孔子用周 人的语言诵读儒家经典和执行礼仪,强调的是孔子对周人语言的尊崇,而非礼制维护天子权 威,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了孔子的用语习惯,并未提到诸侯各国的相关信息,并不能 得出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的结论,故 D 项错误。 2. 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里说:“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 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而共和行政焉”。司马迁在此沿用了西周史 官这一段纪年,并以公元前 841 年作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端。材料主要说明 A. 司马迁所依据的是第一手史料 B. 贵族干预政治表明分封制崩溃 C. 周召共和开启了共和制的开端 D. 贵族共同协商执政以应对危局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主要反映周厉王由于暴政而引发变乱被迫逃亡,召公和周公二相共同行政, 政局逐渐趋于稳定,故答案为 D 项。根据材料中的“司马迁沿用西周史官”,可知其依据的 不是第一手史料,排除 A 项;材料中周厉王逃亡并非诸侯国叛乱所致,不能说明分封制崩溃, - 2 - 排除 B 项;材料中的“共和”意味着协商,现代共和制的中文一词源于此意,但是与现代共 和制本质上不同,排除 C 项。 3. 何怀宏先生指出,世族是“那些在社会、经济方面具有支配势力盘根错节,代代相传;在 政治、文化方面也极为活跃,占据主导地位的家族”。他们不是“君王诸侯的世系”,自然 也不是“士及庶人家族”。由此可推断,这种“世族” A. 属于西周时期分封的地方诸侯 B. 春秋时期往往可议决国家大事 C. 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力量 D. 一直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答案】B 【解析】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度下的贵族势力扩大,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没有形成, 贵族集团可共同“议决国家大事”故 B 项正确;由题干他们不是“君王诸侯的世系”足以证 明这种“世族”不属于西周时期分封的地方诸侯,故 A 项错误;百家争鸣的主要力量是诸子 百家而非这种“世族”,故 C 项错误;新兴地主阶级属于“庶人家族”,而题干中的不是“士 及庶人家族”足以证明这种“世族”并不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故 D 项错误。 4. 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 A. 价值观念日益趋同 B.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C. 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D. 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 念。”可知,这体现了先秦诸子对传统文明的传承,说明先秦时期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因 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先秦百家诸子价值观念并不相同;B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 是先秦诸子对“六经”的传承与守护,并未说明儒学影响力的不断增强;C 选项错误,材料并 未涉及统一的时代潮流。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5. 董仲舒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 - 3 - 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这表明董仲舒的新儒学 A. 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B. 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 C. 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D. 主张用封建纲常维护社会秩序 【答案】B 【解析】 【详解】“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 仁”是儒家的道理。说明董仲舒的新儒学吸收了道家的思想,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 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儒道融合,而不是挖掘儒家思想,也没有涉及到佛学,也没有强调儒 家的纲常伦理的作用,故排除 ACD 三项。 6. 下图是考古发掘出的唐代越窑青瓷“喀喇沁摩羯纹葵花形银盘”。盘内底的大鱼化龙图案 为摩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纹,大鱼作翻腾状,“眼后螺旋状大 羊角盘绕一较小的牛耳”,张大的口中刻划出数道上下翻卷的曲线,头顶至颈、背竖立粗壮 的鳍。以下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唐代制瓷业十分发达 B. 唐代的对外贸易繁荣 C. 唐代手工业的民营化趋势明显 D. 唐代文化呈现出中外融合的特征 【答案】D 【解析】 “喀喇沁摩羯纹葵花形银盘”中图案借鉴了印度神话传说,体现出唐朝中西融合的文化特点, 故 D 正确;A 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B 中对外贸易体现不出;越窑青瓷是官窑,不是民窑,故 C 错误。 7.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 - 4 - 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 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答案】B 【解析】 A 项说法太绝对,历史事实也可以通过实物证据来呈现。不是所有的历史叙述都不客观,有些 历史叙述是可以还原历史事实的,所以 C 项错误。D 项本身不说法不准确,多种历史叙述如果 都相同也不一定就是事实,且与题意要求不符合。通过材料内容可知,对于宋太宗是否去过 宫中这一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所以 B 项正确。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学研究的方法 点睛:本题通过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来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需要学生明确材 料内容的真实含义,理解它是在对同一史实描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的史学家在争论什 么。历史叙述总是带有作者的主观性,材料中的两种叙述正是反映了这个方面的现象。 8. 宋熙宁年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 10793 处,其中两浙路修建 1980 处。此外,还在东南沿 海修筑了长达 250 余千米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这反映了 A. 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 B. 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 C. 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 D. 