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5.0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 20 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
记一记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知识结构
填一填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答题术语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是苏俄直接过渡到社会
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
3.“苏联模式”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
存在不少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辨一辨
1. 如何正确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的需要,
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
利于生产力发展,具有空想性。
2.为什么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
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它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
的领导,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
3.“苏联模式”是一种怎样的模式?
“苏联模式”是指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的社会模式,是对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的指导理论、体制、政策的统称。其主要内涵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辨析体会
研一研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目的
史料 1918 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
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
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史料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人力、财力,支持红军,
战胜敌人;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史料一 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
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
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
们实行国家调节。”
史料二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
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
暂时的退步。
——《全球通史》
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提示] ①所有制:在保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出现了多种所有
制形式。
②分配形式:实行按劳分配。
③流通领域:允许自由贸易。
④过渡方式:按经济规律办事,从直接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
3.“苏联模式”实施的原因
史料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
始的……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
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史料所说的苏联工业化与西方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斯大林认为苏联“必须赶快发展重
工业”的观点正确吗?
[提示] 不同:西方是从轻工业到重工业,苏联是首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当时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势力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
增强综合国力的道路是正确的。
4.“苏联模式”的特点
史料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
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
——《世界历史》
史料反映了“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提示] 史料表明“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管理体制等。
练一练
1.[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
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强攻的办法”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十月革命
答案:A
2.[2019·辽宁省学业水平测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站稳了脚跟转向
和平建设后,又面临新的困难和危机。1921 年 3 月,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以粮
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实行(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C
3.[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苏联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有( )
A.实行单一公有制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促进公私合营 D.征收固定粮食税
答案:A
4.[2019·云南省学业水平测试]1936 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
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这标志着“苏联模式”的确立。但从长远看,“苏联模式”为苏联
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B.农、轻、重比例失调
C.推动着苏联民主政治的发展
D.思想文化出现活跃局面
答案:B
知识点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
A.迅速实现工业化 B.建立国家资本主义
C.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 D.恢复国民经济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A 项是苏联工业化
方针的目的,排除;D 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排除。
答案:C
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个士兵说:“在光天化日里就进行抢劫!把我爸爸的粮食
抢走啦,磨坊也没收啦,命令上是说要这样对付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
解析:题干的核心信息是,一个士兵家里的粮食被全部抢走了。结合“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士兵的话针对的是余粮收集制,A 项正确;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排除 C
项;B、D 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A
知识点二 新经济政策
3.[2019·陕西省学业水平测试]1921 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简捷、迅速、直
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必须退到
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对此,苏俄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指令性计划经济
解析:概括材料“1921”“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可知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我们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
经失败了”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失败,故 A 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模
式”,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指令性计划经济,故 D 项错误。
答案:B
4.1922 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
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
A.全部上缴国家 B.只能由政府收购
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解析:本题比较灵活,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1922 年”,此时期苏联已经实行新经济政
策,对农业实行粮食税。故选 D 项。
答案:D
知识点三 “苏联模式”
5.在斯大林的观念中,国家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军事力量)是衡量先进与落后的
尺度,至于如何在社会诸层面的现代化及其协调发展等更广义的发展领域赶超先进国家则不
在他的视野中。这一观念影响下苏联实施的核心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推行的,故 A、B 两项错误;斯大林上
台后,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且以牺牲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为代价,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
故 C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服务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其不是核心政策,故 D 项错误。
答案:C
6.[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有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
关键原因,就是把农村看作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在该史学家看来,苏联( )
A.重点发展农业
B.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以牺牲农业来发展重工业
D.重视发展商品经济
解析:根据材料中“把农村看作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可知,工业化是以牺
牲农业为代价的,故 C 项正确。
答案:C
综合考查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苏联模式”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中说:“大萧条的影响和意义还
因为苏联几个五年计划的成功而变得更加突显。在西方经济确实是乱成一团的同时,苏联则
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独特实验”主要表现是( )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解除部分企业的国有化 ③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④推行农
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模式”。题目中的“大萧条”指的是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此时的苏联在经济上正在形成“苏联模式”。该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工业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上走集体农庄的道路。故①③④表述正确。②为新经济政策的
内容,故排除。D 项正确。
答案:D
8.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0 年 9 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
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 年 3 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
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 钢(万吨)
煤炭
(万吨)
棉织物
(亿平方米)
谷物
(万吨)
1928 年 425.1 3 551 18.21 7 330
1940 年 1 831.7 16 592.3 27.15 9 564
增幅(%) 330.89 367.26 49.09 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 1933 年起
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 20~30 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
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
作用。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余粮交给工人国家”“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等信息分析
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表格的数据和材料三“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
等信息分析回答;第二小问可从经济发展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粮食税)。
(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
积极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基础。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苏俄国内战争爆发后,主要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
境十分困难。为渡过难关,苏俄( )
A.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恢复了资本主义
D.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解析:由材料中“苏俄国内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间为 1918~1920 年,苏俄为
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A 项符合题意。B
项开始于 1921 年 3 月;C 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 项开始于斯大林时期。
答案:A
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
