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1-08-26 发布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章节巩固练习:(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7)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维埃政府曾经有法令规定:国家要对全部存粮实行平均主义分配,不交出余粮者被宣布 为人民敌人。与此法令有关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全盘集体化 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 “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 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3、列宁认为,在俄国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居民的合作化,俄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没法建成, 而没有文化程度、文明程度的极大提高,居民的合作化就难以完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与 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列宁言论的主旨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其实施的必然性 B.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集体农庄是苏俄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之路 D.新经济政策被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取代 4、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掌握了大量先进技术与经济管理经验,而初掌政权 的共产党人在这方面则极为缺乏,因此号召共产党人要向商人、向资本家“学习”。下列能 体现列宁这一主张的是( ) A.农业上实行了余粮收集制 B.商业上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C.工业上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重工业上有计划优先发展 5、1921 年推行某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 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这种“退却”( ) A.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措施 B.明确了苏联建设的步骤和方向 C.不利于苏俄经济的快速恢复 D.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6、1921 年 7 月,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 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 这一做法( ) A.保障了苏俄贏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B.滞缓了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 C.根本上改变了国家所有制结构 D.利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 7、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 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B.斯大林时期工业化的需要 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8、1935 年 6 月,访问苏联的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在日记中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 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人类 更美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这一“浪潮”带来的成果是( ) 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 B.推动农业蓬勃发展 C.丰富了人民物质生活 D.国民经济 基本恢复 9、苏联在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 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 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 ) 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B.迅速发展农业生产 C.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 D.加强对城乡的统治 10、美国一位作家两次访问访苏联,第一次给其印象是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苏 联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 年第二次访苏,该作家却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 你们学习, 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导致该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 A.苏联已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 B.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复苏无望 D.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 11、1962 年 9 月,利别尔曼在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 文章建议利用利润、奖金等经济手段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国家下达企业的生产计划只限于 产品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完全由企业自定。 这一文章的发表( ) A.表明苏联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表明扩大企业自主权已为苏共中央所认可 C.推动了苏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推动了赫鲁晓夫在全国推广玉米种植 12、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广了赫鲁晓夫时期已实行过的农业领域小组包工奖励制,包工小组 拥有机械设备和几名至几十名固定人员,实行内部经济核算,超产、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费用 有奖,反之则罚。 这一制度( ) A.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B.动摇了集体农庄公有制基础 C.冲击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D.使得集体农庄变成国营农场 13、1985 年,莫斯科市长叶利钦听说某家肉店出售极其罕见的小牛肉,立刻去排队,终于轮到 他时却被告知已经卖完了。他暗中察看仓库,却发现“小牛肉就放在那儿的一间屋里,并正准 备从‘后门’卸走”。 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 A.经济负担因争霸而加重 B.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明显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民众消费能力显著提高 14、1982 年,《世界经济导报》这样评价一位刚去世的苏联领导人:“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 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 功。” 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中的哪一措施( ) A.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B.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C. 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15、有人曾把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 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 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 A.“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 B.“方向不明”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C.“船长”弃船喻指他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 D.“船长”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祸首根源 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 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 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 年 9 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 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 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 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 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 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摘编自《苏联真相:对 101 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材料三斯大林在 1928 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 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 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 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 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 101 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识,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共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 策实施的必要性。 (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带来的消极影 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你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基本认识。 17、材料一 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 30 年代 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 道。是罗斯福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 高,而这一点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 到 1921 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材料三 苏俄(联)政府从政策初期的被动容忍私人资本主义存在,逐渐转变为主动地 适当地利用和发展一定的资本主义成分。1921 年 12 月政府作出决定:凡雇佣工人 20 名以 下的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1921 年—1922 年,14 个企 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1922 年 3 月成立 17 个公私合营企业。直到 1922 年上半年,私营企 业多达 257 个,到了年底,资本主义企业占了全国总数的 88.5%。 ——李冠乾《苏联史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当时市场经济的“毛病”根源是什么? 罗斯福开创的 “市场经济新模式”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的“经济政策”指的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联)政府对资本主义态度的变化及意义。 (4)从材料三中苏联和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A 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题干有效信息的解读。本段话是列宁针对余粮征(收)集制的弊端进行 的评论。材料中强调投机倒把活动和正当贸易区分不开来,可知是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A 项正确。B 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C 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D 项与该观点相反。 3B 4.C 5.D 6.D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题干中的时间是 1921 年,结合材料内容可以判断这是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把工厂和商店租借给个人和小集体组织,这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形 式,所以 D 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苏俄贏得国内战争的胜利,A 错误;新经济政 策有利于调动各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B 错误;这一规定只是把 中小工厂和商店出租,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仍是国有,国家的所有制仍以公有制为 主,C 错误。 7.D 8.A 9.C 10.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 1937 年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 可 知苏联新经济政策 1928 年已经取消,不是 1934 年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故 B 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所复苏,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 结合前面分析 可知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故 D 项正确。 1(1)B 解析:根据“国家下达企业的生产计划只限于产品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完全由企 业自定”可知企业的生产自主权有所扩大,并为苏共中央所认可,故 B 项正确。 1(2)A 解析:材料表明,勃列日涅夫在农业领域实行包工奖励制,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故 A 项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集体农庄所有制变化的信息,B、D 两项错误;包工小组的奖惩依据计划 完成情况,不能起到冲击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C 项错误。 1(3)B 解析:材料表明小牛肉是按量供应,这是计划经济的弊端所带来的,B 项正确,A、C、D 三项在 材料中未涉及。 14.C 解析:材料中“真正懂得经济”是指按经济规律管理经济,制定和实施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政策,C 项符合题意。 15.D 解析:材料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苏联亡党亡国的罪魁祸首,这是过分夸大一个人在历史剧变中 的作用,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故答案为 D 项。 16.(1)措施:余粮收集制;普遍义务劳动制。主要意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2) 原因:新经济政策一开始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党内担心恢复商品市场关系会演变为资本 主义。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3) 办法:由农业为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消极影响: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生产积 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基本认识:关注民生,保护农 民的利益;一切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实际水平。 17.(1)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特点: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2)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危害:战争结束后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 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3)态度:由被动容忍到主动利用和发展。意义:大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补充了 国营企业的不足;可以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搞活国家经济;为真正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了一定 的物质基础。 (4)经济政策的调整一定要适合国情;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