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0.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第 2 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掌握唐太宗起兵反隋、发动玄武门之变、征服东突
厥等史实。
2.理解唐太宗在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善于纳谏、
爱惜百姓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对“贞观之治”出
现的作用。
3.掌握“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认识唐太宗治
国之策对封建王朝产生的影响。
1.重点:“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历史
原因、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
策。
2.难点: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对当时中
国和世界的影响。
一、玄武门之变
1.建功立业
(1)劝说李渊在太原起兵,推翻隋朝。
(2)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夺取皇位
(1)设立“文学馆”,收罗四方名士。
(2)收买太子府的心腹人员,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
(3)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太子位。
[特别提醒] 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种普遍的
政治现象,对于此类事件的评价,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
的历史评价。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9[学思之窗],思考:你怎样看嫡长子继承制和李世民的玄武门
之变?
【提示】 嫡长子继承制不利于选举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
的残酷斗争,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这种残酷性,但这场斗争并未影响唐朝的稳固基业,反而
将唐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
1.原因
- 2 -
(1)吸取隋亡教训。
(2)选官不拘一格,任用魏征为谏议大夫、宰相;用人扬长避短,提拔房玄龄和 杜如晦为
左右仆射,掌握尚书省实权。
(3)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4)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了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5)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2.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特别提醒] 科举制不重家世门第,扩大了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
一步成熟,也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9[学思之窗],思考:想一想,这些名言对一个封建帝王会产生
什么作用?
【提示】 前者有利于封建帝王明确要更为有效地治理国家,必须选拔最为适当的官员
去完成各项施政措施,皇帝事必躬亲未必能够高效、全面地完成各项治理国家的事务。作为
一国之君,最应具备的是把握统治策略,制定大政方针的能力和知人善任的本领。后者则提
示封建帝王,必须多方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而偏听则往往造成判断
的失误,滋生帝王的骄纵思想。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背景
(1)唐朝初年,突厥等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唐高祖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2)随着唐朝全国统治的稳定与发展,唐太宗开始着手经营中国边疆。
2.措施
(1)武力讨伐:629 年以后,派李 和李靖等大将,分别讨伐经常骚扰唐朝边境的少数民
族。
(2)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职可以世袭。在西
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3)册封后嗣:630 年,唐太宗被西北各民族首领尊为“天可汗”,唐政府负责册封这些
首领的后嗣。
(4)和亲通婚:接受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求婚请求,派文成公主入藏。
3.结果
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愿意“世为唐臣”。
[特别提醒] 唐朝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原因
①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盛世之朝,为大规模开展民族交往提供了物质条件。②唐
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也对周边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③唐朝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
- 3 -
都为中原与边疆的沟通、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④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1.表现
(1)鼓励对外交往
①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
②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
③对堕婆登、拂菻遣使来唐使者,唐太宗都复信答礼,回赠物品。
(2)宽容的宗教政策
①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的政策。
②亲自召见去天竺取佛经的高僧玄奘。
③时常召见朝鲜、日本僧人。
(3)重视传播唐朝文化: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深受汉文化影响。
2.作用
(1)开放的对外政策,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
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2)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促进了亚洲各国文明的进步,尤其是朝鲜
半岛的新罗,大量吸收汉文化。
[特别提醒] 唐太宗对外政策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兼收并蓄。这一政策体现了大国、强
国的气派,对待东西文化十分大度和宽容。
五、晚年的反省
1.晚年治国策略的失当:少于纳谏,大修宫殿。
2.反省与自我评价:撰写《帝范》,反省过失,评价自己“功大过小”。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12[资料回放],思考:从这段话中你怎样评价晚年的唐太宗?
【提示】 表现了唐太宗晚年具有非常强的反省意识。为了能将“国基”与帝业稳固下
去,他对继承者提出了终其一生而总结出的为君之道,特别是作为封建帝王应该拥有的品德
和修养以及对国家、百姓的责任。由此也可以说明唐太宗的确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
政治家。
客观评价唐太宗
[史料一] 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
惕警震惧!
