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8 M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七单元 第 23 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跟踪检测
|基础达标练|
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
的地位,实现了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的是(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解析:选 C “一边倒”是指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故 A 项错误;“打
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针对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故 B 项错误;“另起炉
灶”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就使中
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故 C 项正确;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和改变半殖
民地地位无关,故 D 项错误。
2.“帝国主义总想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我们的方针是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
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这体现了( )
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
C.“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D.“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
解析:选 B 材料的主要信息是要清除国内的帝国主义势力,这体现了“打
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故选 B 项。
3.国民革命期间,中国出现“留苏热”,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
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留苏热”再度兴起,这两次“留苏热”( )
A.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B.都适应了当时的形势需要
C.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人才
D.都得益于国共关系的缓和
解析:选 B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主革命已经胜利,故 A 项错误;近代民
国的苏联留学热潮和新中国的苏联留学热潮,都是当时形势的需要,故 B 项正
确;民国时期的留学不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故 C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
以后的向苏联留学,与国民党没有关系,故 D 项错误。
4.新中国外交成果突出。其中“两个国家之间签订的原则协议,几乎被世
界各国所接受”,同时至今仍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最受称颂的概念之一”的是
( )
A.“一边倒”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选 B “几乎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现代最受称颂的概念之一”指的
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故 B 项正确;A、C、
D 三项均与“几乎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现代最受称颂的概念之一”不符,排
除。
5.如图为周恩来总理手书重要文件。关于此文件,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它是基于国家利益的互利合作
B.它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C.它是“一边倒”政策的重要内容
D.它改变美苏主宰世界事务局面
解析:选 A 图中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它是基于国家利益的互利合
作,故 A 项正确;中国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一边倒”、改变美苏主宰世界在
材料中未体现,故 B、C、D 三项错误。
6.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 50 年代中期,又提出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C.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
D.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选 C 中苏关系恶化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中美关系改善始于
70 年代初,A、B 两项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故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
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
则,故 C 项正确;中国意在维护国家利益,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而非推动
亚非社会主义革命,故 D 项错误。
7.1954 年 7 月 21 日,会议达成恢复印支和平的协议,使持续 8 年之久的
印支战争停止下来,使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这一会议
( )
A.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C.亚非国家实现团结,反帝反殖反霸
D.形成了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解析:选 B “求同存异”的方针是 1955 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 A 项错
误;1954 年的日内瓦会议,中国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促使会议圆满成功,暂时解决了印度支那冲突问题,故 B 项正确;亚非国家实
现团结,反帝反霸斗争是亚非会议的内容,故 C 项错误;形成中国第一次建交
高潮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到 50 年代中期,故 D 项错误。
8.推动新中国参加下表所列国际会议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参加时间 参加会议或组织名称 与会国家数量
1949 年 11 月 亚澳工会代表会议 14 个
1952 年
亚洲及太平洋
地区和平会议
37 个
1954 年 日内瓦会议 5 个
1955 年 万隆会议 29 个
A.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B.建国初期迎来建交新热潮
C.中国多边外交策略的实施
D.解决二战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題
解析:选 A 中国积极参与到国际会议之中,是想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故 A 项正确;建国初期的建交高潮,主要是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而材料涉及到的更多是与非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关系,故 B 项错误;中国推行
多边外交策略,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故 C 项错误;解决二战历史遗留问题,
不是推动新中国外交的主要因素,故 D 项错误。
9.1955 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
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分歧。周恩来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解析:选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1953 年提出来的,故 A 项错误;“一
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故 B 项错误;“求同存异”的方
针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故 C 项正确;“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与材料内
容无关,故 D 项错误。
10.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
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 )
A.号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
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解析:选 C 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这应该是指万隆会议,当时不结盟运动
还没有兴起,故 A 项错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
内瓦会议,而不是万隆会议,故 B 项错误;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了“求同
存异”的方针,超越了意识形态,加强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故 C 项正确;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应该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故 D 项错误。
|能力提升练|
11.1949 年 4 月 23 日,国民政府南迁广州,要求各国大使馆随迁,除苏联
随迁外,美国及其他国家均留南京,等待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对
上述现象采取的外交方针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政策
解析:选 C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共针对美国等西方列强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
独立与主权,即“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故 C 项正确。
12.根据 7 月 17 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
是为了( )
时间 外交活动
上午 10 点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中午 11:40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下午 1 点起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
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
下午 16:50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A.争取各国支持通过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B.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C.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D.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
解析:选 C 依据材料表格时间和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日内瓦会议是 1954
年 4~7 月召开的,会议主要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故 C 项正确;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是 1971 年 10 月召开的,故 A 项错误;万隆会议是 1955 年 4 月召
开的,故 B 项错误;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是 1953 年 12
月,故 D 项错误。
13.有学者这样评价:“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转向较
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的依据
是新中国( )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提出“一边倒”的方针
C.参加万隆会议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选 D 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开展的,故 A
项错误;“一边倒”政策突出了意识形态,故 B 项排除;万隆会议提倡的“求
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体现,故 C 项错误;1953 年周恩来提出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
题的基本准则,故 D 项正确。
14.1955 年,(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写道:“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
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表明与会各国( )
A.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原则
B.坚持民族独立和自主原则
C.在意识形态领域达成了共识
D.寻求区域间合作的新模式
解析:选 B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非集团原则”,排除 A 项;材料中的“一
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
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表明与会各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奉行民族独立和
自主原则,故答案为 B 项;C、D 两项在材料中均未涉及,排除。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
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
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
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
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
“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
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
4 个“互”字、1 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
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
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有哪些因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
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可得出原因。第二小问,
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来思考。第(2)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因为
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
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 4 个互字、1 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
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概括即可。第(3)
问,因素,从材料一可知,它与国际形势、国家利益、政权性质等因素相关。从
材料二可知,它与民族文化相关。
答案:(1)背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冷战开始。意义:赢得了苏联的支持
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
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原因: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体现国际法治精神。
(3)因素:国家力量、国家利益、政权性质、国际形势、民族文化、个人因
素、国民意识、历史经验等。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32021-08-265页
- 2019-2020学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2021-08-266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2021-08-266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练2021-08-264页
- 【历史】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08-2620页
- 【历史】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2021-08-2618页
- 【历史】安徽省黄山市2020届高三第2021-08-2614页
- 山东省济宁市北大培文实验中学20192021-08-2620页
- 【历史】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2021-08-2613页
- 【历史】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202021-08-26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