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74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一历史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題
1.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说:“刹帝利、婆罗门、吠舍和首陀罗岀家,就如同江河大川入海。之前,它们虽各有名称,但当汇入大海时,便通称一个名字,叫作大海。”释迦牟尼在此强调的是
A. 世俗社会不应该存在种姓制度 B. 佛教是印度各种思想的源头
C. 种姓源自印度特有地理环境 D. 佛教之中没有种姓等级差别
【答案】D
【解析】
【详解】释迦牟尼把印度社会中刹帝利等四个种姓等级比喻成江河大川,指出(世人)一旦(出家进入佛教,如同江河大川)融入大海,便只有大海一个名字,强调进入佛教中的众生,没有种姓等级差别,D项正确;释迦牟尼没有批判和否定世俗社会的种姓制度,A项错误;佛教并不是印度各种思想的源头,B项错误;种姓是印度历史发展的结果,不是地理环境的产物,C项错误。
2.亚历山大在征服埃及后,跋涉到埃及西部沙漠,拜谒埃及太阳神庙;在征服巴比伦后,下令重建被波斯人毁掉的神庙,并亲自祭祀巴比伦城的守护神。亚历山大此举
A. 传播了马其顿帝国的先进文化 B. 重建了被征服地区的宗教信仰
C. 增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 D. 调解了埃及与巴比伦间的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
亚历山大在征服过程中,拜谒、重建当地人的神庙,亲自祭祀当地的守护神,尊重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增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亚历山大“传播了马其顿帝国的先进文化”,A项错误;“重建”宗教信仰与尊重当地人的信仰不符,B项错误;材料与“调解埃及与巴比伦间的矛盾”无关,D项错误。
3.中世纪的欧洲农民,农忙时在庄园里从事田间劳役,包括耕地、播种、收割、剪羊毛、除草等。农闲时还要为庄园领主进行家庭劳役,如修缮房舍、磨面、制酒、打铁、制作武器等。据此可知,中世纪的欧洲
A. 农民劳役负担沉重 B. 庄园是基本经济组织
C. 地租形式较为单一 D. 手工业门类较为齐全
【答案】A
【解析】
【详解】欧洲农民农忙时从事的田间劳役名目繁多,农闲时还要承担相应的劳役,这反映出农民劳役负担沉重,A正确;BCD与材料反映的主旨无关,排除。
4.俄国的伊凡四世向各地派遣许多出身低微的特使,他们拥有审判职能,监督职能以及为特别的开支进行征税的权力。这些“特使”的出现
A. 破坏了“特辖领地制” B. 加强了沙皇对地方的控制
C. 使基辅罗斯陷入分裂 D. 抵御了蒙古远征军的侵扰
【答案】B
【解析】
【详解】伊凡四世派遣易于操控的“特使”到各地进行监督、审判和征税,加强了沙皇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特使和“特辖领地制”均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双方并不矛盾,A项错误;伊凡四世即位时,基辅罗斯时代已经结束了近三百年,C项错误;特使不是军事力量,与抵御蒙古远征军的侵扰无关,D项错误。
5.754〜816年,阿拉伯帝国存在着一个专门的翻译机关——“智慧宫”,该翻译机关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大量文献,介绍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得等人的科学成就。可见,此时期的阿拉伯人
A. 在文化上缺乏创造性 B. 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C. 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 D. 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八世纪中期开始,阿拉伯帝国设立专门机关,搜集和翻译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文献,介绍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科学成就,体现出阿拉伯人强烈的求知欲望,C项正确;阿拉伯人在文化上并不缺乏创造性,A项错误;阿拉伯帝国并没有征服中国、罗马和希腊等地,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人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D项错误。
6.下表为班图人大迁徙的概况。据表中信息可知,班图人大迁徙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qbm-image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BM/2020/7/27/2515092985389056/2515210075316225/STEM/58d163b7739645c79084e0b65cc4cc29.png]
A. 破坏了南非的先进生产方式 B. 促使撒哈拉以南地区形成统一国家
C. 加速了阿拉伯帝国衰弱的进程 D. 有利于古代非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最终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等信息可知,班图人迁徙后与非洲当地人融合,形成新的族群,这有利于古代非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班图人迁徙后与非洲人融合并形成新的族群和民族,没有体现对南非先进生产方式的破坏,A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班图人与非洲人的融合,没有强调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统一,并且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阿拉伯帝国的衰落与统治阶级腐败有直接关系,与材料内容无关,并且与阿拉伯帝国相关的信息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内容,C项错误。
7.16世纪末,荷兰一些省区出资组建了一支船队,船队在探险过程中绘制了准确的地图和海图,搜集了北极地区丰富的气象资料。领导这支船队的著名航海家是
A. 卡伯特 B. 哈得逊 C. 巴伦支 D. 德雷克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故选C;英国人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哈得逊探索北冰洋通往亚洲的航路,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合恩角,排除ABD。
【点睛】
8.下面为1550〜1800年美洲贵金属的流向情况表(单位:百万帝国银元)。表中现象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qbm-image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BM/2020/7/27/2515092985389056/2515210075332608/STEM/9cb71ac7b1874e2587554b33eba43b03.png]
