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00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三)
(限时20分钟)
1.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表明新中国外交( )
A.缺乏实际经验
B.拒绝与西方国家打交道
C.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屈从于苏联压力
C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说明新中国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故选C项;建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策是新中国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做出的最有利的决策,具有符合实际的可操作性,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所有国家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并没有排除西方国家,排除B项;“一边倒”是指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不是屈从于它的压力,排除D项。]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这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B [题干描述的内容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故选B项。]
3.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 )
A.“独立自主”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边倒”
C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C项正确;A项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方针,B、D两项属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内容,排除。]
4.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的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此次会议(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 3 -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B [由材料“亚洲最大的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可知,“此次会议”是指日内瓦会议,本次会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故选B项。]
5.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是因为周恩来主张( )
A.和平共处不称霸 B.求同存异谋发展
C.加强团结不结盟 D.区域互利求合作
B [根据题干关键词“菲律宾”“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可知。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符合要求。万隆会议初期,中国与参会国存在严重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后,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6.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
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
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
D [在亚非会议的过程中,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确保了会议的正常进行,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是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
7.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A.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B.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
C.最终实现了地区和平
D.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
B [根据“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体现了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故选B项;材料只体现了与苏联结盟没有体现包容性和开放性,排除A项;材料内容为毛泽东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认识,不能显示外交政策的结果,排除C项;此时中国的外交仍为革命外交,排除D项。]
8.“万隆会议的成功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可以分为国家间关系和思想意识两个层次。应该说,万隆会议是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的起点。”上述材料说明,万隆会议( )
- 3 -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推动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
C.有利于淡化意识形态的束缚
D.否定了“一边倒”外交的合理性
C [根据材料“万隆会议的成功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可以分为国家间关系和思想意识两个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强调共同发展,故选C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推动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排除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的核心仍然为“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排除D项。]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承诺,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存在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这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政策有哪些?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承诺,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概括美国的借口;根据材料中“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并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政策指出中国的选择;影响因素可从意识形态差异、国家利益等方面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中“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等信息回答。
[答案] (1)借口:新中国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承诺。选择:“一边倒”。因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第二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
- 3 -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2021-08-315页
- 高中历史第3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节2021-08-3112页
- 历史卷·2019届辽宁省六校协作体(本2021-08-3110页
-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笔记、提纲 历2021-08-31175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2021-08-312页
- 北京市2020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2021-08-3123页
-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2021-08-313页
- 【历史】广西玉林市启华高中2019-22021-08-319页
- 2020秋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2021-08-3124页
- 【历史】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实验高2021-08-31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