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50 KB
  • 2021-08-26 发布

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下能力提升(二十一)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下能力提升(二十一)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满分:50 分 时间:25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 1.戈尔巴乔夫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他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 了改革进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 和条件之一。”戈尔巴乔夫评价的是( ) 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罗斯福 2.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 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 1958 年 7 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 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A.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废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 C.巩固农村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 D.恢复农民的产品支配自主权 3.在庆祝十月革命 40 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 15 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 美国。1961 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 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赫鲁晓夫(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②在经济建设上过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俄罗斯民意调查显示:61%的受访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苏联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理由最可能是( ) A.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B.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光 C.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 D.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5.下列四个选项是某同学从表格数据中得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时间 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 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 1966~1970 年 7.8% 8.5% 1971~1975 年 5.7% 7.4% 1976~1980 年 4.3% 4.4% A.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因而取得了巨大成就 C.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最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D.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 6.“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有: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及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 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到他们的后面……”这是戈尔巴乔 夫辞职时发表的电视演说词。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 B.美苏冷战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片面强调重工业发展的恶果 7.1991 年 8 月 19 日,苏共中的保守派软禁了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 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其经济改革之所以不成功,主要是由于( ) A.改革完全放弃了苏联传统做法 B.改革忽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C.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 D.首先进行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8.“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 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 1/10 到 1/5,因而被 28 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 1980 年,苏联自身 只有 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二、非选择题(18 分) 9.20 世纪 50~80 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 经济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 1953~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的对比。 对应时期的苏联领导人:1953~1964 年是赫鲁晓夫,1964~1982 年是勃列日涅夫。 材料二 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 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 ——苏联《文学报》评论 材料三 1986 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做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 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 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 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 没有铁轨了!” (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6 分) (2)结合所学史实,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评价?(6 分) (3)材料三中 1986 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时,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 的?结果如何?(6 分) 课下能力提升(二十一) 1.选 B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改革的先驱者……使斯大林主义失 掉了声誉”可知指的是赫鲁晓夫,故 B 项正确。 2.选 A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一些符合经济规律的市 场调节措施,故选 A 项;B、D 两项不符合史实;斯大林模式下,实行的是单一的公有制, 不存在巩固公有制主导地位的问题。 3.选 C 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①④明显错误,赫鲁晓夫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 林模式,而只是修修补补,其改革也没有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而是在改革中仍然坚持社会主 义方向,故正确选项为 C 项。 4.选 B 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维持了超 级大国的地位,B 项正确,C 项错误;苏联农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A 项错误;首先 冲击“斯大林模式”的是赫鲁晓夫改革,D 项错误。 5.选 B 勃列日涅夫改革注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 最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致使工业总产值 平均年增长率不断下降,B 项与史实不符。 6.选 C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这种状况”指苏联解体,其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 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故选 C 项。 7.选 C A 项“完全放弃”说法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 夫改革的原因就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 项排除;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的是经济改革,D 项 错误。 8.选 B 20 世纪 50 至 80 年代,苏联处于斯大林体制下,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故 B 项正确。 9.解析:第(1)问,应注意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上台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一图示指出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作用。第(2)问,要理解信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 的内涵”。第(3)问,应围绕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分析。 答案:(1)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 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 (2)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 时代”;但赫鲁晓夫改革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说“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 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 (3)措施: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结果: 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