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 MB
  • 2021-09-02 发布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11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1课时客观题满分固本教案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最 新 考 纲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考 情 分 析 核心考点 ‎5年全国卷真题印证 ‎5年全国卷考频 唯物辩证法 的联系观 ‎2019·全国卷Ⅰ,T22;2019·全国卷Ⅱ,T21;2019·全国卷Ⅱ,T22;2019·全国卷Ⅲ,T22;2018·全国卷Ⅲ,T21;2017·全国卷Ⅰ,T22;2017·全国卷Ⅲ,T40(2);2015·全国卷Ⅱ,T22‎ ‎5年8考 唯物辩证法 的发展观 ‎2019·全国卷Ⅰ,T23;2015·全国卷Ⅱ,T21‎ ‎5年2考 唯物辩证法 的矛盾观 ‎2019·全国卷Ⅰ,T21;2019·全国卷Ⅱ,T21;2018·全国卷Ⅰ,T22;2018·全国卷Ⅱ,T21;2017·全国卷Ⅰ,T20;2016·全国卷Ⅰ,T21;2016·全国卷Ⅰ,T23;2016·全国卷Ⅱ,T39(1);2016·全国卷Ⅲ,T20‎ ‎5年11考 辩证否定观 与创新意识 ‎2019·全国卷Ⅲ,T21;2019·全国卷Ⅲ,T23;2018·全国卷Ⅰ,T40(3);2017·全国卷Ⅱ,T22‎ ‎5年7考 31‎ ‎;2017·全国卷Ⅲ,T20;2017·全国卷Ⅱ,T40(1);2016·全国卷Ⅱ,T21‎ 备考攻略 时政热点 关注我国的各项重大工程建设,如铁路、桥梁等交通工程,运用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创新观点等知识分析其成功过程及创新成果。关注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发展规划与举措,如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对外开放等,运用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矛盾观点等分析其制定的依据和具体实施措施。关注我国新时代各个方面的发展形势和改革进程,运用发展观点、矛盾观点、辩证否定观等分析应对措施和发展前景。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生活焦点 关注居民特别关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如运动热、健康热、出行热、国家热、培训热等,分析这些现象与活动中蕴含的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创新观点等。提高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增强其公共参与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题目训练 ‎①客观题的训练,要注意漫画类、引言类选择题的训练,把握解答这类题型的基本要求;要注意加强对联系、发展、矛盾、创新中的易错知识点的集中性分析辨别,走出一些理论界定的误区。‎ ‎②主观题的训练,要注意结合措施类、认识类、原因类等题型,从中观知识切入(如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等)、微观知识切入(如联系、矛盾的某一个属性等)等角度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规范组织答案要点的能力。‎ 31‎ 第一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联系及其特征 ‎1.(2019·全国卷Ⅱ,22)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  )‎ ‎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 A [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并根据这项研究成果研制出全新材料,说明人类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①正确。天然蛋白丝属于自在事物,科学家通过研究更加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人造纤维等,说明通过科学实验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②正确。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二者不存在高低、简单与复杂之分,③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说法错误。]‎ ‎2.(2015·全国卷Ⅱ,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谈谈对苏轼的《琴诗》的理解。首先,琴声是人为事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①正确。②否认了人的主观世界对琴声的感受与影响,排除。琴、指、琴声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③正确。美妙的音乐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④只看到了指与琴的关系,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 ‎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2018·全国卷Ⅲ,21)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②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 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体现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着整体功能,③正确。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体现了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④正确。故选D。]‎ 整体与部分的功能 整体与部分的功能各不相同。整体的某些功能,部分可以具有。但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4.(2019·全国卷Ⅰ,22)在科技创新中,‎ 31‎ 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  )‎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②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 ‎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孤岛现象”的突出表现是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这启示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③正确。在科技创新中,“孤岛现象”的存在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这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④正确。我们应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关键部分,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我们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而不是实现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②排除。]‎ 关于联系观点中的“最大化”‎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等,即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而不是各个部分功能的最大化;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等,即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最大化,而不是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5.(2019·全国卷Ⅲ,22)毛泽东说:“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至全功尽弃的,有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部分及其变化不影响整体的功能 B.在一些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 C.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D.只要充分发挥部分的作用,就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C [毛泽东强调,一个败仗或一个胜仗有时对战争全局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这说明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C符合题意。