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唐朝中期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北宋时期,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兴修的水利工程增多,这反映出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C 项正确;A 项中的“连年暴雨”、 B 项中“水利政绩”、D 项中“人口大量增加”材料都没有涉及,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 9. 下表是不同学者对王阳明心学的认识。 - 5 - 观点 出处 “王守仁之学尤为明代理学里的重镇。到他手里,理学才达顶 点,以后便渐漸地衰落了” 钱穆《阳明学述要》 “张载立(理学),朱熹集大成,王(阳明)使之瓦解。……王 (阳明)的中心范畴(心)则是潜藏着某种近代趋向的理学末 端”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 论》 “阳明之学出于陆氏,与朱子异道而同归。乃反对之者,辄斥 之为异端,目之为空谈,朱王之间,成为水火。盖两家门户之 见,非定论也” 孙毓修《王阳明》 据此可知,王阳明心学 A. 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B. 形成了统一的道德规范 C. 具有近代民权意识特征 D. “扬弃”了程朱理学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内容“理学才达顶点,以后便渐漸地衰落了”“潜藏着某种近 代趋向的理学末端”“与朱子异道而同归”可知,王阳明强调“心即理也”的主观唯心主义, 影响了明朝晚期思想中对于情欲的正面主张和看法。王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虽然都是对儒学 的继承和发展,但根据材料可知心学“扬弃”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故 D 选项正确;心学是对 理学的继承和发展,即对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强调了王阳明心学与 程朱理学的不同,无法得出形成了统一的道德规范的信息,故 B 选项错误;心学的发展进一 步禁锢了人的思想,不具有近代民权意识,故 C 选项错误。 10. 元世祖时期,政府将北方一些农户为生产互助而自发组成的“锄社”加以推广,并规定: 凡民户五十家为一社,社长由“高年晓农事者”担任;一边立本牌,上书某社某人,“社长 以时点视劝诫”;社中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两社 - 6 - 助之”。这说明“锄社” A. 兼具生产和生活的管理职能 B. 体现了游牧和农耕经济的结合 C. 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 是在全国设立的村民自治组织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自发组成的”“凡民户五十家为一社”、“社中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 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两社助之’”可知,锄社是北方农民自发的耕作互助 组织,具有生产和生活的管理职能,故选 A 项;锄社是农民自发的耕作互助组织,是农耕经 济的表现,排除 B 项;锄社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北方地区 而非全国,排除 D 项。 11. 有学者指出,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明 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 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 英国大出 6 倍。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D. 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 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可知 因为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积极生产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阻碍了中国生产方式的改革,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中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并不狭窄,而是因为中国廉 价劳动力的积极生产基本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C 选项错误,中国 家庭手工业产量的提高依靠的是人力和时间的增加,其生产效率低于西方机器生产;D 选项错 误,材料体现的是廉价劳动力对生产方式变革的阻碍,并未涉及科学技术因素。故正确答案 为 A 选项。 - 7 - 12. 顾炎武认为,唯有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 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才会有利于富国裕民,才能真正地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 的地位更加尊崇。该思想 A. 动摇了儒学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B. 强调了尊重君权前提下的“分治” C. 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 发展了传统“民贵君轻”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 和各级政权的作用”,体现了地方分治。根据材料“真正地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 子的地位更加尊崇”,目的是尊崇天子,故选 B 项;顾炎武的思想本质上依旧是儒学范畴, 是儒学在新时期的发展,排除 A 项;材料体现了顾炎武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上的主张,排 除 C 项;根据材料“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体现了尊崇天子的一面,排除 D 项。 13.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 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 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A. 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 B. 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C.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D. 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 【答案】C 【解析】 材料强调了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是有必要的,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 确;日本商人也不全是由海盗组成的,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对外政策是海禁政策, 是不会加剧倭患的严重性的,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并不完全在 政府也在于商人和海盗,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海禁政策,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 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的理 解,进而把握材料的主旨。 