——唐太宗语(《贞观之治》)
- 4 -
[史料解读] 关键词:“存百姓”,体现了唐太宗“民本”思想。
(1)根据史料一,概括唐太宗的“为君之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经济上采取了怎
样的“富民”措施。
【提示】 “为君之道”:以民为本,以史为鉴。“富民”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史料二] (太宗)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
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
——范祖禹《唐鉴》
[史料解读] 关键词“好贤”“从谏”,说明唐太宗善于用人。
(2)史料二对唐太宗的评价你认为是否有道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有道理。唐太宗虚心纳谏和用贤之风,是“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评价唐太宗
(1)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对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兼容并蓄。这一系列政策促使
唐王朝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也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唐太宗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使他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
1.“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1)基础:隋统一全国,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为唐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政治: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
重视法律,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3)经济: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
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4)文化: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5)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了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6)对外关系: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7)广大劳动人民在较为安定的环境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精神财富。
2.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
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
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 5 -
(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
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
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堂小结]
知 识 网 络 答 题 术 语
1.唐太宗是伟大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
推动了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完善与发展,中国封建
社会达到空前繁盛阶段。
2.他善于用人、重视纳谏;以民为本、发展生产;
慎用刑法,法务宽简;发展科举;和睦百族,称
“天可汗”;外交开放、四方来朝。在位期间出
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3.唐太宗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处于承前启后阶段,
封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经过初创阶段以后都需
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唐太宗推动了封建政治
经济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推动了封建盛世局面的
到来。
1.四位同学围绕发动“玄武门之变”这件事,就如何评价唐太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其
中最为客观的是( )
A.李世民杀兄夺位,残忍至极,功绩再大,也不值得肯定
B.尽管李世民遭到李建成、李元吉的暗算,他也应该无条件避让
C.根据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原则,李世民根本不应该继承帝位
D.尽管李世民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但这无法改变他作为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历史地位
D [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从其所处时代、基于其所具备的历史条件出发,侧重于
看其对历史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从史实看,“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位,开创了“贞观之
- 6 -
治”,故应对其持肯定态度,故选 D 项。]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
了唐太宗(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强调“存百姓”思想
D [解答本题在于把握住核心信息“本根不摇”“百姓何得不安乐乎”等,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A 项“民贵君轻”无从体现;B、C 两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材料的核心,即体现一
定的民本思想,D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3.635 年,唐太宗派李靖等率军深入吐谷浑腹地,开始了对西突厥的进攻。此次军事行
动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唐朝的疆域
B.打通中原和西域各国之间的商路
C.显示唐朝的实力
D.消灭少数民族政权
B [唐朝初年,西突厥控制着许多西域小国,切断了中原和西域各国之间的商路。唐太
宗向西进兵,其目的是打通中原和西域各国之间的商路。]
4.唐太宗自评:“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 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
朝,未尝黜责一人。”这段话体现唐太宗的统治思想是( )
A.“存百姓” B.知人善任
C.济世安民 D.轻徭薄赋
B [材料意思是国君多厌恶正直之士,或明或暗地诛杀无辜,没有哪一代不是这样。我
即位以来,正直之士并肩立于朝廷,不曾贬退、责罚一人。故 B 项正确。]
5.唐太宗曾经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
而身毙。”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
B.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C.让庶族地主获得晋身仕途之道
D.实行各民族和睦的政策
A [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心存百姓”的思想,认为国家长久必须心存百姓。最能体现这
一思想的是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6.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唐
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
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 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④崇尚佛教,敕封活佛
- 7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本题宜用排除法。崇尚佛教,敕封活佛不是唐太宗的功绩,排除含④的选项,故选
A 项。]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画 24 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他们是长孙无忌、杜如晦、
魏征、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秦叔宝……这些人有的参加过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李建
成集团的人,还有一些人出身于少数民族。魏征少年时做过道士,后来做了太子李建成的谋
士,曾劝太子杀掉李世民;尉迟敬德是个铁匠,曾参加与唐朝作对的刘武周集团,甚至投降
过突厥;此外,李靖是落魄书生,秦叔宝是小军官,程知节(程咬金)是农民……
材料二 (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
——《资治通鉴》
材料三 《步辇图》(右图)以贞观十五年(公元 641
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
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
的情景。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唐太宗是怎样用人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请结合史实予
以说明。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太宗的认识。
[解析] 第(1)问通过解读材料,可得出唐太宗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等。第(2)问先从材料
中看出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再结合教材知识,运用史实加以说明即可。第(3)问需要
综合评价,但应主要围绕“贞观之治”进行阐述。
[答案] (1)用人不拘门第、民族,不避仇怨,唯才是用。
(2)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
措施。如击败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在西突厥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与吐
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等。
(3)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他戒奢从简、轻徭薄赋、知人善任,实行开明的
民族政策,在位期间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重要基
础。
相关文档
-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2021-08-265页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12021-08-26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2021-08-266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教2021-08-265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2021-08-2610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2021-08-266页
- 高中历史 开创外交的新局面 练习2021-08-2611页
-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2021-08-2611页
- 2020秋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2021-08-2624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希2021-08-26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