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00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0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3世纪,英国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局面。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 B )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
C.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
D.使英国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
解析:材料“13世纪,英国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局面’“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说明“光荣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捍卫了政治传统,故B项正确,C、D项错误;A项是1689年《权利法案》。
2.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与此相符的推论是( D )
A.“光荣革命”是英国民主政治的巨大退步
B.责任内阁制是英国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核心
C.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实现了分权与制衡
D.政治斗争中的谈判与妥协同样具有建设性
解析:由“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可见“光荣革命”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推动历史进步的进程,体现了国王与议会的相互妥协,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3.下表是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部分),这说明英国( B )
时间
文件
成果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79年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
《权利法案》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A.国王权力不断增强 B.议会权力不断扩大
C.责任内阁制已形成 D.革命后开创了议会制度
解析:
10
材料中“1628年”“《权利请愿书》”限制了国王的财政权,“1679年”“《人身保护法》”一定程度上“保护资产阶级议员”的权利,“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体现了国王的权力不断缩小,议会的权力不断扩大直至“至高无上”的趋势。故答案为B项。A项,表述不符合材料所体现的权力的变化趋势,排除;C项,材料所体现的权力大小的变化与责任内阁制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英国早在13世纪就已确立了议会制度,排除。
4.1689年,某国外交官提及英国当时政治状况时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签署的条约不过是一纸空文。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因为当时英国( B )
A.王权的神圣性没有改变 B.限制王权法案的实施
C.国王已经成为虚君 D.议会的权力来源于国王
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限制王权的措施,从此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国王的权力不断下降,议会的权力开始超越王权,B正确;1689年之后王权地位开始下降,并不是没有改变,A错误;国王已经成为虚君是1721年责任内阁制确立之后,C错误;议会的权力来源于国王是“光荣革命”之前,D错误。
5.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这一原则( D )
A.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
B.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
C.使国王丧失了国家元首地位
D.实质是把国王排斥于国家政治决策之外
解析:表面上看,“国王不能为非”是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实质上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错误。《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是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国王不能为非”的原则也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二者基本精神一致,故B错误。国王不仅是国家元首,还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也是英联邦的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因此英国国王并不会丧失国家元首地位,故C错误。若要国王永远保持没有政治错误的形象,就不能介入国家的政治生活之中,若介入国家的政治生活,就难免有错误,所以该规定的实质是把国王排斥于国家政治决策之外,故D正确。
6.据史书记载,1801年,约克郡有70万人民,其中郡议员2人,城镇议员26人。而康沃尔郡18.8万人却有郡议员2人和城镇议员42人。1793年以后,不信国教者和天主教徒被允许参加投票,但不能当选议员。这些现象表明英国( B )
A.尚未走上代议制民主道路 B.迫切需要选举改革
C.宗教歧视和迫害愈益严重 D.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解析:根据材料中人口多的约克郡议员名额居然比人口少的康沃尔郡议员名额少得多,而且信仰不同者不能当选议员,这说明选举改革迫在眉睫,故B项正确。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就走上了代议制民主道路,A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英国宗教歧视和迫害愈益严重,C错误;材料说明议会改革势在必行,不是经济发展严重失衡,D错误。
7.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由于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必须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这表明当时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是( C )
A.国王掌握最高行政权 B.建立在两党制的基础上
C.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 D.英国首相对国王负责
解析:
10
据材料“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可知,内阁当时是集体对议会负责,故C正确;材料“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反映出当时议会掌握大权,故A错误;“建立在两党制的基础上”不是当时内阁的特点,故B错误;英国首相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故D错误。
8.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保守党对她举行的不信任案的投票中,以200∶117票的优势胜出,她将( A )
A.留任英国首相 B.解散议会下院
C.重开议会大选 D.进入二轮投票
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如果半数以上保守党议员对首相表示不信任,梅就要辞职,最终,梅在不信任投票中以200∶117票胜出,她将继续担任英国首相,故A正确;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无权解散议会下院,排除B;议会对首相表示不信任,首相可以请求国王解散议会,重开议会大选,首相无权重开议会大选,C错误;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规定,梅在不信任投票中以200∶117票胜出后不需要进入二轮投票,排除D。
