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0.15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练习
(1)
1.巴尔干半岛曾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主要原因是( )
①地理位置 ②民族矛盾 ③资源丰富 ④大国干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在历史课上,关于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讨论十分激烈。下列四位同学说法中最确切的是( )
A.甲: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B.乙:美国参战时协约国集团在一战中还处于被动局面
C.丙:美国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原在山东的势力范围和太平洋上的岛屿
D.丁: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达到战后称霸世界的目的
www.ks5u.com
3.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 )
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
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1916年5月底,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当时的交战双方是( )
A.英军和德军
B.法军和德军
C.法军和意军
D.俄军和德军
5.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
B.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
C.远离战火,借与双方贸易之机获取最大的利益
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6.下图中的人物是德国战略家施里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的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
- 9 -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
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
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二、非选择题
7.[史料探究]
材料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
材料二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剑桥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征兵海报中,防务大臣霍拉肖·赫伯特·基奇纳勋爵动员青年人参军:“同胞们,国家需要你。加入祖国的军队吧!”(Join your country’s army!)
- 9 -
材料二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和伤亡人数
战役双方
投入兵力
双方伤亡总人数
马恩河战役
152万人
35万人
凡尔登战役
112个师
70多万人
索姆河战役
150多个师
130多万人
材料三 当时德国可以征发的男子大约在1 500万人左右,年龄阶段在18岁到55岁之间。当然这部分男子不可能完全调用。后来在征兵环境极度恶化的情况下,德国的征兵年龄甚至放宽到17岁到65岁之间。到了灭亡前一刻,就连12、13岁的小男孩和70岁的老人都被强征去组成国民卫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914年“国家需要你”是参加哪一次作战?对英法而言这次作战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战争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 9 -
参考答案
1.【解析】 列强插手巴尔干并非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地区的资源,③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
2.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只是美国参战的借口,不是主要原因,A项不正确;B项不是主要原因;C项是日本的目的,排除。故选D项。
3. 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紧扣凡尔登战役的影响分析,也可采用排除法。④不正确,首次重大战役应是马恩河战役,故可排除含④的A、C、D三项。
4. 解析:选A。1916年5月底,英、德海军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故选A项。
5. 解析:选C。美国实行“中立”政策,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目的在于大发战争横财,故选C项。
6. 解析:选B。根据“施里芬计划”,战争爆发后,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速战速决。
7.答案 (1)中国可借此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
(2) 德国遭到经济封锁,物资匮乏;德国军事生产拖垮了本国经济;美国对协约国提供贷款,协约国在经济实力上占有优势;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8. 解析 (1)结合材料中的信息“1914年”“英国”等回答。(2)从表格信息得出交战双方伤亡人数巨大且急剧增加,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出原因。(3)提取材料信息,从征兵年龄的不断放宽甚至包含老人和孩子可以归纳出德国兵源的枯竭。
答案 (1)马恩河战役。意义:打退了德军进攻,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2)规律:战争越来越惨烈,伤亡人数越来越多。原因:作战双方都想通过一次战役给对方以致命一击;越来越多的有更大杀伤力的武器被投放到战场上使用;阵地战和攻坚战的陈旧作战方式。
(3)随着战争的进行,伤亡人数日益增加,国内兵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德国元气大伤,已无力继续厮杀下去了。
(2)
一、选择题
1.1918年3月至7月,德军在西线连续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这些攻势的直接目的是( )
A.夺取战略主动权
- 9 -
B.逼迫英法联军投降
C.振奋德军的军心
D.扭转同盟国瓦解的趋势
2.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的危机,在战争最后一年里,德国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有( )
①基尔军港水兵起义 ②土地荒芜,商品短缺
③爆发“十一月革命” ④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3.“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哪一个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的立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观点( )
A.法国 B.奥匈帝国
C.德国 D.意大利
4.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一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
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
C.劳工们为协约国胜利作出了一定贡献
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
5.《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使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 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 )
A.1907年《英俄协约》
B.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
C.1918年11月一战停战协定
D.1904年《英法协约》
6.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 9 -
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7.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对待一战要“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可是,1917年4月美国却参加对德作战,其主要原因是( )
A.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
B.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C.威尔逊当选美国总统
D.害怕协约国战败,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巨大损害
8.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绝不相信,在这次战争结束时,即使我们站在一旁而且继续站在一旁,我们能够在物质上使用我们的力量,决定性地消除战争时期已经发生的情况,防止在我们对面的整个西欧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之下……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
(1914年8月3日)
材料二 这是一种与全世界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和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用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别。挑战是向全人类的。每个国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
——《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
(1917年4月2日)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面临战争时外交政策的转变。
(2)材料二提到的“手段”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术?美国参战真的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吗?说明理由。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和伤亡情况。
- 9 -
战役
双方投入兵力
双方伤亡总人数
马恩河战役
152万人
50多万人
凡尔登战役
100多个师
70多万人
索姆河战役
超过150个师
130多万人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
(2)材料二中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深层次的思考?
