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18 KB
  • 2021-09-03 发布

2020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精选试题(01)商品货币、汇率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01)商品货币、汇率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2019年课标卷Ⅰ,12)近年来,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为此,国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从劳动价值论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因为( )‎ ‎①商品的质量是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 ‎②商品的质量决定了商品的交换价值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切相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产品的服务和质量是产品使用价值的体现,开展质量行动就是因为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切相关,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③④正确切题。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商品的质量,①说法错误;商品的交换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是商品的质量,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2.(2018年课标卷Ⅲ,12)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这说明( )‎ ‎①市场竞争导致商品优胜劣 ‎②商品使用价值会影响人的消费选择 ‎③功能不同的商品会相互替代 ‎④商品使用价值因替代品出现而减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解析】材料中“MP3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体现了市场竞争导致商品优胜劣、商品使用价值会影响人的消费选择,①②符合题意;功能相同的商品会相互替代,③表述错误,排除;商品使用价值不会因替代品的出现而减小,④表述错误,不选。答案为A。‎ ‎3.(2011年江苏卷,7)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 A.属于公共物品        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C.使用价值不大        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 ‎【答案】B【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题中某公司提供免费的产品与服务,是想通过其他途径实现价值,故D不选,选B。该公司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不属于公共物品,A不选。安全和杀毒服务的使用价值比较大,C不选。‎ ‎4.(2010年安徽卷,1)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答案】A【解析】试题背景取自教材中引用的马克思经典语录,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等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能否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商品生产才能正常进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就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A项正确;如果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即卖不出去),商品的价值没有实现,其使用价值没有失去,B项错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项错误;物物交换是直接的商品交换,不需要货币作为媒介,D项错误。‎ ‎5.(2010年福建卷,26)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由此可见( )‎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答案】D【解析】无论是张先生还是李先生的选择,作为消费者而言,动车与汽车同为交通工具,人们根据自己消费水平,进行取舍,体现了消费者力图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从题干不能体现A,因为从题干看,并没有体现商品质量的高低,排除B。本题易错选C,对商品有用性的关注,只体现了其中一方面的关注,而未涉及商品价格的关注,是片面的。‎ ‎6.(2017年课标卷Ⅲ,12)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答案】C。【解析】购买笔记本电脑需要8000元,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小夏向银行透支(货款)8000元进行购买,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该消费款,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故选C。‎ ‎【点拨】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即购买手段的职能。其主要特点是在商品买卖中,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同一时间内完成,通俗地说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后来,它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货款等。‎ ‎7.(2012年课标卷,12)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 ‎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解析】纸币不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所以①错误,排除;金属货币和纸币作为交换媒介,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想交换,但在贮藏和世界货币方面,并非纸币所能做到。所以③排除;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制作成本降低②的同时而同样可以执行货币的基本职能④。‎ ‎8.(2010年上海卷,14)本世纪初,国外某小镇一度出现了人们持“券”进行买卖的景象,“券”由小镇自行印发,在全镇范围内流通。尽管最终没有得到国家认可,但当时,这种“券”( )‎ A.为物物交换提供了便利  B.增加了小镇的财富 C.执行着交换媒介的功能  D.具有法定的含金量 ‎【答案】C【解析】人们持“券”买卖,说明这里的“券”具有了货币的部分职能,即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没有得到国家的认可,说明D项不正确。‎ ‎9.(2016年课标卷Ⅰ,15)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答案】A【解析】本题是传导性试题,要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可采用首尾件进行确定。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者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企业是市场主体,利润下降,失业上升,收入降低,消费低迷,供给大于需求,故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①→④→②→③,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企业、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反作用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通货紧缩的知识点。通货紧缩是因为发行的纸币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此时需求不足,商品供过于求,即产能过剩,价格下降,这也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减少,企业的失业率增加,工人失业,收入急剧减少会导致消费的低迷,从而进一步导致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 ‎10.(2016年北京卷,30)2016年中国在部分地区试点“一元券硬币化工程”,用一元硬币替代一元纸币;2015年丹麦公布了关于“无现金社会”的议案,计划用电子货币代替纸币;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导致委内瑞拉货币面值极高,2008年该国政府发行新的货币,新币与旧币的兑换比例是1:1000。