9.华盛顿在1786年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各州的结合,仅由一根‘沙土制成的绳索’所联系,在我看来……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其名。”为解决这一现状,美国1787年宪法( C )
A.确立了自由平等原则 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
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D.确立了权力制衡原则
解析:美国独立之初是邦联制,地方政府权力较大,中央政府权力较弱,为此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以加强中央集权,C正确;自由平等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共和制是中央政府运作原则,B 错误;权力制衡是美国共和政体运作方式,D错误。
10.有学者指出,通常我们认为美国的中央政府结构是“三权分立”的。然而实际上权力的分割并不明显,三个行使权力的主体有时也有权限上的交叉,比如把某些立法权给政府,把某些行政权给立法部门。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 B )
A.表明政府权责较混乱 B.利于避免权力垄断
C.创立了新的宪法体制 D.旨在提高国会效率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美国政府三个行使权力的主体有时也有权限上的交叉,这有利于防止某一权力主体过大,避免权力的垄断,因此B项正确。A选项错误,权力主体在权限上交叉并不意味着政府各部门间权责混乱;C项错误,美国依然是三权分立政体,这种现象不能表明美国宪政体制的变化;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三个权力主体在权限上的交叉,并不单指国会。
10
11.1787年制宪会议上,与会代表达成一个妥协:黑奴在选派国会代表和纳税时按自由民人数的五分之三计算,奴隶贸易进行到1808年停止。这一妥协有利于调和( A )
A.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D.立法与司法的矛盾
解析:美国独立后南方实行种植园经济,保留奴隶制度,黑奴按照自由民人数的五分之三计算,实现了南方和北方的妥协,有利于缓和南方和北方矛盾,A正确;中央与地方妥协是联邦制的实行,B错误;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妥协是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的产生方式,C错误。立法与司法的矛盾妥协是三权分立原则,D错误。
12.1789年,杰斐逊向华盛顿抱怨采用了两院制,华盛顿于是问他为何要把咖啡倒在小碟子中,杰斐逊说为了让咖啡凉下来,华盛顿于是告诉他,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来。据此对美国采用两院制分析正确的是( D )
A.延续了英国议会至上的政治模式
B.提高了国会立法的科学性高效性
C.参议院的权力高于众议院的权力
D.两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相互制衡
解析:材料的中心是探讨两院的关系,没有探讨议会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国会立法的科学性和高效性,立法要达到高效必须要两院的配合,这里不是讲两院的配合,是讲两院的相互制约,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参议院的权力大还是众议院的权力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谈到“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来”,是说两院之间相互制约,从而避免某院独揽立法大权,保证民主和共和政体,故D项正确。
13.纵观美国总统制的演变历史不难发现,美国总统及其行政部门和国会的权力关系随着时局的变迁呈现“钟摆现象”,即在和平时期,国会的权力处于核心地位,而在危机时期,总统及其行政部门的权力则较大。这表明( C )
A.总统权力处于不断扩张的趋势
B.实践中难以真正的分权与制衡
C.国家权力体系围绕总统制设计
D.总统施政总是倾向于政党利益
解析:从总体演变趋势来看,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尤其是二战及其后期,美国总统及其行政部门权力的扩张趋势稳定下来,政治权力的中心转向以总统为核心的行政机关,但材料说明的是以总统为中心的行政部门与国会之间的权力关系呈“钟摆现象”,故A项不正确。即使美国总统权力不断扩大,但实践中“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仍是继续推进,B项说法错误,排除。美国实行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合一的总统制,即以总统为政治体制的中心来架构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国家整体权力系统的一种政体形式,故C项正确。“总统施政总是倾向于政党利益”与材料无关,排除D。
14.美国制宪会议召开过程中,富兰克林说:如果我们要做张大桌子,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材料旨在强调( B )
A.制宪会议困难重重 B.权力的争取需要妥协
C.极力捍卫自身权利 D.高度尊重他人的权利
解析:
10
从材料“通常匠人就得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中可以分析出,在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需要各方伟大的妥协与宽容的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制宪会议的困难,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自身权利的捍卫和对他人权利的重视,故C、D项排除。
15.当美国国会将参众两院所通过的一项立法议案送交总统时,总统必须在10天之内作出反应:或者签署这项法案使之生效;或者否决这项法案,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下院。此材料表明( A )
A.总统拥有制约国会的权力 B.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C.国会的立法权是形式上的 D.总统与国会彼此制约
解析:由“当美国国会将参众两院所通过的一项立法议案送交总统时,总统必须在10天之内作出反应”可以看出国会的立法是受到总统的制约的,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总统不对国会负责,对选民负责;C项说法错误,国会享有立法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材料没有涉及到国会对总统的制约,故D项排除。
16.1908年,美国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评论说:“两党犹如两个瓶子。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但每个都是空的。”作者旨在强调美国两党制( D )
A.失去民心,徒有其表 B.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C.脱离国情,违背潮流 D.分歧缩小,利益趋同
解析:“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但每个都是空的”说明美国两党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分歧缩小,利益趋同,D正确;目前美国两党仍然没有失去人心,A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17.1876年10月,在法国众议院选举中,共和派在其领袖甘必大的领导下取得胜利;同年12月,共和派再次组阁;1877年1月,共和派赢得了参议院的多数席位。上述现象表明( B )
A.民主思想在法国已完全深入人心
B.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日趋巩固