A. 表明欧、美、亚三角贸易规模扩大 B. 加速了西葡两国封建制度的解体
C. 使全球贸易中心由欧洲移至东亚 D. 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新航路开辟后的近三百年间,大量贵金属由美洲流向西班牙、葡萄牙,引起了价格革命,加速了西葡两国封建制度的解体,B项正确;三角贸易主要是在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展开,与亚洲没有关系,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的西欧,而不是太平洋沿岸的东亚,C项错误;19世纪以前,大量贵金属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不会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项错误。
9.如图是16世纪出现的一种学说。该学说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qbm-image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BM/2020/7/27/2515092985389056/2515210075332609/STEM/8d3c55d538f14b44b46ef2cf4d7cf828.png]
A. 否定了宗教的价值 B. 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
C. 丰富了科学的门类 D. 促使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促使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宗教的价值问题,排除A;B项是牛顿力学,排除B;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10.在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统治时代,女王拥有任命内阁大臣的权力,内阁大臣直接接受女王领导,彼此不存在横向联系,也无须协商一致。这表明当时英国
A. “光荣革命”的成果丧失 B. 君主掌握行政权
C. 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D. 民主原则遭破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女王拥有任命内阁大臣的权力,内阁大臣直接接受女王领导”可以看出女王仍然掌握了国家的一部分行政权力,B正确;“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受限,其成果并没有丧失,排除A;C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原则是否遭到破坏,排除D。
11.1775年,北美大陆军将军乔治华盛顿对手下将士们说:“我们拿起武器是为了捍卫我们的自由和财产,保护我们的妻儿,决定他们的生死,希望有朝一日美利坚人可以分享共同的情感,充分享受由政府带来的福祉。”华盛顿意在阐述
A. 北美独立战争的必要性 B. 南北实现统一的正当性
C. 美国联邦政府的民主性 D. 制定联邦宪法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北美革命者的眼中,独立战争是捍卫自身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的一项合法性事业,是实现政治独立和权利自由的正当手段,反映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必要性,故选A;1861-1865年南北战争,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的联邦制,排除CD。
【点睛】
12.如图是1771年法国设计师居诺制造的“汽车”,居诺成功利用一个棘轮装置把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成设备动力。这一发明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qbm-image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BM/2020/7/20/2509872035782656/2509994578911232/STEM/dafe543d56b24d04885b8e46985e0091.png]
A. 反映出瓦特“复动式蒸汽机”的推广 B. 有利于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
C. 表明内燃机的创制获得重大突破 D. 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动力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居诺成功利用一个棘轮装置把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成设备动力”可知这和发动机结构的原理基本一致,为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业的动力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撑,故选D;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电力技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材料时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错误;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
13.19世纪初,法国思想家圣西门主张:工业者阶级应和皇帝缔结一种联盟,就像以前和路易十五所缔结的一样。它应该和君主政权共同努力来建立工业制度,在这种制度中,最出色的工业者将成为首要阶级,管理国家的经济。这说明圣西门
A. 认可工业化社会中的剥削现象 B.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C. 希望通过和平手段废除君主制 D. 主张通过和平改造实现理想社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工业者阶级应和皇帝缔结一种联盟,就像以前和路易十五所缔结的一样”可知,圣西门主张通过和平改造实现理想社会,故选D;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废除君主制”,排除C。
【点睛】
14.下表是英国为“开发非洲”而成立的垄断公司,这些公司的成立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qbm-image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BM/2020/7/27/2515092985389056/2515210075365376/STEM/4cb4b19c92ea416796afdfbcd69996a9.png]
