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6.5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22
讲
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一、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1.
背景:
20
世纪
20
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
经济繁荣时期,
美国尤为突出。
2.
原因:
自由放任
(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
具体原因:
____________
经济政策、过度的股票投机活
动、信贷消费过度膨胀等。
(3)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3.
爆发: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
崩溃。
4.
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剧增,“大萧条”时代来临。
5.
特点:
(1)
影响范围特别广,从美国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
持续时间特别长
(1929—1933
年
)
。
(3)
破坏性特别大。
6.
影响:
法西斯
民主制度
(1)
世界经济的混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提高关税,实行货
币贬值,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
严重的政治危机:
__________
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
滥,资产阶级
______________
摇摇欲坠。
【
基础提炼
】
1.
思维辨析:
(1)
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是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
)
(2)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是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
机。
(
)
(3)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来临,美国胡佛政府大力推行对
经济的干预政策。
(
)
答案:
(1)×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
有制之间的矛盾。
(2)×
1825
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
机;
1857
年,
美国发生了第一次世界性的危机。
(3)×
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仍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
策,直到罗斯福上台执政后,才开始大力推行对经济的干预
政策。
2.
选择:
1930
年
6
月,美国国会修订了
1125
种商品的进口
税率,有
50
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
在当时的形势下,
美国的这种做法
(
)
A.
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
加剧了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
C.
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
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答案:
B
3.
选择:“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
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
东西
……
由新教伦理
的节俭
)
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这种享乐消费观
(
A.
是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
B.
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
C.
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
D.
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
答案:
A
二、罗斯福新政
1.
背景:
(1)
胡佛政府反危
机措施的失败:依旧推行自由放任经济政
策,危机继续恶化。
罗斯福
(2)1933
年,
________
就任总统。
金融
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工业
调整工业生产,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发动
“蓝鹰
运动
”
农业
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
剩余农产品调控价格
社会
保障
实行社会救济和
__________
2.
内容:
全国工业复兴法
以工代赈
3.
特点与实质:
(1)
特点: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直接
干预。
(2)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
局部的调整。
4.
影响:
干预经济
垄断资本主义
(1)
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
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2)
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
对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
力的增长,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3)
深远影响: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
府
__________
的时代。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
_____________
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
策的发展也
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凯恩斯主义
自由放任
1.
背景:
(1)
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
____________
的经济政策占
据主导地位。
(2)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
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2.
内容: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3.
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因此被称为
凯恩斯主义。
【
基础提炼
】
1.
思维辨析:
(1)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内容是加强对工业的调整。
(
)
(2)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
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调整。
(
)
(3)
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从根本上摆脱了经
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
)
(4)
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
(
)
答案:
(1)√
(2)√
(3)×
罗斯福新政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美国逐步
摆脱了危机。但新政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调整,没
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4)×
2.
选择:“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
)
民实行新政。”
1932
年,罗斯福“发誓”的时候
(
A.
经济危机仍在恶化
B.
自由放任政策已被废止
C.
胡佛已引咎辞职
D.
新政已经开始
答案:
A
3.
选择:“他赢得了民心,因为人民能够感觉到,他喜欢
他们,惦记着他们。”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赢得民心”的措
施是
(
)
A.
积极推动国外劳务输入
B.
要求资本家提高工人工资
C.
提倡美国公民勤俭节约
D.
引导农场主努力扩大生产
答案:
B
4.
选择: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
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
R”(
复兴、救济、改革
)
行动
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
)
选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
A.
联邦银行
B.
全国工业复兴署
C.
农业调整署
D.
紧急救济署
答案:
B
四、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
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
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教训。
②盛行
__________
经济的理论;罗斯福新政留下宝贵经验。
(2)
表现:
国家干预
①
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西方国家普遍
奉行国
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出现
了经济发展的
“
黄金时期
”
。
②20
世纪
70
年代初:欧美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
“
滞
胀
”
现象,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发展出
一种“
__________
”
。
混合经济
(3)
评价:
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
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②局限性: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2.
建立福利国家:
(1)
目的: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
会秩序,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2)
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3)
种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等。
(4)
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从单纯的救济发
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5)
历程: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__________
”
的发展日渐
完备;
1973
年经济危机后,在一些国
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缩小规模。
(6)
实质:是由国家进行的国民收入再
分配的一种形式,反
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7)
影响:
福利国家
①
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
扩大了社会消费。
②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
的工作积极性。
3.
第三产业的兴起:
(1)
原因:“二战”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
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3)
作用:
①
以其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了经济竞争力
的提高。
②
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③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
生了质的变化。
4.
“
新经济”的出现:
(1)
原因:
①
“
二战”
后,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
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
②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2)
特点: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
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
影响: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
达
10
年的持续增长。
【
基础提炼
】
1.
