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1 MB
  • 2021-09-13 发布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模块一第一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带教案(湘教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宇宙的物质性——天体 ‎(1)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 ‎(2)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2.宇宙的运动性和层次性——天体系统 ‎(1)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2)层次性:目前所知的天体系统分为四级,具体如下图所示:‎ 二、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 ‎(3)地球的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同之处。‎ ‎2.特殊性——存在生命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 ‎①能量来源:直接提供光热资源;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 ‎②动力来源: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①太阳活动: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 ‎②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③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_11_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四、地球的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表示横波 较慢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B表示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 ‎(2)不连续面:‎ 名称 波速变化 界面①表示莫霍面 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明显增加 界面②表示古登堡面 此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3)划分:‎ ‎①三个圈层:图中C为地壳,D为地幔,E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②软流层:位于地幔的上部,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C层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A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 ‎(2)B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C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记】 天体的判断方法 ‎【注1】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人造天体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国际空间站等。‎ ‎【注2】 只有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天体之间才能构成天体系统。星座不属于天体系统。‎ ‎【注3】 总星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不是整个宇宙,宇宙是由银河系和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组成的。‎ ‎【联1】 (1)金星自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在金星上看太阳西升东落。‎ ‎(2)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相反。彗尾背向太阳,且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注4】 同向性是指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一致,并不是指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 ‎【点1】 煤、石油、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风能、水能、波浪(风浪)、洋流(风海流)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其能量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 ‎【点2】 太阳黑子与耀斑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①发生的大气层不同: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②表现不同:黑子是光球层上温度较低,光线较暗的区域;耀斑是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区域,它释放巨大的能量。‎ ‎(2)联系:①周期都约为11年;②黑子增强的年份也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③黑子发生的区域之外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 ‎【注5】 (1)耀斑和太阳风均与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磁暴和极光产生有关,但短波通信的中断和磁暴主要是受耀斑的影响,极光主要是受太阳风的影响。‎ ‎(2)极光观看条件:①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②高纬度地区;③极夜时期。‎ ‎【点3】 (1)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纵波),再感到左右摇晃(横波,破坏力最大)。‎ ‎(2)船只上人们只感到上下颠簸(纵波)。‎ ‎(3)地震波穿过不同物质的界面处,波速会发生明显变化。‎ ‎(4)人们可以利用地震波勘探地下矿藏。‎ ‎【注6】 文字中描述波速的变化是指从地表向地心传播时经过不连续界面时的波速变化,如果从地心向地表传播时,波速变化正好相反。‎ ‎【联2】 陆地上地壳厚度大,海洋上地壳厚度小;陆地上高原高山地区的地壳厚度大,平原低地的地壳厚度小。‎ 考点一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 ‎(一)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和谐的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1)“安全”——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 ‎(2)“稳定”——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太阳光照。‎ ‎2.适宜的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二)“四看法”判定生命的存在 ‎[集训过关]‎ ‎2017年9月15日,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探测器走向它生命的尽头,卡西尼号将冲入土星大气层,然后开始燃烧并且毁灭,这样它就不会意外撞向土星的任何一颗卫星,也是为了避免它从地球携带的细菌污染这些卫星的环境。读图完成1~2题。‎ ‎1.“卡西尼号”探测器不属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2.卡西尼号飞船最大的发现之一就是土卫二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是人类首次在太阳系中发现存在于地球之外的可供生命存在的环境。那么其存在生命最有力的证据可能是(  )‎ A.土卫二自转方向适宜 B.土卫二公转方向适宜 C.土卫二地表下可能存在液态水 D.土卫二距离太阳遥远 解析:1.D 2.C 第1题,“卡西尼号”探测器飞行在太阳系中,因此其所在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第2题,自转和公转方向与生命存在无关;距离太阳远,温度过低不利于生命存在;液态水的存在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 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2月22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其Spitzer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了一个包含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的天体系统,其母恒星距地球约40光年。完成3~4题。‎ ‎3.Spitzer太空望远镜发现的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位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4.Spitzer太空望远镜发现的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中,有3个或许人类可居住,原因可能是(  )‎ ‎①拥有适宜的大气层 ②存在液态水 ③有多颗卫星环绕 ④和恒星距离适中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3.C 4.A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天体系统中行星绕行的恒星(母恒星)距地球约40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为10万~12万光年,太阳系的直径小于1光年,因此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位于太阳系之外、银河系之内。故选项C正确。