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部分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A说法错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立足整体,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B说法错误。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但D中“就能”说法太绝对,排除。]‎ ‎[教师备选题]‎ ‎1.(2017·全国卷Ⅰ,22)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 31‎ 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  )‎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该油气田的做法是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通过实践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表现,①正确。该油气田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免不利条件,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从而创造新的价值,④正确。“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②错误。材料强调了人们根据联系的多样性进行实践活动。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客观的,而不是由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的,③错误。]‎ ‎2.(2016·海南卷,19)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强调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 ‎①部分的性质和功能受整体的性质和功能的制约 ②整体中各部分的性质和功能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④整体与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同等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③强调了关键部分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整体与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不同,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④说法错误。习近平指出,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强调了要立足整体,因为部分的性质和功能受整体的性质和功能的制约,①符合题意。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强调了整体中各部分的性质和功能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②符合题意。]‎ ‎3.(2019·全国卷Ⅱ,21)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要求,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②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前提 ‎③系统优化方法是着眼于事物整体性的重要方法论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31‎ C.②③ D.③④‎ C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说明只有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正确。实现乡村振兴,统筹谋划农村“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协同性、关联性,做到整体部署,协调推进,这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体现了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认识事物,③正确。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故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系统优化的重要性,没有强调关键部分的功能,故④不选。]‎ ‎1.区分联系的三个特征 特征 原理 方法论 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联系 多样性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  区分联系三个特征的技巧 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2.把握联系中的两个关系 原理 ‎ 世界观 方法论 错误观点 整体 与部 分的 辩证 关系 整体不同于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也制约着整体,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用部分代替整体,以偏概全 系统 与要 素的 统一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 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实践中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 系统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 31‎ 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 ‎ 系统与整体 系统与整体之间有着共性之处,立足整体以寻求最优目标与运用系统优化方法中的综合思维方式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两者不能简单等同起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才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易错诊断·明原委]‎ ‎1.(2018·全国卷Ⅲ,21②)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58)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但不是说二者之间可以不受彼此的影响。‎ ‎2.(2017·全国卷Ⅰ,22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55)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决定事物联系多样性的不是人类活动的多样性,而是客观事物的多样性。‎ ‎3.(2019·全国卷Ⅱ,22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人化”的特点。‎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55)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4.(2020·高考预测)人们需要根据自身意愿去建立新的联系。‎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56)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们不能根据自身意愿去建立新的联系。‎ ‎5.(2019·全国卷Ⅰ,22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58)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上,只能是立足于整体,而不能立足于部分。‎ ‎6.(2019·全国卷Ⅲ,22 B)在一些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57)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功能、地位等的不同,决定了只能是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不能颠倒二者关系。‎ ‎[考向预测·定高考]‎ ‎ 依托漫画、引言、实例等素材,考查联系的各个特征,贯彻科学精神 ‎1.下图漫画(刘志永·《馅饼定律》:“当天上掉下馅饼的时候,小心地上也有一个陷阱在等着你。”)这告诉我们(  )‎ 31‎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的各种条件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一事物与其他一切事物相互联系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事物 ‎④价值观决定人们的行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漫画《馅饼定律》中的馅饼和陷阱,既代表着我们面对着的联系是多样性,又意味着要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①③符合题意。联系具有普遍性,不等于一事物与其他一切事物相互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②说法错误。