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MB
- 2021-09-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粮食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选择题
“全球米贵”令粮食安全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不少国家走
上了海外屯田之路。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
3 倍。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2 题。
1.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不包括( )
A.人多地少 B.山地多平原少
C.农村人口比重大 D.经济发达
2.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B.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
C.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
D.东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广阔
读“我国四个省(市)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比较表”,完成 3~4 题。
项目
地区
粮食产量(百万吨) 人均粮食
(吨/人)
人均耕地
(公顷/人)水稻 小麦 玉米
甲 4 0.2 15 0.8 0.18
乙 18 7 2.5 0.5 0.06
丙 3.5 23 13 0.5 0.08
丁 13 0.1 0.7 0.2 0.04
全国 0.4 0.03
3.与表中甲、乙、丙对应的省(市)分别是( )
A.江苏、山东、广东 B.北京、吉林、江苏
C.吉林、江苏、山东 D.广东、北京、吉林
4.与全国相比,丁地区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的关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
B.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
C.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D.人口增长较快
湖北省襄阳市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 0.34%,粮食产量约占全国 1%。2014 年,全市粮食总
产量 100.74 亿斤(1 斤=0.5 千克),实现了“十一连增”。读“襄阳市粮食产量变化图”,
回答 5~6 题。
5.襄阳市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土地面积增加 B.全球变暖
C.劳动力增多 D.科技投入大
6.下列四个时间段,粮食产量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A.2003~2004 年 B.2006~2007 年
C.2011~2012 年 D.2013~2014 年
下图是四个国家三种农作物产量统计图。读图回答 7~8 题。
7.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依次是( )
A.巴西、印度、中国、美国
B.中国、美国、印度、巴西
C.美国、中国、印度、巴西
D.中国、美国、巴西、印度
8.下列关于四个国家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国都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
B.丙、丁两国都是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
C.四个国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丁国
D.乙和丙两国高原面积都很广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把确保国家粮食
安全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下图是 1999~2011 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
9~10 题。
9.1999~2011 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 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 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10.2003 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谷物生产状况及归类示意图。读图回答 11~12 题。
11.图示类型与大洲匹配相符的是(双选)( )
A.甲—北美洲 B.乙—欧洲
C.丙—非洲 D.丁—亚洲
12.对不同国家间谷物生产特征差异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①国较②国气候条件更加优越
B.③国较④国生产经验更加丰富
C.①国较③国机械化水平更高
D.②国较④国生产规模更大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
材料二 灾害引发的粮食危机紧急情况次数。
材料三 中国粮食生产—消费变化图。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洲和________洲。
(2)甲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
A.地形崎岖 B.低温冷害
C.灌溉水源 D.光照不足
(3)1993 年以前,世界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93 年,________________引发粮食危机紧急情况
的次数大于________________;其后两者交替上升。
(4)关于 2000 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量逐年上升 B.消费量趋于上升
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 D.缺口不断增大
(5)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图中“饥饿热点”地区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4.素有“中国粮仓”美誉的河南省做出决定,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河南建设成全国粮
食核心区,力争到 2020 年实现粮食年产量在目前 500 亿千克的基础上再增加 150 亿千克,达
到 650 亿千克。读河南省地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判断河南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原因。
(2)下列属于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的是(多选)( )
A.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
B.地形相对平坦,耕地面积广阔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政府大力支持
E.中低产田比重大
(3)为实现上述目标,你认为河南应采取哪些措施?