第4题,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包括存在液态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材料中提及的3个行星或许人类可居住,可能是因为这3个行星存在适宜的大气层和液态水、与恒星距离适中及光照和温度适宜。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和卫星没有直接关系。故选A。‎ 考点二 航天基地的区位分析 ‎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势因素 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安全因素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2.航天器发射时间、方向的选择 时间 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一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二是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方向 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节约能源 ‎3.回收基地选址的条件 ‎(1)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 ‎(2)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 ‎(3)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 ‎(4)地质条件好。‎ ‎(5)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我国的回收场地就选在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区。‎ ‎[集训过关]‎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 A.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人口稀少,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 ‎2.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不利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开阔,不利于国防安全 B.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C.纬度较高,燃料和成本相对较高 D.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更新相对落后 解析:1.A 2.C 第1题,海南文昌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阴雨天气,而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有利于航天发射。第2题,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比较则纬度较高,不具备这一优势。‎ ‎3.结合材料,分析西昌成为我国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 西昌市位于川西高原(海拔1 500~2 500 m),101°46′E~102°25′E、27°32′N~28°10′N,全年无雨日多达250天,全年日照时数多达2 400小时,是我国著名的“航天城”。‎ 解析:阅读材料,从发射条件来看西昌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较大;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利于航天器发射;再结合对当地的影响,地处川西高原,人口稀少,对居民影响小。‎ 答案: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较大;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利于航天器发射;地处川西高原,人口稀少,对居民影响小。‎ 考点三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一)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空间分布及成因图示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类型 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气候: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 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扰动地球的磁场(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产生极光: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摩擦→产生极光 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 ‎[典题精研]‎ ‎[典例] (2014·全国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解析] 第(1)题,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是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海拔较高的地区,选项所列四个地区中柴达木盆地最符合这些条件。第(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塔顶的锅炉加热,所以高温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 ‎[答案] (1)A (2)C ‎1.(变题型) 我国东南丘陵地区不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东南丘陵地区位于我国季风区内,多阴雨天气,太阳能资源不丰富。‎ 答案:位于季风区内,多阴雨天气 ‎2.(变设问) 下列有关青藏高原地区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都较差 B.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都较好 C.光照条件较好,热量条件较差 D.光照条件较差,热量条件较好 解析:选C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故太阳辐射强,光照条件较好,但气温较低,热量条件较差。‎ ‎[集训冲关]‎ ‎(2019·运城模拟)如图为我国某地区的太阳能屋顶图,该地区的太阳能屋顶发电效率高。读图,完成1~2题。‎ ‎1.太阳辐射(  )‎ A.在地球上高纬地区总量较大 B.在地球上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C.能量来源于太阳核裂变 D.一般在地方时12时强度最大 ‎2.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河南南部 B.甘肃西北部 C.重庆东部 D.广东北部 解析:1.D 2.B 第1题,太阳辐射总量一般情况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能量来源于太阳核聚变;一般在地方时12时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强度最大;一般情况下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太阳辐射由沿海向内陆递增,但是有些地区沿海降水少。第2题,四个地区相比,甘肃西北部深居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最丰富。‎ 读世界某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亿焦/平方米·年),完成3~4题。‎ ‎3.影响①地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4.②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①地多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A.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大 B.距海较远,多晴朗天气 C.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 D.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解析:3.A 4.D 第3题,图中①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低,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A正确 。第4题,图中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年太阳辐射总量多,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D正确 。‎ ‎(2019·孝感质检)美国国家科学院曾预言:在2023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熄灭,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5~6题。‎ ‎5.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太阳耀斑爆发 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减弱 ‎6.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信鸽迷失方向 C.指南针失灵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解析:5.A 6.D 第5题,根据材料中发生的现象判断该“喷嚏”应当是一次强烈太阳活动,耀斑和黑子是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第6题,太阳耀斑爆发会产生强烈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闯入地球,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磁场,产生磁暴,使信鸽迷失方向,指南针失灵;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与太阳活动无关。