A. 提高了奴隶贸易的经济收益 B. 标志着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出现
C. 违背了柏林会议的瓜分原则 D. 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时期英国在非洲成立垄断公司,为英国侵略非洲提供了便利,客观上加强了英国与非洲的联系,即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D项正确;奴隶贸易在19世纪后半期逐渐被禁止并结束,A项错误;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而形成的组织形式,而材料中的垄断公司是英国为侵略非洲而成立的特许垄断公司,不属于资本主义垄断组织,B项错误;柏林会议的瓜分原则是指1884年通过柏林会议规定的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的“有效原则”,而材料中英国成立的垄断公司在1882年已经建立,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15.1869〜1872年,日本取消人口迁徙和职业选择限制以及贱民身份,允许未任官职的华族和士族从事农工商业。上述措施
A. 培植了军国主义 B. 加速了日本传统体制的瓦解
C. 强化了中央集权 D. 扩大了倒幕运动的群众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明治维新时期,不再限制人口迁徙和职业选择,废除封建身份,允许普通贵族从事农工商业等措施,有利于日本的近代化,加速了日本传统体制的瓦解,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日本培植了“军国主义”,A项错误;废除封建人身束缚与强化中央集权无关,C项错误;倒幕运动在1868年已经取得了胜利,D项错误。
16.随着1890年俾斯麦的下台,德皇威廉二世开始执政,他拒绝了俄国沙皇续订《再保险条约》三年的建议,终结了与俄国的同盟关系。据此可推知,威廉二世的这一举动
A. 强化了德奥两国的关系 B. 弥合了德英两国的矛盾
C. 激化了俄英两国的矛厉 D. 促使俄奥两国形成同盟
【答案】A
【解析】
【详解】德国为了对抗法国,与沙俄终结了同盟关系,加强了与奥匈帝国的关系,故选A,排除D;为了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英德矛盾激化,排除B;德国总结了与俄国的同盟关系,促使英国与俄国的联合,排除C。
【点睛】
17.1918年11月,德国和奥地利的议会一致宣布同意奥地利合并于德国,但这一决议遭到法国的强烈反对。1921年,奥地利再次投票,赞成合并者占压倒性多数,但法国仍坚决反对。这说明
A. 法国出于自身利益破坏了凡尔赛体系
B. 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C. 削弱德国成为一战后法国的战略目标
D. 法国主导了一战后欧洲的政治秩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宣布同意奥地利合并于德国,但这一决议遭到法国的强烈反对……但法国仍坚决反对”可知,法国反对奥地利合并于德国,从而削弱德国,即削弱德国成为一战后法国的战略目标,C项正确;《凡尔赛合约》及其随后签订的对奥、匈、保、土的各项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因此1918年还未形成凡尔赛体系,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法国反对奥地利合并于德国,没有体现绥靖政策对法西斯势力扩张的作用,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法国反对奥地利合并于德国,即体现了法国削弱德国的意图,无法体现法国主导了一战后欧洲的政治秩序,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18.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主要的、真正的、实际掌握了全部政权机关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另一个是补充的、附属的、监督性的政权,即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由此可见
A. 二月革命缓解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
B. 反专制成为当时俄国各阶层的迫切愿望
C. 二月革命背离了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
D. 当时俄国局势正处于过渡的不稳定阶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在的局面,其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权力,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属于一个附属的政权,也试图要掌握权力,这反映出了俄国局势正处于过渡的不稳定阶段,双方的矛盾必将不断激化,故D正确,排除A;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排除B;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19.1917年,墨西哥制宪会议代表说道广教上把教会利益置于国家的利益之上……让教士教育学生并传授知识,不仅会将国家置于保守不前的危险境地,还会阻碍墨西哥社会的自然发展,最终上述提议的基本精神被写入宪法。上述提议的通过
A. 体现了殖民者的奴化教育 B. 违背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C. 有利于废除君主专制政体 D. 推动了墨西哥教育世俗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提议认为“教士教育学生并传授知识,不仅会将国家置于保守不前的危险境地,还会阻碍墨西哥社会的自然发展”,最后制宪会议通过提议,说明墨西哥否定了教士教育学生,推动了墨西哥教育世俗化,故选D;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
20.如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次战役示意图。这次战役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qbm-image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BM/2020/7/27/2515092985389056/2515210075398144/STEM/76bd6a200c3244829e904a7543ccfeaa.png]
A. 直接推动了德国的投降 B.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 促使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D. 体现了德军“闪击战”的战术特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一战役成为苏德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B项正确;直接推动德国投降的是柏林战役,A项错误;德国突袭波兰促使英法被迫对德宣战,C项错误;斯大林格勒战役持续了半年多,与“闪击战”的战术特点不符,D项错误。