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
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解析:根据材料中“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为饥饿的彼得格勒
到农村征粮”可知,此时苏俄正处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
为保障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了余粮收集制。故选 B 项。
答案:B
3.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俄国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
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 )
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
B.自由贸易被取消
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
D.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
解析:材料中“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不愿意要卢布”表明,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中自由贸易被取消所产生的影响。故选 B 项。
答案:B
4.有人认为苏俄发生的“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暴动,“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
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引发这场暴动的是( )
A.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强化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
解析:根据材料中“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劳动居民的暴动”等信息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在
战争结束后,该政策没有及时得到调整,引发了农民的不满。故选 B 项。
答案:B
5.苏俄曾采取的重视市场和商品交换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D.农业集体化运动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市场和商品交换,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故 B 项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和农业集体化运
动都是在斯大林时期,排斥市场和商品交换活动,故 C、D 两项错误。
答案:B
6.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
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
的”。为此他( )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B.允许自由贸易
C.实施计划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解析:材料体现了列宁对商业发展的认识。列宁主张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故选 B 项。
答案:B
7.新经济政策时期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的工业企业的经营方式是有很大不同
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 )
A.集中全国的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扩大经营权
C.国家政权和国内外私人资本合作
D.重要工业企业归国家所有和由国家经营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工业企业国有化;新经济政策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
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政府无力开发的森林、矿山、油田等,
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故选 C 项。A、B 两项不符合题意,D 项是两者的共同
点。
答案:C
8.下列表格是某国经济发展的数据,它反映了( )
工业生产 1913 年 1920 年 1925 年 1926 年
总产值(1926 年度价格计算,单位:亿卢布) 102.51 14.10 77.39 110.83
产值指数(以 1913 年为基础 100) 100 12.8 70.2 100.3
A.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显著
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D.农民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表格显示 1925 年之后总产值呈现上升
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生此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故 B 项正确。A
项不符合表格信息。C 项发生在“苏联模式”时期。D 项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B
9.[2019·辽宁大连八中月考]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
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
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解析:材料文字说明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苏联既不能向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谋求贷款,更不能采用殖民掠夺的方式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本。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只能
依赖自己国内资金,为此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所以答案选 C 项;A、B 两项政策实施时,
苏联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D 项强调的是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而非解决工业化建设资
金的方法。
答案:C
10.读下图。关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最符合史实的是( )
A.从 1926 年开始实施的
B.突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C.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D.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 1928 年开始实施,故 A
项错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B 项正确;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是在
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故 C 项错误;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
完成后,故 D 项错误。
答案:B
11.有研究者指出,苏联经济体制的神经中枢是国家计划委员会,它试图确定每年生产何
种产品、生产多少,并为大约 350 000 家企业设立长期目标。……有一年,由于国家计划委员
会的疏忽,整个苏联没有生产一把牙刷。这表明苏联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忽视消费品生产
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模式”。从材料“苏联经济体制的神经中枢是国家计划委员
会”“确定每年生产何种产品、生产多少”“由于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疏忽,整个苏联没有生
产一把牙刷”可以分析出,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依靠指令性的行政命令管理
经济,故 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苏联的工业发展状况,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苏联实行指
令性计划经济,仅凭因疏忽而全年没有生产一把牙刷得不出苏联忽视消费品生产,B 项排除;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苏联的所有制结构,排除 D 项。
答案:C
1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
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
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
D.夸大了“苏联模式”的作用
解析:材料中“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体现
了“苏联模式”的目标,虽然这一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但毕竟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故 C 项
符合题意。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18 分,第 14 题 22 分,共 40 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 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
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
义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
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 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
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和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
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阵地上去。”
——《苏联兴亡史》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2 分)
(2)材料二、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6 分)
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的破折号把史料分为两层,第一层是措施,第二层是目的。第(2)
问,材料二中的关键词“原来打算”“我们犯了错误”表明了苏俄准备调整政策。材料三中
“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分配的原则和尝试已经失败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已经失败,从“政治形势”可知又实行新经济政策。
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人力、财力,支持红军,战
胜敌人;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12 分)
(2)变化: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
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6 分)
能力达标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1937 年俄国/苏联(俄)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情况
见下表。
年份
项目
1913 年 1928 年 1932 年 1937 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拖拉机 不详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石油 2 3 2 1 2 1
钢 5 5 5 4 3 2
注:1932 年是与资本主义各国在 1929 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材料二 读右边的漫画:苏联《片面经济》。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
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 40%。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
高。
(1)根据材料一中表格,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的成就。(9 分)
(2)材料二漫画中粗壮和瘦弱的两条腿分别代表什么?体现出苏联工业化的突出特点是什
么?有何弊端?(13 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表格中提取信息,把 1937 年与 1913 年两列进行比较,读出苏
联工业产值在世界排名的变化,可以看出苏联工业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第(2)问,根据材料
二中的数字准确理解漫画的寓意,炸弹形状的粗腿和麻秆般的细腿分别喻示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
答案:(1)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到 1937 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9 分)
(2)粗壮的腿代表发达的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瘦弱的腿代
表落后的农业、轻工业。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弊端:形
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
构。(13 分)
相关文档
- 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12021-08-267页
-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跟踪检2021-08-266页
- 2019-2020学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2021-08-264页
- 【历史】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08-2615页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12021-08-264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2021-08-2610页
-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2021-08-2611页
-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届高2021-08-2614页
- 【历史】山东省新泰一中东区2019-22021-08-2611页
- 【历史】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下2021-08-26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