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50 KB
  • 2021-08-25 发布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3课宋明理学Word版含解析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选择题 1.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 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 阳明( ) A.反对穷理格物 B.教人明辨善恶 C.主张静心无为 D.阐发禅宗学说 3.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 盛。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 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其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 是指( ) A.道家学派 B.道教 C.理学 D.佛教禅宗 4.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 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 ) A.起源于明朝中期 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 5.“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 ) A.朱熹 B.陆九渊 C.李贽 D.顾炎武 6.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 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 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 ) ①巩固封建统治 ②培养社会责任感 ③维护社会稳定 ④禁绝个人欲望 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朱子语类》中记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 无非这理”。其要说明的是( ) A.良知即天理 B.理为宇宙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 C.格物以求理 D.存天理,灭人欲 9.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 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10.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 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徽戏 11.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 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12.“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 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 13.2000 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了的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 54 年的石碑载:“吾 祖籍程子院。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学处也。……”。当时“明道先生”讲学可能阐述的 思想是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知行合一” D.“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 14.元代士人杨维桢认为,元朝是华夏正统,而辽和金不是。他的理由是,儒家的传承,在朱熹之 后一度中断,直到元代大儒许衡才再度延续儒家的“道统”。因为元朝有许衡这样承前启后的大儒, 而辽、金却没有,所以尽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正统而辽、金不是。对杨维桢的这段 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杨维桢把是否传承儒家文化看作政权合法性的标准 B.杨维桢认为“正统”与否取决于文化而不是血统 C.杨维桢的看法接近于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 D.杨维桢的看法是儒家“夷夏”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15.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在此他强调了( ) A.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 B.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宰性 C.认知天理的渐进性和深刻性 D.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16.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 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 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 A.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B.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17.古人认为:“天高不可及于泰山”,祈愿“天地交泰”。于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泰山封禅大典。但 是宋代以后,泰山神渐渐被碧霞元君所取代,封山告天成了祭神求福。这一变化说明( ) A.泰山神已不被帝王所重视 B.泰山封禅大典变成了封建迷信活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泰山成了五岳之首 18.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 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 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据此可知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19.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 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又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20.“不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苏(耶稣)之旨 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对此 解读正确的是( ) A.程朱理学思想传入西方 B.进化论思想冲击了中国传统 C.西方宗教思想传入中国 D.启蒙思想推动中国教育变革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 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 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 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 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 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 18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 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 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C D C C C B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A C B A C D B B 21.(1)原因: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②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 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体系。 (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理由: 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3)市民社会趋势: 市民阶层产生,有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市民文化的兴起。 文化发展趋势: 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 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