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00 KB
  • 2021-09-11 发布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2微专题六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1思维导图学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2微专题六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1思维导图学案 ‎1.大气的热源 ‎(1)根本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近地面大气):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1)地面增温:大部分A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近地面大气增温:地面以B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近地面大气增温。‎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代号 名称 起作用的大气成分 特点 ‎①‎ 吸收作用 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 有选择性 ‎②‎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 部分选择性 ‎③‎ 反射作用 云层和较大尘埃 无选择性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以C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4 / 4‎ ‎1.(2011·全国文综,9~10)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 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 示意某山脉 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 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 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 40°N 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 析其原因。‎ ‎1、突破热力环流的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垂直方向 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 水平方向 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 ‎(1)温差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4 / 4‎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M、N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受热地(乙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②冷却地(甲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特别提醒: 要注意一些规律适用的前提。如“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地点。“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1.海陆风 ‎(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2)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2)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 4 / 4‎ ‎(2)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1、(1)D 在大气垂直方向上,上下温差越大,空气越易对流运动,大气越不稳定,反之,大气越稳定。‎ ‎(2)B 当大气垂直方向上温差较大时,可能会发生强对流现象,产生对流雨。‎ ‎2、(1)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减弱 ‎(2)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 沿线差异较大(最 大高度差达 700m ),40°N 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 400m );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较高 ‎(3)内部高于外部,原因是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西部高于东部,原因是西部气温较高、离海(太平)洋较近且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