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M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25 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考点 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NO.1 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纸的发明
(1)发明
①秦汉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
②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2)传播:公元 8 世纪传入阿拉伯,之后传往欧洲。
(3)作用
①地位: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
为显著。
②作用: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
步。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①战国时已有天然磁石制成的司南。
②北宋《武经总要》中记载了用磁场磁化法加工的指南鱼,《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
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2)传播: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3)地位及作用
①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③对航海事业、军事和经济生活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及应用
①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②唐末宋初的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
③明朝时创造了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2)传播:在 12、13 世纪,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3)作用: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4.印刷术的进步
(1)雕版技术: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
日期的印刷品。
(2)活字技术
①北宋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
②元代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
③明代已有铜活字,印制的代表作品是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3)传播:由波斯传到西方。14 世纪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 年前后,德
国出现金属活字。
(4)作用: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5.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
分的重视。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易误警示]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易误点
(1)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传统科技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
献。
(2)毕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隋唐时期就已有了雕版印刷术,他发明的是活
字印刷术。蔡伦也不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西汉时已出现纸,蔡伦是改进造纸术。
NO.2 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领先世界的古代中国科技
史料一 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认为①“中国在公元前 3 世纪到 13 世纪之间保持一个
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特别是 15 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史料二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
②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
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史料三 这些田园风味的③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
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信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
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
——马克思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古代
中 国 科 技 的
地位
①“中国……保持……科学知识水平”“特别是 15 世纪之前更是如
此”→反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前列,领先世界,但到明清时
期逐渐走向停滞
史料二:古代
中 国 科 技 的
特点
②“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儒家反对
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反映
中国古代重视对人的研究,忽视对自然界的探索和科学探究,说明儒
学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史料三:古代
中 国 科 技 特
点的成因
③“农村公社”“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
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信服工具”→反映小农经济的存在束缚了
科技的发展,加上专制制度的束缚,科技发展逐渐缓慢下来
[学会用史]S
根据上述史
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科技对近代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古代中国科
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说明的问题: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史论归纳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未能
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1.古代科技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
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2.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
动力。
(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
的发展。
(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
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
(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为近代科学的根本原因。
NO.3 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宋代书画家大量订制各种精致的纸张和专门的笺札,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的也很多,
这种现象( )
A.加速艺术品的商业化 B.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
C.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 D.推动重商观念的兴起
B [材料中“各种精致的纸张和专门的笺札”大部分属于画家专业用品,不完全属于艺
术品,故 A 项错误;材料“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的也很多”这种现象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
故 B 项正确;材料“大量订制各种精致的纸张和专门的笺札,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这种现
象与市民阶层的壮大有关,但与促进市民阶层壮大无关,故 C 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商
业的发展一直受到抑制,没有形成重商观念,故 D 项错误。]
2.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
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
A.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B.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A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
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说明当时已有测天定位和嗅泥推测船
位的方法,故 A 项正确;材料中不能看出思想迷信的存在,故 B 项错误;天文科学研究水平
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材料中看不出来,故 C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古代中国比较全面了解世
界各国的地理特点,故 D 项错误。]
3.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
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
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
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
D [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故 A 项错误;没有理性思维的表述过于绝
对,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故 C 项错误;根据材
料“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故 D
项正确。]
考点 2| 中国的古代艺术
NO.1 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刻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商代的甲骨文已
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2)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3)书艺历程
①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②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被尊为“书圣”。
③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以楷书闻名,怀素、张旭以草书著称。
④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以行书名世。
⑤元朝书法家首推赵孟 ,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
[轻巧识记] 出神入化的书法艺术
2.画中有诗
(1)成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2)分类
①以题材不同,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②在表现技法上,又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3)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
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主要特点是“画中有诗”。
[易混提醒] 中国古代的文字和书画
(1)我国最早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
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书法艺术、文人画等水平高超,在世界
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抒情写意。
3.戏曲艺术
(1)发展历程
①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②元朝时,元杂剧形成。
③明代传奇剧兴起。
(2)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①形成: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又吸
收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②艺术特点: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分生、旦、净、丑四大行。
③地位: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轻巧识记]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中国戏曲由原始歌舞发展而来,经历了元杂剧的成熟、明朝昆曲的广泛流传、清代京剧
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国戏曲具有历史悠久、剧种繁多、相互融合的特点。
NO.2 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古代中国的书画和京剧艺术
史料一 苏轼认为,①“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
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史料二 画者不过意笔草草,②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
——元代倪瓒
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史料三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③雅部即昆
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我国书
法艺术特征
①“书必有神、气、骨、肉、血”→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史料二:反映文人写意
画注重写意传神
②“不求形似,聊以自娱”→体现了国画追求“得意忘
形”,强调画家的主观情感
史料三:反映清代戏曲
种类繁多
③“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
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史料分两层次介绍雅部和
花部,折射出中国的戏曲发展史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概括宋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提示】 特点:书法艺术各具情态,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
原因:宋代政治者重文轻武,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多姿多彩。
(2)史料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画怎样的艺术特色?