‎ 考点四 地球的圈层结构 ‎ ‎1.图解地球的内部圈层——两“面”三“层”‎ ‎2.图解地球的外部圈层——“3+1”圈 ‎(1)外部三大圈层,可用与岩石圈的相对位置图示法来帮助识记,如图:‎ ‎(2)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如化石形成于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风蚀地貌形成于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火山灰形成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 ‎[集训过关]‎ ‎(2019·贵州重点中学调研)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3题。‎ ‎1.古登堡界面位于(  )‎ A.①圈层的下方    B.②圈层的下方 C.③圈层的下方 D.④圈层的上方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环节只存在于①圈层 B.⑤圈层的密度与压力比②圈层小 C.③圈层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 D.④圈层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 ‎3.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解析:1.D 2.D 3.C 第1题,古登堡面位于地幔与地核之间,读图可知④⑤为地核,因此古登堡面位于④圈层上方。故选D。第2题,水循环不只存在于①圈层,A错;由图可知⑤圈层密度和压力比②圈层大,B错;③圈层为软流层,属于上地幔,C错;④圈层为地球的外核,呈液态。故选D。第3题,软流层是岩浆的来源地,位于上地幔上部,对应图中的③圈层。故选C。‎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4~6题。‎ ‎4.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6.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图中的各圈层都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辐射 解析:4.C 5.C 6.B 第4题,图中有水、植物、岩石和大气,所以体现出的圈层有: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第5题,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树木花草属于生物圈。第6题,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图中可以显示出水、生物、大气、岩石等自然地理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因而可以判断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来源除了太阳辐射能,还有化学能、重力能等。‎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的判读 太阳辐射等值线图是用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最常用的是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除此之外,还有能够体现太阳辐射分布的其他相关要素分布图,如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 ‎[常见图示]‎ 图1 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 ‎ ‎ 图2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 图3 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 图4 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图 ‎[判读技巧]‎ 该类型的地图遵循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同时在分析影响要素时,一般从纬度、地势、天气等角度进行分析回答。‎ ‎1.读数值 ‎(1)读出图中最大值(如图1中①点数值最大,介于6 000~6 500之间)、最小值(如图1中②点数值最小,介于3 000~3 500之间),求出差值大小。‎ ‎(2)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如图2中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小)。‎ ‎2.看分布 看等值线的走向(如图3中成都西侧年日照时数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弯曲方向(如图2中乙地区附近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由南向北弯曲)、闭合(如图1中①②两地,图2中甲地,图4中甲地等值线均闭合)及疏密(如图1中②地附近密集,图2中丙地比丁地稀疏)。‎ ‎3.析成因 与太阳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等有关。‎ ‎(2)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如图1中②地,图2中乙地附近)。‎ ‎(3)等值线的闭合多与地势高低(如高原、盆地,图2中甲处为高原地形,图4中甲地为盆地地形)、山脉走向(如迎风坡、背风坡)等有关。‎ ‎(4)等值线的疏密更多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 ‎(5)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见考点三]。‎ ‎[应用体验]‎ ‎[典例] (2015·安徽高考)如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1)~(2)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1.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受太阳高度角的影响。‎ ‎(2)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说明阴影部分对应的日期有极夜现象。‎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B (2)A ‎  ‎(2019·济南模拟)读我国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1)和我国台湾省地形图(图2),完成1~3题。‎ ‎1.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 ‎2.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 ‎3.导致甲地附近的等值线向南突出的根本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 解析:1.A 2.B 3.D 第1题,读图1可知,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自南向北递减,是由于南部纬度低,年均正午太阳高度大;北部纬度高,年均正午太阳高度小,所以南部太阳辐射总量较北方大,故选A。第2题,读两图可知,台湾省东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西部地区少,是由于东部地区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阴雨天多;西部地区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年太阳辐射总量大,故选B。第3题,读图1可知,图中甲地等值线向南凸出,说明该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周边地区低,结合图2可知,甲地海拔低,为平原地形,且靠近海洋,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地带,多地形雨,降水量大,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故选D。‎ 如图为1961~2015年安徽省春季平均日照时数(单位:h)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安徽省春季平均日照时数最大差值最接近(  )‎ A.210 h B.240 h C.270 h D.300 h ‎5.影响安徽省春季平均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植被 C.海拔 D.人口分布 解析:4.C 5.A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最大值接近630 h,最小值接近360 h,所以最大差值最接近270 h。第5题,影响图中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植被对日照时数无直接影响,海拔和人口分布对日照时数没有影响。‎ ‎[课时跟踪检测]‎ ‎“嫦娥五号”是我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拟于2019年从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带上约2 kg的月壤返回地球。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B.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 C.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D.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 ‎2.“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3.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都有(  )‎ A.昼夜交替的现象 B.适宜的温度条件 C.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液态水的存在 解析:1.B 2.D 3.A 第1题,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在地球表面,不是天体,A错。