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5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课时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学考报告】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必考
加试
孙中山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
b
孙中山的优秀品质及其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c
考点一 孙中山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b)
一、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兴中会的成立
(1)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3)影响: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成立:1905年,孙中山联络部分光复会成员,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2)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3)影响:同盟会的建立及三民主义的提出,极大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深化认知] 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三民主义未能明确反帝,仍对帝国主义心存幻想,也未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而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准备
(1)思想上:与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论战。
(2)军事上:筹划、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2.经过
(1)推翻清朝: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土崩瓦解。
13
(2)建立民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颁布约法:1912年3月,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结果: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孙中山被迫将临时大总统职务让给袁世凯,从此,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4.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深化认知] 辛亥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使社会风俗和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可见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帝制,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政治素质。
三、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
1.二次革命
(1)背景:袁世凯撕下了民主共和的伪装,屠杀革命党人;1913年3月,派人刺杀了宋教仁;与西方财团签订了“善后大借款”合同来扩大军队,准备镇压革命力量。
(2)结果:1913年7月,以失败告终。
2.护国运动
(1)背景: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出卖国家利益,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
(2)结果: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孙中山等革命派积极参加了这场运动,最终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3.护法运动
(1)第一次
①背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不仅出卖国家主权,还拒绝恢复象征民主共和制度的《临时约法》和国会。
②结果:由于受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2)第二次
①概况:1920年底,孙中山返回广州,重新组织军政府。
②结果:1922年,由于陈炯明发动叛乱,运动失败。
[深化认知] 护国运动的兴起和袁世凯帝制梦破灭,说明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谁逆历史潮流,终将受到历史的唾弃。
四、国共合作
1.条件
13
(1)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给孙中山带来极大困惑。
(2)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孙中山受到鼓舞和启发。
(3)中国共产党给孙中山以真诚帮助。
(4)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2.实现——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概况: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
(2)内容: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3.孙中山北上
(1)北京政变: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并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共商国是。
(2)概况:孙中山为谋求国家的和平统一,抱病北上。在途中,宣传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
[深化认知]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因此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孙中山晚年接受反帝反封建主张,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等政治活动,既实现了其自身革命思想的伟大转变,也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
要点 孙中山的历史贡献
史料一 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主……
史料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之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史料三 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3
思考
(1)史料一中,孙中山的解释蕴涵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2)史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史料三与史料一比较,指出孙中山对列强的态度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提示 (1)思想:民族主义;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或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进步意义: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制、责任内阁制。
(3)变化:由不明确反帝到明确反帝。举措: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1.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是指( )
A.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奋斗目标
B.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开始形成
C.开始以武力反抗清王朝的统治
D.主张建立共和国
解析 同盟会成立以后,形成了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都集合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明确了资产阶级的奋斗目标。
答案 A
2.下图所示会议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A.通过了宣言
B.通过了三大政策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3
D.提出节制资本
解析 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在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的基础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是其最大成果。B项错误,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并未在国民党“一大”上通过。A、D两项易排除。
答案 C
考点二 孙中山的优秀品质及其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c)
1.历史功绩
(1)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最伟大的功绩)。
(4)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
2.革命精神
(1)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3)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4)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要点 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史料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阅读下列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3
