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00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单元检测(一)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
A.巩固专制统治 B.和谐人际关系
C.维护社会秩序 D.确立儒学独尊
答案 C
解析 春秋时期没有形成专制制度,故孔子赋予“儒”新含义的目的不是巩固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故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是孔子的目的,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新的政治制度没有形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学,目的是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董仲舒的主张,不是孔子的目的,故D项错误。
2.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种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该思想( )
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
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答案 A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老子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与材料中“天地万物,都有……”相符,故A项正确。
3.一个小孩在井边玩耍,不小心跌入井中。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这个小孩。与材料伦理观主张一致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答案 B
解析 “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属于恻隐之心,孔子的观点是“仁”,故A项错误;恻隐之心是孟子的思想,故B项正确;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故C项错误;韩非则主张严刑峻法,故D项错误。
6
4.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 )
A.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B.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
C.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
D.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
答案 C
解析 思想理论能够被统治者接受,主要原因其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法家主张大一统,与春秋战国时期统一趋势相符,符合统治需要,故是当时统治者选择它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
5.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 )
A.天行有常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格物致知
答案 B
解析 天行有常,强调社会运行规律,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君主有过失,天降灾异的思想,故B项正确;君权神授,强调了君权至高无上的地位,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属于理学探究理的方法,故D项错误。
6.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
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答案 A
解析 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神化了皇权,同时材料“屈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故A项正确。
7.《礼记·中庸》记载:“君子尊德性而道学,致(学识)广大而尽其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后世儒家真正达到“致(学识)广大而尽其微”的是( )
A.提倡浩然之气的儒家
B.宣扬君权神授的儒家
C.主张格物致知的儒家
D.践行经世致用的儒家
答案 C
6
解析 提倡浩然之气是孟子,当时儒学并没有发展到“致(学识)广大而尽其微”的地步,仍然是少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学问,故A项错误;宣扬君权神授是董仲舒,其与“致(学识)广大而尽其微”无关,其将儒学发展到神学,故B项错误;主张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其主张“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故C项正确;践行经世致用的儒学是顾炎武,其主要思想是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8.“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 )
A.朱熹 B.陆九渊
C.王守仁 D.李贽
答案 C
解析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与心学不同,故A项错误;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发明本心”,与材料“良知”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个个人心”“良知”,反映了王守仁关注内心、“致良知”等理念,故C项正确;李贽倡导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故D项错误。
9.李贽指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黄宗羲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从材料可以看出二人都( )
A.否定君主专制 B.具有批判精神
C.提出新的社会设想 D.站在新阶级立场上
答案 B
解析 明朝中后期的异端思想家李贽抨击的主要是封建纲常伦理,但并不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不难看出,李贽批判的是孔子思想,而黄宗羲批判的是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得知,李、黄两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都仅停留在表层,都未达到构建新社会的高度,故C项错误;李、黄两人代表的都是工商业和市民阶层的利益,而作为崭新阶级的资产阶级还尚未诞生,故D项错误。
10.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答案 D
6
解析 理学注重气节、品质,凸显人性的庄严,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清初三大儒倡导回归孔孟的本源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清初三大儒的进步主张,并不代表思想的主流,理学依旧占据主流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扬弃或终结理学”“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它是面对现实危机的一种批判发展,故D项正确。
11.《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 )
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C.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
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
答案 B
解析 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北宋,故A项错误;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与材料“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故D项错误。
12.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 )
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
B.科学研究重心南移
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
D.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逻辑性和创新性,故A项错误;仅凭借个例,不足以认定科研重心南移,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科技与农业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以盈补虚”“出入相补”“几何……理论”“圆周率”,都具有一定的非实用倾向,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两个大题,其中13、14题各20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
材料一 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王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
——摘自《中国历史》先秦卷 张岂之
材料二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做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0分)
答案 (1)原因:周王室衰微,周王丧失对诸侯国的约束力;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实力发展不平衡,争霸战争突显;地主阶级逐渐兴起,推动诸侯国内部政权变动。
影响:一方面,诸侯争霸引起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另一方面,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主张:孔子主张“仁”“礼”结合;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墨家主张官民无贵贱之分;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主张兼爱、非攻(反对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
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墨家“节俭知兼爱”“非攻”等主张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愿望,有利于促进社会关系的缓和;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难以实现。(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物”就是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朱熹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
材料二 有一天王守仁和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解释?王守仁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守仁在他的《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
6
王守仁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指明其精华与糟粕。(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守仁的主要儒学思想,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王守仁这些儒学思想的意义。(10分)
答案 (1)观点:本体论上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认识论上是“格物致知”。糟粕:天理就是三纲五常,这是唯心主义; “存天理,灭人欲”违背人性,太绝对,对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一味强调封建天理,轻视对于“草木”“器用”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思想上的误导。
精华:强调控制人欲,遵循正确道德规范的要求。
(2)思想: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人固有善性;强调知行合一。意义:有利于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不被私欲所蒙蔽,实现人的价值,这些认识对于我们今天及其以后都有重要意义。
6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2021-08-277页
-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2021-08-275页
- 2017-2018学年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2021-08-279页
-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22021-08-2720页
-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9世纪2021-08-274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2021-08-277页
- 高中历史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练习2021-08-2710页
-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2021-08-274页
-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2021-08-2723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3单元10 中国民族2021-08-2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