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50 KB
  • 2021-08-26 发布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0-2021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月考 ‎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2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贵族然明对子产说:“何不毁乡校?”子产曰:“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孔子听说后“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这表明当时 A.国人舆论决定国家政策 B.百家争鸣成为社会共识 C.儒家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D.原始民主遗存影响政治 ‎2.有史学家指出,儒家是出于司徒之官的,司徒是主教之官,所以儒家也最重教化。儒家之言教化,养必先于教,认为如果生活问题没有解决,教化两字,简直是无从谈起的。这主要说明儒家思想 A.产生于古代的某种官职 B.提倡教化以现实为基础 C.认为礼义教化最为重要 D.倡导物质享受忽略道德 ‎3.春秋战国时期,不少思想家都提出,士人应该无所顾忌地去认识一切,而事实上许多士人也放开胆量去谈天、说地、论人。孟子也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由此可知,当时 A.各个社会阶层都获得独立与自由 B.各个学派都代表了统治阶层利益 C.士人阶层的地位得到了较大提高 D.恢复周礼是各个学派的共同追求 ‎4.《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世表明 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 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 ‎5.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说明 A.天人合一的观念深入人心 B.古代天文记录没有研究价值 C.古代天文研究由官方主导 D.有关机构借此警示君主 ‎6.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 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根本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 ‎7.学者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關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B.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C.二程倡导“格物致知 D.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 ‎8.董仲舒新儒学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但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君权神授”,迷信思想没有价值 B.行君主专制,主张人君“行仁政顺天道”‎ C.彻底和先秦儒学决裂,抛弃“为政以德” D.主张“顺应天命”,实行“无为而治”‎ ‎9.清朝初年,汉官不断上书要求皇帝重视为帝王讲解经史的“经筵”制度。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讲官汤斌曾说:“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这体现出清朝初年汉族士大夫 A.变革君主专制体制的尝试 B.对儒家理想化政治的追求 C.清除传统夷狄观念的努力 D.恢复儒学正统地位的决心 ‎10.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B.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C.少数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 D.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 ‎11.《三字经》成书于宋代,全文用典多,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是中国古代典籍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的出现反映了 A.宋代儒学无异于孔孟儒学 B.宋代儒学走向普及化 C.宋代儒学发生了根本变化 D.宋代儒学走向思辨化 ‎12.“节妇”是宋代理学家们为妇女树立的道德楷模,但宋代法律不曾笼统禁止过妇女改嫁,《宋刑统》禁止的只是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和嫁娶有夫之妇,而且这些条文全部抄自《唐律疏议》,无一字增损,无一字改动。这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贞节观 B.延续了唐朝以来的男女平等观念 C.理学贞节观尚未成为官方主流意识 D.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且依附于夫权 ‎13.‎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修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D.文庙的兴修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地位 ‎14.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 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 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 ‎15.明末清初大儒吕留良(1629-1683)在阐发《春秋》大义时特别强调“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人与狄夷无君臣之分”的思想。下面对材料主旨解读最合理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批判君主专制 B.其思想是对清朝统治合法性的质疑 C.其思想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D.“华夷之分”是狭隘民族主义的体现 ‎16.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深远影响,而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 C.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17.宋代书院选址讲求独立性,避开当权政局,远离喧嚣的市井,选择环境幽静的山林。这反映了北宋书院选址意在 A.抨击时弊揭露社会现实 B.追求修身养性和学术自由 C.反对封建政府控制教育 D.关注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 ‎18.在地方政权层次,黄宗羲主张恢复唐代的方镇制度。黄宗羲认为在沿边地区设立方镇有五大好处,其中最主要的是能够“一方之财自供一方”“一方之兵自供一方”“一方不宁,他方晏如(注:安定之意)”。黄宗羲这一设计的内在精神是 A.强化地方割据 B.反对专制集权 C.践行民本思想 D.回归历史传统 ‎19.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限于农业水利工程、时令、气象科技等,其他如机械、纺织、印刷等也有所发展,但都未能推动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长期处于正统地位 B.中国传统文化关注重点是人际与社会的和谐 C.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20.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北宋名臣范仲淹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明代医学家叶文龄说,“医,仁术也,爱之道也”。材料表明,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得益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C.得到国家政权的支持 D.取决于小农经济高度发达 ‎21.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 A.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B.火药用于军事导致筑城技术的改变 C.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D.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22.汉字“丁”的变化如图所示:‎ 对这一演变过程的最佳解读是 A.总体趋势是图画到线条 B.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C.反映了文化政策的变迁 D.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3.有学者认为“要破译这些甲骨文,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这恰恰是甲骨文隐藏起来的历史。”这表明甲骨文 A.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 B.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 C.是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D.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 ‎24.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 A.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创造性劳动 B.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C.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 D.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 ‎25.下图为明代和清代两个时期对异域人物的不同描绘,这反映了 明·《三才图会》部分 清·《职贡图》部分 A.清代宫廷绘画流行写实画风 B.西方人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 C.天朝上国的观念已经被打破 D.中外交流拓展了国人的世界视野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摘编白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周敦颐、张载用太极或太虚的气一元论,结合易传的宇宙论模式,建立起抗衡佛老的本体宇宙论。二程用“天者理也”、“性即理也”、“格物即穷理”重新解释经典的内涵,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朱熹把这一理学发展为以“理气”、“心性”、“格致”问题为中心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全面体系。陆九渊以及明代的王守仁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认为人心即是道德主体,心能自身决定道德规范,突出了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性原则。理学和心学的互动、论争贯穿并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复兴的运动具有崇高的理想,典型地表达在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4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4分)‎ ‎27.(18分) 黄宗羲继承了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意为“众多”)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 材料二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代表一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孟子、黄宗羲的基本主张,并指出二者相同点。(6分)‎ ‎(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古今君主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4分)‎ ‎(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義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的原因。(8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鲁班,姬姓,公输氏,又称公输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墨子不远千里,从鲁国行十日十夜至楚国都城郢,与鲁班和楚王相互辩难,强行说服楚王停止攻宋。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公输班成为名师匠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公输班与墨子之争。(4分)‎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1-5、DBCBD 6-10、CBBBA 11-15、BCAAB 16-20、CBBDA 21-25、BDDCD ‎26.(1)特点:强调君权神授,神化君主的权威;把阴阳五行学说、法家思想引入儒家思想;主张治国刑德并用,德主刑辅;宣扬天人感应,限制君主权力。(6分)(四选三)‎ 影响: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推动其最终成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君权,构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制约皇权。(6分)‎ ‎(2)趋势:不断发展完善(或答“体系化”);哲学化(或答“思辨化”);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加注重责任感、使命感。(4分)‎ ‎(3)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自我节制,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品德,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4分)‎ ‎27.(1)主张:民贵君轻;天下为主君为客。‎ 相同:以民为本。(6分)‎ ‎(2)标准:是否以天下为主。‎ 根源:商品经济发展。(4分)‎ ‎(3)进步:带有民主色彩,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条件。(2分)‎ 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束缚。(6分)‎ ‎28.原因:社会动荡,诸侯争霸;生产力提高,铁器的使用;家世影响;自己努力研究。(8分)‎ 评价:体现了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时代特征;公输班助长争霸战争的做法给人民还来灾难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墨子制止争霸战争的主张体现了平民的利益诉求,但不可能真正实现。(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