【提示】 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
发,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写意活动。
(3)史料三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形成哪个剧种?
【提示】 京剧。
史论归纳
1.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突出特征
(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
的独特艺术。
(2)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
出形体、感情和气势。
(3)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审美
价值。
2.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
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
(4)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
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NO.3 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4.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
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此书体应该是( )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A [“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符合行书形态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即工整清晰,又
飞洒活泼的特点。]
5.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画( )
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D.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D [文人画在唐朝时已经出现,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此时理
学还未兴起,故 A 项错误;文人画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文化需求,故 B 项错误;文人画强调
个性,追求的是抒情写意,故 C 项错误;文人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
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故 D 项正确。]
6.(2017·郑州质检)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
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 6 世纪末至前 4 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 12 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
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B [古希腊以观剧来提高公民参政的素质,文艺功能的政治化只符合古希腊,故 A 项错
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带来戏剧繁荣以及宋代戏剧世俗化而走向成熟的
共同原因,故 B 项正确;艺术逐渐世俗化只符合中国宋代,故 C 项错误;知识分子阶层的崛
起与戏剧的繁荣无关,故 D 项错误。]
考点 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NO.1 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诗的经典
(1)概况:《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多首诗歌。
(2)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3)地位: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文学
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的魅力
(1)代表作品: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
(2)特点
①句式较为灵活,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
②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3)地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3.汉赋的风采
(1)演变: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2)代表:司马相如、张衡等。
(3)特点:西汉赋作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东汉小赋兴起,意境清新活泼。
(4)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李杜诗篇万口传”
(1)代表:“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圣”杜甫(“诗史”)。
(2)特点:名家辈出,流派众多,作品极为丰富。
(3)地位: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5.宋代词苑
(1)代表:豪放派代表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有柳永、李清照。
(2)特点: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3)地位: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6.元曲与市民社会
(1)代表:关汉卿的名作《感天动地窦娥冤》。
(2)特点
①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
和当时的新词。
②元杂剧: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采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
③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戏曲史上有特殊地位。
[轻巧识记] 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7.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代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3)地位:明清小说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文学宝
库中的瑰宝。
[易误警示] 诗、词、曲的关系
(1)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2)词: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3)曲: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4)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NO.2 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各具特色的古代中国文学
史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
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①民
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
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史料二 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的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潮:②一、讲神魔之
争的;二、讲世情的。讲神魔之争的,此思潮之起来,也受了当时宗教、方士之影响的。……
此种主潮,可做代表者,有三部小说:(一)《西游记》;(二)《封神传》;(三)《三宝太监西
洋记》。……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其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
时的社会状态,而且有一类,还与神魔小说一样,和方士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这种小说,大
概都叙述这些风流放纵的事情,间于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
——《中国小说史略》附录第五讲《明小说之两大主潮》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宋词的特点
和盛行原因
①“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反映宋词具有
世俗化的特点;其盛行源于民间娱乐的需要
史料二:明清小说的
素材与内容
②“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反映小说素材来