思考
(1)结合图一,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2)结合图二,你认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结合图三,指出孙中山晚年思想的发展及其对中国革命发展作出的贡献。
提示 (1)提出了“三民主义”。
(2)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到来。
1.“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A.彻底摧毁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解析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封建统治的基础仍然存在,排除A项;从所给材料来看,并没有提到民主共和的观念和资产阶级共和国,仅仅提到“皇帝倒了”,排除B、C两项;这一材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 D
2.(2016·浙江选考)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
13
A.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
B.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
C.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
D.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
解析 《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报,对黄帝、卢梭、华盛顿、墨翟的宣传是为了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不是树立人生新坐标,故A项错误;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不是《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中西人物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故B项错误;《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中西人物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动员民众,故C项正确;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人物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进行舆论宣传,动员民众,故D项错误。
答案 C
课时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图是20世纪初某革命组织制发的党员执照,该组织( )
①成立于日本东京 ②最早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 ③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 ④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从图中的党员的宗旨可以判断这是同盟会的党员执照。最早的革命团体和提出“驱除鞑虏”口号的是兴中会。
答案 C
2.孙中山把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 )
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13
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
C.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D.提出了彻底的土地纲领
解析 本题用排除法,三民主义表达的只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A项错,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思想,B项错,三民主义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D项错,故选C项。
答案 C
3.下图是某纪念馆网页上的一幅宣传画,该馆纪念的是( )
A.金田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图片中的“民国之门”,直接促成中国走进民国之门的显然是辛亥革命,这场革命的核心起义是武昌起义。
答案 C
4.1940年3月28日,国民党中央发出370号公函,称:“本党总理孙先生倡导国民革命,首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尊称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在案。”该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主要活动有( )
①成立同盟会 ②创立中华民国 ③结束专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④以民主共和政体取代帝制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需把材料信息与教材所学结合起来进行选择。材料提到孙中山的活动有“首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②④在选择之列。①是孙中山的活动,但材料中未涉及,③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影响,所以①③不符合设问要求,排除。故选B项。
答案 B
5.(2017·浙江杭州二中月考)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前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13
解析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无数次革命,有很多封建王朝被推翻,所以A、B两项不符合“有史以来所未有”“破天荒之创举”;《临时约法》的颁布不是“变局”;中华民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创了共和政体,因此,C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C
6.(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末)民国初年,被国人誉为“中国第一之华盛顿,世界第二之华盛顿”的共和英雄,后又从“华盛顿”加冕为“拿破仑”的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B.袁世凯
C.蔡锷 D.段祺瑞
解析 孙中山为民主共和奋斗一生,与材料“后又从‘华盛顿’加冕为‘拿破仑’”矛盾,故A项错误;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推动了中华民国的建立,后篡夺革命果实,又称帝,与材料“‘中国第一之华盛顿,世界第二之华盛顿’的共和英雄”、“后又从‘华盛顿’加冕为‘拿破仑’”相吻合,故B项正确;蔡锷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二是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没有“从‘华盛顿’加冕为‘拿破仑’”,故C项错误;段祺瑞曾主导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没有“从‘华盛顿’加冕为‘拿破仑’”,故D项错误。
答案 B
7.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
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C.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
解析 辛亥革命之后,为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先后领导或参加了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所谓护国运动,就是指维护民主共和的政体。所谓护法运动,就是指维护《临时约法》。
答案 D
8.1924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确立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内容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联商、联俄、联共
C.俄共联合、工农联合、农俄联合
13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
解析 1924年1月,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答案 A
9.“中山不死,国共求同”是北大学生欢迎连战时打出的标语。孙中山为国共“求同”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
A.领导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召开国民党一大,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
C.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迫使袁世凯下台
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合作的内容。A项错误,北伐战争始于1926年,但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已去世;B项说法错误,两党合作不是合并,是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共同革命;D项袁世凯于1916年在全国人民唾弃声中离世,下台的背景是护国运动,与本题无关。据此A、B、D三项错误。孙中山促成国共合作的突出贡献是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C项正确。
