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 MB
- 2021-09-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十一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政治 江苏省专用
考点一 探究世界的本质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①
人类社会
的产生、存在、发展
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
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
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②
客观实在性
。
思考:世界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为何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质性?
考点
清单
提示
: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
,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
它
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所以
,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
于它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第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③
固有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④
承担者
。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⑤
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
件的、暂时的和⑥
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思考: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分别会导致什么后果?
提示:前者会导致唯心主义;后者会导致形而上学。
3.
物质运动的规律
(1)
规律的含义
: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⑦
本质的
、必然的、稳
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⑧
人的意志
为转移
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⑨
人类社会
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
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
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⑩
前提和基础
。
思考:“错失时机,裹足不前”与“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在尊重客观
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
提示
:“
错失时机
,
裹足不前”说明没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不怕
做不到
,
就怕想不到”是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意志主义。
5.
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
客观规律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
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思考: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强调认真分析客观存在的实
际,在运用时有何区别?
提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的范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
的范畴。
考点二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物质决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①
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
础看,意识是②
人脑
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③
客观存在
的主观映象。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思考:为什么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提示: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受到人的立场、观
点、方法、知识构成、思维能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④
目的性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
择性和⑤
主动创造性
。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人能够能动地⑥
认识
世界,能够能动地
⑦
改造
世界。
思考:为什么说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是错误的?
提示: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
碍事物的发展。
考点三 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①
物质
活动。
(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②
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
会历史性。
思考: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的说法是正确的,实践是一种主观活动的说
法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虽然受主观意识的指导,但实践的主体——人、实
践的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手段——生产工具都是客观的,
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③
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
理性的④
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思考:读书、学习和向他人请教均可获得知识,为何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提示:读书、学习和向他人请教是获得认识的间接途径,对我们而言,这是
间接经验,而对前人和他人而言则是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所以,要区分获
得认识的途径与认识的来源。
考点四 真理与认识过程
1.真理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①
正确
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
的。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谬误是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真
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第二,真理面前②
人人平等
。
思考:真理属于认识的范畴,为何它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提示:真理的客观性是指作为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
③
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
(4)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④
条件和范围
,
如果超出
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⑤
永无止境
的过程。
(3)认识的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
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⑥
波浪式前进
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思考: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吗?
提示:既不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不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多数
人手中,真理具有客观性,不管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谁的认识与客观实际
相符合,谁就掌握真理。
考点一 探究世界的本质
1.可利用下图理解物质概念:
知能拓展
特别提醒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
认
为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又贯彻了可知论的基本要求
,
认为物质能
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注意区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
区别
范畴
物质是共性范畴,属于
矛盾的普遍性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个
性范畴,属于矛盾的特
殊性
特点
物质是永恒的,是不生
不灭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暂
时的,是有生有灭的
联系
哲学上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
抽象与概括,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形式,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物质的唯
一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是物质与
意识的本质区别所在
物质固有的
根本属性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它揭示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
属性而言的,如可知性、无限性等
3.注意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4.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
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①离开运动谈物质(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
②离开物质谈运动(否认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5.运动与静止的比较
6.图解规律的概念
辩证关系
方法论
反对错误倾向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
既不能创造和消灭规
律,也不能违背规律,一
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
规律的惩罚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
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
基础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
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
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
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
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
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
观条件,安于现状、因
循守旧、无所作为的
思想
人有主观能动性,人能
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
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
条件
7.全面认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考点二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意义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
特别提示
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
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物质的决定作用是
前提、基础,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
位的,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拓展延伸
正确理解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大到一个国
家,小到一个单位)的实际。就不同的国家、单位而言,事物是有差别的,人
们的主观认识要着眼于这些“不同”之处,从具体“不同”之处的实际出
发,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即把一般性的理论、原则、政策与各地区、
各单位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这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2)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或者叫
变化着的实际)。就一个国家、单位而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
情况,只有从随时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这就
是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3)总之,事物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运动着的。因而,任何客观实际都是当
时当地的实际,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着的实际。主观认识符合当时当地的
实际,并能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主观正确地反映客观,这就是主观
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比较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考点三 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全面认识实践的特点
实践的特点
侧重点
表现
客观物质性
这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区
别所在
(1)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
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
(2)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
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能动性
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
的区别所在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
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社会历史性
这是实践活动与单个人的孤立
活动的区别所在
(1)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
的人的活动
(2)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
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
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
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
现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
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
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能把主观和
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
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
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考点四 真理与认识过程
1.全面认识和把握真理
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特别提醒
1.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单
个人的认识来看,认识是有限的;从人类认识能力来看,认识是无限的。
2.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议题1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可控吗
生活情境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
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
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
署。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
和生产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
国围棋名将,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
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
实践探究
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
?
如果智能机器
人被滥用
,
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
?
