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50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学习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重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1.背景
(1)鸦片战争时期,西方的坚船利炮使清廷朝野感到震惊。
(2)一批官僚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寻求御敌之方。
2.代表人物及其活动
(1)林则徐
①贡献: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
①贡献:1842年,编撰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
②作用:启发了人们冲破闭关锁国的牢笼,拓宽视野去关注和认识世界,为后来的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近代化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了一系列变革思想。
2.形成
(1)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初步表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张之洞撰写了《劝学篇》,系统地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3.内涵
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名教纲常。
4.评价
(1)在反对顽固守旧、号召人们学习西方、谋求变革方面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2)它强调的维护封建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又起着阻碍人们思想解放的作用。
- 7 -
[轻巧识记] “一、二、二、三”识记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
一个层面:学习西方技术。
二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
二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三点影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迪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特别提醒] 抵抗派和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目的的侧重点不同
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为了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要是为了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三、维新变法思想
1.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人进一步觉醒,维新思想日益激荡。
2.理论依据
(1)康有为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2)严复的译作《天演论》。
3.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康有为
①《新学伪经考》猛烈抨击了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学。
②《孔子改制考》则把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力证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是历史演进的必由之路,从而阐明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梁启超
①维新运动的重要宣传家。
②梁启超发表的《变法通议》阐明了变法的内容和具体途径。
(3)严复:最重要的贡献是译述了《天演论》,首次将进化论学说引进中国,为维新变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轻巧识记] 维新变法思想
[特别提醒]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
(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都注重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 7 -
(2)不同点: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政治制度;维新派则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工商业。
(3)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1.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
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3.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不仅具有救亡图存的爱国性质,而且宏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康梁维新思想
[史料一] 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解读] 史料一的开头说明了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当时政治经济状况思考康有为这样做的意图。
(1)有学者认为,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很高明。其“高明”在何处?导致维新派采取这种宣传手段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高明: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减少了宣传新思想的阻力。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系统的成熟理论作指导;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史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史料解读] 结合史料二出处和史料二中关键信息“立宪法开国会”可判断出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
(2)根据史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提示】 主张:立宪法,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代表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 7 -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原因及评价
1.特点
(1)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学经典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
(2)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2.原因
(1)主观上: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因此,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新思想。
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2)客观上:西学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水平低,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若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会很大。
3.评价
(1)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的思想,起到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2)局限性:反对封建制度但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多种史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
“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 7 -
1.林则徐在虎门禁烟期间,曾组织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等一系列著作,以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此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已经比较全面
B.他接触西学是出于外交军事目的
C.他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
D.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A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此时他提出学习西方,只是简单了解,对西方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故A项符合题意。]
2.《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说:“但比较起来,魏源的态度则更鲜明……他的《海国图志》第一稿脱稿,他在书中主张应在广州设立造船厂和兵工厂,延聘法国和美国工程师进行建设,并教授船只的航行和武器的使用。”其主张体现了( )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师夷长技以求富”
③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④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①正确;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求富”,②错误;魏源的主张以“制夷”为目的,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③正确;魏源《海国图志》中的主张引导人们了解西方世界,④正确;故选D项。]
3.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对张之洞这一说法分析错误的是( )
A.主张复兴儒家为国家的道德基础
B.主张采用西方的器械以备实用
C.体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观点
D.说明张之洞积极倡导变法改革
D [题干信息体现了张之洞维护中国古代的儒家传统思想道德,主张学习西方器械的“中体西用”观点,故A、B、C三项正确;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但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4.李鸿章到英国,不惜重金,给西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在英国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由此细节说明洋务运动( )
A.内部贪污腐化,经营管理不善
B.只是学习技术,不愿改革政体
C.海军操练不力,中日战争失败
D.朝廷专制至上,牺牲民族利益
B [材料反映了李鸿章到英国重金购回一台缝纫机,而对英国议会的态度是“无甚可观”。由此可见,洋务运动重视西方的科学技术,而对西方的政治体制毫不上心,故选B项。]
- 7 -
5.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
A.仿行西方制度 B.学习科学技术
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
A [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维新思想不断传播,维新运动兴起,其主张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897年”,可以判断此时学习西方侧重于学习西方制度,故选A项。]
6.从鸦片战争前后到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 )
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
B.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C.开眼看世界—追求民主共和—维新变法
D.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D [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先林则徐等人的开眼看世界,然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后是维新派的维新变法,D项符合题意。]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二 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三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
(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主张?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概括即可。第(2)问“变化”根据材料归纳即可;“评价”根据所学知识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回答。第(3)问,“派别”根据材料的作者即可判断;“新主张”从材料中归纳即可。第(4)问要结合前三句进行归纳,言之有理即可。
- 7 -
[答案] (1)观点:不主张学习西方。理由:①中国有人才。②学习西方会丧失独立。
(2)变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评价:学习西方是对的,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够彻底。
(3)早期维新派。新主张:主张学习西方制度、改革政治。
(4)①从不主张学习西方到学习西方的变化趋势。
②学习西方的层次从器物到制度逐步加深。
- 7 -
相关文档
- 2020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2021-08-3123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17-18世纪2021-08-316页
- 【人教版】2020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2021-08-3111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2021-08-3115页
-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2021-08-314页
- 历史卷·2018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2021-08-3130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2021-08-316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2021-08-315页
- 2020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1课经济腾2021-08-31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2021-08-3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