思维辨析:
(1)
“
二战”后初期
,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
策。
(
)
(2)
“
二战”后出现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
(
)
(3)20
世纪
70
年代,面对“滞胀”
局面,西方国家纷纷放
弃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
)
答案:
(1)√
(2)√
(3)×
20
世纪
70
年代后,西方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
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干预经济程度上的变化,并不等于放弃
干预经济政策。
2.
选择:“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与罗斯
福新政不谋而合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影响下,
西方国家
(
)
A.
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B.
谋求建立区域经济集团
C.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D.
大力发展知识经济
答案:
A
3.
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
)
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
(
A.
刺激社会消费
B.
缓和社会矛盾
C.
改善劳资关系
D.
美化政府形象
答案:
B
4.
选择:经历了
20
世纪
70
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
中的痛苦挣扎,到
1981
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但与此同时
,
“
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向右转
”
。
这一“右转”
(
)
A.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D.
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答案:
A
【
图示归纳
】
1.
罗斯福新政的
“三新”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重难点
1
材料一
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
史料探究
】
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
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
(
如计划经济等
)
,就
是要①
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
《
东方杂志
》
(1933
年
)
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
的根源
……
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
只能是痴人说梦
。
——
《
东方杂志
》
(1934
年
)
材料二
1945
年
4
月,罗斯福总统
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
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
《
新华日报
》
也发表了题为
《
民
主巨星的陨落
——
悼罗斯福总统之丧
》
的社论,指出②
“
他
(
罗
斯福
)
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
……
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
活”
。
材料三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
史教科书中消失
……
1982
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
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
。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
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
摘编自杨梅
《“
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
》
[
读史
]
信息①
:对罗斯福新政持否定态度;信息②:充分
肯定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信息③:对待罗斯福新政的态度的不
同阶段特征。
(1)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政论界对
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
否定的态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
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
有学者认为,
20
世纪
40
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
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其原因。
(3)
阅读材料三,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的原因。
1982
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
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又有哪些?
答案:
(1)
国际: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国家陷
入严重经
济危机;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
20
世纪
30
年代前期罗斯福新政效果不明显;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
成就。
(
答出两点即可
)
国内: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工业得到较
快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
答出两点即可
)
(2)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步摆脱危机;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
度;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共合作抗日;“二
战”期间美苏成为反法西斯盟友;美国对中国抗日的支持。
(
答
出三点即可
)
(3)
消失的原因:“二战”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
战”政策;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封锁和包围政策;中国
奉行“一边倒”政策。
(
答出两点即可
)
成为重要学习主题的原
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
多;
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新时期中国史学界研究水平的提
高。
(
答出三点即可
)
【
论从史出
】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特点
1.
实质
——
资产阶级改革:罗斯福新政是为了克服经济危
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是一次资
产阶级改革。
2.
特点
——
全面创新:
(1)
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新模式,经济运行机制调整为:市场自我调节+国家行
政直接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
新的历史起点:新政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调整,资本
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3)
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的特点,
其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国家经济活动进行全
面
干预,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但尽量避免国有化方式而保留资
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4)
新的制度:罗斯福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
延长资本主义生命的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走
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
[
真题链接
]
(2019
年海南卷
·
节选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
年,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这是共和党人
在民主党执政
20
年后首次入主白宫。共和党保守派希望艾森豪
威尔回到
20
年代传统的共和党的老路上去。在他们心目中,新
政以来
联邦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大规模干预,无异于
“
滑向
社会主义
”
,而共和党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才是美国社会的正
宗。艾森豪威尔也曾表示,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
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
——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
《
美国通史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和党保守派对罗斯福新
政的看法。
解析:
由材料
“
共和党保守派希望艾森豪威尔回到
20
年代
传统的共和党的老路上去
”
可知,他们认
为罗斯福新政违背美
国传统;由材料
“
新政以来联邦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大规模
干预,
无异于
‘
滑向社会主义’”可知,他们认为罗斯福新政
滑向社会主
义;据材料
“
共和党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才是美国
社会的正宗
”
可知,他们认为不应干预经济。
答案:
违背美国传统;滑向社会主义;不应干预经济。
重难点
2
材料一
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
【
史料探究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福利国家思想。
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①
出于对社会矛盾
加深的恐惧。
——
《
福利国家论
》
材料二
②
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
……
这必须确定无
疑的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
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和暴力的威胁一样。
——
《
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
》
材料三
(
英国
)
社会福利开
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
。
……
(
瑞典
)
主要③
靠借债和赤字
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开
支。
……
在各国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却大
幅度下降。
——
陈银娥
《
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
[
读史
]
信息①:福利制度实施的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信
息②:保证就业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信息③:福利开支过大
严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福利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1)
是国民
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
社会化的趋势。
(2)
福利制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
负担。
【
论从史出
】
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对其的评价
1.