14. 《三才图会》(下图)“地理一卷”记载:“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同为一球,居天球之中, 如鸡子黄在青内。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定面不移之性,非语其形体也。”材料反映了 - 8 - (明)《三才图会》插图 A. 西学传入受到旧有观念的解释与重构 B. 地圆学说颠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 C. 近代自然科学成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D. 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答案】A 【解析】 根据“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同为一球,居天球之中”“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定面不移之性, 非语其形体也”可知,材料是对旧有观念天圆地方的解释说明,这种思想明显受到西方地圆 学说的影响,A 正确;材料用西方的地圆学说解释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没有颠覆“天圆地方” 的传统观念,B 错误;C 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开始”,排除 D。 15. 丹麦史学家汉森在分析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构成时认为,当时并无律师制,“一个案件 就像是一部有三个角色的喜剧,这三个角色都是业余的。他们是提出诉讼的公民、被抽选出 来主持法庭的法官、听取案情并作出裁决的众多陪审员”。他描述的这一状况说明 A. 注重戏剧性的转折成为雅典法律常见现象 B. 当时司法流于形式且存在大量错判的问题 C. 公民素质的低下造成直接民主制的随意性 D. 口述演讲在当时公共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汉森以业余喜剧演员的比喻来描述雅典公民法庭的构成,突出了当 时法庭口头发言的重要性,起诉人需像舞台演员那样当众直接表达,而陪审员对整个案情的 了解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陈述;由于没有律师,法庭内的三种角色直接进行交流, - 9 - 因此在这种状况下,演说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故 D 项符合题意。A 项,题干并未强调戏剧性的 转折对雅典法律实施的影响,排除。B 项,题干未体现雅典司法流于形式及误判现象,排除, C 项,题干未强调雅典公民素质对于直接民主的影响,排除。 16. 在谈及古希腊早期民主时,学者丛日云指出:“这是使公民团体一方面自我封闭和极端 排外,另一方面在公民内部产生对城邦归属感的重要根源。”这一论断的依据是,古希腊 A.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的自由 B. 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 C. 以血缘关系界定公民身份 D. 轮番而治的民主形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古希腊早期的城邦是由血缘部落演变而来的,同一部落或同一城邦的人具有共同的 血缘,只有这些人才能成为城邦的公民,这使古希腊的公民团体一方面自我封闭和极端排外, 另一方面,由于城邦公民具有相同的血缘,又在公民内部产生对城邦的归属感,故答案为 C 项。城邦利益高于个人的自由,强调的是公民具有公共意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A 项;B、 D 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7. 有学者认为,古罗马雕刻在艺术创造性上弱于古希腊。古希腊的作品多为“人化”的神 女和英雄,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而古罗马的雕刻作品多是歌功颂德的大型历史题材,当中加 入了纯粹的功利性因素。这表明 A. 艺术创作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B. 民主氛围决定人文主义发展方向 C. 希腊文明的程度高于罗马文明 D. 罗马扩张促进了艺术风格的融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古希腊作品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是民主政治带来的结果;古罗马雕刻作品多是歌功颂 德的大型历史题材受到专制统治的影响,因此这一现象体现了政治因素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故答案为 A 项。B 项表述绝对,民主氛围会影响人文主义发展的方向,但不是决定因素,且古 罗马并未实行民主政治,排除;古希腊、罗马文明没有程度高低之分,排除 C 项;材料中没 - 10 - 有罗马艺术风格融合的信息,排除 D 项。 【点睛】古希腊民主化的政治氛围在古希腊深入人心,人们无论对待艺术还是外界的文明都 保持一种纯朴简单的情怀,并具体到雕刻艺术中,他们在艺术上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完美 主义和人本主义精神”,因此古希腊的作品多为“人化”的神女和英雄;而古罗马的共和与 帝国专制制度则是一种高度中央集权的统治,这使得人民的自我意识薄弱,臣服并听命于君 主,因此古罗马的雕刻作品多是一些歌功颂德的题材,带有功利性色彩。 18. 市民权的授予是罗马法发展的重要体现。公元前 89 年《普劳提亚和帕皮利亚法》授予所 有居住在意大利或在 60 天内向裁判官表示接受此等授了的人罗马市民权。公元前 49 年,恺 撒授了波河以北的所有意大利人罗马市民权。公元 212 年“安东尼努斯敕令”把所有罗马市 民权赋予帝国境内所有的自由人。上述行为 A. 扩大了罗马法的权利主体 B. 保障了罗马帝国对境内的有效统治 C. 扩大了罗马的统治范围 D. 保证了罗马帝国的稳定和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享有市民权的罗马人得到罗马法的保护,而几次市民权授予行 为使得受到罗马法保护的人不断增加,即扩大了罗马法的权利主体,故 A 项符合题意.B 的表 述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伴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市民权的授予才扩大,故 C 不符合题意。 扩大市民权的授予反而会加剧罗马内部的矛盾,3 世纪,罗马帝国陷入严重危机,戴克里先抛 弃共和的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说明 D 错误。 19. 从公元 12 世纪开始,欧洲流行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高耸削瘦、冷峻深沉.表达出神秘、 哀婉和崇高的情感。文艺复兴后,哥特式建筑衰落,新时代的建筑师喜欢使用古希腊的柱式 结构和古罗马的穹顶拱门,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 欧洲建筑美学深受传统宗教的影响 B. 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 复古思潮已经改变建筑美学 D. 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建筑采用希腊和罗马的风格,是为了“欢快充实”,而这正是 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生活体验的反映,D 正确;新建筑风格是受文艺复兴影响而不是宗教改革, - 11 - 也不是受几何学影响,排除 A、B;学习古希腊和古罗马是借古希腊罗马之名进行的资产阶级 思想解放运动,而不是纯粹的复古,排除 C。 20. 