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而不能决定人们的行为,④说法错误。]‎ 联系的普遍性与条件性 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具备了条件,事物之间才形成联系。所以,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24小时营业、没有收银员,扫码开门、自主选购、结算支付解锁出门。”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无人便利店”。它的优势就是数据的跨平台打通。通过互联网将消费者线上和线下的购买行为数据打通,根据消费者过去的历史购物记录,让消费者在商场里更快地找到想要的货物。这体现了(  )‎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基于人的需要的联系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③④‎ B [本题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联系具有普遍性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且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中的“任何事物之间”和“基于人的需要”说法错误,排除。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④中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说法错误,排除。“无人便利店”通过互联网将消费者线上和线下的购买行为数据打通等信息,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也表明联系具有客观性,‎ 31‎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①③正确。]‎ ‎ 结合解决现实问题的实例,考查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系统优化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封闭小区等封闭式管理是当前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一大问题。实现“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这一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推进部门、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需要(  )‎ ‎①根据人民群众的意愿建立新联系 ‎②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 ‎④坚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C [不能根据意愿去建立联系,①错误。④强调局部,不是从整体或系统角度分析问题,故不符合题意。②③中的措施都符合题干中互联互通的要求,故符合题意。]‎ 把握题干的指向 解答整体与部分的选择题时,要注意把握两个方面的指向。一是明确题干强调的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区别,还是二者之间的联系;二是明确题干强调的是整体的重要性,还是部分的重要性。‎ ‎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发展的普遍性与实质 ‎1.(2014·全国卷Ⅰ,20)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本题的题眼是“拿破仑的中国狮子论”“习近平主席的新中国狮子论”之间的对比、变化。拿破仑的中国狮子论体现的是片面的、静止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31‎ 而习近平主席的新中国狮子论的观点要求人们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克服片面性和静止地看问题,同时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①④符合题意,选B项。材料未涉及辩证否定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事必躬亲”说法错误,③排除。]‎ 把握成语的特定含义 中国的很多成语中都蕴含着一定的哲学思想,包括发展观点、联系观点、全面观点等。对这些成语体现哲学观点的理解,不要局限于字、词的含义,更重要是把握其自身寓意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 发展的状态 ‎2.(2019·全国卷Ⅰ,23)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材料强调,一以贯之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必然会取得重大成效,说明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③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④正确。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并非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①说法错误。场所的变更也能引起质变,②说法错误。]‎ 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 ‎(1)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如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如,水滴石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事物在总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而引起质变。如,田忌赛马;金刚石和石墨因结构而产生的硬度差异。‎ ‎3.(2015·全国卷Ⅱ,21)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 31‎ 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本题要求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进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①②符合题意。③忽视了矛盾的普遍性,说法错误。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还没有最终形成,④不符合现实。]‎ 注意观点中的时态 分析我国发展现状与现实问题时,要注意观点表述中的时态问题。有些问题是正在解决过程中——正在进行时,有些问题是已经完成到位——现在完成时。不能将正在进行的事实与已经完成的事实混同。‎ ‎[教师备选题]‎ ‎1.(2019·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之后,中国农业科学家终于在令其他国家专家望而却步的阿联酋沙漠中种出了海水稻。这表明(  )‎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③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 ‎④没有量变准备就没有质变发生 A. ①②        B.①③‎ C. ①④ D.②④‎ C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之后,中国农业科学家终于在令其他国家专家望而却步的阿联酋沙漠中种出了海水稻,这表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准备就没有质变发生,①④符合题意,排除③。量变积累到一定的度才引起质变,②错误。]‎ ‎2.(2019·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二次联考)提到颈椎病,很多人只会想到“脖子酸痛”,这其实只是颈椎病的症状之一。颈椎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症状繁多,极其容易误诊。颈椎病不仅会影响人的肩颈,还可能引起四肢麻木、头晕、头痛、呕吐、血压异常等症状。大部分患者颈椎椎体退化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出现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对颈椎病的认识表明(  )‎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防止质变向不良方向转变 ④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有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 31‎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根据材料“颈椎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症状繁多”可知,联系是多样的,我们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①正确。上述材料未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故②排除。“大部分患者颈椎椎体退化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出现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表明要重视量的积累,故③正确。