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0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4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 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
的根本原因是( )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销售下降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是以中国自给自足的
小农经济为代表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小农经济是当时中国主要的经济成分,这导致农民一
是不需要买英国的工业制成品,二是购买力低下。故 B项正确。
答案:B
2.1887年,广州市场上每包印度棉纱价格约为 57两白银,而每包中国本土手工纺纱价格则高达
87两白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洋货涌入不利于中国自然经济发展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广州市场上印度棉纱比中国本土手工纺纱价格低的经济现
象。由此可知,中国本土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故 D项正确;A项中的“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无法
从题干材料中得出,故排除;B项中的“萎缩”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中的“长江流
域”“逐渐消失”说法错误,故排除。
答案:D
3.19世纪 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大(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
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华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人的服饰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19世纪 90年代,洋布大量倾销,土布的使用不及洋布的使用多,这说明
西方商品大量倾销,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选 C项。
答案:C
4.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
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解析:材料中人物的活动主要包括筹办海防,兴办学校、工厂,对外议和,再结合“四朝之元老”的
信息判断,可知这一人物是李鸿章。
答案:B
5.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在 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 4~8倍。
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府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可排除 C项,洋务派兴办的企业,其工人主要来源于国内破产的农民。对 A、
B、D三项的叙述,可根据江南制造总局的性质进行判断。江南制造总局是由洋务派兴办的军事
企业,它不是民用企业,更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此,可以判定 B项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
案。
答案:B
6.19世纪 60~90年代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早期阶段。下列关于该阶段工业资金来源的表述,正
确的是( )
A.军事工业的资金最初来自官办民用工业
B.民用工业的资金最初来自政府
C.军事工业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
D.民用工业的资金来自政府和民间
解析:19世纪 60~90年代中国的近代工业包括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军事工业的资金
最初来自政府,而不是官办民用工业,A项错误;民用工业的资金最初来自民间,B项错误;军事工
业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C项错误。
答案:D
7.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下
列企业中,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大生纱厂
解析:题干反映了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方式,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洋务派创办的民
用工业。A项是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工业,C、D两项是民族资本主义近代企业,B项是洋务派创
办的民用工业,故选 B项。
答案:B
8.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
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
段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A.企业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已被公众所认可
B.近代民营企业引进了西方的一些管理模式
C.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一些雏形
D.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派的民用企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 19世纪 70年代起,洋务派打出“求
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等。从企业
“每年结账”向社会媒体公布信息,到“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还出现股东“可以随时查核”,可
以看出这些企业改变了过去封建式的管理模式,带有近代企业管理色彩,但不是成熟的近代西
方企业管理,最多只是一些雏形,故选 C项。
答案:C
9.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用工人进行
生产。该厂的创办反映出( )
A.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B.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
D.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解析:由材料中“使用机器,雇用工人进行生产”,可以看出这是使用近代生产方式的企业。由材料
中“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可以看出,近代归国人员推动了近代企业的发展。
答案:D
10.《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
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由此可见,张
謇认为( )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
D.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之道
解析: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
重,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他认为发展工业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外敌入侵,挽救民
族危亡,B项错误。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为 D项。
答案:D
11.1895~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 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
速度还略高一点。其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环境安定
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C.政府政策支持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解析:“1895~1913年”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这一时期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因此选 C项。
答案:C
12.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
能是( )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 100 153
A.2 B.31
C.73 D.193
解析:中国近代工业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艰难起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
务派创办了部分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举办了一些轻工业;甲午中日
战争后,因民族危机的刺激和清政府政策的放宽,兴起了一股投资办厂的热潮,但主要也是在投
资少、见效快的轻工业方面,特别是纺织业方面,因为“男耕女织”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和较为充
足的纺织原料为纺织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答案:D
13.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
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
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的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解析:“文明排外”实质上是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想的具体实践,先进的中国人用发展民族工业
的方式来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他们的行动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有利于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答案:A
14.1919年,近代中国最大的制碱厂——永利碱厂在天津塘沽破土动工。当时,英国卜内门洋碱
公司的经理曾百般阻挠。三年后,当永利建成并成功出碱之时,卜内门公司又要求“合作”,永利公
司经理范旭东先生坚持公司章程,“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将卜内门拒于永利大门之外。
永利公司的行为从本质上表明( )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困难重重
B.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C.民国政府支持民族工业发展
D.近代民族工业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
解析:永利公司拒绝同外国公司“合作”,实质上是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这是其爱国性质
的充分体现。
答案:D
15.1945年 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 85家企业
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
缴财政及税利达 4 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 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这一类公司的经营
( )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官僚资本获得国家的政策支持,这不利于民营纺织业的发展,A项正确。题
干材料的描述恰恰是官僚资本进一步膨胀的表现,B项错误;国民政府统治日益巩固不符合史
实,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 1935年,对题干中现象的影响不大,D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第 16题 13分,第 17题 10分,第 18题 17分,共 40
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海关统计,1914~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 1915年比 1913年减少了 20.3%,出口每
年比 1913年增加 14.8%至 20.5%,入超由每年 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 3 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 1
600多万两。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 72个,平均每年 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 183
个,平均每年近 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 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 1912年为 80万吨,1919年增
至 330万吨。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 4.9亿日元,1919年增至 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
货值 1.6亿日元,1919年增至 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对华贸易由 1913年 0.35亿海关两增至
1919年 1.08亿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 136个增至 209个,并攫取在华修建 1 500里铁路等特权。
——据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问津,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
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据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1)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增多的原因。(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它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4分)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根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4分)
参考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入超的现象大为改变。
(2)辛亥革命的影响;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市场需求的刺激。
(3)现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美加紧对华经济掠夺。问题:说明力量较弱的民族工业,即
使在发展较快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
(4)现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立即萎缩和萧条。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
小,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抵挡不住列强的经济渗透。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1920~1936年)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 年 1936 年 1920~1936 年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0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0 12.41
合计 4.35 100.0 18.54 100.0
材料二 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 年 1936 年
1920~1936 年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 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发展所呈现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历史作用。(6分)
参考答案:(1)发展速度快,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占据主
导地位,不仅大大超过官僚资本,而且超过外国资本。
(2)民族工业的显著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的经济侵略,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同时,
民族工业的发展也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 12月,在北京政协会议上,毛泽东说:“讲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材料二 大清国江苏省的镇江最近又建起了两家缫丝厂,现代化的厂房矗立起来了,厂内安装
了最新型的机器设备。这些机器设备完全由上海一家清国公司的工程师按照外国先进的模式
自己制造出来。
——摘编自《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材料三 1931年以后,民族工业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以棉纺织业为例,东北这个重要市场已
经完全丧失,华北市场也随即落入了日寇之手,以汉口为中心的华中市场也成了日商倾销棉纱
的场所,华商纱厂的市场越来越窄,竞争越来越激烈。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1)材料一中,毛泽东为什么对张之洞作出如此高的评价?(4分)
(2)材料二透露出有关 19世纪末中国的什么信息?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这两家企业应具
有怎样的性质?(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引起材料三中民族工业危机的外部原因主要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1)张之洞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汉阳铁厂,并由此引进了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
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对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2)信息:19世纪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加紧对
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了办厂
热潮。性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市场的独占和对其他地区的商品倾销;1929~1933年的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相关文档
- 2020春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检2021-08-2514页
-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2021-08-257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021-08-255页
-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2021-08-2517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2021-08-256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19-20202021-08-2511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021-08-256页
-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临川实验学校2021-08-2517页
- 历史卷·2019届江西省临川实验学校2021-08-257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2021-08-2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