21.20世纪60年代,沙特阿拉伯大力发展炼油和石油化学工业,依靠石油收入,发展国民经济中其他部门如纺织、食品等,全面开发地区经济。这反映出沙特阿拉伯
A. 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道路 B. 掌握了本国石油资源控制权
C. 谋求国民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D. 增加石油工业在经济中比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大力发展炼油、石油化学工业、纺织、食品等部门,“全面开发地区经济”,反映出沙特阿拉伯谋求国民经济结构的多样化,C项正确;“以轻工业为主”与“大力发展炼油和化学工业”不符,A项错误;“掌握了本国石油资源控制权”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增加“石油工业在经济中比重”与“全面开发地区经济”不符,D项错误。
22.下表为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间阶层”占劳动人口的比重情况。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qbm-image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BM/2020/7/27/2515092985389056/2515210075406336/STEM/27076d3ae9684647bd02b5d9ca1a2526.png]
A. 生产关系的调整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B. 日本成为战后科技革命中心
C. 社会结构的固化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D. 美国与西欧出现“滞胀”现彖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调整了经济发展策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有所发展,从而使社会阶层的组成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故A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日本科技发展的情况,排除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社会阶层在不断变化,并没有固化,排除C;滞胀出现于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
23.苏联解体后,美国在越过大西洋进行北约东扩的同时,还将全球战略的重点逐步移向太平洋,实行东西双向并进的政策,分别营建“大西洋共同体”和“太平洋共同体”。这反映出
A. 美国主导世界多极化格局 B. 世界局势总体趋向动荡
C. 冷战中心从欧洲转向亚洲 D. 美国图谋建立单极世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两极格局结束后,推行北约东扩,并将全球战略的重点移向太平洋,营建“大西洋共同体”和“太平洋共同体”等,反映出美国图谋建立单极世界,D项正确;世界多极化格局至今并未形成,A项错误;当今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而非动荡,B项错误;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C项错误。
24.2019年,美国人工智能公司Kneron仅使用手机上的一张照片,便成功骗过了荷兰最大的机场——史基浦机场自动登机终端上的传感器。他们还声称使用同样的方式进入了中国的火车站网络系统。这说明
A. 社会信息化削弱了经济全球化
B. 手机的使用促进了知识共享
C. 高新技术的滥用危害公共安全
D. 网络对社会安全是弊大于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美国人工智能公司仅使用手机上的一张照片,便成功骗过了自动登机终端上的传感器,并以同样的方式进入了中国的火车站网络系统,材料说明高新技术的滥用危害公共安全,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削弱了经济全球化”,排除A;材料并非说明知识共享,而是说明信息技术的危害,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网络对社会安全“利”,排除D。
【点睛】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河流域四面多对侵略者敞开,易遭到攻击。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晏利人、亚述人和嘉乐迪人,各民族之间代代你争我夺,一切都是转瞬即逝和变幻无常的。虽然巴比伦人也敬奉神灵,但从根本上说,巴比伦是一个法制社会。《汉谟拉比法典》开始假借神的口吻说法,一旦转入世俗条文后,就把神抛到一边。这部法典不仅阐明了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使巴比伦人从心理上摆脱了生活变幻无常的阴影。
——摘编自刘文《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材料二 法老要向玛阿特(古埃及一位女神)敬献食物,由此获得“神力”,统治埃及。对农民来说,遵守玛阿特意味着诚实劳动;对官员来说,意味着秉公办事;对士兵来说,意味着忠于职守。在埃及这片土地上,尼罗河定期泛滥,人们丰衣足食,社会井然有序。在四千年的埃及文明史上,虽有外族入侵,但它基本上保持了法老文化的内核。
——摘编自赵克仁《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在社会整体面貌上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
【答案】(1)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作用: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使人们摆脱了生活无常的心理阴影,有利于社会稳定.
(2)差异:古埃及是神权社会;两河流城是法制社会。
主要因素: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民族因素;文化继承性的强弱。
【解析】
【详解】(1)地位:根据所学可得出其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作用:根据所学可从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使人们摆脱了生活无常的心理阴影、有利于社会稳定等角度概括。
(2)差异:根据“法老要向玛阿特(古埃及一位女神)敬献食物,由此获得“神力”,统治埃及”可得出古埃及是神权社会;根据“巴比伦是一个法制社会。”得出两河流城是法制社会。主要因素:根据所学可从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民族因素、文化继承性的强弱等角度概括。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简单“复古”而在于“创新”。文艺复兴包括了一系列较大的历史事件和丰富内容,它把人的自由与解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整个主题就是重新恢复与升华“人”的主体价值,其锋芒首先指向中世纪神学的蒙昧主义与禁欲主义。