④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1.全面梳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发展的 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发展的 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发展的 途径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发展的 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发展的 原因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着重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因,又不可忽视外因 发展的 规律性 一切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发展的 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树立创新意识 ‎ 结合联系和矛盾的知识理解发展观点 ‎(1)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 ‎(2)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它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31‎ ‎(3)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易错诊断·明原委]‎ ‎1.(2015·全国卷Ⅰ,23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63)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事物的特性及功能也都是运动变化着的。‎ ‎2.(2015·海南卷,20D)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63)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量变和质变不一定都是发展,其在变化方向上不一定是前进上升的。‎ ‎3.(2020·高考预测)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提示:并非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4.(2020·高考预测)与旧事物彻底决裂才能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64)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新事物发展是对旧事物的汲取与克服的统一,而不是彻底决裂。‎ ‎5.(2019·全国卷Ⅰ,23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63)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指向质变,质变是旧质向新质转化的决定性环节,所以不能说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考向预测·定高考]‎ ‎ 结合社会发展中的各种事例或引言等素材,考查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 ‎1.京剧《沙家浜》里的两句唱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是从苏东坡的诗“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变化而来的。我们的许多语言,都脱胎于前人的语言。因此,可以这样说(  )‎ A.寒窗苦读,发挥意识能动性,能避免下笔枯窘 B.有言之不尽的生活题材,能积累大量的间接经验 C.把历代名篇作为主观认识的来源,能笔走龙蛇 D.学问上有量的足够积累,厚积薄发,能触处成文 D [文学创造需要发挥意识能动性,但也更需要有来源于实践的素材,A错误,排除。“有言之不尽的生活题材”强调的是实践,“间接经验”指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的认识,B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错误。我们的许多语言,都脱胎于前人的语言,‎ 31‎ 反映了学问上有量的足够积累,厚积薄发,能触处成文,D正确且符合题意。]‎ ‎ 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领域的具体现象为载体,综合考查发展观点的相关知识 ‎2.“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这段话体现了(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③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D [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②符合题意。山再高,一步步往上攀登总能登顶,路再长一步步走下去定能走到终点,说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符合题意。该观点未体现实践决定认识,①不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表述错误。]‎ ‎“非此即彼”要慎重 在运用排除法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针对围绕着一个知识点的两个表述方向不同的选项,很多学生容易犯“非此即彼”的思维错误,觉得一个排除了,另一个理所当然要入选。这样的两个选项,是都入选还是都不选,是选这个还是选那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第五代移动通信即5G,与4G、3G、2G不同,5G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无限接入技术,而是多种新型无线接入技术和现有无线接入技术演进集成后的解决方案的总称。5G是面向2020年移动通信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超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超低的功耗。在传输速率、资源利用、无线覆盖性能和用户体验等方面比4G有显著提升。这表明(  )‎ ‎①技术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②实践基础上的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推动技术创新 ‎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D [技术创新不光是我们要去改造传统技术,我们还要去吸收一些新的技术,加入新的元素进来,①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②错误。题干中有关5G的发展等信息,表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推动技术创新,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③④符合题意。]‎ 31‎ ‎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2014·全国卷Ⅱ,2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人们从美食中可以体味到文化的意蕴,表明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具有同一性,②④正确表述了这种同一性。①中“总是”、③中“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表述错误。]‎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2017·全国卷Ⅰ,20)2015年12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要求,各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协定》坚持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坚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做到了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③④入选。①②材料未涉及,排除。]‎ 认识事物过程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去认识事物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从特殊性问题中概括出普遍性认识,并在普遍性认识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问题,不能将两者位置颠倒。二是先从特殊性问题中概括出普遍性认识,再用普遍性认识去指导特殊性问题,这个认识秩序中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 31‎ ‎3.(2018·全国卷Ⅱ,21)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体现了事物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①符合题意。