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3.00 KB
  • 2021-09-10 发布

高考地理考点精选精练专题3地球上的水高频考点15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一、选择题 目前我国大城市的中心湖泊及一些小湖泊生态功能近乎丧失殆尽。为解决此问题,武汉 市开展“以水治水,引江入湖、江湖连通”的试验,即从汉江引水入汉阳的龙阳湖、墨水湖、 三角湖和南太子湖,然后流入长江。读“武汉局部地区河流湖泊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1~ 2 题。 1.城市中心湖泊生态功能衰退的原因,不包括( ) A.用水过度,水域萎缩 B.污水数量巨大,直接排放 C.水循环微弱,更新再生极慢 D.石油运输造成的污染严重 2.武汉市此试验方案,最大的优点是( ) A.分湖梯级整治,便于分层次利用不同质量等级的水资源 B.使封闭的湖泊成为开放的水域,利用自然水循环改善水质 C.自然河湖与人工渠道融为一体,形成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 D.改善自然环境形成生态用地,促进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 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东北面注入长江,号称“八百里洞 庭”烟波浩渺,但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的影响,出现大面积干涸。据此,完成 3~4 题。 3.与洞庭湖大面积干涸最直接有关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大气输送 B.径流、水面蒸发与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下渗与大气降水 D.径流、大气降水与大气输送 4.应用水循环原理,人们可以采取缓解或避免洞庭湖大面积干涸的措施有( ) ①控制渔业生产,减少湖面水汽蒸发 ②兴建水利枢纽,调节湖水蓄泄 ③退田还湖,扩大 湖区 ④大力节水降耗,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表为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表,下图为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年平 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 5~6 题。 注:甲为 1967~1976 年,乙为 1977~1986 年,丙为 1987~1996 年。 表 A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丙时段南疆与北疆年平均降水量差异最小 B.南疆的年平均降水量比北疆大 C.阿克苏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 D.甲~丙时段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增长率大于北疆 6.表 A 和图 B 所反映出的变化可能给新疆带来的影响有( ) 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②河流的结冰期变短 ③使新疆由干旱地区变为湿润地区 ④增加灌溉水源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下图是我国青海湖流域 1960 年以来降水、气温和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 7~8 题。 7.1960 年以来,青海湖的变化是( ) A.面积增大、水位升高 B.面积增大、水位降低 C.面积减小、水位降低 D.面积减小、水位升高 8.引起青海湖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年降水总量 B.年蒸发总量 C.年地表径流总量 D.年地下径流总量 “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新的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回答 9~10 题。 9.杭州一直重视从钱塘江引水到西湖来改善西湖的水质,其原因是( ) A.为了扩大西湖水域面积,从而提高水质 B.增加西湖循环更新的速度,提高西湖自净能力 C.主要是通过清洁钱塘江水来稀释西湖污染的水 D.通过引水工程将西湖污水运输到河流来提高水质 10.西湖对杭州形成与发展影响巨大,在古代杭州对西湖水资源的利用表述正确的是( ) A.古代,杭州居民对西湖水资源利用主要是灌溉 B.古代,杭州居民对西湖水资源利用主要是生活用水 C.古代,由于西湖的优美山水吸引各地文人,因此西湖主要是景观用水 D.古代,杭州居民对西湖水资源利用比现代要多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 11~12 题。 11.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双选)( ) A.蒸发量增多 B.下渗量减少 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 12.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双选)( )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土壤肥力下降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自然灾害减少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博斯腾湖是位于新疆焉耆盆地、天山山脉和库鲁克塔格山脉之间的一个陷落湖,属于以 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的内陆淡水湖泊。该湖泊的西北部山前平原上分布着大面积的芦苇, 在湖泊南岸地势低洼的数百米沙丘中分布有大大小小的盐池,湖泊最深处靠近南岸的库鲁克 塔格沙漠。下图为博斯腾湖的位置示意图。 (1)指出该湖泊最高水位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从地势和水循环角度分析该湖泊南部盐池的形成过程。 (3)分析该湖泊西北部芦苇长势良好的原因。 14.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咸海在 1960 年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达 6.8 万平方千米、总水量 1 100 立方千米, 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1960 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 基地。到 1998 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 60%,总水量减少了 80%。时至 2007 年,咸海面积只有 最初面积的 10%。