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1.33 KB
- 2021-09-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4)认识论思想与坚持真理
1. (2018·课标1卷)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分析】本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的论述为材料,考查考生依据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的知识把握党的最新理论的形成的历史条件的情况。时代是思想之母,新时代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重大时代课题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实践创新的理论总结和升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论概括。综上可知,②、③正确。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推动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不是其源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地深化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但不能说完成了认识。故①、④不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2.(2018·课标3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女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权威分析】本题属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范畴,侧重考查考生对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对党的文件精神的理解能力。随着实践的变化,理论也要不断创新。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创新性论断的提出,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深入,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故选项①正确。正确的实践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这就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既要能够提出新理论,又要能够运用新理论指导新实践,故选项②正确。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不能脱离具体条件的制约,故选项③不正确。认识随着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上升的辩证运动过程,而不是局限在认识领域内的自我否定、自我运动过程,故选项④不正确。
3. (2017·课标3卷)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分析】本题以恩格斯关于人类认识的论述为素材,考查考生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人类认识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一个正确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此①是正确的。在实践与认识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获得的真理性认识在不断发展,因此②不正确。真理是有条件的,超出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但是这种转化并不是构成认识循环运动的原因,并且,认识的循环运动不是封闭式的,而是不断发展的。因此③不正确。由于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因此④是正确的。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 (2017·课标2卷)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分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进一步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题干材料,主要考查考生对哲学方法论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引导考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教育改革。根据题干材料,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的主旨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强调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事”“时”“势”而创新,而不能因循守旧。从哲学方法沦看,这就是强调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①是正确的。根据材料,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而无论认识客观规律还是利用客观规律,都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④是正确的。人们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要取得成功,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意识出发,故②是不正确的。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原理,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而不是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故③是不正确的。综上,选项B正确。
5.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答案 D 【分析】生活中处处有哲学。该题以画家画马和用相机给马拍照时飞奔的马蹄呈
现形式不同为材料设计题干,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哲学问题。
从根本上讲,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但在具体的认识领域,尤其是在实验科学领域,认识工具的进步(如显微镜、望远镜、电子计算机等)也促使认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二者之间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①是不正确的。人们以往的认识经验是人们实践的结晶,它在人类认识发展的进程中是有用的,不能笼统地讲“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因此,②是不正确的。认识主体的不同,可能会就同一个认识对象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态。但这只是反映了认识的主体差异性,而不是否认了认识的客观真理性。评价的主体性特征也不能抹杀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因此,③是不正确的。人们的主观世界对人们新的认识和评价活动是有影响的,这种主观世界往往是人们新的认识和评价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影响人们评价活动的“自在尺度”,在艺术领域,这种影响更加显著。因此,④是正确的。
6.(2013·全国卷II·20)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题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分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联合国的根本宗旨;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本题以联合国发展观念的演变过程为背景,考查考生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发展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助于考生了解作为我们党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世界历史视野和时代性特征。
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人类发展的实际历程看,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的演进推动了发展实践的深化和创新,但这种推动作用在性质上不能归结为决定作用。因此,①不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因为认识既受认识的主体条件的制约,又受认识的客体本身的暴露程度以及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②是正确的。认识的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但认识的规律就是人的认识活动及其结果的发展规律,因而不能脱离人这个唯一的认识主体。因此,③不正确。认识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实践决定和推动的,不断创新的实践决定了认识的不断创新;但认识的创新不是对既有认识的否定和抛弃,而是在继承、吸收基础上超越既有认识成果的过程,因而④正确。
7.(2012·全国卷·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认识论方面的观点解读材料、提取信息、作出选择的能力。以前,人们对生物生存环境的认识受当时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新的实践促使人们对此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由此循环往复,而实践与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入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圆圈式的循环,①观点不正确,应排除。材料表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认识不仅受主体自身条件的限制,而且受认识对象的制约,无限变化着的认识对象深深地影响人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对生物生存环境的曲折认识过程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故③符合题意,可入选。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物,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无不受既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超越社会历史条件的认识不可能是真理,④观点错误,应排除。本题难度为0. 463 。