“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体现了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②符合题意。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③说法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的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④说法错误。]‎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2019·全国卷Ⅰ,21)漫画主要讽刺了(  )‎ ‎①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现象 ②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的现象 ③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现象 ④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中的做法没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漫画中的做法脱离实际,照搬书本,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故选①②。漫画讽刺了某些人照搬书本知识,脱离生活实际,并没有涉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与题意不符。漫画说的是人不会活用书本知识,不是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④不选。]‎ ‎5.(2016·全国卷Ⅲ,20)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 31‎ 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说法片面,③排除。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人民群众的意愿,④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①符合题意。“造福人民”体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符合题意。]‎ 区分矛盾中的几个重要性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 两点论和重点论 ‎6.(2018·全国卷Ⅰ,22)2018年4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习近平所强调的“关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涉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故①④正确。②错误,矛盾双方是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的关系,不能说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的关系。③观点正确,但材料没有强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特点。]‎ ‎7.(2016·全国卷I,21)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 31‎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本题的题眼是“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强调的是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①符合题意。“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强调了在认识矛盾时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要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②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体现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③排除。]‎ ‎[教师备选题]‎ ‎1.(2016·天津卷,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在此过程中,绝不能将供给侧改革与扩大需求分离开来。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这表明(  )‎ ‎①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依赖的 ②供给与需求是相互排斥的 ③供给与需求是相互贯通的 ④供给与需求是相互独立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B [本题的题眼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本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考查矛盾观。供给与需求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材料主要体现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关系,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二者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独立,②④排除。]‎ ‎2.(2016·全国卷I,23)下图漫画《学习先进经验》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 ‎《学习先进经验》(赵汀阳,《读书》)‎ ‎①学习他人经验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②先进经验通过实践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东西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事物的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的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本题的题眼是“学习先进经验”“讽刺了”“不懂得”。漫画讽刺了一些人在向别的地区学习经验的时候,只是进行形式上的模仿,没有把握事物的本质,‎ 31‎ 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懂得要透过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联系,故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绝对化。②与漫画主旨无关,排除。]‎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 斗争性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体现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特点 相对的、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 论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区别 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 方法论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1‎ 联系 原理 ‎①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亦然 方法论 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细化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 ‎ ‎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区 别 外延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 内涵 主要矛盾是一个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完整的“矛盾体”‎ 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中的其中一个方面 作用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方法论 做工作要抓重点、抓中心,但又不能忽视一般,侧重于办事情该怎样 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侧重于看问题该怎样 关键词 ‎“重点”“中心”“关键”“要害”“突破口”“核心问题”等 ‎“主流”“主体”“形势”“性质”“绝大多数”“总体上说”等 联系 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主要矛盾当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 ‎[易错诊断·明原委]‎ ‎1.(2018·全国卷Ⅰ,22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68)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但不能相互分离。