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讲义—9 7页

  • 1.15 MB
  • 2021-08-26 发布

高考历史一轮讲义—9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第九单元 欧美及苏联经济体制的创新及调整 ‎【单元特征】‎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各国不断采取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策来适应这一变化,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再也不能一统天下了。‎ ‎ 在一战中“最薄弱的环节”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世界历史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苏维埃俄国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最终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它本身的严重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维埃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后几经改革,但积重难返,成效不大,苏联模式失败。‎ 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出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对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锐意改革,运用政权力量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发达国家,国家干预不仅得到普及,而且顺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整和改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应运而生。‎ ‎【知识网络】‎ ‎ ‎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社会主义经济 新经济政策 体制的建立 斯大林模式 ‎ 社会主义国家 ‎ 赫鲁晓夫改革 ‎ 苏联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 各国经济体制 背景:大萧条 的创新和调整 内容: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 ‎ 罗斯福新政 影响:直接、间接、深远 ‎ 特征: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 ‎ ‎ 资本主义国家 ‎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福利国家的建立 7‎ ‎ ‎ 第一讲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考点清单】‎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解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应重点掌握其影响;对罗斯福新政应重点掌握其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有益探索,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知识梳理】‎ 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激化。‎ ‎(2)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更加突出.‎ ‎(3)导火线:股票投机严重.‎ ‎(二)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 二、大萧条的表现及特点 ‎1、表现:股价暴跌;工厂倒闭;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 ‎2、特点 ‎(1)波及范围广 ‎(2)持续时间 ‎(3)破坏性强 三、大萧条的影响 ‎1、国际关系恶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以邻为壑的办法,他们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加深了危机.‎ ‎2、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四、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危机爆发后,胡佛总统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政策,不能解决经济危机.‎ ‎(2)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3)1933年,民主党人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2、内容 ‎(1)整顿金融业。‎ ‎(2)调节农业生产。‎ ‎(3)调节工业生产。‎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7‎ ‎ ‎ ‎5、评价 ‎(1)对美国 ‎ ①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显著改善。‎ ‎ 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2)对世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要点透析】‎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 ‎(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5)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6)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实质、特点、“新”的认识、成因 ‎(1)目的:摆脱经济危机,维护和巩固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 ‎(2)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3)特点: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4)对罗斯福新政“新”的认识:‎ ‎①新的理论: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新的特点: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社会弱势群体)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③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④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5)成功的原因:‎ ‎①新政的成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新政的成功与美国国情分不开。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经济实力以及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政治保障。‎ ‎③新政的成功也与借鉴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分不开;‎ ‎④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基础。‎ ‎⑤采取的措施全面且行之有效。‎ ‎⑥罗斯福个人的作用和能力。 ‎ ‎【真题再现】‎ ‎1、(09广东历史)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7‎ ‎ ‎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答案】C ‎【解析】罗斯福上台于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可以说上台之前美国就已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罗斯福的批注把书本提倡的观点说成是“哪有此等好事”,明显是不赞成国家干预经济,说明在当时他还没有新政的理念。提议政府增加开支,实际上是好召政府干预经济,说明虽然罗斯福在此之前不赞成经济干预,但是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就已经萌生。‎ ‎2、(09四川文综)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 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 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只有B项符合题意。‎ ‎3、(09重庆文综)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答案】A ‎ ‎【解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CD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不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07山东文综)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 ‎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7‎ ‎ ‎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4分)‎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6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4分)‎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答案】‎ ‎(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3)国家立法。(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名师心得】‎ ‎ 罗斯福新政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它对战后的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考点演练】‎ ‎1、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小车,状如长龙,当时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由此可见 ‎ A.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B.汽车工业始现衰兆 C.分期付款隐藏着危机 D.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2、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职能 ‎3、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4、1945年4月14日《新华日报》为罗斯福逝世发表评论“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的生活”。共产党在这里高度评价罗斯福,主要是因为他 ‎ A.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 B.使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 ‎ C. 总统不囿于陈规勇于改革 D.国家干预经济影响了中国 ‎5、阅读下列材料:‎ 7‎ ‎ ‎ 材料一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根据美国官方的数字,从1973年到1995年中期,美国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而普通职工的实际小时工资却下降了14%。在80年代,所有的收入增额都归于上层的20%的职工,而其中1%占去了增额的64%。如果不以工资计,而以收入计,差距就更大,最上层的1%的人得到增长额的90%。总的趋势是,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不断上升,而下层20%不断下降,1993年前者是后者的13.4倍,打破了美国的历史纪录。‎ ‎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三 2007年6月,中国正式通过《劳动合同法》。它的定位表明:中国政府准备在法律的构建上直面当前劳资分配的不合理状况。它将成为扭转长期以来我国强资本弱劳力的标志性拐点,通过国家意志力的形式,缔造一种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还没实施,反对和要求修改的意见已经到处飞。‎ ‎——2008.3《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四 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美国政府实行什么经济法令?它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 ‎(2)对于这些社会保障措施,你将如何评价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3)面对材料二反映的社会现象,你认为是哪些历史原因造成的? 试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4分)‎ ‎(4)材料三和四反映了什么共同的社会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二者原因出现的本质差异。(4分)‎ 7‎ ‎ ‎ 参考答案 ‎1、C ‎ ‎【解析】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时期是虚假的繁荣,又称之为“柯立芝繁荣”。“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指的是分期付款,提前消费,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成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之一。‎ ‎2、D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政府职能必然得到加强。‎ ‎3、B ‎【解析】由题中引文可知:工人的一些权益受到保护,如不得随意解雇工人、保障最低工资收入,有利于提高工人的收入,进而刺激消费。其余各项反映不出来。‎ ‎4、A ‎ ‎【解析】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的措施来缓解经济危机的打击,帮助生活无助的人渡过难关。‎ ‎5、(1)《国家工业复兴法》。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4分)‎ ‎(2)评价:(此题为开放性题,回答下面两种观点都可得分,最高为3分)‎ 观点一:它主要是统治阶级为克服危机,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理由: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3分)‎ 观点二:它主要是为统治阶级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理由: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3分)‎ ‎(3)财富增长并没有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分配不均;过分强调国家积累,忽视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政府税收较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出现,没掌握新技术的工人收入相对下降;政府减少公共开支,缩小福利规模。(4分)‎ ‎(4)问题:资方反对政府扶持劳方,缓和矛盾的政策。‎ 差异:前者目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后者目的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是从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4分)‎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