自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礼教、科
举制、某些神仙方术、迷信、佛教等思想及各种历史人物的
逸闻琐事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兴盛的原因。
【提示】 主要原因是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
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因素。
【提示】 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
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史论归纳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春秋《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
2.战国楚辞的句式非常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4.唐诗流派、诗人众多,既有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又有忧国忧民的“诗圣”杜
甫。
5.宋词具有节奏美,符合各阶层的需要,文学接近平民,休闲娱乐功能强。
6.元曲的语言通俗、幽默,句式灵活,是综合性舞台艺术。
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侧重于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态的描绘。
NO.3 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7.(2017·乌鲁木齐一诊)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者医学奖得主之一,中国药学家屠呦
呦,在颁奖典礼上自释其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源自中
国古代一部文学作品,此作品的艺术特色是( )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C [这首诗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故 C 项正
确。]
8.(2017·海口调研)张炎在《词源》中评价宋词中的某流派时说:“簸弄风月,陶写
性情。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这表明该流派词作( )
A.构思深细填密,意境婉媚轻柔
B.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
C.视野雄奇广阔,气象恢弘奔放
D.题材狭隘空虚,缺乏意境创造
A [材料“簸弄风月,陶写性情”,判断该宋词流派为婉约派。“意境婉媚轻柔”符合
婉约派的特点,故 A 项正确;B、C 两项符合豪放派的特点,排除;婉约派“意境婉媚轻柔”,
并非“缺乏意境创造”,故 D 项错误。]
9.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
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这折射出( )
A.政府重视楷模示范效应
B.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
C.民众借助清官伸张正义
D.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
B [明清时期小说兴起,属于民间文学,与政府无关,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小说的
内容“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和理想社会循史传记的公案”,表达了民间对清官
和理想社会的向往,故 B 项正确;小说带有虚构演义成分,只是表达了民间的一种理想诉求,
而非现实中借助清官伸张正义,故 C 项错误;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带有加工创作的印记,
并非体现官民价值趋同,故 D 项错误。]
主题一 世界科技史上的璀璨明珠——古代中国的科技
[主题立意]
古代中国科技具有注重实用性、应用性的特点,主要是适应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
于农业生产。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和医学等传统科技长期受到政府的重视,成
就辉煌。
[知识交汇]
1.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社会因素
(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2)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条件。
(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4)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5)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6)对外: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
(7)人为因素: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不同
中国 西方
发展
条件
没有形成科学家的群体组织,没有
建立起新的学科体系
出现了科学社团,建立起了物理、化学
等学科体系
研究
内容
在科学上的成就属于应用科学
科学研究的重点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
索
研究
方法
主要采取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
验的方法
科学研究注重实验
主题二 异彩纷呈的珍品、风格独具的精品——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主题立意]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绚丽多姿,不胜枚举。这
些作品具有风格新异、多元一体、雅俗共赏的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
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这些异彩纷呈的珍品、风格独具的精品,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
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知识交汇]
1.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特点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
泼、通俗易懂,这说明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满足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
2.社会环境对古代绘画风格的影响
(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传播,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
的文人在政治碰壁后形成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反映在绘画作品
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2)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和社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
的盛唐气象;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
水画等。
(3)两宋时期: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理学的兴起,
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使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
变为注重意境;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
(4)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
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3.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艺术风格 时代特征
先秦 兼容并包、宽容开放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秦汉 恢弘大度
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
展
隋唐 兼容并蓄、全面繁荣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
宋元 平民化、世俗化 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明清 承古萌新
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
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
考纲 考题统计 情境创设 相关考点
(1)科技成
就
(2)汉字的
起源、演变
和 书 画 的
发展
(3)文学成
就
(4)京剧等
剧 种 的 产
生和发展
2016·全国乙
卷·41
唐代玄奘和鉴真的文化交流
古代中国文化传
播的影响
2016·全国乙卷·24 三国曹魏《三体石经》字体 文字演变趋势
