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6.00 KB
  • 2021-08-31 发布

2019-2020学年新突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第四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达标检测卷(四) (时间:45 分钟,分数: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60 分) 1.周恩来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 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 ) A.中共八大召开时 B.三大改造完成时 C.1954 年宪法通过时 D.改革开放开始时 解析: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共八大召开时,社会主义制度 已经建立,故 A 项错误;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故 B 项正确;1954 年宪 法通过时,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故 C 项错误;改革开放开始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 立,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这些“大跃进”时期的宣传( ) A.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农业生产成就 B.表明那时候的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 C.说明“大跃进”时期农民生活非常富裕 D.违背客观规律,是不切实际的浮夸表现 解析:歌谣未反映“大跃进”时期的现实状况,故 A 项错误;歌谣与农业科技无关,故 B 项错误;“大跃进”时期农民生活并不富裕,1959 年还遭遇了三年经济困难,故 C 项错误; 歌谣是不切实际的浮夸风,违背客观规律,故 D 项正确。 答案:D 3.票证是鲜活的历史。下图能反映出当时中国( ) ①社会上崇尚勤俭节约 ②日用物资比较匮乏 ③生活必需品定量供给 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图片与勤俭节约无关,故①错误;猪肉以 0.02 市斤计算,是非常少的,说明当时 物资匮乏,故②正确;计划经济之下,生活必需品定量供给,故③正确;图片时间 1961 年, 正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故④正确,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4.《人民日报》某篇社论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 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 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里的“新的社会组织”是 ( ) A.农业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村民委员会 解析:从材料“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来判 断,人民公社体现“政社合一”,故 C 项正确;农业互助组、农业合作社、村民委员会不能 体现“政社合一”,故 A、B、D 三项错误。 答案:C 5.1956—1966 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 ( )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牺牲了农业为代价 ②探索中曲折前进,有失误也有重大成就 ③ 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④开局和中期经济态势较好,后期有问题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1956—1966 年,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照搬苏联经验,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 故①正确;探索中曲折前进,有失误,如“大跃进”等,也有重大成就,如中共八大的正确 决策,故②正确;期间中国仍然坚持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找到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故③错 误;开局和后期经济态势较好,中期有问题,故④错误,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6.“这个东西禁是禁不了,要从地球上抹掉也不可能,因为农村有好几亿剩余劳动力要 找出路。”在农业改革进程中,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这个东西”是( ) A.国有全民企业 B.民营企业 C.乡镇企业 D.“包产到户” 解析:国有全民企业并不能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并且这个时期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也 开始产生剩余劳动力,故 A 项错误;民营企业是一个与国有企业的对应的概念,其范围很大, 且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主要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故 B 项错误;乡镇企业是农村集体经济 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在当时确 实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故 C 项正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包 产到户”导致的,故 D 项错误。 答案:C 7.“个体户”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下面两张图片是个体 户经营情景。这反映了中国(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丰富人们生活 D.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20 世纪 80 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 1992 年,初步建立是在 21 世纪初,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1978 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实行,全面展开应该是在 1992 年南方谈话后,与题意不符,故 B 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主要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题意不符,故 C 项错误;“个体户”的出现打破了计划体 制下的单一公有制,体现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故 D 项正确。 答案:D 8.下图反映的是 1980 年和 1990 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 A.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已完成“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 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实现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国有经济比例下降明显,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比例增长迅速,故 A 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 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时,故 B 项错误;“三步走” 战略的第一步是解决温饱问题,时间虽然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与题干时间相符,但是材料 反映的不是温饱问题的解决,故 C 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 21 世纪初基本实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A 9.1992 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 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 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海南建省并确定为经济特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事件应该发生在 1992 年南方谈话之后,1978 年开始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与此题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此题 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1988 年海南建省并确定经济特区,与此题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 1992 年在南方谈话之后召开了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0.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 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长江三角洲属于(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沿边开放城镇 解析:长江三角洲不属于经济特区,故 A 项错误;长江三角洲属于沿海开放区,故 B 项 正确;长江三角洲不属于沿海开放城市,故 C 项错误;长江三角洲不属于沿边开放城镇,故 D 项错误。 答案:B 11.199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 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一决定是( ) A.拉开设立经济开放区的序幕 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策 C.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的标志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标志 解析:1980 年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拉开设立经济开放区的序幕,故 A 项错误;为了深化 改革、扩大开放,中共中央决定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 故 B 项正确;2001 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21 世纪初,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B 12.英国《金融时报》:“自 1978 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 1984 年、1992 年和 2001 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四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是在 1980 年,与材料 1984 年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三个 代表”理论的提出是在 2000 年,故 B 项错误;开放开发上海浦东是在 1990 年,故 C 项错误; 扩大企业自主权是 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是在 1992 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2001 年,故 D 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段描写 1946 年华北农民没收地主田契的精彩片断:那 破鞋女人却从里间闯出来了……向她丈夫怪声怪气的问道:“简直是一帮土匪,把地契全拿 走了么?”“你这个死人呀!你就都给人拿走了,你的地不是买来的么?难道是抢的!” 材料二 寡妇们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下,只好互助求生。她们说:“如果实行包产到户, 不带我们的话,要求给一条牛,一张犁,8 个寡妇互助。” ——1961 年 3 月田家英致毛泽东信,转引自《农村人民公社史》第 260 页 材料三 蔡玉其《生产队责任制合同书》(1981 年)分三大部分,103 个小项目,把当时生 产队分给蔡玉其家的土地、林木、农具等按六大类填写,除土地外全部做了折价计算。 (1)材料一中夫妇各自在下表中的“成分”一栏应填写什么?他们遭遇了哪一历史事件? (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60 年代初我国“包产到户”试验出现的背景。(8 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一的“分田”主要不同。材料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有哪些伟大的历史作用?(8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成分”,根据材料一中“没收地主田契”可以推测出其成分 一栏应该是地主;第二小问“事件”,根据所学知识,1946 年左右涉及没收地主土地的主要 是土地改革。第(2)问,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 1961 年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的背景为“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等“左”倾错误导致的三年经济困难;在经济出现困难的情况下,中央提出了“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第(3)问,第一小问“不同”,主要涉及土地所有权的 不同,材料一中为农民土地所有,材料二中为国家土地所有制;第二小问“作用”,从农民、 农村和城市三个角度回答。 答案:(1)成分:地主。 事件:1947—1952 年的土地改革。 (2)背景:1958 年“三面红旗”为代表的“左”倾错误泛滥,造成三年严重困难;1960 年 冬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失误。 (3)不同:土地所有权不同,材料一土地属于农民所有,材料四属于国家(集体)所有。 作用: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真正开始了历史性变革;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4.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 2015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开放发展”的口号, 这是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话语权的关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五年计划”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请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 (4 分) (2)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请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的内容和中心环节。(4 分) (3)经过 30 多年的努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促进上海 对外开放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4 分) (4)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中,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 了哪些重大的决定?(4 分) (5)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历程,你认为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 是什么?(4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一五”计划的特点不难作答。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 直接作答即可。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上海对外开放的举措不难作答。第(4)问,根据所学 知识,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十四届三中全会 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第(5)问,根据材料,从新中国成立 之初的“一五”计划到 80 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可以从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实事 求是和坚持改革开放等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 (2)内容:国有企业改革。 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举措:将上海列为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4)决定: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5)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事求是;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