——摘编自孙锦泉《论盘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基础》
材料二 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他亲自主持国务会议,签署一切国事公文,向各省派出具有财务、司法、暑察、行政和军事权力的财政官,任命各省市主要官吏。贵族和教士作为特权等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不仅不负担纳税义务,而且占据了全部宗教、军政、司法要职。对农民、城市平民及资产阶级等第三等级实行专政,压制言论,与第三等级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与此同时,路易十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使法国成为欧洲除英国之外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一些法国先进思想家对社会弊端的分析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最终汇为一股强大的思潮,即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摘编自【英】杰瑞米斯坦格鲁、【美】詹姆斯加维《极简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复古”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历史影响。
【答案】(1)关系:“复古”是形式,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创新”是手段,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2)原因:法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社会阶层对立严重,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3)共同历史影响:冲击了宗教神权思想;打击了封建制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详解】
(1)关系:根据材料一中“(文艺复兴)把人的自由与解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重新恢复与升华‘人’的主体价值,其锋芒首先指向中世纪神学的蒙昧主义与禁欲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复古”是形式,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创新”是手段,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他亲自主持国务会议,签署一切国事公文……”可知,法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根据“贵族和教士作为特权等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与第三等级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可知,社会阶层对立严重,矛盾激化;根据“法国成为欧洲除英国之外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可知,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还包括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3)共同历史影响:根据材料一中“锋芒首先指向中世纪神学的蒙昧主义与禁欲主义”,材料二中“一些法国先进思想家对社会弊端的分析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最终汇为一股强大的思潮”,综合两则材料及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历史影响有,冲击了宗教神权思想,打击了封建制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玛丽巴顿》是英国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848年。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经济危机时期。英国纺织工业的腹地——曼彻斯特,生意极不景气,工厂停产,棉布滞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棉纺厂老工人约翰巴顿为工厂老板辛勤劳动了一生,仍在贫困线上挣扎。而他的老板却一次次搬到更好的房子里去居住。约翰巴顿在生活的打击下,逐步认清了资本家的剥削本质,他积极参加工人的请愿和罢工斗争,成为宪章派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被工人们推选为代表,到伦敦向国会请愿。结果遭到英国议会的否决,请愿失败,约翰巴顿最终落得被解雇的命运。
——据英】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等整理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情节:约翰巴顿积极参加工人的请愿和罢工斗争,成为宪章派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被工人们推选为代表,到伦敦向国会请愿。
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英国宪章运动的兴起。
概述和评价: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一方面经济得到极大地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工人阶级生活悲惨,政治权利不能得到保障,导致工人阶级与资本家矛盾激化,为了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和保障政治权利,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1836—1848年英国工人们掀起了宪章运动,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他们把自己的要求以《人民宪章》的形式发表。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称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但运动最后失败,其失败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从反面反映了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要求。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如依据材料“约翰巴顿在生活的打击下,逐步认清了资本家的剥削本质,他积极参加工人的请愿和罢工斗争,成为宪章派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被工人们推选为代表,到伦敦向国会请愿”提取情节,然后根据情节,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现象是反映了英国宪章运动的兴起,结合宪章运动的背景、概况以及影响进行概述和评价。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党和国家面临一系列问題,对斯大林登峰造极的个人亲拜,以及由此引起的民主法制的破坏、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状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很大的压抑。赫鲁晓夫上台后对斯大林的政策作了一些调整,却遇到了一个现实问题,即如何对待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改革就难以进行。
