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4.50 KB
- 2021-09-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 34 练 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一、单项选择题
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 50%时,称为人口机
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据此完成 1~2 题。
1.下列四幅图中,未来几年人口红利增长较快的是( )
2.人口红利消失将带来的影响为( )
A.劳动力充足 B.社会负担轻
C.经济增速减缓 D.人口数量减少
读下表,完成 3~4 题。
省(市、区) 人口总数(万
人)
年净增
人 口
(万人)
人口出
生 率
(‰)
人口自
然增长
率(‰)
海南 817.83 7.32 14.77 8.98
北京 1 492.7 36.3 6.1 0.7
上海 1 352.4 10.62 6 -1.2
新疆 1 963.11 29.16 16 10.91
3.北京市( )
A.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大
B.人口死亡率高,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C.迁入人口多,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
D.迁入人口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4.该年份四省(市、区)中为人口迁出区的是( )
A.海南 B.北京 C.上海 D.新疆
下图是“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的变化图”。读图回答 5~6 题。
5.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37~1999 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B.1961~1999 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C.1999 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D.1999 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6.1980~1999 年,泰国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
地面积之比。读图,完成 7~8 题。
7.可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的国家是( )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印度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的人口压力比日本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比印度大
C.美国的人口压力比日本大
D.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压力都很小
下图为“某城市 2011 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 9~10 题。
9.该城市 2011 年的人口容量为( )
A.351 万 B.105.6 万
C.97.3 万 D.85.4 万
10.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市政
C.教育 D.劳动就业
80 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并且在
整个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结合“2009 年我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
11~12 题。
11.图中显示,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双选)( )
A.数量更大 B.性别构成更加合理
C.不再“亦工亦农” D.文化素质整体提高
12.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双选)( )
A.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不足
B.人口老龄化所致
C.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D.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二、综合题
13.依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为 2010 年我国跨省人口流动地区构成情况和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跨省人口流动地区
流出 流入
四川 16.8%,安徽 11.3%,
湖南 11.0%,江西 8.6%,
河南 7.4%,湖北 6.3%,
其余 38.6%
广东 36.7%,浙江 9.0%,
上海 7.6%,江苏 6.4%,北
京 6.6%,福建 5.1%,其余
28.6%
流动人口城乡构成
乡村 75.6% 22.8%
城市 24.4% 77.2%
材料二 某年我国重点地区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1)概括我国目前人口流动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2)分析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地区带来的影响。
14.读下面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汉市城区图。
材料二 主要人口迁出省份迁往武汉市的人口统计图。
材料三 武汉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图及武汉市迁入人口就业结构图。
(1)结合材料一简述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武汉市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
(3)分析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答案解析
1.B 2.C [第 1 题,注意题干要求是未来几年增长较快,图 B 中在未来几年内劳动人口增
长较快,而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增加较少,人口红利增长较快。第 2 题,人口红利消失,相应
的劳动力减少,社会负担加重,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导致发展速度减缓。]
3.D 4.A [第 3 题,由表中数据可知,北京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低,
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为 1 492.7 万×0.7‰≈1.04 万,人口
自然增长数量并不大;北京市迁入人口数量约为 36.3 万-1.04 万=35.26 万,人口增长以机
械增长为主。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大量迁入北京市,促进了北京市经济的发展。
第 4 题,根据“迁入人口数=年净增人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即可算出四省(市、
区)迁入人口数,其中海南省的人口迁移数量为负值,说明海南省人口迁出量大于迁入量,为
人口迁出区。]
5.B 6.A [第 5 题,根据第三产业人口构成比重可知,上面一条折线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经济较落后,应为泰国产业人口构成曲线。下面折线应为德国产业人口构成曲线,分析可知,
泰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例较大,但呈降低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的比例较低,第三产业
就业人口的比例在 1980 年后有明显增加;德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从 1882 年开始不断下
降,1999 年的比例很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就业人口
的比例则不断上升并成为主导产业部门。第 6 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泰国三大产业就业人
口构成的变化情况是:1980~1999 年间,第一产业约下降了 23%,第二产业约上升了 7%,第
三产业约上升了 16%,由此可见,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
7.D 8.B [第 7 题,计算人口算术密度与人口生理密度的比值便可得出结论。第 8 题,中
国的人口生理密度比印度大,因此中国的人口压力比印度大。]
9.C 10.A [第 9 题,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桶板,据此可知该城市 2011 年人
口容量是由供养该市人口的最小因素所决定;图示中各要素中最少的为 97.3 万人。第 10 题,
自然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据此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结论。]
11.AB 12.CD [第 11 题,据题意可知,新生代农民工为“80 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年
龄约为 16~29 岁之间,据图分知,16~29 岁的外出农民工比大于 29 岁的外出农民工的数量
多,性别构成更加合理。第 12 题,由于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中
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吸引当地廉价劳动力。]
13.(1)从内地流向沿海;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以
青壮年男女为主(流动人口男性比重高于女性)。
(2)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等。 不
利影响: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社会治安变差;流动人口管理困难;就业困难;环境问题
突出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等知识。(1)由材料一可以总结出人口主要从内
地流向沿海、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材料二可以总结出流
动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特点。(2)人口流动对迁入区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而不利
影响主要体现在居住、交通、就业等社会生活方面。
14.(1)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上交通便利;亚热
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铁路枢纽,陆上交通便利。
(2)特点:迁入人口以本省人口为主;省外迁入人口以周边省份为主。
(3)影响:增加劳动力;促进武汉市第二、三产业发展;带来交通、住房、教育、环境压力等。
解析 (1)城市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气候等)、经济地理区
位(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
军事、宗教、旅游、科技等)。
(2)据材料三可知,武汉市迁入人口有 73.70%来自于本省;据材料二可知,省外迁入武汉人
口以周边省份为主。
(3)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从就业、交通、住房、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 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2021-09-1025页
- 2018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系列2021-09-1025页
- 2020届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检测:第2021-09-106页
- 2020版高考地理新攻略大一轮新高考2021-09-106页
-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02区域气2021-09-109页
-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课件:第2021-09-1035页
- 2019届人教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2021-09-1023页
-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千方百题集2021-09-109页
-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千方百题集2021-09-108页
-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12021-09-10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