‎ ‎2.(2018·全国卷Ⅱ,21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73)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能够影响事物的性质,但不是决定性的。‎ ‎3.(2016·全国卷Ⅲ,20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7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认识矛盾的特殊性还不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4.(2016·江苏卷,30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31‎ ‎ P7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二者的关系可以用寓于进行界定,但不能颠倒二者的位置。‎ ‎5.(2020·高考预测)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好、坏两个方面。‎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67)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两个方面不一定是好、坏两个方面。‎ ‎6.(2020·高考预测)解决问题要注意把握寓于斗争性中的同一性。‎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68)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双方关系不能颠倒。‎ ‎[考向预测·定高考]‎ ‎ 依托漫画、引言、实例,考查对矛盾基本属性的理解 ‎1.晒太阳补钙好吗?研究表明,每平方厘米皮肤暴露在阳光下3小时,可产生约2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对人体益处多多。但是,太阳晒太多,容易对皮肤产生不利影响,甚至罹患皮肤癌。可见(  )‎ ‎①科学实验是我们获得补钙知识的唯一途径 ‎②晒太阳与人体健康存在客观的具体的联系 ‎③晒太阳对人体的利弊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④晒太阳的利弊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C [①表述错误,获得补钙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科学实验不是唯一途径。②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晒太阳利于补钙,但是晒太多,容易产生不利影响,可见晒太阳与人体健康存在客观的具体的联系。③表述错误,材料表明晒的多与少有不同的影响,晒太阳对人体的利弊有客观的评价标准。④符合题意,晒太阳本来是有利于钙的吸收,但是晒太多容易对皮肤产生不利影响可见晒太阳的利弊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以来,相关国家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成果正在惠及世界。这体现了(  )‎ ‎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②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 ‎③坚持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分析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以来,相关国家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31‎ 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成果正在惠及世界,这体现了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②④符合题意。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①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分析,③与题意不符。]‎ 区分矛盾的两组属性 ‎(1)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而不是普遍性与特殊性。‎ ‎(2)可以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但不能从斗争性中概括出同一性。‎ ‎(3)可以用普遍性去指导特殊性,但不能用同一性去指导斗争性。‎ ‎ 结合国家改革试点推广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措施,考查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理解 ‎3.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急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世界各国虽然互联网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的利益相同、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需求相同。材料反映了(  )‎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②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③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④要看到事物的前进性,积极促成质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世界各国虽然互联网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的利益相同、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需求相同,说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①符合题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说明矛盾既对立又统一,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②符合题意。题干强调要抓主流,不能忽视次要方面,而不是抓主要矛盾,③不符合题意。题干不涉及促成质变,④不符合题意。]‎ ‎ 依托引言、漫画、典例等,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内容 ‎4.最近,一段消防员利用可乐灭火的视频引发众多网友热议。某消防员将油桶中物品点燃后,拧开可乐瓶盖,捂住瓶口使劲摇晃,将喷溅而出的可乐泡沫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几秒钟后火被扑灭了。但专业人士认为,可乐灭火并不适用所有类型的火灾。这说明(  )‎ ‎①正确掌握灭火方法是有效灭火的根本保障 ‎②不同类型的火灾其灭火方法都有规律可循 ‎③火灾与灭火器材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做到有效灭火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A.①② B.①③‎ 31‎ C.②④ D.③④‎ D [“可乐能灭火,但可乐灭火并不适用所有类型的火灾”,说明火灾与灭火器材的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符合题意。可乐灭火并不适用所有类型的火灾,不同的火灾有不同的灭火方法,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④符合题意。正确掌握灭火方法是有效灭火的重要条件甚至是必要条件,但不是根本保障,①夸大了“方法”的作用。材料是强调不同类型的火灾有不同的灭火方法,②强调不同类型的火灾其灭火方法都有其规律可循,不符合题意。]‎ 把握材料中的对立与统一 材料在分析或呈现两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注意信息指向性的不同。明确材料强调的是两个因素之间的对立——不同点、区别点、特殊点等,还是两个因素之间的统一——相互影响、存在共性、互相转化等。‎ ‎ 结合认识或解决问题的各个因素,考查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5.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地处煤炭矿区,过去靠挖煤为生,但“富了口袋,空了脑袋”,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地成为短板。当地干部群众认准“文化兴村”这条路,以文化引领精神文明,一走就是整整30年。该村的做法(  )‎ ‎①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准确地把握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方向 ②把握了主要矛盾,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农村发展的中心工作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用精神文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④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不懈地抓好该村农民的精神面貌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D [“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地成为短板”,体现的是主要矛盾,而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①不符合题意。