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1.44 KB
  • 2021-08-26 发布

2016年宁夏银川九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 年宁夏银川九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 12 小题) 1.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 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 A.部门有所精简、名称得到更改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三公和三省六部制度都是针对国家事务进行管 理,而九卿主要是处理皇室事务,由此可以得出三省六部使皇家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C 项符合题意,正确;ABD 三项均排除。故选 C。 答案:C 2.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 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C.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D.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分析各个选项,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 人数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D 两项排 除;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C 项排除;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B 项 正确。故选 B。 答案:B 3.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 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 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 A.私营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社会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 “里媪晨抱纱入市”、“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 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可以看出当时农户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面向市场,成为家 庭收入主要来源,C 项符合题意,正确;题干中描述的是家庭手工业,不是私营手工业,A 项排除;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中没有涉及到雇佣关系,D 项排除。 故选 C。 答案:C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 世纪和 19 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推 断是( ) ①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 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 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 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从图片反映信息来看,科学类书籍在不 断增长,这说明①②正确。结合 19 世纪末的时间可以判断③正确,④是在五四运动之后, 即 20 世纪初。故选 B。 答案:B 5.丹尼斯·舍曼等人所著的《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 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 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材料说明古希腊( ) A.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B.直接民主确保人权 C.海外殖民体现霸权 D.尊崇理性道德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史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是对希腊民主的评价,有 “理智主义”、“压制它人”、“成功”、“失败”可以得出是对希腊民主制度的评价,且 指出了其的不够完善,A 项正确;BCD 三项均排除。故选 A。 答案:A 6.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的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 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 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说明( ) A.罗马法导致公司组织的诞生 B.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C.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从材料“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可以看到罗马法的 进步性,从材料“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是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可以看到罗马法的 时代局限性,B 项正确;ACD 三项均排除。故选 B。 答案:B 7.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 能。”你若同意上述的观点,主要依据是( )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人文主义;存天理,去人欲 C.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D.信仰得救;致良知,有孝道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思考的能力。近代西方“不禁人的本能”意思是强调人 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指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都是人文主义 的表现形式。古代中国“禁人的本能”指理学思想压抑、束缚人性,即提出的“存天理,灭 人欲”的思想,B 项正确;ACD 三项均排除。故选B。 答案:B 8.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 和缺乏远见。下列议论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 B.“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C.“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D.“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A 项强 调政治改革的优先地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C 两项未涉及政治改革内容,排除;材料 信息“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表明晚清政府在洋务运动 中的暧昧态度,D 项符合题意,正确。故选 D。 答案:D 9.《上海时报》1913 年 7 月刊登了某师范学校(注:其生源主要是南方)对学生崇拜人物的 调查。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辛亥革命没有能够深刻改造国人的思想,儒学影响深远 B.在当时中国,孙中山及其民主共和思想影响力巨大 C.近代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国人初步了解西方哲人 D.