答案 C
10.下列有关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光复我民族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 孙中山的民族团结和平等的思想仍然是我们今天应该坚持的正确理论。
答案 C
1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主题。”最能代表孙中山两度掌握时代主题的革命活动分别是( )
A.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C.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D.辛亥革命、国共合作
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要求开辟独立发展道路,孙中山顺应中国社会发展要求,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20世纪初期,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潮流,孙中山顺应这一趋势,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所以选D。
13
答案 D
12.(2017·浙江省“超级全能生”联考)孙中山在1905年之前发表的文章中对满族和清朝政府有“满洲鞑子”“满奴”“满贼”“异种”“外国人”等近20种蔑称,但他在1906年又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他在1912年进而提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上述现象可以说明( )
①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②孙中山最终完全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③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经历了艰难的思想历程
④历史人物的历史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A.①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而不是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故①错误;孙中山最终完全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过于绝对,故②错误;据材料“孙中山在1905年之前发表的文章中对满族和清朝政府有‘满洲鞑子’‘满奴’‘满贼’‘异种’‘外国人’等近20种蔑称,但他在1906年又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他在1912年进而提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可知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经历了艰难的思想历程,历史人物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故③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2017·浙江嘉兴选考测试)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苦厄日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摘自某会章程
材料二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对于孙中山辞职让位这一举动,人们有不同态度:当时民间曾流传一首歌谣表达不满:“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但也有人给予赞扬,称其为“中国一人”,撰联为“有天下而不与,微斯人谁与归!”——摘编自《孙中山画传》
1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组织的性质并概括它的斗争纲领。
(2)阅读材料二,对当时人们的两种态度,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可)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创兴是会……摘自某会章程”,结合所学,为兴中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兴中会的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不满与赞扬两种观点可以任选其一,如:倾向第一种;第二小问,如:说明第一种观点。根据材料二“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结合所学知识可表述,孙中山迫于压力,南北议和,让位袁世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使革命成果遭到破坏。
答案 (1)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2)倾向第一种。
孙中山在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力下,并相信袁世凯忠于共和的承诺而宣布辞职,让位于袁世凯,使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倾向第二种。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孙中山为争取袁世凯,加速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而让位,体现了他为了民主共和不恋权位的优秀品质。(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4.(2017·浙江湖州模拟)历史哲学对学习历史人物很有帮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时势与英雄
孙中山认为,要使中国与世界接轨,迅速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必须有一个负责任、有代表性的民主政府。此外,孙中山还说,“政体改变后,还必须使我们的国家对欧洲文明采取开放态度”,但不能将欧洲的文明“全盘照搬过来”。
——摘编自《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审视》
(二)必然与偶然
舆论界的同情对孙中山作出国共合作的决策起了促进作用,这是无疑的,但孙中山也绝不只是消极地接受这种影响。他思想的发展和转变,主要是通过护法运动,使他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中国的国情,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军阀的腐朽本质,得出与军阀、列强折中周旋终于贻误革命的结论,因而对新兴的革命力量产生由衷的欢迎和容纳的态度。
——《孙中山与国共第一次合作》
13
(1)依据材料,指出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化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1912年前为实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写具体史实不给分)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作出国共合作决策的原因。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迅速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得出全面、整体的近代化,根据“必须有一个负责任、有代表性的民主政府”得出由民主政府主导的近代化,根据“对欧洲文明采取开放态度”“但不能将欧洲的文明‘全盘照搬过来’”得出借鉴欧洲文明并有所取舍的近代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组建革命政党、领导革命起义、进行思想宣传和动员等方面概括。第(2)问,根据“舆论界的同情对孙中山作出国共合作的决策起了促进作用”得出舆论界的影响;根据“他思想的发展和转变”得出孙中山思想的发展和转变;根据“通过护法运动”,并结合所学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二次护法运动等得出自身前期革命活动的受挫及其教训;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实行国共合作还受到了苏俄与中共的帮助。
答案 (1)设想:全面、整体的近代化;由民主政府主导的近代化;借鉴欧洲文明并有所取舍的近代化。
努力:建立政党组织,领导武装起义,进行思想宣传、动员。
(2)原因:舆论界的影响;孙中山思想的发展和转变;苏俄与中共的帮助;自身前期革命活动的受挫及其教训。
13
相关文档
- 2017-2018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2021-08-308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十三课 挑战教皇的2021-08-3010页
- 历史卷·2018届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2021-08-3020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2021-08-306页
-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高2021-08-3026页
-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2020届高三上2021-08-3012页
- 2020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新人教2021-08-3024页
- 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2021-08-307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2021-08-303页
-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2021-08-30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