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是以精神文明为中心,②表述错误。“当地干部群众认准‘文化兴村’这条路,以文化引领精神文明”,体现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用精神文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③符合题意。该村的做法也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不懈地抓好该村农民的精神面貌,④符合题意。]‎ ‎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 辩证否定观 ‎1.(2019·全国卷Ⅲ,21)中华老字号要成为“常青树”,需要不断创新。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①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事物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②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相互转化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31‎ ‎③只要不断批判和否定,新事物就能保持质的稳定性 ‎④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中华老字号只有在实践中经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发展。①④符合题意。事物发展是辩证的,事物的优势和劣势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但这一转化过程具有客观性,并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②说法错误。③中“只要……就能……”说法错误。]‎ 注意哲学理论上的“依赖”‎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两者不是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在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之间,不能说客观因素依赖于主观因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但要明确并非任何两个因素之间都构成矛盾。‎ ‎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2.(2019·全国卷Ⅲ,23)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  )‎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废旧塑料回收利用一直受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草根发明家”在实践中转变思路,坚持创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表明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决定”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衡量创新是否成功还要看其能否促进实践的发展,④错误。]‎ 注意关键词的语言表述 在判断理论观点的正误时,要密切关注其中的关键词,关键词的胡乱运用和随意替换会导致理论观点错误;同时,要注意关键词没有变化,语言表述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理论观点的错误。如本题,创新成功与否要结合实践运用来衡量,但是衡量标准是看运用实践的结果的成败,而不是看能否运用于实践过程。‎ ‎3.(2016·全国卷Ⅱ,21)某市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 31‎ 初步建成智能公交应用、高精度位置服务等六大应用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部署完成了78 275台套北斗终端,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这表明(  )‎ ‎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本题的题眼是“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说明科技转化成了现实的生产力,①当选。完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是社会需要所推动的,②入选。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④表述绝对化,排除。]‎ 全面理解创新问题 对创新问题的哲学理解,不能局限于第十课的内容,需要站在整个哲学角度来理解,如唯物论部分的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等,如认识论部分的实践对认识的推动作用等,如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通过改革解决社会矛盾等。‎ ‎ 创新的社会作用 ‎4.(2017·全国卷Ⅱ,2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 ‎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发展理念变革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之所以要树立并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是因为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发展理念变革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②③入选。材料并未体现发展实践的曲折性,①排除。新的发展理念是建立在以往发展理念基础之上的,发展理念变革并非要“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④错误。]‎ ‎5.(2017·全国卷Ⅲ,20)2016年10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是(  )‎ 31‎ ‎①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②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 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互联网思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②正确。网络信息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④正确。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①错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不能作为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③错误。]‎ 衡量主观性认识的标准 衡量主观性认识正确或错误的标准,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真理标准,适应所有的主观性认识,即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是价值标准,适应属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观性认识,即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教师备选题]‎ ‎1.(2018·江苏卷,32)在保留周围平房原建筑面貌的基础上,内嵌现代木质结构,将古色古香和现代气息相结合……在旧城改造中,某地通过构建“房中房”和公共空间,在老旧四合院中为居民提供符合现代生活标准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实现了对老建筑的保护。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要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④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题干材料中既为居民提供现代居住条件,又实现对老建筑的保护,体现了两点论,但未涉及重点论,①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问题,②不符合题意;题中的对待老建筑的措施在坚持辩证否定观的过程中实现了创新,③④符合题意。]‎ ‎2.(2017·江苏卷,30)某村本来比较落后,村支书王某想到一个创业的“点子”,希望把该村打造成3D壁画村。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认为没有什么用。