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建议用时:30 分钟)
一、选择题
1. 1946 年后,由于苏联政府不断增加自留地的农业税额,农民不堪重税,纷纷砍掉
自家果树,杀掉喂养的牛猪。为减轻农民负担,赫鲁晓夫推行的改革措施是( )
A.鼓励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种植
B.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C.允许庄员拥有一定自留地
D.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解析:选 B。根据材料“不断增加自留地的农业税额,农民不堪重税”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赫鲁晓夫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故选 B 项。
2. 1953-1963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 10.5%,是美国的 2 倍。这得益于
赫鲁晓夫改革( )
A.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B.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解析:选 B。赫鲁晓夫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企
业职工生产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工业的迅速发展,故选 B 项。
3.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
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 )
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
B.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
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解析:选 B。赫鲁晓夫改革尝试对农业和工业进行改革,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
时期,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故选 B。
4.下表为苏联在“七五”(1961-1965 年)计划和“十一五” (1981-1985 年)计划期间
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出现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国民
收入
工业总
产值
农业总
产值
社会劳动
生产率
年平均
增长速度
1961-
1965
8.5 6.6 8.6 2.3 6.4
1981-
1985
3.3 3.2 3.7 1.1 3.1
A.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严重
B.勃列日涅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
C.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D.美苏“冷战”对峙消耗了苏联国力
解析:选 A。材料说明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经济发展的停滞。出现如此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严重,故选 A 项。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背离社会主义,B 项错误;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仍然用计划调节方式管理经济,C 项错误;美苏争霸消耗了苏联国力,
但不是主要原因,D 项错误。
5.路透社评论某时期的莫斯科政府:“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对现有经济管理
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
弹。”这一时期是( )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赫鲁晓夫时期
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解析:选 C。勃列日涅夫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军事
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加强,故选 C 项。
6.下表为 1976-1990 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 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
的原因是( )
年份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90 1990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
国民收入 4.3 3.2 1.0 -4
劳动生产率 3.3 3.1 -3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未见成效
解析:选 D。A 项题干材料中无从体现;B 项发生在 1953-1964 年,C 项发生在 1991
年,时间不符;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并进行改革,但是改革未见成效,故选
D 项。
7.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
人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斯大林
解析:选 C。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而苏联就是葬送于戈尔巴乔夫之手,
故选 C 项。
8.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
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
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这说明( )
A.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
B.二者改革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
C.后者改革是深化前者的改革
D.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模仿
解析:选 A。根据材料“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是
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可知,在戈尔巴乔夫看来,自己的改革与赫鲁晓夫的改
革在目的方面有相似之处,故 A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
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
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
专题讨论会纪要
材料二 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
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 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
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
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
——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解析:(1)据材料一“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
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2)据材料二“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实行
私有化”“《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
产者”“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等信息并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3)从改革的方向、措施等几个角度回答。
答案:(1)特征: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自由贸易政策;
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
(2)评价:打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垄断”,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通过立法的
形式,使国营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把企业推向市场,这都是必要的。但实行完全私有化,
建立所谓“真正的市场经济”,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3)原因:列宁改革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改革措施配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戈尔巴乔
夫改革不顾苏联实际情况,改革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高2021-08-264页
- 【历史】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2021-08-2618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2021-08-269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练2021-08-264页
-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021-08-2611页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32021-08-264页
-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跟踪检2021-08-267页
- 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2021-08-266页
- 2020春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检2021-08-2614页
-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2021-08-2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