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 MB
- 2021-09-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化生活
必修
3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01
课 前 预 习 案
精神活动
人类社会
物质载体
精神力量
反映
反作用于
科学技术
劳动者素质
文化生产力
文化素养
文化霸权主义
重要源泉
文化软实力
1
.文化包括自然风光和社会精神现象。
(
)
2
.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
)
3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
)
4
.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
)
5
.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
6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
)
×
×
×
√
×
×
1
.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
“
百村千幢
”
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
“
筋、骨、肉
”
,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
“
精、气、神
”
,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
)
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
.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
.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答案
B
2
.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被爆出有人用中文刻上
“
×××
到此一游
”
的字样,这再次引发国人对出境旅游者行为的热议,有人将此行为斥为
“
没文化
”
。这里的
“
文化
”
是指
(
)
A
.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B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
.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等
D
.人的一种素养,与
“
文明
”“
礼貌
”
相近
答案
D
3
.充满爱国热情、让人热血沸腾的
《
马赛曲
》
,激励着法国人民奔赴前线;雄壮、激昂的
《
义勇军进行曲
》
如战斗的号角,鼓舞中华儿女团结抵御外敌。这是因为
(
)
A
.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
.文化促进个人的发展
C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
.各国文化各具特色
答案
C
4
.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
“
主题公园+文化演艺
”
为主营模式。公司在主题公园的营造中强调
“
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
”
,成为文化行业内的常青树。该公司的经营理念表明
(
)
A
.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B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始终同步
D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答案
D
5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
“
新经济
”“
高科技
”
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
(
)
A
.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B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优劣之分
D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答案
B
6
.
“
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
——
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
”
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
A
.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B
.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
.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答案
B
1
.
正确把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02
课 堂 探 究 案
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重难点
内
涵
本质上
是一种精神现象,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范围上
我们所说的
“
文化
”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特
点
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
“
自然
”
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
[
提醒
]
(1)
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应该注意四点:第一,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第二,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加选举活动等。第三,纯自然的山水、景观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第四,文化既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
(2)
广义的
“
文化
”
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
“
文化
”
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
文化生活
”
中的
“
文化
”
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从范围上看小于广义文化而大于狭义文化。如下图所示:
2
.
文化的形式
(1)
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
静态形式
)
(2)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
动态形式
)
(2016
·
北京卷
·
26)
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横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
(
)
A
.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
B
.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
C
.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D
.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
A
考向 文化的特点及实质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
“
山水画表现科学研究成果
”
,说明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二者可以结合在一起,故选
A
项;
B
项错误,科学与艺术来自社会实践;
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科学借助艺术传播,不是艺术借助科学发展。
中国山水画简称
“
山水画
”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
易错练
]
1
.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是一种图画象形文字,共
1 300
多字,有
1 000
余年历史,是目前世界上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有
“
文字活化石
”
之称。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
它是在纳西族人民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②
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
它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
它是文化中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③
D
解析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字是文化中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②④
错误。
[
提醒
]
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2
.孟浩然
《
与诸子登岘山
》
诗: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该诗句可以体现
(
)
①
文化产品需要精神载体
②
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
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
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C
解析
精神产品需要物质载体,
①
表述错误;
“
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
表述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不能把文人当作是人类整体,
②
排除;
“
江山留胜迹
”“
羊公碑
”
体现人类实践创造文化;
“
古今
”“
我辈
”
体现文化的继承性;
“
读罢泪沾襟
”
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
③④
入选 。
[
提醒
]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模拟练
]
3
.
(2019
·
河南名校联考
)
《
周易注
》
中记载:
“
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
结
”
与
“
吉
”
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
“
同心结
”“
平安结
”“
团圆结
”
,一个个美丽的
“
中国结
”
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材料中文化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
①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②
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过程
③
从结绳记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
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A
解析
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故
①
符合题意;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故
③
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过程,故
②
说法错误;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是文字的出现,故
④
观点错误。
4
.
(2019
·
中原名校联考
)
在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之际,人们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走进伟人的思想世界,放映电影、电视片,举办展览,召开研讨会、读书会和纪念大会
……
这表明
(
)
①
文化活动需要物质载体
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
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
④
优秀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A
解析
在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之际,人们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走进伟人的思想世界,放映电影、电视片,举办展览,召开研讨会、读书会和纪念大会,表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①②
正确;
③④
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
1
.
正确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1)
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
(2)
从对象上看,文化的力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
从性质上看,文化的社会作用有好坏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
提醒
]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考点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
2
.
完整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
.
全面认识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地位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形势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而且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措施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
.
(2018
·
全国卷
Ⅲ
·
20)
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
30%
,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
70%
。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中国倡导的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
)
①
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
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
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
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D
考向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解析
③
对: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是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综合国力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但也离不开政治、文化等要素,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
对:在社会发展中,经济是基础,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所以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①
错: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仍然是经济。
②
错: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文化有时会领先于经济发展而存在,有时也会落后于经济发展而存在。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2
.
(2015
·
全国卷
Ⅱ
·
20)
2015
年
1
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
《
超级中国
》
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
《
超级中国
》
在韩国热播
(
)
①
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
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
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
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
《
超级中国
》
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的真正原因,
《
超级中国
》
在韩国热播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综合国力竞争显著增强,当代中国的发展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③④
正确;材料未体现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问题,故排除
①
;
②
说法太绝对。
用标志词快速判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常用到
“
决定
”“
反作用
”“
基础
”“
重大影响
”“
促进
”
等标志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常用到
“
科技
”“
劳动者素质
”“
文化产业
”“
文化生产力
”“
消费
”
等标志词。
[
易错练
]
1
.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现代很多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这说明
(
)
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②
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
③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
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C
解析
“
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
”
,既表明了精神产品凝结在物质载体之中,也说明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故
①④
符合题意;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才对人有积极影响,故
②
错误;文化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故
③
错误。
]
[
提醒
]
文化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先进健康的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发展。
2
.我国在倡导并实施
“
一带一路
”
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
)
A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
.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
.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B
解析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经济和科技是决定性因素,排除
A
;材料强调通过文化发展,淡化地缘政治,可见文化对政治的作用;通过文化促进各国经济合作,可见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故答案为
B
;本题强调文化的反作用,
C
错在
“
决定
”
;国家间的分歧是由国家利益分歧决定的,只要利益分歧存在,国家政治分歧就不会消除,排除
D
。
[
提醒
]
当前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模拟练
]
3
.