但后来随着计划的实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老人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由此可见(  )‎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认识具有普遍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 A [随着3D壁画村计划的实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表明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符合题意。老人们对待3D壁画村计划态度的转变说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②符合题意。③观点材料未体现,排除。认识不具有普遍性,④排除。]‎ ‎1.辩证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辩证的 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树立创新意识,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结合起来 ‎①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抛弃旧的)‎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关注新的)‎ 辩证法 的革命 批判 精神 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 2.全面把握创新的哲学原因 ‎(1)理论依据 ‎①唯物论:创新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树立创新精神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②辩证法:a.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B.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c.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要求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开拓新境界。‎ ‎③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现实意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31‎ ‎ 变通运用知识来分析创新的措施 如果题目要求从创新角度分析措施,需要将上述原因类的知识加以变通,梳理出创新的措施,如辩证的否定观角度——坚持扬弃的实质等;革命批判精神角度——贯彻方法论要求等;社会作用角度——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文化、实践、理论等创新内容角度分析。‎ ‎[易错诊断·明原委]‎ ‎1.(2017·全国卷Ⅱ,22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75)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发展理念变革并不是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2.(2014·安徽卷,9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75)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指向外力的否定,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3.(2020·高考预测)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先导。‎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79)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不能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混用。‎ ‎4.(2019·全国卷Ⅲ,21③)只要不断批判和否定,新事物就能保持质的稳定性。‎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75)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指向事物质的变化,而不是质的稳定性。‎ ‎5.(2019·全国卷Ⅲ,23③)观念创新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79)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观念创新能够影响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但不是决定性的。‎ ‎[考向预测·定高考]‎ ‎ 依托漫画、引言、典例等素材,考查辩证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 ‎1.中国画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中国画包含丰富的儒家、道家和禅宗思想,讲求的是笔墨韵味,追求的是意境。在近代中国画的革新运动中,有人借西洋画改造中国画,提高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也有人过分模仿西方绘画技法,秉承西洋画的观念,丢掉了中国画的灵魂。这启示我们(  )‎ ‎①革新中国画需要坚持“扬弃”的观点 ‎②革新中国画应避免改变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联系 ‎③要将西洋画的特色技法融入中国画的灵魂之中 ‎④要将借鉴西方绘画技法作为革新中国画的主要方面 31‎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B [材料启示我们革新中国画需要坚持“扬弃”的观点,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要将西洋画的特色技法融入中国画的灵魂之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①③符合题意。革新中国画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不是避免改变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联系,②说法错误。革新中国画需要以保持中国画的灵魂为主要方面,而不是将借鉴西方绘画技法作为革新中国画的主要方面,④说法错误。]‎ ‎2.“Hi-Smart无人百货商店”在广州正佳广场四楼出现的同时,“无人银行”在1 500公里之外的上海开业,银行网点的“无人化”运行越走越近……从无人车、无人机,再到眼下的无人百货、无人银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商业应用提速,“无人”业态已经开始渗透到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领域。这表明(  )‎ ‎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②观念的转变决定了“无人化”发展方向的变化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量的积累 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材料中银行网点的“无人化”运行越走越近,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①符合题意。“无人”业态已经开始渗透到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领域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体现,④正确。②表述错误,“决定”夸大了意识的作用。③错误,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积极的质变才是发展。]‎ ‎ 结合我国的创新决策和创新成就,考查对创新的社会作用的理解 ‎3.如今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出现在医疗、居家等各个行业。一种医疗纳米机器人在进入人体后,可以在分子层面上对人体的原子和细胞结构实现一系列操作,并将人们的各项身体数据信息传送到云端,方便医生更好了解人们的身体状况,以维护人们的健康。这说明(  )‎ ‎①纳米机器人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人的实践能力 ‎②纳米机器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推动了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发展 ‎④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维护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A [②错误,纳米机器人不是人,不具有人所特有的意识。④错误,夸大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医疗纳米机器人在进入人体后,可以在分子层面上对人体的原子和细胞 31‎ 结构实现一系列操作,并将人们的各项身体数据信息传送到云端,方便医生更好了解人们的身体状况,这说明纳米机器人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人的实践能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推动了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发展,故①③入选。]‎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