2016·全国丙卷·26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地位
中国古代书法艺
术的发展
2014·全国卷Ⅰ·40 宋应星和牛顿科技成果的比较 古代科技成就
2013·全国卷
Ⅱ·27
清代学者观点:市民阶层扩大
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明清小说的发展
2013·全国卷Ⅱ·28
京剧唱词:蓝脸、红脸、黄脸、
白脸、黑脸京剧人物
京剧脸谱特色
2012·全国卷·25
宋代杭州市民对许仙和白娘子
故事的态度
文学形式反映宋
代市民的价值取
向
把握高考规律 领悟高考真谛
真题实战 解题支招
1.(2016·全国乙卷)右图为三国曹魏
《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
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
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解答该题需要从两个方面
进行思考:其一是弄清楚
“三国曹魏《三体石经》
的残片”所处的历史时代
及中国文字的演变情况;
其二是对“三国曹魏《三
体石经》的残片”中展示
的汉字形体结合所学知识
进行分析,再对照选项进
行判断。
2.(2016·全国丙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
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
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
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
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首先,运用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原理分析,明确
社会需要决定了王羲之的
书法地位;其次,运用排
除法排除说法绝对的选
项。
3.(2013·全国卷Ⅱ)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
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
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
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如此
分析,答案一目了然。
4.(2013·全国卷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
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
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京剧脸谱中的图案是程式
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
直、有血性;白色表示奸
诈多疑;蓝色表示性格刚
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
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
谐统一。
5.(2012·全国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
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
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
经济发展的反映。对“自
由”“正义”的诉求,正
是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的背景下市民文化生活发
展的必然产物。
1.B [题干中的时间是曹魏时期,内容是《三体石经》,它由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
种字体书写。三体皆工整精能,丝丝入扣,书法清新挺秀,成为习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见
汉字书法嬗递演变的痕迹,故选 B 项。A 项说法错误,秦始皇时统一了文字,故排除。小篆
流行于秦朝,隶书流行于汉朝,故排除 C 项;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D 项与史实
不符,故排除。]
2.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皇帝好恶和朝代更
替都是影响社会对艺术评判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 A、D 两项;王羲之的艺术成
就不可超越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B 项;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既与王羲之的
艺术成就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时代选择分不开,故 C 项符合题意。]
3.C [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市民阶层的队伍壮大,为适应市民
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小说的创作发展繁荣起来,材料反映了小说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故
C 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小说传播宗教的内容,也没有反映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和社
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故 A、B、D 三项错误。]
4.B [京剧脸谱来源于中国古代“傩”戏中的面具。在后来戏剧发展演变的过程中,
人们给不同颜色的脸谱赋予不同的性格,这种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很难真实地再现历史、客
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而也就不能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故排除 A、C、D 三项。]
5.D [宋代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和繁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思想观
念也不断发生变化,追求独立发展、公平正义,题干中的故事就反映了这一点,故选 D 项。]
演练仿真模拟 明确高考趋向
1.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
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 )
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
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
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
B [材料中并未提到缺乏完整体系,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
以无所证对也”可知阴阳无法解释,任人诬捏,体现出了模糊性,无法证伪的特点,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专制束缚和崇拜权威,故 C、D 两项错误。]
2.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份量最多且起主要疗效,“臣药”次之,“佐药”
又次之,“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病状之需,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擅自
加了三味药,被判绞刑。据此可以推知( )
A.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
B.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
C.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治
D.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
B [理学形成于宋代,与材料时间“唐代”不符,故 A 项错误;“君臣佐使” 配伍组
方的基本原则暗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太医依病状加了三味药,实为一种创造性尝试,
但被判绞刑,可见君主专制体制阻碍了医学实践与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中该太医令“配
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表明他并未固守辨证施治,故 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传统科技遵
循自然和谐,故 D 项错误。]
3.唐代后期,以门阀政治和偏安王朝的政治形态为基础的六朝骈文受到文人鄙视,而
三代两汉时期的古文受到尊崇。这种“古文运动”实质上体现了( )
A.科举取士对文学的影响
B.文人阶层志趣的改变
C.文人渴望国家真正统一
D.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C [古文运动是在儒学旗帜下发展起来的,主张文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
古文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社会动荡,故魏晋南北朝文人逐渐重视诗文的
音乐美和形式美的骈体文受到鄙视,根据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体现的