2014 年 9 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 材料三 棉花一生需水量以 450 mm~620 mm 为宜。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 2/3 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 消耗于土地蒸发。 (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 1960 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 (3)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 消失这一生态问题。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精析 1.D 2.B [第 1 题,由图可知,市中心湖泊不具备运输功能,所以市中心湖泊生态功能的 衰退与石油运输无关。第 2 题,以水治水,引江入湖,其优点是使封闭的湖泊成为开放的水 域,利用自然水循环改善水质。] 3.B 4.D [第 3 题,地表和地下径流汇入的减少、大气降水的减少和湖水的蒸发都是洞庭 湖大面积干涸的主要原因;大气输送与洞庭湖大面积干涸没有直接关系。第 4 题,兴建水利 枢纽,调节湖水蓄泄,可增加湖水的水量;大力节水降耗,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可减少对 湖水的引用量。] 5.D 6.A [第 5 题,对比表中数据,丙时段南疆与北疆年平均降水量差异最大;南疆的年 平均降水量比北疆小;阿克苏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上的冰雪融水;甲~丙时段南疆年平 均降水量的增长率大于北疆。第 6 题,该变化表现为降水增多,因该地缺水,所以部分地区 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因降水增多,径流量增多,所以灌溉水源增加;而河流的结冰期受气 温的影响,与降水的多少关系不大;因降水较少,所以该区不会由干旱地区变为湿润地区。] 7.C 8.B [第 7 题,图中信息显示,青海湖的水位在降低,由此推知,湖泊的面积应在减 小。第 8 题,读图中的年降水量曲线,该地的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减少,A 项错误。气温升高, 冰雪融水量应变大,年地表径流总量随之增大,C 项不正确。地下水对青海湖的补给量很少, 对青海湖水位的变化影响不大,D 项不合题意。气温升高,年蒸发量变大,河湖水位下降, 选项 B 正确。] 9.B 10.D [第 9 题,根据示意图可知,西湖相对比较封闭,从而水循环的周期比较长,通 过引水工程将提高西湖循环更新的速度,降低循环周期,从而提高西湖自净能力来改善其水 质。第 10 题,现今杭州对西湖水资源利用主要是观赏用水,兼顾养殖等,而在古代,杭州居 民对西湖除了观赏和养殖外,还兼顾生活供水、灌溉等多种应用,因此利用比现代要多。] 11.AB 12.BC [第 11 题,观察图发现,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 水量则会减少;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第 12 题,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 13.(1)夏季。博斯腾湖湖水主要来源于天山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夏季天山冰雪融水量最 大,大气降水也最多。 (2)盐池位于盆地的位置较低处,湖泊的淡水通过地下裂隙渗透到沙漠中的低洼处;沙漠中降 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水分蒸发后,微量的盐分留在低洼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盐池。 (3)位于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有河流流经,靠近博斯腾湖,地下水水位高,水源条件好;土 壤肥沃,光照充足。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博斯腾湖属于以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的内陆淡水湖泊。 该地区夏季气温高,天山冰雪融水量最大,大气降水也最多。第(2)题,盐池位于盆地的地势 较低处,湖泊的淡水可通过地下裂隙渗透到沙漠中的低洼处;沙漠中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 水分蒸发后,微量的盐分留在低洼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渐形成盐池。第(3)题,可从地 形、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 14.(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 (2)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咸海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流 域年降水量极少,流域河流短小,入湖水量少。 (3)赞同。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地下水开采技术较为简单,开采成本低廉;浅层地下水含 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开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恶化。(答出 3 点即 可) 不赞同。当地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开采费用比引河水高;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补给, 过度开采,也会导致地表水减少,无法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过量开采地下水会 导致(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可能引发新的生态问题;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极易加 剧当地干旱程度。(答出 3 点即可) 解析 第(1)题,阿姆河与锡尔河发源于中亚的帕米尔高原,海拔高,有冰川存在;同时从图 中可以看出两河源头地区降水较多;因而咸海夏秋季有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春季有积 雪融水补给,冬季有地下水补给。第(2)题,人为原因为咸海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 为过度引用注入湖泊的河水,咸海流域内气候干旱、入湖水量少为其逐渐消失的自然原因。 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问题,答案合理即可,注意理由与观点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