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1.5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学习总结
一、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5
1.1949~1956年,过渡时期。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中共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根据总路线的精神,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由此拉开了序幕。
(2)特点:中国借鉴苏联的经验,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3)措施: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结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从而基本上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尚未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2)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有正确的探索,也有重大的失误。
(3)措施:正确的探索包括中共八大,20世纪60年代对国民经济的调整;错误的探索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4)结果: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遭到严重挫折。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顶住了国际反华势力的压力,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了巨大困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很快波及到经济领域,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被废除,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971年、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分别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民经济有所好转。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背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特点: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3)措施: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4)结果: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5
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对外开放的高潮。
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三、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
(1)内容: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2)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追求实现现代化。
(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内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2)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3)作用: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开始腾飞,成就举世瞩目。
3.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
(1)内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2)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
(3)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迈向21世纪。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改后农民个体经济的不同
1.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前者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享有经营权和使用权;后者以生产资料的农民私有制为基础,农民享有所有权。
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前者土地由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后者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生产。
3.产品分配方式不同。前者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后者作为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
5
4.影响不同。前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后者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分析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开放”的主要区别
不同点
旧中国
当今中国
背景不同
鸦片战争后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后被迫开放
是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对外开放
性质不同
是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和掠夺的产物
是党和政府进一步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
内容不同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进行经济侵略
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结果不同
便利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取得了重大成就
典型例题 下边是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其折射的历史是( )
A.土地革命的开展 B.国民经济的恢复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工业建设的起步
第一步:审题干
一定考向:三大改造。
二抓关键:题干中的“1957年”以及画面中列车上的标语“公私合营”“合作化”和站牌“社会主义”是关键信息。
第二步:逐项分析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5
A项
土地革命的开展是在1927~1936年,与材料中1957年时间不相符
排除
B项
国民经济的恢复是从1949年到1952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也不相符
排除
C项
根据题干中时间信息“1957年”以及画面中的关键信息可推断漫画折射的历史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正确
D项
工业建设的起步是在1953年
排除
答案 C
题型特点
题干中一般是给出一幅或数幅漫画,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创设新情境、新问题,然后题干以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做出恰当的选择。
解题技巧
“一析”“二联”“三解”
(1)“一析”是指剖析漫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观察漫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弄清漫画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同时透过漫画中的提示性语言和漫画的标题领会寓意。考生要通过分析漫画中
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就事论事,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和中心。
(2)“二联”是指联系材料,联系教材知识,结合漫画寻找解题依据。漫画所要揭示的问题,往往就是我们在教材中学过的基本知识,因此,应将题干、题肢和教材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教材知识。
(3)“三解”是解答问题,“题目在书外,理在书中”,这是命题者的意图,在解题时,同学们的思维的角度尽可能多样化,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答的方法。
5
相关文档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2021-08-304页
- 2020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2021-08-30111页
-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2021-08-3011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2021-08-306页
- 2017-2018学年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2021-08-3011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一 社会主义建设2021-08-307页
- 2020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2021-08-3012页
- 高中历史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2021-08-308页
- 广西百色市田阳高中2019-2020学年2021-08-3015页
- 2020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 2021-08-3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