8.(2012·全国卷·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认识论、唯物史观方面的知识解读材料、提取信息、作出判断的能力。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同时认识的发展有赖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的就是相互交流有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观察问题,克服认识的表面性、片面性、主观性,因此①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可入选。“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有利于人们在生活中少走弯路,但不可能“不犯错误”,②具有片面性,应排除。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而不是人们的思想动机,③观点不正确,应排除。“以古为镜”,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可入选。综合而言,B是正确答案。
9.(2012·全国卷·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认识论方面的观点解读材料、提取信息、作出选择的能力。以前,人们对生物生存环境的认识受当时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新的实践促使人们对此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由此循环往复,而实践与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入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圆圈式的循环,①观点不正确,应排除。材料表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认识不仅受主体自身条件的限制,而且受认识对象的制约,无限变化着的认识对象深深地影响人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对生物生存环境的曲折认识过程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故③符合题意,可入选。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物,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无不受既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超越社会历史条件的认识不可能是真理,④观点错误,应排除。本题难度为0. 463 。
10.(2011·全国卷·20)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分析】本题通过探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不能轻率地下结论”的认识论依据问题,考查考生对“认识受主客观条件制约”知识的理解。①不正确,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并非总是不同的,在有些问题上可能达成共识。②有一定干扰性,真理确实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但真理的发展性并不是 “审视复杂历史问题不能轻率下结沦”的理由,因为发展中的真理并不推翻以往已为实践检验确定的真理。③是正确的,因为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历史本质暴露和充分展现之前,人们难以准确把握历史真相和本质,因而不能轻率下结论。④是正确的,人们的认识总是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更是如此。 A、B、C均有错误成分,正确选项为D。
11.(2011·全国卷·21)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图1)讽刺了一些人
①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②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③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
④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
A.①②B.①④C.②④ D.③④
答案C 【分析】本题以华君武的漫画为素材,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引导考生正确地对待实践及实践中的错误。①不正确,人们在实践中难免会犯错误,导致犯错误的原因或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可以少犯错误,但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④和②是正确的,既然在实践中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就不能因怕犯错误两不敢实践;实践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不敢实践,就会一事无成。③有片面性,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可以转化为宝贵财富,但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不能不加分析地说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A、B、D均有错误成分,正确选项应为C。
12.(2010·宁夏卷·21)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认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而实践的发展又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发展,因而,具有客观性和直接现实性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正确选项为②③。①不正确。好奇、兴趣和遐想可以刺激人们去认识木星,却不一定能够推进有关木星的认识。④也不正确。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是木星探测实践成功的重要条件,但不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一定能如期成功,因为这还涉及其他条件。
13.(2013年重庆卷,9)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答案】C【解析】本题的题眼是“想象力”“历史与现实”。题干主旨揭示了莫言以丰富的想象力从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了“民间深层经验”,这种经验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统一,故C项正确,入选。A项错误,丰富的想象力影响文学创作,不起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B项错误,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D项错误,莫言的文学创作是客观描述与主观想象的结合。
14.(2013年海南卷,22)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
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解析】塑料袋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生活,被称为白色革命,但塑料袋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被称为白色污染,无论是白色革命,还是白色污染,都是认识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认识的不同说明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②④正确;认识和实践是对立统一的,①错误;③是不可知论,错误。该题选C。
15.(2010年全国卷Ⅱ,27)2008年10月6日,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布,格林尼治时间10月7日2时46分,一颗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将由苏丹北部上空进人地球大气层并发生燃烧。后来的观测表明,2008TC3如期而至,时间误差只有15秒,对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如此精确的预测,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表明( )
①预测所依据的理论和数据的正确性得到观测实践的检验
②预测被证实佐证了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
③预测所依据的理论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预测被证实证明了有用性在真理属性中的基础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解析】③错误,理论作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只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④错误,因为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
16.(2013年广东卷,34)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解析】解答漫画题必须准确把握漫画的寓意,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漫画告诉我们,由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于门槛的认识是不同的,①符合题意;漫画告诉我们如果能够过去就是门,过不去就是槛,这表明真理具有条件性,④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改变规律,②观点错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而不是事物之间的否定,③观点错误。
17.(2013年四川卷,7)观察图1。下列对漫画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②真理如果超出其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③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解析】本题的题眼是漫画中的文字提示。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和前提,①错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评价标准,即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错误;②说明了真理的条件性,符合题意;④涉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符合题意。
。
18.(2016·全国2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文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师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1)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属日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分)