有学者指出,尽管人文主义者总是指责教会的各种缺陷,但没有人敢于承认自己是个异 教徒,甚至是无神论者,“当死亡逼近的时候也会像普通人一样渴望上帝的恩典”。这体现 出人文主义者 A. 对教会权威的肓目崇拜 B. 坚持以宗教神学为中心 C. 对因信称义的质疑批判 D. 理性与信仰交织的矛盾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一方面人文主义者指责教会的各种缺陷,表明人文主义者认识到 教会的问题,体现了其理性色彩;而另一方面,人文主义者“当死亡逼近的时候也会像普通 人一样渴望上帝的恩典”则体现了对宗教的信仰,故答案为 D 项。根据材料中“人文主义者 总是指责教会的各种缺陷”可知,人文主义者并不盲目崇拜教会权威以及以宗教神学为中心, 排除 A、B 两项;材料中的人文主义者坚持对宗教的信仰,这与因信称义原则是相通的,排除 C 项。 21.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 16—19 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 活动中的一环,在整个贸易过程中,西班牙人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 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 (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A. 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 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 加速了美洲生产方式的改变 D. 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16—19 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 - 12 - 律宾收购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有利于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和工商业市镇的发展,B 项 正确;菲律宾只是贸易的中转站,并未出现 “价格革命”,A 项错误;用白银与中国的丝绸、 瓷器等传统商品进行贸易,不会加速美洲生产方式的改变,C 项错误;19 世纪中期即鸦片战 争后,在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下,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项错误。 22. 18 世纪,有英国学者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 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 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这说明当时英国 A. 国内外贸易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完成 B. 传统的经济政治格局已被彻底颠覆 C. 绅士由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 D. 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说明随着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英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绅士,即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 面貌,故 D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工业革命的完成,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明越来越多 的人成为绅士,不是对原有的格局的彻底颠覆,故 B 项错误;C 项“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 除。 23. 下图是 1375~1825 年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 据此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断是 - 13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 B. 亚洲地区经济停滞不前逐渐走向了没落 C. 从 16 世纪开始西方消费水平已高于东方 D. 工资上涨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 【答案】D 【解析】 表格显示 1375-1825 年之间的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尤其是工业革命期间, 工资上涨显然会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D 正确;A、B 和 C 不符合表格信息。 24. 斯宾塞是 19 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下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的课程设置方案。 人类活动 课程 直接保全自己 生理学、解剖学 获取生活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 逻辑学、力学、数学、光学 抚养子女 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娱乐休闲 文学、艺术 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 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 B. 学校教育体系的成熟 C. 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 D. 自然科学体系的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的时间“19 世纪”可知此时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生产日益精细化,所 以出现了不同的学科分类,从材料“直接保全自己”“间接保全自己”“抚养子女”可以看 出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发展自己的利益需求而出现的,故答案为 C;从材料“直接保全自 己”“间接保全自己”“抚养子女”看是为了某些人的需要,不能说是社会需要,A 错误;从 “人类活动”可以看出课程设置是某些人的需要,而不能说明教育体系的成熟,B 错误;课程 不能概括自然科学,所以 D 错误。 - 14 - 25. 《唐璜》发表后,英国不少报刊指责它是“对维护社会所必需的行为准则的讥讽”。诗 人歌德说:“《唐璜》是彻底的天才的作品——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温柔到了优 美感情的最纤细动人的地步。”这表明《唐璜》 A. 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激怒了统治阶级 B. 具有浓郁的反思理性社会的特点 C. 为启蒙运动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D. 开创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 【答案】B 【解析】 【详解】《唐璜》讥讽现实,不代表批判自由主义,故排除 A。《唐璜》对社会的讥讽、愤世, 体现了其对社会的反思,同时又“温柔到了优美感情的最纤细动人的地步”,这体现了浪漫 主义突出情感的特点,这些都是对理性社会的反思,故选 B。启蒙运动在此之前就发生了,故 排除 C。《唐璜》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排除 D。 26. 1903 年,美国学者泰罗出版《工场管理》一书,开始尝试把传统企业管理经验升华为管 理科学。