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6.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49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古代中国的科技
一、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
(2)政治因素: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3)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
(4)人为因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四大发明
成就
发明过程
对世界的影响
造纸术
①西汉前期,中国已出现纸。
②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
①隋唐之际,中国出现雕版印刷术。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火药
①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了火药。
②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③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指南针
①战国时期发明司南。
②后来人们制成指南针。
③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传入欧洲,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四大发明虽然在我国古代没有发挥巨大的作用,但不能说其作用不大,其对西方社会的转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认识
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发挥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2.数学成就
(1)《九章算术》
约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计算工具
早期使用算筹,后演变为算盘,并在明清时期得到普及。
三、天文历法
1.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比较先进的原因
(1)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
(2)为封建王朝的帝王提供“应天承运”的依据,宣示统治政权的正统性与合法性。
(3)朝廷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进行研究。
(4)许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2.表现
(1)天文学
①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古代中国已经有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2)历法
①夏朝时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②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却比它早颁行了三百年,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四、农学成就
1.《氾胜之书》
西汉氾胜之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2.《齐民要术》
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特别是北朝时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的有关内容。
3.《农书》
元朝王祯著,该书对提高生产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4.《农政全书》
明朝徐光启著,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五、医学的主要成就
1.《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的中医专著,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本草纲目》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写成的药物学专著,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贡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考向一 四大发明的重大作用有哪些?如何认识这种作用在东西方的不同?
1.四大发明的重大作用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
(1)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对四大发明在东西方发挥不同作用的认识
(1)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强大,在此基础上的封建制度于明清时期又进一步强化。在这样的社会和制度框架内,四大发明这样的先进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先进技术始终得不到更深入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难以推动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
(2)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正好赶上西方国家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先进技术的传入,极大地推动了这一进程,为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此,西方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中国则逐渐衰落。
3.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不同境遇的启示
科技能否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往往受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多种条件制约。
【典例引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勒鲁瓦·古尔亨说:“人们可以接受一种比他们以前所用的语言更简单的语言,可以接受一种较不发达的宗教,可是除非由于战争而暂时倒退,他们绝不会从用犁倒退到用锹。”不仅如此,在传播整套思想体系方面,似乎存在着某种“先天的”不可能性,因为思想体系无疑要受到各种独特的种族特征的限制,可是这些思想体系的点滴片段还是有可能传播的。
古代地中海区域的欧洲人除了发明瘦腿转磨外,他们贡献出的唯一有价值的机械技术是高转筒车,即后来阿拉伯各地普遍使用的“萨吉雅”。可是中国人的发明就多了,这些发明在公元1世纪到18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但它们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惹人注目:这三大发明古人并不知道,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在于:他富有洞察力地选择的三大发明都起源于中国。然而,这三大发明对中国并没什么作用,相反,却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想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于习俗。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科技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启示。
【答案】(1)特点:交流传播片断化,缺少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传播;交流具有双向性,以中国科技西传为主;缺乏直接交流,阿拉伯人起了中介的作用。
(2)影响:中国,未能破坏传统制度与习俗,没有引发社会转型,强化君主专制统治。西方,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促进社会转型;促进欧洲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推动以欧洲 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
启示: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科技能够加速社会发展,也有可能阻碍社会进步。
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概括作答;“启示”根据所学知识从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
考向二 正确认识古代科技与近代西方科技的不同之处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但在近代却走向衰落;西方科技后来者居上,超越了中国。这固然与政治、经济因素有密切关系,但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古代科技严格地讲是经验科学,主要表现为把人类同自然界长期斗争的经验进行积累、整理;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善于全面观察现象,直接从这些现象中进行总结,在揭示现象背后的原理方面则很薄弱;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将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科技重理论。
中国古代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属于理论科学,大都属于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
4.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典例引领】以下图表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A.技艺先进 B.实用性强 C.体系完整 D.注重实验
【答案】B
而不是实验,故D项错误。
考向三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及16—17世纪
中西方科技呈现差异的表现
一、原因
1.经济上
重农主义对重商主义的压制。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体系的主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资本主义萌芽基本上被扼杀在摇篮中;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这种以农为本的思想使中国商业发展的动力不足;中国既缺乏商业兴盛与科学萌芽的有效机制,也缺乏其兴起的思想土壤。