(2019
·
湖南永州检测
)
“
修昔底德陷阱
”
是指在地球上一个新崛起的
“
大国
”
必然要挑战现存
“
大国
”
,然而中国的发展完全摒弃了
“
修昔底德
‘
陷阱
’”
的思维方式。中国提出的
“
一带一路
‘
桥
’”
思维方式,倡导的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大国崛起之路。这体现了
(
)
①
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
②
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③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
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亦步亦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B
解析
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①
表述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且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一定同步,
④
表述错误;
②③
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4
.
(2019
·
河南洛阳检测
)
某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斗笠这一非遗传统产业作为引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一大重点,实施
“
编织农户+加工大户+非遗创意+市场
”
的联体发展模式。目前,该县斗笠编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3 000
多万元,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这表明该县
(
)
①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的融合创新
②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历史文化成就
③
通过文化与经济融合推出新的文化产品
④
发挥文化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B
解析
将斗笠这一非遗传统产业用来引领农民发家致富,通过斗笠编织带动经济发展,表明该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的融合创新,发挥文化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①④
正确;材料表明人们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经济发展,
②
判断错误;材料表明通过文化与经济融合促进经济发展,
③
判断错误。
03
主观大题 分步突破
[
典例
]
(2016
·
全国卷
Ⅱ
·
39
节选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
“
精准扶贫
”
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文化作用
十八洞村是由
4
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
“
等靠要
”
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
“
道德讲堂
”
,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542
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
(
合作社
)
走,能人
(
合作社
)
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5
年全村人均收入
3 580
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
《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
,提出
“
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
。
扶贫先扶
“
精气神
”
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10
分
)
[
规范解答
]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知识限定
文化对经济的作用
设问方式
意义类
内容限定
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的合理性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
.先将材料分层
第
1
层
从
“
2013
年
11
月
”
到
“
重要思想和要求
”
第
2
层
从
“
十八洞村是由
”
到
“
同村不同心
”
第
3
层
从
“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
”
到
“
2015
年全村人均收入
3 580
元
”
第
4
层
从
“
人民日报、新华社
”
到
“
精准扶贫经验
”
第
5
层
从
“
2015
年
12
月
”
到最后
2
.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逐步推导
·
对接知识
第
1
层
从设问角度看属于无效信息
第
2
层关键词句:观念相对保守、存在
“
守靠要
”
思想,同村不同心
由关键词
“
保守、等靠要、不同心
”→
文化的社会作用
→
文化对经济的作用
→
不同性质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作用
→
落后的文化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第
3
层关键词句:培育创新意识和能力,激活内生动力
由关键词
“
培育创新意识和能力,激活内生动力
”→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
→
健康有益的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第
4
层
从设问角度看属于无效信息
第
5
层
从设问角度看属于无效信息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4
分
)
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
(2
分
)
通过举办
“
道德讲堂
”
、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
(4
分
)
04
备考锦囊 热点聚焦
1
.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加强文化建设
[
点拨
]
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
答题要素
]
(1)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
◎
(3)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文化素养,有效抵御国外腐朽文化的渗透、反对国际文化霸权主义,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
(4)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
.应怎样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
点拨
]
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交流与传播+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答题要素
]
(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奠定物质基础。
(2)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
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5)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6)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注冬奥会
[
背景材料
]
材料一
北京冬奥组委于
10
月
15
日至
12
月
31
日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冬奥会开幕式创意文案。
材料二
中国北京获得
2022
年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国际奥委会再次垂青北京,既显示了对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信心,也是对北京举办的
2008
年夏季奥运会的又一次高度肯定。
…………………………………………………………………………
◎
[
命题视角
]
1
.冬奥会已经展现了推动发展、造福民众的价值,带动了旅游,增加了就业,改善了民生,通过体育运动来促进人类和谐发展。从文化角度看,这表明
(
)
①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
体育运动能够引导人们反对霸权强权,维护和平秩序
③
文化反映政治并将对政治产生反作用
④
爱国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C
解析
冬奥会推动发展、造福民生,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
正确;
“
引导人们反对霸权强权,维护和平秩序
”
并不是从文化角度来看的,
②
不选;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人类和平发展,这表明文化反映政治并将对政治产生反作用,
③
正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④
不选。
2
.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说,这次申办成功将大力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加速
“
健康中国
”
理念的实现,大力造福人民群众,同时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举办
2022
年冬奥会的意义。
答案
①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举办
2022
年冬奥会有利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从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对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
②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举办冬奥会,能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和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③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举办冬奥会,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④
举办冬奥会,能够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促进体育运动的开展,有助于践行
“
健康中国
”
理念,提高群众的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2021-09-024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2021-09-029页
- 广东省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2021-09-0218页
- 高中政治:新时代的劳动者2021-09-0216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2021-09-028页
- 2019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复2021-09-0225页
- 高中政治:各具特色的国家国际组织2021-09-0228页
-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2021-09-028页
- 2020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投2021-09-024页
- 2020版高中政治课时作业15第四课我2021-09-0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