1911 年,泰罗更为系统完善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问世,稍后美国企业家福特在 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的理念,现代管理学的科学体系开始确立,职业经理人大量出现。关 于现代管理学的诞生,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现代管理学的诞生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 B. 现代管理学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C. 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推动“人民资本主义”的出现 D.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有利于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03 年”“1911 年”“企业家福特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的理 念”“职业经理人大量出现”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大企业时代到来,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人才进行管理,开始将所有权 与经营权分离,提高生产效率,故 A 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资本 主义的产生,故 B 错误;人民资本主义是指“二战”后,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故 C 错 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现代管理学的 发展只能缓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 D 错误。故选 A。 - 15 - 27. 18 世纪的英国议会制在运作中,贵族经常利用议会的自由辩论将公共事务决策转变成不 同派别及其追随者分赃和妥协的产物。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辩论是议会决策的主要手段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尚不完善 D. 混合体制是贵族专权的根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18 世纪的英国贵族经常利用议会的自由辩论将公共事务决策转变成不同派别及其追 随者分赃和妥协的产物,表明当时议会的辩论制度和程序方面存在不足,反映出当时英国君 主立宪制存在很多不足,尚不完善,故答案为 C 项。材料没有反映辩论是英国议会决策的主 要手段,排除 A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国王专权的信息,排除 B 项;材料中“贵族利用议会的 自由辩论将公共事务决策转变成……产物”表明当时英国不是贵族专权,排除 D 项。 28. 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宣言》修正观点的依据是 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德国立宪政体的完善 C. 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 D. 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由“工人阶级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工人阶级不能简单 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 1848 年以来大工业 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 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使修改者认为 1848 年版本的一些地方已经过时了,故 A 项正确;德国立宪政体的是否完善、英国议会制度、 - 16 - 世界市场体系均与《共产党宣言》的修改无关,故 BCD 项排除。 【点晴】题干是对两个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变化的分析,需要结合其内容的变化,联 系时代背景,特别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29. 1795 年,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限制了联邦法院对各州司法的管辖权。1868 年,美国又 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不得制定限制国家公民权益的法律,并对管辖下的所有人, 给予平等的法律保护。这一修订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 进一步维护各州的司法独立 B. 督促南方各州解放黑人奴隶 C. 强化三权分立维护民众权益 D. 肯定联邦宪法至上维护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1868 的修正案是建立在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胜利的基础上,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知道, 新的修正案重心不在于州权力,而是强调州法律不得侵犯联邦法律法律要为联邦提供权益保 障,这是对州权力的约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 年美国刚刚结束南北战争,北方获得 胜利,这一时期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更多要从维护联邦统一与权威入手,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项;材料旨在强调联邦法律的至上性,A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排除。 30. 美国 1787 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 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 个州批准 就能生效。这一变革体现了 A. 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B. 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 C. 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D. 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 【答案】C 【解析】 材料“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 个州批准就能生 效”反映了人民主权与各州的权力的结合,故 C 正确;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故 A 错误;材 料未涉及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结合,故 B 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直接民主的问题,故 D 错误。 - 17 - 故选 C。 31. 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公共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 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 1.5 法郎,晚餐 2 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公社严 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该规定 A. 