(3)以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一战主要战场上的战争呈现出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解析:选A。1918年德军在西线连续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
- 9 -
其直接目的是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故选A项。
2. 解析:选B。注意两个限定条件,一是“战争最后一年”即1918年,二是“政治危机”,②④都是经济危机,应排除。
3. 解析:选D。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加入同盟国集团,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协约国一方。
4. 解析:选D。1917年,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派遣大批劳工赴欧洲服役。因此,D项的叙述不正确。
5. 解析:选B。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条约放弃了部分领土和主权,最重要的是“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联系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史实可知,符合1918年苏俄与同盟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
6. 解析:选B。解答本题,首先要正确解读和分析列宁的这一句话:如果没有战争,资本家可能会再过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安稳”日子,但由于俄国固有的各种矛盾的存在,俄国的革命迟早会爆发。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7. 解析:选D。战争爆发后,美国与交战国双方做生意,特别是与协约国方面经济利益更加密切。因此美国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参加了协约国方对德作战。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想借此大发战争横财,争取在战后有更多的发言权。
8. 解析:选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参战,其主要目的是趁机攫取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趁英国、法国忙于战争之机,加大对它们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题干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均说明日本意在掩盖其参战意图,故选B项。A、C、D三项均未反映日本的本质意图。
9. 解析 (1)从材料一可知英国由长期奉行的“光荣孤立”外交政策转变为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参加战争。(2)第一小问战术,从材料二“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和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用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可知是一战时德国实行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第二小问理由,结合美国的阶级本质和参加一战的原因等史实,阐述美国参战不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的理由。
答案 (1)转变:英国在战前长期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其基本原则是维持欧洲大陆各大国之间的均势,利用大国间的矛盾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由于德国实力迅速增长,英国与法国和俄国结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借口对法国承担的义务,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
(2)战术:“无限制的潜艇战”。
不是。理由:美国参战的真实动机是通过战争牟取暴利,扩大自己的影响,
- 9 -
以便伺机顺利地夺取世界霸权。
10. 解析 (1)材料一的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三次战役的规模和特点,分析归纳材料即可得出答案。(2)首先解读材料二的表层信息,三幅图片具体反映了新科技成果应用到战争中去,然后进一步说明科技和战争的关系即可。(3)据题干要求,概括归纳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消耗巨大,伤亡惨重。
(2)一战过程中,飞机用于战争,毒气战在战争中被采用,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战争奠定了物质与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3)战争规模空前,战争异常残酷。
- 9 -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2021-08-265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2021-08-263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2021-08-264页
-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三人2021-08-265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021-08-264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2021-08-263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2021-08-264页
- 2019-2020学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2021-08-264页
- 2020秋高中历史专题五一“神圣的中2021-08-2621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杰出2021-08-2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