上述三个国家的方案和措施都( )‎ ‎①体现了国家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利 ②改变了货币衡量的商品价格 ‎③可以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 ④能方便交易行为,降低货币使用成本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国家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利,①正确,“用一元硬币管代一元纸币”并没有改变货币衡量的商品价格,②不选,用等值硬币省代纸币,用电子货币管代纸币的做法与稳定物价没有必然的关系,③不选;上述三个国家的做法都能方便交易行为,降低货币使用成本,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11.(2015年北京卷,34)运用《经济生活》还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能成立的是( )‎ A.由于林则徐在1839年采取禁烟措施,从事鸦片贸易的外国商船只能转行东南亚,致使1840年春孟加拉、新加坡等地的鸦片价格暴跌 B.《管子•轻重篇》提出“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揭示了货币比流通量的多寡与货物价格的高低成反比例的规律 C.有统计表明,1700-1900年间,随着营养价值、热量、人均产出更高的土豆在欧洲大陆逐步推广,农村劳动力得以解放,因此,在控制其他因素后,越适宜种植土豆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越多。‎ D.有研究认为,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英国,是因为当时英国的工资水平很高,因此蒸汽机等节省人力的发明得以大规模推广,‎ ‎【答案】B【解析】本题以四个经济生活故事为背景,考查货币发行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考查难度较大。A项说明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正确;货币流通量越多,则货物价格越高,反之,则货物价格越低,二者成正比例,B项错误,符合题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解放农业人口,从而促进城市化的进程,C项正确;劳动力价格过高,就会促使企业研发新机器替代人工以降低成本,D项正确,故答案选B。‎ ‎12.(2011年福建卷,31)通货膨胀一般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的物价涨幅,国际上通常把CPI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读图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点时,适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 B.从B点到C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C.从C点到D点,适宜扩大财政盈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D.在E点时,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在A点时我国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此时适宜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故A不选;从C点到D点,经济呈现下滑趋势,此时适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不是扩大财政盈余,故C不选;在E点时CPI涨幅已经超过了3%的国际警戒线,面临通货膨胀压力,此时应减少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而不应该增加货币的供给,故D不选;从B点到C点,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应该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从而控制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以稳定物价,故选B。‎ ‎13.(2019年课标卷Ⅲ,15)某国是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国。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该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传导过程是( )‎ ‎①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  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③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  ④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汇率变动以及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美元升值,该国货币贬值,该国进口成本增加。因此,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进而导致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继而导致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从而导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该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A顺序正确,B、C、D均不选。‎ ‎14.(2017·课标Ⅱ卷)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45.79振荡走高至689.06,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答案】D【分析】本题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题干的汇率数据,首先判断出是人民币贬值或美元升值。这里考查考生解读汇率数据的能力。故B和C首先排除。在人民币贬值或美元升值的情况下,传导到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价格下降,中国商品的价格下降,推导出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不利于中国进口,故选项A错误。在人民币贬值或美元升值的情况下,还可以推导出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进而推导出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15.(2018年北京卷,32)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越出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这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 )‎ A.强化人民币支付职能,弱化贮藏职B.减少国内货币供给,降低物价水平 C.提高国内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效果D.增加境外人民币需求,利于扩大进口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使其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这会增加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量,在货币市场上人民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会引起人民币增值,增强人民币的购买力,进而有利于扩大我国的进口。D项正确;A中“强化”“弱化”说法错误;B中“减少国内货币供给”说法错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提高国内货市政策的灵活性和效果没有必然联系,C项排除。故本题选D。‎ ‎16.(2015年课标卷Ⅰ,15)‎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解析】美元持续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有利于我国出口,故①符合题意;‎ 人民币贬值不利于进口,会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但不一定会从而增加国内储蓄,故排除③;美元升值,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因为我国的外储美元最多,目前正在使其多元化。③符合题意;美元升值,不一定能优化我国对外投资结构,故排除④,故选A。‎ ‎17.(2015年山东卷,24)近年来,在我国与越南,新加坡、罗罗斯等国家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评价、结算的业务量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0 .51万亿元上升到2014 年的6.55万亿元。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 )‎ A.