2.政治上
绝对皇权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压制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国内设置重重关卡;明清时期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生产遭到破坏;绝对的权力造成了人格奴性与精神的束缚,这是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的深层原因。
3.思想文化上
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落后,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以科举选拔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封建官吏为主要目标,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了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
4.对外关系
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一次又一次进行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5.根本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
二、差异的表现
1.经济上
中国依然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而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并有了较大发展。
2.政治上
中国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没有产生新的阶级力量,而西方的君主专制有所削弱,已经产生了资产阶级且力量不断增强,展开反封建斗争。
3.思想文化上
中国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思想界万马齐喑,而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典例引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的重要特点是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而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到了16世纪以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开始进入了近代科学时期。17世纪下半叶,牛顿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2)“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试分析16世纪以后中国没有出现近代科学的原因。
(3)为什么说牛顿力学体系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答案】(1)特点: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举例:答案不唯一,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法等方面的成就皆可。
(2)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3)原因: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是现代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以及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
第(3)问,主要回答牛顿力学体系的意义。
1.读下表,表中根据史实得出的推论正确的是
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史实与推论表
序号
史实
推论
①
东汉时,蔡伦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加工造成蔡侯纸
纸取代简牍成为当时主要书写材料
②
《韩非子》中提到过最初的指南仪器“司南”
战国时出现指南仪器
③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东晋时中国进入热兵器时代
④
元代王祯用转轮排字盘不到一月就印成100部六万余字的《旌德县志》
中国是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国家
A.① B.② C.③ D.④
2.《中国建筑史》记载:“北宋宫殿布局不如唐代恢廓”。东京宫城是在州级子城的基础上扩张而成,仅2.5公里周长,陵墓建筑尺度趋小也很明显。这反映北宋
A.践行勤俭爱民的治国理念
B.国力衰微无力维持经济建设
C.建筑形式植根于思想传统
D.建筑风格具有鲜明民族待色
3.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4.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
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
B.科学研究重心南移
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
D.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
5.《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淸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吉天象,以人居寒暖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这表明
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源
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
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
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
6.布莱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李约瑟也认为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明朝
A.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
B.与西方相比科技水平已经落后
C.实验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伯仲
D.西学东渐使中西科技密切交流
7.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B.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C.中国古代只重视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8.《时宪历》系明末徐光启等以“西洋新法”编制而成,清顺治元年由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清廷,被定名为“时宪”,予以颁行。后引起中国儒生和钦天监旧官员的不满,导致理学与西学之争,《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材料反映了
A.文化冲突阻碍社会进步
B.西方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C.程朱理学思想日益僵化
D.中国的传统历法更加精确
9.西晋文学家傅咸曾经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这样描述:“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伸可屈,能幽能显。”对这一发明理解正确的是
A.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有利于版本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留存
B.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交流和教育的普及
C.是欧洲开辟新航路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中华文明对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D.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对军事武器的进步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造成许多惨剧
10.下面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主要农书简表。该表可以说明明清时期
农书名
作者
地区
主要内容
《宝坻劝农书》
袁黄
天津宝坻
包括天时、地利、田制、播种、耕治、灌溉、粪壤、占验等八篇
《农桑经》
蒲松龄
山东淄博
蚕桑
《梭山农谱》
刘应棠
江西奉新
记叙了从种到收的水稻生产全部过程
《三农记》
张宗法
四川什邡
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浦泖农咨》
姜皋
上海松江
水稻栽培管理的技术和经验
《马首农言》
祁俊藻
山西寿阳
内容包括地势气候、种植、农器、农谚、占验、方言、五谷病、粮价物价、水利、畜牧、备荒、祠祀、织事、杂说等14篇
《农言著实》
杨秀元
陕西三原
关中旱塬地区农业生产技术
A.农耕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B.政府推广使水稻种植遍及东西南北
C.传承了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传统
D.农业呈现出东西部均衡发展的态势11.宋代《管氏地理指蒙》指出: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种理论到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才有所改变,其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传统科技的进步
B.科举制对科技的促进
C.欧亚两洲交流的加强
D.禁海政策被政府否定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今重庆市)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