【参考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权威分析】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巨大成就。试题以大量生动的事例展示了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研究推广杂交水稻的过程,引导考生关注我国的科技创新及其成就,并从中获得教益。
(1)本小题要求考生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参考答案要求考生从三个层面回答问题。首先,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别从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反作用两个方面作答。其次,要求考生找准原理与材料的契合点,正确阐述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在于立足实际,根据社会实践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第三,要求考生从认识反作用的角度认识到优质杂交水稻技术的研发推广推动了实践发展,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 (2016·课标Ⅲ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12分)
答案: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4分)根据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扔坚持不懈。(3分)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3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2分)
[分析] 屠呦呦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我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在国内外有巨大影响。屠呦呦的获奖因为她利用中国传统的中医和中草药资源发现了治疗疟疾新方法,不仅对于推进科技创新,而且对于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增强中华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题选择屠呦呦团队发现治疗疟疾新方法的艰苦曲折的过程作为题材,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哲学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对所给材料重要信息的发掘、提炼、概括的能力,引导考生热爱科学、关注现实、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1)本小题是哲学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明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能力,题目具有综合性和一定难度。答题的关键,一是要明确屠呦呦团队发现治疗疟疾新方法的过程,就是探索和发现真理的过程,二是要准确完整地概括阐述教材中关于追求真理的内容。三是要善于从题干材料中提炼概括与回答问题有关的信息,如:为解除人类疾病之苦而研究、科研条件艰苦、团队合作、无数次失败、从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和智慧、将成果用于医疗实践等。在具体回答题时,要将理论知识和具体材料有机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整理概括相关的材料信息,分层次表述清楚。
20. (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 1 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答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重大文化战略,是关乎我国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铸魂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宣传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本题以中央电视台播出并引起热烈反响的纪录片《记住乡愁》及其引起的社会反响为案例,着重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的理解,以及解读、筛选、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文化和哲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
)本小题是哲学题,答题时注意三点。一是准确把握问题的内涵。要回答的问题是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这是要说明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个认识对象的认识产生差异的原因,与认识的反复性的原因有所区别。二是确定要运用的认识论原理。不仅要讲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更重要的是要讲清楚这种反映受到主体、客体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三是具体分析不同主体对同一认识对象的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首先是主体的立场、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是基本原因;其次是认识对象本身存在多方面的内容,这是不同主体的认识存在差异的客观条件。认识对象方面的原因是需要根据材料总结概括的,因而有一定难度。
21.(2014·全国卷II·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3505种中草药,附方40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10分)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动力),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来源),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检验标准);兽医药研制及其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目的和归宿)。
【分析】价值观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本问题,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我国文化核心价值观建设首要的是价值认同,关键是自觉践行。而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有榜样的力量。本题选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的基层兽医工作者冯洪钱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实现重大科技创新的先进事迹作为案例,综合考查学生解读、筛选、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文化和哲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
(2)本小题是哲学题。需要分析的问题很明确:实践在冯洪钱创新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真理性提供了验证标准,展示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意义。三,将教材中的原理与题干材料中的有关信息结合起来,加以整理归纳。需要注意的是,本题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实践在创作科技著作中的作用,而不是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因此,在答题时就不能简单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简单照搬,而要根据需回答的问题和材料信息,围绕科技著作创作对知识点和材料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524。
22.(2012年福建卷,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放开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放开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3分)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3分)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3
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3分)
(2)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1分)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2分)
23.(2011年广东卷,37)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解析】本题以文化体制改革这一热点为背景,考查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这一知识。答好此题,首先要熟练掌握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内容;然后认真审题,明确设问的指向,即对“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这一观点进行评析;最后找准评析点,把评析点与理论对应起来分析即可。
【答案】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关文档
- 【二轮讲义】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9-0318页
- 2018年高考二轮政治复习艺体生百日2021-09-0321页
- 【二轮讲义】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9-0319页
- 【二轮课件】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9-0360页
- 【二轮课件】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9-0355页
- 【二轮讲义】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9-0322页
- 【二轮讲义】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9-0319页
- 【二轮课件】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9-0264页
- 【二轮讲义】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9-0219页
- 【二轮讲义】2019届高三二轮政治复2021-09-0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