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B.发挥人民币的贮藏手段职能 C.我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D.增强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 ‎【答案】A【解析】本题以国家对外贸易中,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业务量不断上升为背景,考查人民币的知识,考查难度适中,较易得分。在对外出口贸易中,采用本币作为计价货币,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A项符合题意;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应该是金属货币,纸币不具有贮藏手段职能,故B项不符合题意;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对于我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增强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没有直接联系,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18.(2014年山东卷,25)表1所示为2005年和2012年部分国家货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根据表中数据,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与2005年相比,2012年( )‎ 表1    美元合本币数 年份 货币 ‎2005年 ‎2012年 美元 ‎1.00‎ ‎1.00‎ 人民币 ‎8.19‎ ‎6.31‎ 英镑 ‎0.55‎ ‎0.63‎ A.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       B.英国企业进口美国商品成本增加 C.英镑相对于美元升值        D.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更具价格优势 ‎【答案】B【解析】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的数据。2012年与2005年相比,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英镑相对于美元贬值,因此不利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不利于英国进口美国商品,故选B项;A项错误,应该是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C项错误,应该是英镑相对于美元贬值;D项错误,中国商品出口美国丧失价格优势。‎ ‎19.(2014年天津卷,3)根据图1判断2014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的趋势,并据此推断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图1美元兑换人民币比率走势图 A.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B.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C.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D.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美两国汇率兑换比率变化带来的影响。题眼是图的标题“美元兑换人民币比率走势图”,由标题内容不难看出从2014年1月开始到4月,美元一路升值,人民币贬值,所以A、B 两项说法错误;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意味着中国商品的国际价格(用美元表示)下降,因此中国商品出口比原来具有了更大的价格优势,所以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同时人民币贬值意味着用同样多的人民币买不到原来数量的外国商品了,故不利于中国进口商品,D项正确,C项排除。‎ ‎20.(2013年四川卷,1)‎2013年4月10日起,人民币与澳大利亚元可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直接兑换交易,无需再通过美元这一中介实现兑换。至此,澳大利亚元成为继美元、日元之后,第三个与人民币直接交易兑换的西方国家主权货币。中澳货币直接兑换能够( )‎ ‎①降低金融交易费用,促进中澳双边贸易 ‎②客观反映人民币供求,稳定人民币币值 ‎③增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加快其国际化 ‎④提高人民币汇率,吸引中国人赴澳旅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中澳货币直接兑换”。中澳货币直接兑换交易,能够降低金融交易费用,促进中澳双边贸易,①正确;“澳大利亚元成为继美元、日元之后,第三个与人民币直接交易兑换的西方国家主权货币”,能够增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加快其国际化,③正确;题干信息不能反映人民币的供求,也未体现提高人民币汇率,故②④不符合题意。‎ ‎21.(2013年大纲卷,24)‎2013年1月4日100美元兑人民币628.97元,到‎5月9日跌至619.25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会使(  )‎ A.我国居民降低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B.我国居民更多地选择去美国旅游 C.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D.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的投资 ‎【答案】B。【解析】本题的题眼是“跌至”“这一变化会使”。从美元兑换人民币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买到更多的美国商品或服务。所以,我国居民会增加对美国商品的需求量,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正确;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D项说法错误;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美国人需要花更多的钱才能买到中国商品,这样会令他们减少购买量,不利于我国商品出口到美国,C项说法错误。‎ ‎22.(2010年北京卷,35)‎ 不考虑其他因素,图9中汇率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①2002至2004年,中国出口到法国的纺织品更具竞争力了 ‎②2002至2004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机械设备变得便宜了 ‎③2008至2009年,中国企业赴欧元区国家投资设厂更有利 ‎④2008至2009年,法国学生来中国留学需要的费用减少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2002-2004年,100欧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越来越多,说明外汇汇率升高,‎ 欧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此时有利于我国增加出口,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①正确,②错误;2008-2009年,说明外汇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企业赴欧元区国家投资设厂,③正确,④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23.(2010年浙江卷,26)如果甲国年利率为1%,乙国年利率为3%,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2%,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 )‎ A.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 C.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 D.甲乙两国之间停止资金流动 ‎【解析】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意味着乙国货币兑换甲国货币是需要支出的更多,故从投资的角度看,为避免损失,将会把资金流向甲国。‎ ‎【答案】A。‎ ‎24.(2010年课程标准卷,12)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 A.80,84  B.84,‎80 ‎ C.84.64  D.84,100‎ ‎【解析】因为在实行零关税前,一件M商品的价格是10元人民币,与N国货币的汇率为1:8,N国征收关税率为5%,所以,实行零关税前出口到N国的M商品用N国的货币表示为:(10/8)×(1+5%)=84;而实行零关税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设M商品现在的价格为X,劳动生产率为1,因为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所以X/10=1÷(1+25%),则X=8元,所以实行零关税后出口到N国的M商品用N国货币表示为:8×8=64元,故选C。‎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