原则,它反映了唐代后期文人渴望国家真正统一的愿望,故 C 项正确。]
4.(2017·兰州诊断) “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
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
来”。材料表明( )
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
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
C.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
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C [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兴起和文学走向颓废,故 A、B 两项错误;题干中“词的演唱
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说明词的发展与城
市商业的兴起有关,故 C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风格,故 D 项错误。]
5.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
理解不准确的是( )
A.“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
B.“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C.“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矛盾心理的反映
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
C [魏晋时期,因少数民族入侵,国家战乱不止,道教、佛教盛行,故文人多追求超然
心态,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
意;宋朝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兴起的是市民文化,而不是士大夫的写意,故 C 项错误;符合
题意;元明时期,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文化上也缺乏创新,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6.(2017·太原模拟)有学者研究指出,宋代官僚士大夫是当时书画消费的主体,部分
平民也趋之若鹜。这反映了宋代( )
A.市民阶层成为城市消费的主力军
B.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文化繁荣
C.书画艺术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构建的手段
D [部分平民不能代表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成为城市消费的主力军无从体现,故 A 项错
误;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会推动平民对书画消费的追求,但是与文化繁荣无关,故 B 项错误;
在材料中无论是官僚士大夫还是平民都是追求书画,所以无法体现阶层分化,故 C 项错误;
宋代的平民可以通过购买书画消费获得与宋代官僚士大夫处于同一文化层次的社会身份,故
D 项正确。]
判断史料的可信度[史学方法]
[方法阐释]
历史研究就是对已经发生的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而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充分
的史实为依据。准确真实的、全面的史实是正确结论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判断史实的真实
性和可信度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历史时必须具备鉴别历史史料
真伪和可信度的常识。一般而言,实物比文字可信;史学资料比文学资料可信;影像资料比
纯文本资料可信。但凡保留过去信息的东西,都有史料价值,关键能否从正确的角度清晰正
确的解读和使用。
[运用点拨]
1.史料在高考题中的广泛引用,反映了历史教学理念的回归:即尊重历史的客观性、
真实性,让史料说话,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实事求是。高考命题的这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必将对教科书的编写与课堂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史料一 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
史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史料三 纪录片《习仲勋》央视热播后,获得观众好评。全片共分《烽火陕甘》《纵横
西北》《国事春秋》《主政南粤》《勤政岁月》《海纳百川》六集,完整回顾了习仲勋同志作为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波澜壮阔、
功勋卓著的奋斗历程。通过聚焦习仲勋各个阶段精彩的人生片段,展示了他为中国革命和新
中国建设事业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该片以朴实的风格,生动的叙述,全面展现了习仲勋作
为一位老一辈革命家和政治家在长达七十六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无
私无畏的崇高品格。
判断史料可信度:史料一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反映唐朝的雕版印刷的成就,是真
实的、可信的。
史料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反映宋词的成就,苏轼是豪放派词人是真实的、可信
的,但对三国时周郎的评论已有个人的看法,会与史实具有不一致的地方。
史料三是纪录片《习仲勋》,属于纪实性影像资料,它以原始影像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
习仲勋的革命生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属于真实可信的历史史料。
2.(对接高考)新课标高考材料型试题一统江山、以材料为命题的主要依据,文字材料、
图片材料、表格材料被大量引入试题,“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已成为历史高考的常态。表
面上看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超越了教材,实际上从能力考查的角度来说,则是考查了学
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判断史料的可信度是解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是高考考查
热点考向。
[针对训练]
1.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
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
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D [诗歌是特定时期社会风貌在文学领域的反映,它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史料,A 项错
误;史料真伪不由作者身份地位决定,排除 B 项;以诗证史,是中外史学家广为采用的研究
方法,排除 C 项;应综合“多重证据”谨慎判断,故选 D 项。]
2.斯特雷奇在比较希腊和中国诗歌的差别时认为:“中国诗不是格言式的,它要留下
一个印象,这个印象不是终结,而是无穷境界的开端。”下列诗歌可以佐证该评价的是( )
A.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生恨?
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D.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D [从材料中“中国诗不是格言式的,它要留下一个印象”可以看出题干要求的是强调
意境的诗歌。D 项出自李白的《怨情》,体现了一种深闺哀怨的意境,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都是写实的,A 项是揭示役夫的苦难,B 项是体现友情,C 项是劝慰他人,均排除。]
相关文档
-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专题二2021-08-3155页
-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专题十2021-08-3168页
- 2021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江苏专用)必修2021-08-3147页
-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2021-08-302页
- 专题0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2021-08-3031页
- 2020_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2021-08-3018页
-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2021-08-3010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考讲座1政治文2021-08-3013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古代希腊2021-08-3061页
- 20届 高考历史必刷试卷(新课标卷)07(2021-08-3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