发展历程:
(1)
起源:罗斯福新政中开始实施社会救济。
(2)
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
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单纯的社会救济发展
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3)
完善:
20
世纪六七十年
代,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备,范
围涉及生、老、病、死、教育等方面,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及
其在政府总开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4)
缩小: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的“滞胀”危机,动摇了福
利国家的基础。英、美等国家的政府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对
福利制度进行调整,竭力控制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缩小福利
国家的规模
。
2.
评价:
(1)
积极影响:
①
福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
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②扩大社会消费,推动经济的发展。“从摇篮到坟墓”的
福利制度使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他们
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促进社会消费,推动经
济发展。
(2)
消极影响:
①
政府开支迅速增加,使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急剧膨胀,
导致税收负担过重。
②
福利制度是一种奖懒罚勤的不合理制度,它在一定程度
上损害了社会风气和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竞争精神。
[
真题链接
]
(2016
年新课标
Ⅲ
卷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
“
仁政”的重要内
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
发口粮。明律规定:
“
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
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
,杖六十。
”
这是
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
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
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
——
摘编自邓云特
《
中国救荒史
》
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
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
年,英国颁布
《
济贫法
》
,
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
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
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
1834
年,
《
新济贫法
》
规定,
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
“
贫民习艺所”
,才能得到救济,
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
摘编自陈晓律
《
英国福利制度的
由来与发展
》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
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
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解析:
(1)
第一小
问,据材料一
“收孤苦无靠者”“收养流
浪
贫民
”和材料二“偷盗者、
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
因素急剧增加
”
可以得出,救济弱势群体,尤其是流浪者,能
够维护社
会稳定,以及促进政权认同。第二小问,相同之处,
据材料一
“
依赖于政府财政”和材料二“英国颁布
《
济贫法
》”
可以得出,由政府主导;据材料一
“
设养济院”“设栖流所”
和
材料二
“
教养院
”“
贫民习艺所
”
可以得出,设置救济机构;
据材料一
“
明律规定”“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
的规
定
”
和材料二
“
《
济贫法
》
”“
《
新济贫法
》
”
可以得出,立
法保障;据材料一
“主要有灾荒济贫
……
贫穷读书人救济”
和
材料二
“凡年老及丧失劳
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
……
流浪者被
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
”
可以得出,因类而异。不同之处,据
材料一
“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
可以得出,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据材料二
“有
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
‘
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
救济
”
可
以得出,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
(2)
结
合福利国家相关知识,从救济性质、保障、种类、受惠主
体等
方面来分析即可。从性质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从单纯的救
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从保障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得
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从种类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福利
种类众多;从受惠主体上看,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等。
答案:
(1)
共同目
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
政权认同。相同:由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
类而异。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
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2)
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
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
高考真题
】
1.(2019
年海南卷
)1933
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
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
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
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
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是因为
(
)
A.
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
B.
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
C.
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
不同
D.
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
解析:
选
D
。材料“英
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
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
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
”
说明经济利己主义盛行,故选
D
项;
国家干预主要是对国内,不会影响国际合作,排除
A
项;材料
“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说明与
会国希望合作解决经济危机问题,排除
B
项;经济危机发生的
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
C
项。
2.(2019
年新课标
Ⅲ
卷
)20
世纪
7
0
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
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
2.6%
下降到
1.3%
,物价上涨了
1
倍。
1981
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
施,其结果
(
)
A.
加剧了经济恶化
B.
实现了物价下降
C.
推动了通货紧缩
D.
放弃了经济自由
解析:
选
A
。
“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
值年平均增长率由
2.6%
下降到
1.3%
,物价上涨了
1
倍
”属于
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这种现象是“二
战”后国家干预经济
的结果之一。
“
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
系列措施
”
是国家干预方式的继续,不会取得成果,故选
A
项;
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
现象之一是通货膨胀,
采取国有化属于传统的方法,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物价不会下
降,排除
B
项;一般的方法对
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
“滞胀”
现象都没有明显的作用,通货膨胀会继续,排除
C
项;
“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
也有推行自由主义的内
涵,同样不能摆脱这一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更不会放弃经济自
由,排除
D
项。
类别
1929—1930
年
1930—1931
年
烟煤业
-
12.3
-
19.1
金属矿业
-
6.6
-
18.3
制造业
-
7.2
-
11.3
3.(2018
年新课标
Ⅲ
卷
)
1929
—1931
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
(
单位:
%)
)
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
(
A.
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C.
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B.
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D.