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弱化了知识分子对帝王的崇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孔孟排一二位,A 项 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孙中山排第三,不能算是影响巨大,B 项表述不正确,但 符合题意,正确;由“11 苏秦、秦始皇、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卢梭、梁启 超等”可知 C 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此表中没有封建帝王,说明 D 项表述正 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B 答案:B 10.“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 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保证土地革命和土地国有化,以及废除不平 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 ) A.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发动广州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 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 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第一次国 共合作的特点相符,因此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国民革命运动,A 项符合题意,正 确;BC 两项与题干中的信息不符,均排除;D 项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 排除。故选 A。 答案:A 11.2014 年 7 月 14 日数字中国网:“第一次从半统制经济转为计划经济,第二次从计划经济 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这两 次经济体制转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改变了计划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B.改变了各种所有制成份及其比例结构 C.“一五”计划完成与中国入世成功可分别视为转型标志 D.转型前后社会主义性质发生变化 解析:题干中的两次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的根本目的都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D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正确;ABC 三项均排除。故选D。 答案:D 12.下图为 1972~1978 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走势中能直接得出中美贸易总额 在 1972-1978 年区间出现了高低起伏变动,显然这与两国关系的发展紧密相关,A 项表述符 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 项表述过于绝对,“始终”一词表述不当,排除;C 项表述不符合 史实,1972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美贸易发展,此时“文革”尚未结束,排除; D 项 发生在 1971 年,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 答案:A 二、解答题(共 4 小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发展是 21 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材料一:随着 15 世纪晚期至 18 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近代海权思想兴起。1537 年, 拥有强大舰队的西班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16 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 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 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在 1890 年出版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进一步指出,海上力 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 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要重视“海上交通线”、“中央 位置”和“内线”。马汉也被后人公认为海权论的鼻祖。 ——摘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二:19 世纪是一个海洋的时代,世界各大强国无不加强海军纷纷向外扩张。……日本在 明治三年(1869 年)五月即订下“二十年海军扩张计划”,按部就班,逐步实施,而将其海 军纳入正轨。十五年(1882 年),又提出“八年造舰计划”,将其舰艇大加扩充。在海军经 费方面也相应地不断增多,……为了扩充海军经费,其政府并发行“海军公债”,追加海军 预算,征课华族累进税,鼓励陆海军及驻外人员捐献每月部份所得。甚至明治天皇亦先后拨 出宫中用费 60 余万元,充作海军经费,以示倡导。……日本旨在对外扩张,故其海军战略 亦具积极性和攻击性。 ——王家俭《甲午海战挫败的几点反思》 材料三:19 世纪 70 年代,清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海防问题的大讨论。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变 局观分析了中国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认为“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 人,别无下手之方”。1875 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 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 宜。自是年起,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 舰。1876 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 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 ——摘编自《清朝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近代历史知识概括海权思想兴起的 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日本在海军建设方面的特点。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日本的海军建设对 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海防所产生的重要响。 (3)结合有关知识分析促进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依据材料三中筹划海防的目的 和采取的具体措施,简要评价清政府的决策。 解析: (1)第一小问,核心内容,从蕾莱爵士的话以及马汉《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的相关言论 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历史背景,把握材料的几个关键时间信息 15 世纪晚期至 18 世纪、16 世纪、1890 年等,从这几个时间段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争夺、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等即可。 (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文字“二十年海军扩张计划”、“按部就班,逐步实施”、 “在海军经费方面也相应地不断增多”、“日本旨在对外扩张,故其海军战略亦具积极性和 攻击性”等进行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抓住关键词“对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海 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的洋务运动也在建设海军,但是甲午战争的结果使之付之 一炬。 (3)第一小问,主客观因素,主观上从中国国内洋务思想、洋务运动角度解答,客观上从西 方对中国的影响角度出发。第二小问,评价,从主观目的、措施、客观影响等角度出发,重 点应关注其积极意义。 答案: (1)内容:建设强大的海军,控制世界贸易和交通要道,夺取制海权,进而称霸世界。 