保证公社委员正当行政,维护人民主权 B. 公社委员经选举产生,加强人民监督 C. 防止公社委员以权谋私,甘做人民公仆 D.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新型政权 【答案】C 【解析】 材料信息是巴黎公社公共食堂对公职人员进行了严格限制,这体现出了对公职人员经济权利 的约束,防止公社委员以权谋私,体现了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故 C 项正确;材料信息是 对公职人员饮食的限制,不能体现出维护人民主权,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人民监督的信 息,故 B 项错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新型政权,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D 现错误。 32. 对于《四月提纲》,普列汉诺夫说,如此这般的“转变”之后,建立起来的政府,要么是 一个在共产主义基础上革新了的“皇帝专制政府”,要么是个搞资本主义的“可笑政府”。 材料表明,普列汉诺夫 A. 不满列宁擅自决策的专断行为 B. 强调俄国资本主义力量的强大 C. 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条件不成熟 D. 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普列汉诺夫认为根据《四月提纲》不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政府,显然其认为社会主 义革命条件不成熟,选项 C 正确;材料未反映出两人之间的矛盾,排除 A;普列汉诺夫强调的 是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不成熟,其并未分析俄国的经济状况,排除 B;从材料“资本主义的‘可 笑政府’”来看,普列汉诺夫不支持临时政府,排除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本卷共 3 小题。其中第 33 题 25 分,第 34 题 12 分,第 35 题 15 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8 - 材料一 董仲舒著《春秋决事比》,首次提出春秋决狱的审判方式,即当某一案件的审判 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时,法官可以援引儒家经典中的思想来审判。而且在审判中,很重要的 一点是“论心定罪”,也就是重点分析行为人的犯罪动机。书中有案例如下:甲的父亲乙与 丙斗殴,丙用刀刺乙,甲随即用木棍打丙,不幸误伤了自己的父亲乙。 有关此案的审判,董仲舒认为,父子是天地间最亲密的,看到父亲在和别人斗殴,没有 不着急的。甲本意是拿着棍子帮父亲打丙,是为了救父亲。甲的行为并不是法律规定的殴打 父亲情节,因此不应受到处罚。 ——摘编自宋伟哲《西汉硕儒董仲舒的法律智慧》 拿破仑统治下的欧洲工业革命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美洲属于美洲人用德意志的 品质让世界健康二十世纪的“灾难之母”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二 1649 年,克伦威尔等下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查理一世的程序,不仅仅是为 了遵守普通法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审 判查理一世的庭审节录:国王查理一世:“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 世袭权力,我绝不会违背这项托付的。我也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作出回应,这违背了上帝对 我的托付:所以你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否则我无可奉告。”法官布拉德肖:“法庭 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因为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 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开始履行。当然,先生,这一约束是 相互的,你是他们忠实的君主,他们是你忠实的国民”。 ——摘编自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判甲罪名不成立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春秋 决狱”反映出汉代法律怎样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后世法律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查理一世和布拉德肖的观念冲突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审判查理 一世的背景及其影响? 【答案】(1)不成立:依据儒家伦理;甲救父亲的情感动机。趋势:法律儒家化,伦理化。 影响:春秋决狱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律的智慧,推动了礼法并用,以礼为主的中国法律 传统的形成;但一定程度上以道德代替法律,难免造成“人治”局面。 (2)冲突:查理一世主张君权神授,王权神圣不可侵犯;布拉德肖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国王与人民相互制约。背景:资本主义发展与君主专制制度矛盾尖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 发,国王在内战中失败被俘;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公开审判国王证明革命的正义性;遵守普通 - 19 - 法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影响:对查理一世的审判,传播了社会契约、法律至上、人民主 权等思想;推动资产阶级法治时代的到来。(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是为了救父亲。甲的行为并不是法律规定的殴打父亲情 节,因此不应受到处罚”可以看出董仲舒作为汉代新儒学的领军人物奉行儒家思想理论,即 汉代春秋决狱主要依据儒家伦理规范。第二小问,所谓“论心定罪”主要是看行为人的犯罪 动机,若是符合儒家伦理规范则免于处罚,体现出汉代法律儒家化,即儒家伦理上升为法律 规范; 第三问从古代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的传统及“人治”局面进行分析。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权力…英 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可知查理一世的言辞看出 他秉持君权神授,坚持权力来自于上帝托付;布拉德肖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 来自于国王与人民之间的契约规定。第二小问,可以从英国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尖锐、 国王在内战中被俘、防止暴政重演等角度进行回答。第三问可从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资产 阶级革命理论的传播及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回答。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天,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类事件,离我们越来越近,与我们越来越有关联。