(4)让粮农丰收又增收,才是实现粮食可持续生产的保障,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精析
1.C 2.C [第 1 题,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农村人口比重小。第 2 题,从图中可
以看出苏丹有白尼罗河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为丰富;气温年较差对于养分积累没有明显作
用;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东部和南部为多条河流发源地,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
3.C 4.A [第 3 题,读表格,甲省人均粮食、人均耕地较高,说明地广人稀,应在东北地
区;粮食中玉米产量最高的是我国的吉林省。乙省水稻产量最高,人均粮食、耕地较少,应
位于我国江淮地区,可能是江苏省。丙省小麦产量最高,玉米产量较高,应位于北方暖温带
地区,对应山东省。第 4 题,读表格,丁地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粮食却远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只能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小、产量低,A 对、B 错。表
中数据不能显示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长情况,C、D 错。]
5.D 6.A [第 5 题,襄阳市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远大于耕地面积占全国的比重,说明粮
食单产高;在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种植比例下降的大背景下,该市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只能
是科技投入导致的单产持续增加。第 6 题,图示粮食产量曲线坡度越陡,粮食产量年增长速
度越快。]
7.D 8.B [第 7 题,甲国水稻和玉米产量都较大,应为中国;乙国玉米产量最大,应为美
国;丙国甘蔗产量最大,应为巴西;丁国水稻和甘蔗产量都较大,应为印度。第 8 题,中国
不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四个国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中国;美国高原面积不是很广
阔。]
9.D 10.C [第 9 题,耕地面积在 2005 年以前下降的速度较快,2005 年以后下降速度趋缓,
A 错误。粮食产量波动上升,B 错误。2003 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曲线有相交的现象,
所以不是同步下降,C 错误。第 10 题,耕地面积在下降,2003 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却逐渐上
升,主要是国家实行种粮的优惠政策,促使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
11.AB 12.CD [第 11 题,读图可知,甲大洲平均每公顷土地谷物生产量较高,每个农民谷
物生产量也最大,符合北美洲的情况,北美洲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谷物生产量大,从
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少,A 对。乙大洲平均每公顷土地谷物生产量较高,每个农民谷物生
产量也较大,为欧洲,B 对。丙平均每公顷土地谷物生产量较高,不会是科技落后的非洲,
应为亚洲,C 错。丁平均每公顷土地谷物生产量最低,每个农民谷物生产量也最少,不会是
亚洲,应为非洲,D 错。第 12 题,①国平均每个农民生产量与②国相近,说明劳动生产率高,
科技水平差不多,可是每公顷谷物生产量小于②国,说明气候条件较差,A 错。③国平均每
个农民生产量与④国差不多,说明科技水平没有太大差异,④国每公顷谷物生产量远大于③
国,说明④国生产条件好于③国,B 错。①国较③国每个农民生产量大很多,说明机械化水
平更高,C 对。②国较④国每公顷谷物生产量差不多,而平均每个农民生产量远大于④国,
说明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规模更大,D 对。]
13.(1)亚 非 (2)C (3)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 (4)B (5)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
家,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生态环境恶化日益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有些地区政治局
势动荡,人为灾害较多;经济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低。
解析 第(1)题,亚洲和非洲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较多。第(2)题,甲地位于西亚地区,降水
不足,因此灌溉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限制因素。第(3)题,分析材料二可得出答案。
第(4)题,比较材料三中我国粮食生产量和粮食消费量可知 B 项说法正确。第(5)题,从人口、
生态、灾害等角度分析。
14.(1)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流。 (2)ABCD
(3)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单产;发
展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以工促农发展格局等。
(4)加大对粮农的补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的产量与质量;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提高
农民的收入。
解析 本题以“中国粮仓”河南为背景,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农业可
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第(1)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判断出河南省的地势特点。第(2)
题,认真审题,E 为不利条件。第(3)题,要实现粮食增产的目标,首先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和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同时还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保障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第(4)题,
要增加粮农的收入,除了提高产量和加大补贴外,还要实现粮食的深加工。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世界2021-09-1050页
- 2018届《红对勾》高考地理二轮复习2021-09-1021页
- 2019届 二轮复习 专题07 常见的天2021-09-105页
- 2020届 浙江高考地理二轮 :专题七 2021-09-1078页
-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课件:前提技能2021-09-1048页
-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24 地理信息系统2021-09-101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2021-09-1035页
- 高考地理复习第八讲:自然地理原因类2021-09-1019页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2021-09-106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2021-09-10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