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 MB
  • 2021-08-30 发布

2020版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案 岳麓版必修1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1.围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掌握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的过程和原则。‎ ‎2.结合世界背景,理解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3.以表格的形式掌握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取得的外交成就。‎ 知识点一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外交 ‎(1)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政策: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3)成就: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 ‎①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②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4)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14 -‎ 知识点二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 ‎(1)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2)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 ‎(3)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知识点三 历史性的握手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过程 ‎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上海公报》。‎ ‎②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③‎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2.中日建交 ‎(1)原因:受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冲击。‎ ‎(2)建交: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签订《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3.影响: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西方国家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知识点四 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2.成就 ‎(1)不断扩大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2)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②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意义: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知识点五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14 -‎ ‎1.外交政策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仍然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外交成就 ‎(1)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形成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2)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3)积极支持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开展的各项工作,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解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误区警示]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误区警示] “求同存异”方针的关键是“求同”,而不是消除差异。亚非各国之间由于国情不同,确实存在差异,但它们在历史与现实中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差异中寻找共性,减少意见分歧,理应成为亚非各国的共同追求。‎ ‎[图解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一、二、三”‎ ‎[图解历史] 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 - 14 -‎ ‎[图解历史]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主题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史料探究]‎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史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主①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注:①我国建国初期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思考 史料说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哪些外交的基本方针?‎ 答案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 ‎2.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史料 ‎ - 14 -‎ 思考 观察史料中图片,说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 答案 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提出的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和协议的达成;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史料 1955年4月,毛泽东主席曾撰文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1954年12月11日,毛泽东在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指出:“我们认为,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这五项原则是适合我国的情况的,……五项原则也是适合你们国家的情况的,适合亚洲、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情况的。①……”‎ 注:①表明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思考 谈谈你对毛泽东上述言论的理解。‎ 答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史论形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2.作用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14 -‎ ‎(3)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主题 中美关系正常化 ‎[史料探究]‎ ‎1.中美关系的缓和 史料  “美国打开中国大门的动机是为了走出越南战争的阵痛和冷战的不祥阴影,给美国人民展现一幅和平前景。当时的中国虽然在严格意义上是苏联的盟国,但为了抵御来自莫斯科的进攻威胁①,北京也在寻求回旋空间。”‎ ‎ ——[美]基辛格《论中国》‎ 注:①说明中美关系的缓和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 思考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解冻的主要因素。‎ 答案 美国方面: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走出越南战争的阵痛和冷战的不祥阴影。‎ 中国方面:为了抵御来自莫斯科的进攻威胁。‎ ‎2.中美关系缓和的影响 史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的三次建交高峰。如下图:《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促成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答案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上的作用越来越重大;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需要。‎ ‎[史论形成]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及影响 ‎1.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 14 -‎ ‎(1)从美国一方讲:①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③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④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2)从中国一方讲,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有三种考虑:①是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的需要。②是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的需要。③是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因此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2.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1)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 ‎(2)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接着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名家论史]‎ 观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而且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导读:史料表明“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很多消极影响。受苏联影响而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从长远来看有很多弊端。与美国的对立及美国经济上的封锁和禁运,使中国无法利用外部条件和良机来发展自己。‎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和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热潮的兴起。‎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14 -‎ ‎1.(2017·湖北天门、仙桃高一期末)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表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原则是(  )‎ A.不结盟 B.和平共处 C.另起炉灶 D.独立自主 解析 “独立自主”与材料“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7·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 C.