背景: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国家加紧开辟新航路,抢占殖民地,发展海上贸易。 (2)特点:A.有长远规划,并不断完善加快;B.经费来源广,发展海军的意识强;C.海军建 设以对外扩张为目的。影响:A.刺激了中国的海防建设,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北洋海军的力 量;B.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消灭北洋海军。从此,中国陷人了有海无防的时期。 (3)因素:客观上:A.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西学东渐。主观上: A.洋务派力图通过洋务运动实现自强;B.洋务派兴办近代企业也为创办近代海军创造了条 件。评价:A.清政府筹划海防旨在抵抗列强侵略,具有积极意义;B.兴办海军和近代教育事 业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某书中有关中国近代的部分目录摘选。 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观的角度分析该目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编写原则,并说 明依据。(分析出两点原则即可,依据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中国历史,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目一定要 注意题干中要求“从史观角度分析”,所以在观察图表时通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亚洲 太平洋时代与中国时代”可知涉及到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角度入手作答,然后进行史实阐 述,围绕着一个文明角度通过历史史实的运用进行史论结合,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较好 的材料分析能力和所学知识的概况总结能力。 答案: 原则 1:体现了文明史观的编写原则。 依据:第三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把中 国现代史归为现代文明阶段;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 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 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该目录中的“政治大国”“改革开放”体现了现代中国政治文明 和物质文明的发展,这是纵向地以古代文明(农耕文明),近现代文明(工业文明)来进行 历史时期划分。 原则 2:体现了全球史观的编写原则。 依据:第十三章“亚洲太平洋时代 与中国时代”体现了区域的联系性与整体性;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 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 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该目录中亚洲太平洋时代,体现了区域联系的 加强,这是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的体现。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 准转让,不准荒座,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管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 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意,促进农业和农 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管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三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 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 年 3 月 15 日 (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文字内容可直接 得出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同:土地所有权都归集体,农民只是享有收益权;都有利于 充分发挥土地的效益;异:前者严禁土地转让,后者允许土地流转。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二没有涉及土地 流转的积极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产 业化进程;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 进程。 答案: (1)同:A.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有使用权、经营权;B.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异:前 者严禁土地转让,后者允许土地流转。 (2)A.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B.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使用,提高 农业生产率;C.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进程。 16.材料一 :在章炳麟(号太炎)看来,“儒家之病,在以富贵利禄为心”,其中庸之道, “多在可否之间”,是封建统治者的“南面之术,愚民之术”。保皇派以儒家所倡的道德相 标榜,实际上却是一群“志在于禄”、“污邪诈伪”的伪君子。他提出“无道德者不能革 命”的论断,强调“革命者”应当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觉性,养成知耻、重厚、耿介和必信的 优良品质,能够对革命事业“确固坚厉,重然诺,轻生死”,即使是“私德”、“小德”也 不能忽视,这样才能“任天下之重”。 材料二:(章炳麟)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洋洋数万言,严夷夏之防,大复仇之义,截 断众流,振响人心,予孙中山当时所领导之民族革命运动,以一大声援。同盟合流而声势益 为浩大,辛亥之成功,章氏之力为不少也。然章氏志在排满,仅言光复……后在日本作代议 然否论,以代议制为封建之遗物,非中国所宜。 ——苏渊雷《章太炎与孙中山早岁论政之异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章炳麟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章炳麟的民族主义思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章炳麟的思想,旨在考查材料解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章炳麟的思想主张。依据材料文字“是封建统治者 的‘两面之术,愚民之术’”可概括出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依据材料文字“保 皇派以儒家所倡的道德相标榜”、“‘污邪诈伪’的伪君子”可概括出儒家伦理道德具有虚 伪性;依据材料文字“强调‘革命者’应当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觉性,养成知耻、重厚、耿介 和必信的优良品质,能够对革命事业‘确固坚厉,重然诺,轻生死’,即使是‘私德’、 ‘小德’也不能忽视,这样才能‘任天下之重’”可概括出做一个有高度道德自觉性的革命 者,才能为革命所倚重。 (2)评价章炳麟的民族主义思想要一分为二去看待。积极一面通过材料文字“振响人心,予 孙中山当时所领导之民族革命运动,以一大声援”、“辛亥之成功,章氏之力为不少也”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足之处,通过材料文字“然章氏志在排满,仅言光复……后在日本作 代议然否论,以代议制为封建之遗物,非中国所宜”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1)A.传统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B.儒家伦理道德具有虚伪性;C.做一个有高度 道德自觉性的革命者,才能为革命所倚重。 (2)A.章炳麟的民族主义思想能够激发人们的反满情绪,对推动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利。B.但 一味强调反满,以“光复”取代“革命”,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特征,容易模糊革命的最终 目标,给革命带来消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