C.法国君主派等保守势力已彻底消失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结束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后,共和党先后取得众议院、内阁、参议院的关键职位,这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进一步巩固,故B正确;A项“完全深入人心”说法错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艰难,故A错误;“保守势力已彻底消失”说法错误,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结束无关,故D错误。
18.1875年的法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用普选方式选出,总统掌握行政大权,经众议院同意,总统有权任命内阁。”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当时的法国( A )
A.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B.实行民主共和制
C.议会掌握立法权 D.奉行分权制衡原则
解析:
10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是议会共和制国家,内阁对议会负责,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法国实行共和制,B项说法正确,排除。根据材料“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可知议会掌握立法权,C项说法正确,排除。根据材料“总统掌握行政大权,经众议院同意,总统有权任命内阁”可知总统和议会相互制约,D项说法正确,排除。
19.下列哪项不是法国总统的权力( D )
A.任命文武官员 B.统率全国军队
C.实行大赦 D.任命国会议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众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法国总统有任命文武官员的权力,A项说法正确,排除。法国总统可以统帅军队,B项说法正确,排除。法国总统有实行大赦的权力,C项说法正确,排除。
20.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议会是立法机关,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两院都有行政监督权;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内阁是国家的最高管理机关,它由议会多数党组成,以总统的名义任命。以上规定反映出法国( D )
A.议会掌握行政实权 B.总统不受众议院限制
C.内阁需向总统负责 D.属于民主议会制政体
解析:根据题干“议会是立法机关……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内阁……它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可知议会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总统、内阁均由议会产生,故D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两院都有行政监督权”可知议会具有行政监督权而非行政实权,故排除A项。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在参议院赞同下方可解散众议院,故B项说法错误,故排除。题干提到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以总统名义任命,故内阁应向议会负责,故排除C项。
21.1875年法国宪法性文件《参议院组织法》规定:“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此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 A )
A.实现权力的互相制衡 B.防止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
C.立法机构行使司法权 D.限制官僚集团的部分特权
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总统受到参议院议员的制约,其主要目的自然是实现分权制衡。故答案为A项。B项,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司法权由最高法院行使,而不是立法机构,排除C项;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特权”,排除。
22.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皇帝不仅有权任命军官,也可以任命帝国首相、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 B )
A.君权至高无上和君主专制
B.具有浓厚的专制、军国主义色彩
C.将军享有最高的政治荣光
D.容克地主集团极端的保守主义
解析:
10
根据材料“圣旨”“皇帝不仅有权任命军官,也可以任命帝国首相、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可知德国的皇帝权力很大,可以主宰议会,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根据“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可以看出德意志还具有军国主义色彩。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德意志帝国时期皇帝掌握大权,体现的是其民主政体之下深厚的君主专制色彩,而非实际上的君主专制。因为此时的德国已经建立起了民主政治,排除A;材料并没有体现将军享有最高的政治荣光,只说高于政治家,但并不代表最高,排除C项;D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德意志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而不是容克地主集团的保守主义,排除。
23.法国1875年宪法和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使法德两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下列关于两国政体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
B.国会由两院组成
C.国家元首都有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的权力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解析:法国的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德国皇帝拥有任命官吏的大权,他们作为国家元首都有权任命内阁成员;法国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德国的国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德国皇帝拥有主宰议会的大权。所以A、B、C三项关于两国政体共同点的表述都正确,故排除;德国的皇帝拥有创制法律的大权,德国的议会并不能完全行使立法权,所以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24.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解析:英国首相由下议院选举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经国王形式上的任命而产生;美国总统由经选民投票选出的“选举人”组成选举团选出,为选民间接选出;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机构是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
25.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质不同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解析:政治文明的历史根源侧重于经济层面,即政治文明与经济基础的雄厚程度成正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
10
材料二: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
