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50 KB
  • 2021-08-26 发布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分层检测:(2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夯实基础)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八单元检测 (夯实基础) 1、“两极格局”就是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权力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 它们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下列不属于两极格局形成 原因的是( ) A.历史文化的差异 B.国家利益的冲突 C.意识形态的对抗 D.力量对比的变化 2、下面是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的对一些国 家的战后控制权表。据此可知( ) 罗马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亚 苏联 90% 10% 50% 50% 75% 英国 10% 90% 50% 50% 25% A.英国意欲成为世界霸主 B.东欧成为战后苏联和英国争夺的焦点 C.英国欲攫取利益讨好美国 D.英苏两国的行为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3、20 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 1946 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 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政府应该奉行一个 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 ) A.批评了冷战政策 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 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紧接着又拉开了序幕。”这 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5、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 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 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同 6、1947 年 3 月杜鲁门在国会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该讲话( ) A.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便利美国经济上控制西欧 C.有助于欧洲稳定与发展 D.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7、1955 年 5 月,苏联等 8 国在华沙举行会议,缔结了条约,以与“北约”相抗衡。这一“条 约”的缔结反映出( ) A.苏联在欧洲处境被动 B.苏联企图控制欧洲 C.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D.两极格局最终形 成 8、下图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柜子上写着“核战争”三个 字,肯尼 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 ”该漫画说明当时( ) A.世界冷战格局正在形成 B.美苏寻求建立国际战略平衡 C.古巴导弹事件持续升级 D.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态势 9、世界政治格局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世界政治格 局多极化趋势出现在( ) A.美苏争霸中 B.欧盟产生后 C.冷战结束后 D.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后 10、1970 年 9 月,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反对霸权的《关于和平、独立、 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萨卡宣言》。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此会议( ) A.扩大了欧共体的国际影响力 B.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 C.体现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改变了由西方国家主导世界事务的局面 11、1967 年欧共体成立。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 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组成欧共体的三个机构不包括(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军事共同体 12、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化是当前欧盟的重要现象,它正成为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的重要议程。 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化可以被定义为国内政治行为体动员大众关注、参与和推动欧盟决策争论 的进程。下列关于欧洲一体化政治化表述正确的是( ) 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消除民众的不满 C.抗衡美苏两极的需要 D.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13、1964 年日本东京举办了第 18 届现代奥运会,1970 年又在大阪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这在亚 洲都是第一次。对其合理的解释是 ( ) A.日本经济崛起和综合实力增强 B.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C.日本已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D.日本得到了亚洲邻国的高度认同 14、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的重要原因有( ) A.坚持军国主义道路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中日关系正常化 D.美国的积极支持 15、“它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大国的控制与十涉,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的一个政治 论坛,并将更加注意经济发展问题,以便在冷战后发挥新的作用。”材料中的“政治论坛”是 ( ) A.欧洲共同体 B.不结盟运动 C.北约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16、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 在它的手里。”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 B.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彻底打破了旧的国际政治格局 D.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17、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 1919 到 2000 年的世界》中写道:“(20 世纪)80 年代,人类刮 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 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 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加快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使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D.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8、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 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映出( ) A.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苏联的利益和价值观念曾击溃美国 C.美国企图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D.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单极世界格局 19、2003 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院士痛切地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 价,成为耶稣, 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 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0、邓小平指出:“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 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这表明( ) A.中国已经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 B.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C.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已形成 D.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1、《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 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 年 3 月及 5 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在其备忘录中指出:如果没有援助.经 济、社会和政治的崩溃将席卷整个欧洲。除了对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安全有破坏外.这对美国 国内经济也是巨大的打击。欧洲复兴与美国的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的,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 利益必须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欧洲。并且他还强调“复兴计划”不需要东欧的参 与。1947 年 6 月 5 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吸取了克莱顿备忘录中的建议,正式提出 马歇尔计划。 材料二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实力增强不可避免地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 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 后初期和 20 世纪 50 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摘编自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1945—1980)》 材料三 20 世纪 80 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一股突如其 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的变迁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 的仲裁标准。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多种基于民族 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的力量亦趁势崛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无论在世界事 务层面还是在地区事务层面,各种国际关系都在调整,处于各层次的国家都在审时度势.重新 定位。 ——摘编自王斯德等主编《世界当代 史:1945—200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70 年代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变化的 主要原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 响。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 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 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 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 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 10 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 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 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 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 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 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 40 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 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 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国 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 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 2015 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 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冷 战”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 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 40 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 区为例,举例说明。