——摘编自【俄】亚历山大佩日科夫《“解冻”的赫鲁晓夫》
材料二
马克思曾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国家的权力日渐缩小,自治机构的权力日趋扩大。1950年,南斯拉夫颁布《工人自治法》,由国家所有制开始转变为所谓的社会所有制。1963年,通过第三部宪法,决定所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实行自治原则,并允许共和国和自治省行使主权。1953〜1963年,南斯拉夫经济发展的速度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从1971年开始,又实行“国家集体元首制”和“议会代表团制”,提出要把企业改造成为劳动者的自由联合体,实行联合劳动,成立联合劳动组织。但是,改革也导致本位主义与分散主义盛行,最终把这个国家拖向了瓦解的深渊。
——摘编自江春泽、汪丽敏等《南斯拉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历史背景,并说明赫鲁晓夫在“现实问题”上所采取的重要行动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并分析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影响.
【答案】(1)历史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未变,农业、轻工业发展比较落后。
重要行动及积极作用: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2)相同点:集体领导制;改革企业管理体制.
影响:是对杜会主文建设道路和形式的有益探索;调动了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板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导致地方主义抬头,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解析】
【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苏联党和国家面临一系列问題,对斯大林登峰造极的个人崇拜”“民主法制的破坏、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状态”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上台时期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个人崇拜现象严重,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致农业、轻工业得不到发展,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重要行动及积极作用,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个人崇拜现象严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大会闭幕前夕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种种表现及其严重后果进行了批判,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2)相同点,根据材料“由国家所有制开始转变为所谓的社会所有制”可知,所有制逐渐转变为社会所有制,体现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改造的集体领导制,这与赫鲁晓夫时期的集体领导相似;根据材料“把企业改造成为劳动者的自由联合体,实行联合劳动,成立联合劳动组织”可知,南斯拉夫改革对企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赫鲁晓夫也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影响,根据材料“决定所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实行自治原则,并允许共和国和自治省行使主权”可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改革扩大地方、企业的权力,这有利于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板性,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对杜会主文建设道路和形式的有益探索;根据材料“改革也导致本位主义与分散主义盛行,最终把这个国家拖向了瓦解的深渊”可得出改革导致地方主义抬头,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相关文档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20世2021-08-313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2021-08-313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25课 当今2021-08-317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2021-08-3146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2021-08-315页
-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2021-08-317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2021-08-315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2单元 6 殖民扩张2021-08-31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2021-08-312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2021-08-3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