探究问题
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为辩题
展开辩论,如果你作为辩论的一方,请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和《经济生
活》知识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知识链接
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市场调节的弊
端、规范市场秩序等。
探究路径
本议题以“人机大战及机器人的发展”为依托,创设了全新的
问题情境,实现了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学科素养的有机结合。在探究问
题的过程中,可以在辩题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作为正方或反方;然后用《生
活与哲学》《经济生活》知识加以阐述。站在正方立场上,可选用人们认
识和利用规律、规范市场秩序的知识加以阐述
;
站在反方立场上
,
可选用主
客观条件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市场调节的弊端等知识加以阐述。
参考答案
内容要点
:
正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
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
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风险。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
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人类。
反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主要理由:
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
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可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
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导致风
险不可控。
议题2 70年,服饰为何不断蝶变
生活情境
7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70年美丽蝶变,今朝千般秀。
人们常说,衣食住行、穿衣吃饭,“衣”排在首位,名正言顺地在人们生活
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们在穿着上追求实用、
结实。全社会流行朴素美,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尚装扮。
60年代后期,中国进入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身绿色的军装是当时最具特
色的着装方式。
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推进,紧身衣、牛仔裤、红裙子
及高跟鞋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人们在着装上追求“个性化、高档化”。
90年代至今,我国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日益成熟,着装彰
显本性、追求时尚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七十年来,人们的着装从朴素单调到丰富多彩,生活在变,服饰也在变。
探究问题
有人说:“服饰的变化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思维,是时代的一面忠
实的镜子。”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
知识链接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反作用于
实践等。
探究路径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应回顾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相关内
容
,
共有两个层次
,
一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二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
用。然后解读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到现在,人们着装的变化反映了新中国
成立以来人们对服饰的审美追求的变化。“人们的审美观念日益成熟,着
装彰显本性、追求时尚成为多数人的选择”表明人们服饰审美观念的转
变,反映在行为表现上就是人们的着装从朴素单调到丰富多彩;“生活在
变,服饰也在变”表明实践在变,观念也在变。最后,把这些对材料的解读
对应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知识点,形成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同时期人们对服饰的审美追求反映
了所处时代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70年间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不断推动
着人们服饰审美观念的转变。
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对衣着不一样的审美认识指
导其对服饰的不同选择,带动了相关产业,促进了社会发展。
议题3 对校园模拟招聘会的哲学思考
生活情境
某校组织“校园模拟招聘会”实践活动。
校园模拟招聘会
(一)活动目的
此次模拟招聘会旨在帮助学生在高中阶段直面社会,了解职业世界,进
行自我探索,感知自己的能力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从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提高目的性,增强方向感。学生通过招聘互动过程,充分展现自己的语言表
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和能力。
(二)活动流程
投放简历,推荐自己
……
综合测试,施展才华
……
直面考官,展示自我
探究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学
生参加校园模拟招聘会等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
知识链接 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正确
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
探究路径
本议题以某校组织“校园模拟招聘会”实践活动为话题设置
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
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首
先应明确本议题的探究问题属于认识类试题,应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办等角度全面展开分析;然后联系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作
答。根据材料“在高中阶段直面社会,了解职业世界,进行自我探索,感知
自己的能力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可知,涉及的答题要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我
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材料“通过招聘互动过程,充分展现
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和能
力”可知,涉及的答题要点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
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此次活动也让中学生明确社会提供的客
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参考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学生参
加校园模拟招聘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使自己的职业理想
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
②实践决定认识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
作用。校园模拟招聘会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
可以使中学生对社会和企
业的认识更全面
,
深入理解自己学到的知识
,
从而更好地指导将来的工作。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中学生参加校园模拟招
聘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使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社会发展
要求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例
[2019北京文综,41(3),10分]长城脚下,女为水河畔,2019年世界园艺博
览会在北京举办。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
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
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实现人类文明与地球生态共生共
赢,我们应该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追求绿色发展繁荣
——追求热爱自然情怀
——追求科学治理精神
创新思维
——追求携手合作应对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在上述五个“追求”中
任选一个
,从哲
学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美丽家园”。(10分)
答案
(10分)
可以从规律、联系、矛盾、价值观等角度回答。
等级水平
等级描述
水平4
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问题,深入分析;知识运用准确、贴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水平3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问题展
开论述,知识运用比较准确;逻辑性较强,有条理
水平2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问题,罗列知识;
知识运用不正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
水平1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试题特点
本题极具创新性、参与性。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这一热点话题凸显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成果。试题聚焦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设置开放性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凸显探究的价值。
探究路径
本题考查规律、联系、矛盾、价值观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
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如何建设
“美丽家园”,考查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本题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学生“五选一”作答,选择自己擅长的某个方
面,用哲学知识加以论证即可。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多角度和多层次分析,紧
扣问题,观点鲜明,注意论证的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