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美国推行这一目标的有 利条件。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均推行霸权主义,双方因国家利益上的冲突,由 战时合作走向对抗;美苏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也是两极格局形成的重要原 因;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之抗衡的国家,因此美国视苏联 为其称霸的障碍而采取对抗手段。因此 B、C、D 三项均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故答案为 A 项。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英苏双方领导人“划分的对一些家的战后控制权”体现了鲜明的大国强权色彩, 故 D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B、C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说法错误。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它狂热地胳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件的妥协办法”“他告诫美国政府应 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乔治•凯南主张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故 D 项正确.材料包含冷战思想,故 A 项错误;由于美苏之间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严 重分歧,两国走向对抗和冷战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乔治•凯南的告诫并非空穴来风,故 B 项 错误;依据村料“不可能存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可得出,凯南没有力图缓和与苏联的关系,故 C 项错误。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美苏“冷战”局面的开始,其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选 B 项。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冷战”的最初信号,是序幕,排除 A 项;C、D 两项是“冷战”的表 现。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时期在经济领域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遏制苏联、遏制共 产主义,故其与杜鲁门主义的手段不同,目的一致,A、C、D 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删去了“关 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但其本质并未改变,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故 B 项正确。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 题 考 查 杜 鲁 门 主 义 的 出 台 。 1947 年 杜 鲁 门 提 出 遏 制 共 产 主 义 苏 联 的 政 治 主 张 .这 标 志 着 杜 鲁 门 主 义 的 出 台 ,成 为 美 苏 冷 战 正 式 开 始 的 标 志 .故 A 项 正 确 ;便 利 美 国 经 济 上 控 制 西 欧 的 是 马 歇 尔 计 划 .故 B 项 错 误 ; 杜 鲁 门 主 义 出 台 标 志 美 苏 冷 战 开 始 .欧 洲 是 冷 战 的 中 心 .这 不 利 于 欧 洲 的 稳 定 与 发 展 , 故 C 项 错 误 ;冷 战 之 下 .苏 美 争 葙 .不 利 于 国 际 关 系 的 民 主 化 , 故 D 项 错 误 。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根据“1955 年”“华沙”“以与‘北约’相抗衡”可知,苏联等 8 国缔结的是《友 好合作互助条约》,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从此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故 D 项正确,C 项 错误。A、B 两项均是对材料的误读。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由材料“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可知美苏实力均衡寻求建立战 略平衡,故选 B 项;1955 年华约的成立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排除 A 项;1962 年古巴导 弹危机结束,排除 C 项;70 年代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态势,排除 D 项。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两极格局下,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世界多 极化趋势加强,故 A 项正确。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注意该会议是在非洲国家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召开的,并且会议的核心是“反对霸权”, 强调和平、独立、发展等,符合不结盟运动的特征,体现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 C 项正确。欧共体是欧洲国家之间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其目标主要是加强经济合作,重要 活动主要在欧洲进行,排除 A 项。当时正处于美苏两极格局之下,D 项观点错误。第三世界 国家登上国际舞台的标志是 1961 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排除 B 项。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识记区分能力。1967 年欧洲煤钢共同 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 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从材料内容也可以看出欧共体主要涉及经济范 畴,不涉及军事 领域,故 D 项错误。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综合实力的增强.日本的国 际地位不断提高,奥运会和世博会在日本举办即其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体现,故选 A 项,日 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都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B 项和 C 项说 法错误。到目前为止,日本还未得到亚洲邻国的高度认同,故 D 项错误。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发展中国家”“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更加注意 经济发展问题”,由此判断这是不结盟运动,故 B 项正确。 16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17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西欧的联合、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等,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故 D 项正确。19 世纪 70 年代,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普遍确立,加快了两方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早于 20 世纪 80 年代,A 项错误.20 纪 80 年代以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斯大林模式的困扰,日趋衰落,B 项错误。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与“80 年代”不符,C 项错误。 18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极力 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极力构 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C 项符合题意。 19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该院士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的“民主化”和“私有化”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 20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成员保持着良好的合 作,但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A 项错误;B 项不能由材料推出;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 趋势,但并非“已形成”,C 项错误;由“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可知,D 項正确。 21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从题干信息“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 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 可以判断题干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2 答案及解析: 答案:1.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目的:帮助欧洲 恢复、发展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对抗苏联。 2.原因: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的实力相对被削弱。影响: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使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3.积极影响:新兴民族国家和地区力量的兴起,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平合 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第一小问背景, 根据“如果没有援助,经济、 社会和政治的崩溃将席卷整个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背景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 落,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第二小问目的,结合所学,回答美国推行马歇尔计 划的目的即可。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 展,美国的实力相对被削弱。第二小问影响,根据“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 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 20 世纪 50 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 发号施令”得出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使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3.积极影响,根据“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的力量亦趁势崛起,谋求在新格 局中的位置和利益”各种国际关系都在调整,处于各层次的国家都在审时度势,重新定位并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政治格局多极化的积极影响即可。 23 答案及解析: 答案:1.观点:苏联扩张引发“冷战”。分析:“冷战”是美苏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冲突的结 果。 2.特征:外交和武力相威胁(或缓和与紧张相交替)。因素:美苏力量均势;国际格局出现多极 化趋势;经济全球化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3.理由:朝鲜半岛分裂;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一边倒”外交。 4.目标:称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条件: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5.认识:把握机遇,增强国力;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解析:1.第一小问,从“‘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 的”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 2.第一小问,依据“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 10 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两国关系再度重 新紧张”概括主要特征;第二小问,可以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美苏势均力敌以及国际格局多 极化趋势影响等角度概括作答。 3.从朝鲜半岛分裂、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等角度分析作答。 4.第一小问,依据“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可以看出美国的 目标;第二小问,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的角度说明。 5.围绕国际形势的变化,从提高自身综合国力以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角度去综 合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