(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4分)
(3)依据1787年宪法所建立的“新型的共和国”是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的?(6分)
(4)在学习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一课后,甲同学认为英国的政体有效,乙同学认为美国的政体进步。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1)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2)从限制王权到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责任内阁制形成。
(3)建立联邦政府,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原则和相应的民主原则。
(4)英国:有利于民主进程的推进和政体的稳定。美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强大。(言之有理即可)
27.选举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政治活动,是民主政治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避免某些有财有势者操纵选举,长期占据某些重要职位,雅典人设计出一种看似荒谬、实则十分有效的方法……雅典人认为,那些财大气粗、名声显赫的公民与那些不名一文、默默无闻的公民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切都取决于神意或运气。
材料二: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 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67年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在)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
材料三:在英国的政治选举活动中,拥有政党支持成为选举获胜的重要条件。人数较少的小党与第三党很难战胜以民主党和共和党作后盾的对手,在各种选举中,最后的角逐实际上是在这两大党之间进行。
(1)材料一中“十分有效的方法”是指哪一民主方式?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评价。(8分)
10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在选举方面发生的变化。这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8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这一现象对美国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答案:(1)方式:抽签选举。评价: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易造成权力的滥用。
(2)变化:财产和年龄的限制逐渐降低;妇女取得选举权;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趋势:民主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
(3)现象:两党操纵政治选举。影响:维护了共和政体。
解析:第(1)问,从“一切都取决于神意或运气”可知为“抽签选举”;评价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第(2)问,变化从材料中直接归纳;趋势从民主范围的角度来回答。第(3)问,从材料中可看出是美国的两党制,两党控制选举;影响从对政体的维护角度来回答。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尽管在表面上西方社会不同政治力量的思想和政策对立十分激烈,但在实际的政策上,某种纯粹的思想在现实政治中的体现越来越少,甚至根本就不存在。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说,在多元社会的环境里,任何一种完备性学说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所以,在现代西方民主政制的多数政治原则之下,现实的政治必须要有妥协。否则,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就难以与其多元主义的理念共存。
——李晓林著《当代西方多元主义理论和政治现象评析》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对材料中的核心观点进行探讨。(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12分)
答案:观点: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现实政治是多种力量妥协的结果。
论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政治主张,经过多年的反复较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光荣革命”,与封建王权达成妥协,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出现,二者联合斗争,最终通过与议会中占主体的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达成妥协,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面对邦联制下的社会动荡,各种政治力量聚集费城,经过长达近半年的争吵,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等不同政治势力达成妥协,通过了联邦宪法,确立起联邦制共和政体。
1789年大革命后的法国,君主派与共和派经过长期斗争,历经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帝制、封建专制,最终达成妥协,艰难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议会制共和制。
结论:综上所述,多元主义社会下,意味着多种利益诉求、政治主张的碰撞与交融,在多元社会环境中,妥协是推动现实政治进步的有效选择。
10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首先提炼出材料的核心观点。材料信息“在现代西方民主政制的多数政治原则之下,现实的政治必须要有妥协”得出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现实政治是多种力量妥协的结果。其次,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依据所学知识可运用英国“光荣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法国1875年宪法的颁布等史实进行论述。一定要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现代中国的2021-08-313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近代2021-08-318页
-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2021-08-3127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古代2021-08-318页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高中2020届高三上2021-08-3123页
- 2020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11 新人2021-08-316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西方2021-08-315页
- 2020高中历史第一单元2秦朝中央集2021-08-314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21-08-313页
- 2020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2021-08-3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