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2.3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综合提升
专题一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发展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体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公司制、股份制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了企业的兼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行体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
(2)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体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深化理解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五种主要经济思想和模式
(1)重商主义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
(2)自由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3)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核心是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政策:主要实行货币主义和供给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5)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政策:美国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既不完全自由放任,也不过度干预经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专题二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与实践
自社会主义运动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
1.马克思的设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这种理想化的主张并没有真正实践和实现过。
2.列宁的主张: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是不成功的;1921年,列宁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3.斯大林的主张:斯大林时期主张利用行政手段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193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对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保持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这种做法实际上只是对斯大林经济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注定难逃改革失败的命运。
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的新看法:彻底放弃斯大林模式,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新思维”,指导思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但是缺乏坚强的领导和配套措施,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6.毛泽东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渐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8年后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7.邓小平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出改革和革命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就非凡。
专题三 三大经济运行模式比较
模式
内容
西方模式
(英国)
斯大林模式
中国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化
道路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
农业
制度
资本主义大农场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
体制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
制度
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
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6·课标全国Ⅲ,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
1.目的分为直接目的与根本目的。共同目的先要从两则材料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再进行归类合并。
2.回答异同时,先要归纳比较项再从材料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试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
1.发展就是创新,即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原来的方式有差异,也就是比较不同。
2.材料未对西方现代福利制度作阐释,教材中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的内容叙述也较少,但是“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提供了比较的思路与角度。
3.在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基础上提升到如下比较项:从性质上、保障上、种类上、受惠主体上等。
试答:
答案 (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
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
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的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2)发展: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相关文档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西方人2021-08-2683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讲现代中2021-08-2612页
-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2021-08-2615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七西方2021-08-2616页
-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2021-08-2615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2021-08-2621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2021-08-2634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2021-08-2631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西方人2021-08-2617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列强入2021-08-26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