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解析:
选
C
。美国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是在
1933
年罗斯福新
政中订立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A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美
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无关,故
B
项
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不断下降,劳资矛
盾加剧,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
C
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美国
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政府财政支出的变化无关,故
D
项错误
。
4.(2017
年新课标
Ⅲ
卷
)20
世纪
7
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
构臃肿,财政支
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
“
使
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
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
)
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解析:
选
A
。根据材料
“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
府机构臃肿,财政
支出庞大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
后,美国推行的
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不利影响日益凸显,因此提出
“
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
回到州和地方
”
,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
A
项正确;
尼克松声称把权力下放到州和地方,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不足
的问题,权力下放只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非目
的,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虽提到“
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但
这是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况且此时联邦政府“财政支出
庞大”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加重联邦政府的财政负担,
故
C
项错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干预经济,美国
联邦政府只是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恢复自由放任
的传统,故
D
项错误。
项目
1950
年
1970
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美国
7.2%
36.9%
55.1%
2.9%
31.7%
64.7%
日本
26.0%
31.7%
42.3%
3.6%
43.0%
48.4%
联邦德国
10.7%
49.7%
39.6%
3.3%
51.7%
45.0%
5.(2016
年海南卷
)
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
德
国三大产业
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
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
A.
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C.
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B.
农业生产衰退
D.
工业发展滞后
解析:
选
A
。从表格中美国的服务业由
55.1
到
64.7
,日本
由
42.3
到
48.4
,德国由
39.6
到
45.0
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对各国
都有重大贡献,故
A
项正确;表中数据说明各国农业所占比
重下降,但无法说明农业衰退,故
B
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后,第三产业兴起并带动经济飞速发展,与产业结构严重
失衡不符,故
C
项错误;表格中德国的工业比重在不断上升,
故
D
项错误。
6.(2016
年海南卷
)
自
1962
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
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
)
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
A.
缓解了人口压力
B.
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
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
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解析:
选
D
。机器人的出现可以进一步节约人才,不能缓
解人口压力,故
A
项错误;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而机
器人的运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故
B
项
错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资本的扩张,机器人仅是
一种工业品,故
C
项错误;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升级体现了科技
的不断进步,反映了人类对科技综合运用的能力在增强,故
D
项正确。
【
典题模拟
】
7.(2019
年山西太原二模
)1932
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
1
/2
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
2000
人;
1933
年,苏联向
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
14
亿卢布;
1935
年,出现苏联与资本
)
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
(
A.
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B.
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
C.
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
D.
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
解析:
选
D
。根据题干中所提及的三个时间点
——1932
年、
1933
年、
1935
年可知,西方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而此时
苏联经济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主要是因为苏联很好
地利用了西方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的时机,充分说明当时经济
建设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故选
D
项。
8.
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
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
)
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
(
A.
有悖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
B.
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C.
导致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
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
解析:
选
A
。题干材料“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
是披
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
”
体现了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
济的做法与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相违背,故
A
项正确;罗
斯福新政有效防止了美国法西斯的泛滥,故
B
项错误;
“
滞胀
”
是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故
C
项错误;
罗斯福新政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故
D
项错误。
9.(2019
年湖北武汉调研
)20
世纪
7
0
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
布系列法律,把医院
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
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
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
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
)
A.
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B.
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C.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
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解析:
选
B
。材料内容属于福利政策的调整措施,故选
B
项;
“通过市场竞争
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
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
”
的目的是使服务
优化,排除
A
项;“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
等都交给
相关公司承担
”
是社会福利制度建成之后的调整,不
是建立的标志,排除
C
项;“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
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
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
更高、成本更低了
”
实质是减少行政干预,排除
D
项。
10.(2020
届广西南宁模拟
)
“
二战”结束后,欧
美国家脑力
劳动者人数迅速增加,他们被称为
“
白领工人
”
。
20
世纪
40—70
年代,美国“白领工人”的总数从
1508
万人增加到
5105
万人。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产业结构升级
C.
大众教育普及
)
B.
中产阶级出现
D.
科学技术进步
解析:
选
D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科技进步,欧美国家脑
力劳动者人数迅速增加,故选
D
项;
“
二战
”
后第三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与脑力劳动者增加无关,排除
A
项;
“中产阶
级出现”
为材料中的现象而非原因,排除
B
项;大众教育普及
是直接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
C
项。
答题术语
1.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
接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2.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做出的局部调整,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
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继罗斯福新政,发达国家相继进行
改革和调整,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
4.20
世纪
70
年代,欧美国家经
济出现
“滞胀”现象,凯恩
斯主义失灵。英美各国适
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出一
种
“
混合经济”,而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重新高
涨,迎来了“新经济”时
代。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
矛盾,实现社会平等,进行了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包括:国家
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产业结构发生
变化,第三产业得到发展;
“
新经济”出现。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12021-08-304页
- 人教版2020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2021-08-3012页
- 高中历史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2021-08-304页
- 【历史】辽宁省本溪高中2019-20202021-08-309页
- 高中历史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2021-08-305页
- 【历史】湖南省长郡中学、雅礼中学2021-08-3018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2021-08-3010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2021-08-303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2021-08-305页
- 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2021-08-3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