(3)综上所述,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1.(2016年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2.(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考点冲关
1.【答案】B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①中的史实不可能很快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排除①,《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书籍,书中的这一描述能说明当时出现指南仪器,②符合题意;③中“火药”不能说明是火药武器,排除③;④中史实中提到的是活字印刷术,而与雕版印刷术无关。
2.【答案】C
3.【答案】A
【解析】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也推算日月行星方位,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推算方法,但从根本上并不以发现天界运行规律为目标,也不相信存在这样的规律,而是“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也是所有中国人的礼仪需要,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注重“天时”“农时”,B项排除;C项表述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中国古代天文学并没有与生产实际相脱离,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4.【答案】D
【解析】材料“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反映出科学研究注重总结,但“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不能反映这一点,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数学成就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能说明“科学研究重心”的变化,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数学方面的成就,与农业无关,C项排除;不论是“构成一个理论体系”还是“推算圆周率”,都没有和生产、发明结合,这样的研究不具有实用性,D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源,这种观点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拿中国古代史书中的知识进行印证,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明清文化走向专制,故D项说法错误。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材料反映的是明朝时期我国科技的领先地位,因此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可以排除;C项说法片面,可以排除;D项说法材料体现不出。
7.【答案】C
故排除。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明清时期的历法改革。材料中反映了由《时宪历》导致“理学与西学之争,《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说明当时中国的传统儒学和西学之间的文化冲突现象不利于新的科技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程朱理学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中《时宪历》被废除,不能推动中国历法更精确,故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伸可屈,能幽能显”可知,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造纸术引起了书写领域的革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故B项正确;A项指的是印刷术,C项指的是指南针,D项指的是火药的发明,均不符合题意。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农学的发展。材料仅仅给出了明清时期主要农书著作,不能反映出农耕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故A错;材料中如北方的天津、山东、山西等地的农书未提到水稻种植,不能反映水稻种植遍及东西南北,故B错;材料中的农学著作都是对当地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和传承,故C正确;材料仅仅是列举了部分省份的农业成就,不能从中得出当时农业的均衡发展,故D错。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根据题干“铁产生于磁石……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可知,这种认识到了明代发生了改变。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大的进步,故排除A项;B、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结合“明朝万历”前后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万历年间随着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人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故选C项。
12.【答案】(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
(2)理论: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答“伤寒论”也可)
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
(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第(3)问,据材料一“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可得出,社会需要促进科技进步;据材料二“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可知,科技进步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直通高考
1.【答案】(1)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2)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创立温病学说。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
(3)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和明清时期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解读史料、分析比较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规律的能力等。
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依据材料一中“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学术的复兴”“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等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宋代进士……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该五路即占80%”分析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明代以前……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分析作答;第二小问依据“创立了温病学说”分析作答;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疗效显著”和治疗案例分析作答。
第(3)问,主要结合题中材料和前两问的答案,抓住社会与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分析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虑,可提炼出: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考虑,可提炼出:中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观点提出后,结合史实来论述。如“唐朝文化兼收并蓄、领先世界”这一观点可结合唐朝的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成就进行论述。“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一观点可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及印刷术四大发明的外传等方面进行论述。“中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观点可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明代郑和下西洋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关文档
- 2020_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2021-08-2613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列强侵华2021-08-2668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76练2021-08-266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当今世界2021-08-2663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讲古代中2021-08-2612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2021-08-2668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当今世2021-08-2672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讲现代中2021-08-2612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2021-08-2650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2021-08-26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