如 何理解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行为、习惯、风土人情,本书将为你提供一 幅简洁、完整而且清晰的图画。 目录 第三部分 理性的时代 普鲁士王位上的哲人 到美洲去! 自由、平等、博爱 拿破仑统治下的欧洲 工业革命 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 美洲属于美洲人 用德意志的品质让世界健康 二十世纪的“灾难之母” - 20 -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根据目录中一个或多个事件,概括指出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 加以阐释。(要求:简要写出历史发展趋势,对历史发展趋势的阐释准确全面。) 【答案】参考示例 1 趋势:人们思想不断解放。 阐释:14—16 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化巨匠和宗教改革家要求将“人”从神的光芒笼罩下解放出来,追求“人性”的人文主义 阶段。文艺复兴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奠定基础。17—18 世纪,随着 资本主义发展,欧洲掀起了启蒙运动。以伏尔泰为首的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贵族特 权和教会权威,提出了“君主立宪” “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新的国家运作方案,为资 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近代科技发展如 新天文学说、牛顿力学体系、进化论等,冲击着封建教会统治,极大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 参考示例 2 趋势: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阐释: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的扩大。15—18 世纪,早 期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礼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 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19 世纪 70 年代后,工 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夺殖民地,20 世纪初世 界市场最终形成。 参考示例 3 趋势: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阐释: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之下,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弊端也在日益暴露。空 想社会主义产生,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让无产阶级作为一只单独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 历史的舞台。1848 年,以《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为标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从此, 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1871 年巴黎公社无产阶 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1917 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诞生了,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 21 - (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解析】 【详解】仔细研读材料可知,该目录是从多个线索来叙述世界历史的发展,“理性的时 代”“自由、平等、博爱”等篇章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到美洲去”“工业革命”等篇 章体现了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体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演变等等。因此,本题的论述就可以从这几个线 索的发展趋势展开,注意简要写出历史发展趋势,对历史发展趋势的阐释准确全面,史论结 合。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梭伦在改革中主张权力制约机制,设立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行使 选举官吏、制定法律、决定战争和媾和、处理财政等权力和负责祭祀等重大问题。设立公民 大会常设机构——400 人议事会,负责向大会提出议案;设立公民大会执行机构,即国家最高 行政机构,监督法律的实施和决议的执行。公民大会、400 人议事会、执政官、陪审法庭、长 老院等任何机构,其权力都不能无限大,都不能受限制,各种权力的行使,都处于相互制约 之中。 ——摘编自孟祥玲《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权力制约机制》 材料二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中很少有三权配合的内容,任何一个权力主体要行使自己 的权力,都必须以其他权力主体的协作为前提,因而一旦其他权力主体不愿与之合作,就会 出现僵局。如 1831 年,当最高法院通过对案件审理要求总统保护一个印第安人部落洛契部落 的权利之时,在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拒不接受法院的审判理由,还声言:“约翰·马歇尔 (最高法院大法官)已经作出了裁定,就让他去执行吧。” ——摘编自杜亚玲《对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审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权力制约机制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与古代雅典权力制约机制有何 不同,并说明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主要影响。 【答案】(1)特点:各种权力之间交叉而制约。 作用:维护了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有利于公民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2)不同:美国三权分立具有鲜明的权力划分;美国三权之间平等而相互独立、制衡。 影响:防范个人专权的出现;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民主政治体 - 22 - 制的建立;证明了启蒙思想家政治构想的可行性;容易造成行政效率的低下(或容易导致三 部门间不协作状态的出现)。 【解析】 【详解】(l)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中各权力机构所拥有的权力内容得出:各种权力之 间交叉而制约。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民主政治、利于公民监督等方面 作答。 (2)第一小问“不同”,从美国三权分立对权力的明确划分和平行独立性角度得出:美国三 权分立具有鲜明的权力划分;美国三权之间平等而相互独立、制衡。第二小问“主要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防范个人专权、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造成行政效率低下等方面作答。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