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D.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解析 苏联和美国不属于第三世界国家,排除A、D项。日内瓦会议与“求同存异”无关,排除B项。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答案 C ‎3.(2017·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  )‎ A.单边主义 B.另起炉灶 C.科教兴国 D.求同存异 解析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答案为D项。‎ 答案 D ‎4.(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4 -‎ 解析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外交取得重大胜利。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5.(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此后,他的北京之行(  )‎ A.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解析 尼克松北京之行前新中国已经重返联合国,故A项错误;尼克松访华使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B项正确;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始终存在,无法消除,故C项错误;实现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故D项错误。‎ 答案 B ‎6.(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2001年,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成立。它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该组织是(  )‎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解析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1945年12月,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于1967年,均与题干时间“2001年”不符,排除A、C、D项。答案为B项。‎ 答案 B ‎7.(2017·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础会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 - 14 -‎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增长,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并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严重威胁中国安全;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及美国的承诺。‎ ‎(2)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答案 (1)焦点:台湾问题。‎ 承诺:一个中国;从台湾撤军。‎ ‎(2)原因: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霸权地位削弱;苏联威胁中国安全;中国需要解决台湾问题;长期对抗使中国与西方外交基本隔绝。‎ ‎(3)意义:有利于打破中国外交孤立的僵局;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6·山东枣庄八中月考)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宣传画,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是(  )‎ 中苏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A.不结盟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 鉴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方针。‎ 答案 B ‎2.(2017·四川资阳高一期末)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新中国下列外交原则、方针及政策最能体现该理念的是(  )‎ A.“一边倒”政策 B.“另起炉灶”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政策 - 14 -‎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逐渐成为发展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准则,是“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理念的最佳体现,故C项正确。‎ 答案 C ‎3.(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为维护团结和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周恩来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的政策 C.“求同存异”的原则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解析 “求同存异”的原则是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故C项正确。‎ 答案 C ‎4.(2017·河南焦作高一期末)下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的新闻照片。此照片可以说明(  )‎ A.中国正式成为了联合国成员国 B.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 C.中苏两国结盟的政治影响深远 D.和平共处原则得到国际上认可 解析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1971年应为重返联合国,故A项错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中国坚决反对西方国家“两个中国”提案,据材料“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意味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故B项正确;1971年中苏关系早已恶化,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和平共处原则,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其中,推动10多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中苏建交 B.日内瓦会议 - 14 -‎ C.万隆会议 D.尼克松访华 解析 1949年,中苏建交;1954年,在瑞士召开日内瓦会议;1955年,在印尼召开万隆会议。排除A、B、C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推动了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到来。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6.(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中日之间经济往来和民间交流一直存在,但政治上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处于不正常的敌对状态。影响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取消日本在华特权 B.日本追随美国 C.朝鲜问题 D.“文化大革命”‎ 解析 中国取消日本在华特权是针对日本追随美国对华实行孤立政策的反应,故A项错误;日本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是影响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朝鲜问题是影响邦交正常化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7·河南焦作高一期末)‎2016年11月3 ‎日,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理事会上指出:“中方愿继续与各方一道,发扬‘上海精神’不忘初心,携手前行。”材料中的“上海精神”(  )‎ A.推动了中国与亚洲各国的合作 B.促进了亚洲国家矛盾的解决 C.说明中国成为亚洲的主导力量 D.体现了我国的多边外交理念 解析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涉及欧亚国家,“上海精神”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与欧亚成员国的合作,故A项错误;“上海精神”有利于欧亚各成员国之间协调相互间的矛盾,并非“亚洲国家”,故B项错误;中国成为亚洲的主导力量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本身就是多边合作组织,“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体现了我国的多边外交理念,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6·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末)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到20世纪60年代的“两个拳头出击”,再到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直到80年代的“全方位”,中国的外交战略大体上十年一变。但在变化中始终坚持不变的是(  )‎ - 14 -‎ A.广泛结盟军事外交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专注欧美大国外交 D.对抗美苏反霸外交 解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的时期虽然有不同的外交政策,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未变。‎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2017·山东潍坊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尊重中国在东三省之完全主权及领土的完整;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公民投票证实其独立的愿望,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之独立;中苏共管中长铁路30年,旅顺为共享海军基地30年,大连为自由港;日本投降后最迟三个月内苏军全部撤出东三省等。条约有效期为30年。‎ ‎——摘编自‎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材料二 “‎1945年8月14日苏联与中国国民党政府缔结的各项条约及协定均失去其效力。”‎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所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 关于中国中长铁路、旅顺口和大连问题,双方达成协议:苏方不迟于1952年末将中长铁路的一切权利及该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国政府;苏方不迟于1952年末从旅顺口撤回其驻军;苏方保证将大连的行政管理权完全交予中国政府。‎ ‎——摘编自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相关协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对新中国的影响。‎ 答案 (1)背景:新中国成立;美苏冷战;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部分条款危害中国权益。‎ ‎(2)特点: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一边倒”“另起炉灶”;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权益过程有缓冲期。‎ - 14 -‎ ‎(3)影响: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巩固新生政权;促进新中国经济恢复与发展。‎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