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B对。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落在月球上,不是天体,C错。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在地球上,不是天体,D错。第2题,“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仍在太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D对。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A、B、C错。第3题,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都有昼夜交替的现象,A对。月球表面环境没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B、C、D错。‎ ‎(2019·天水月考)世界上最“贵重”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预计在2021年发射,望远镜定位于地球背向太阳一面的日地连线上(如图所示),完成4~5题。‎ ‎4.按天体运动特征,该望远镜类似于(  )‎ A.卫星 B.行星 C.恒星 D.星云 ‎5.有关望远镜运行位置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天空呈现蔚蓝色 B.磁暴现象常威胁航天器安全 C.常发生极光现象 D.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太阳常数 解析:4.B 5.D 第4题,由“望远镜定位于地球背向太阳一面的日地连线上”且距地球150万千米,可知其运行是围绕太阳运动,类似于行星。故选B。第5题,望远镜距离地球150万千米,且位于地球背向太阳一面的日地连线上,该处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因此看到周围的天空为黑色,A错误;磁暴是由于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引起的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极光是由于太阳风轰击极地地区的高层大气,而望远镜所在位置既没有大气,也没有电离层,不会发生磁暴现象,也不会发生极光现象,所以B、C错误;由于望远镜比地球距离太阳远,且位于地球背向太阳的一面,因此该位置的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太阳常数,D正确。‎ 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据此回答6~7题。‎ ‎6.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主要是因为(  )‎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 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 D.距日距离较远 ‎7.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6.B 7.B 第6题,根据材料“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说明这种微生物可以耐受低压环境。“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说明火星很难有生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液态水,而不是温差大和距日较远。第7题,可根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进行判断: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有足够的大气层及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019·湖北黄石中学检测)下图所示地区正在打造“太阳山”——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等因素有关。据此完成8~9题。‎ ‎8.在①②③④四个荒山草坡安置太阳能板,②地发电效率最高的原因是(  )‎ A.降水最少 B.海拔最高 C.纬度最低 D.地处阳坡 ‎9.与青藏高原相比,该地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比较优势是(  )‎ A.太阳辐射强 B.离电力消费市场近 C.用地成本低 D.年日照时数长 解析:8.D 9.B 第8题,读图可知,①③④三地位于河谷地带,且为谷地的阴坡上,而②地位于山脊阳坡,光照充足,②地发电效率高,故选D。第9题,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强,A错;青藏高原土地辽阔,人口密度小,土地价格低,C错;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日照时数长,D错;该地位于华北平原西部,距离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华北平原近,离电力消费市场近,故选B。‎ 屋顶光伏发电是指在屋顶装设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用户发电以自用为主,多余电量入网。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屋顶光伏发电迎来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惠州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大力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鼓励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如图示意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据此完成10~11题。‎ ‎10.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但下列能源中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水能 B.风能 C.石油 D.核能 ‎11.惠州市鼓励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主要是因为(  )‎ A.惠州位于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新能源的开发 C.太阳能资源无污染,且开发的成本低廉 D.太阳能资源可再生,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解析:10.D 11.B 第10题,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水能、风能、石油都是转化的太阳辐射能。核能是地球内部能量,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第11题,惠州市鼓励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主要是因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新能源的开发,B对。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高原,A错。太阳能资源无污染,但开发的成本高,C错。太阳能资源可再生,受自然条件影响大,D错。‎ 新华网2017年10月26日电,近日,太阳表面突现一个面积很大的黑子群,达地球表面积的50余倍。在华北地区严重雾霾天气下,肉眼清晰可见。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对于该现象的认识,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正处于宁静时期 B.太阳黑子位于色球层上 C.往往伴发耀斑现象 D.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 ‎13.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状况相对稳定 B.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造成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C.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高能带电粒子“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使地球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现象 解析:12.C 13.C 第12题,据图可知,太阳活动处于爆发期,故A项错误;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上,故B项错误;黑子和耀斑往往相伴发生,故C项正确;耀斑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故D项错误。第13题,黑子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故A项错误;耀斑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干扰,对长波通信无影响,故B项错误;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故C项正确;极光只会出现在高纬度地区,故D项错误。‎ 许多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北极游,到北极看极光的人越来越多。据此完成14~15题。‎ ‎14.北极极光的成因是(  )‎ A.极昼时期的太阳光照 B.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磁场 C.高能带电粒子撞击北极上空大气 D.北极地区大气对流,摩擦产生 ‎15.最适宜观看北极极光的时间和地点是(  )‎ A.夏季的英国 B.冬季的冰岛 C.冬季的新加坡 D.夏季的澳大利亚 解析:‎ ‎14.C 15.B 第14题,极光是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与两极上空大气碰撞形成的,与极昼时期的太阳光照及北极空气摩擦无关;太阳活动干扰磁场产生的是“磁暴”现象。第15题,极光最适宜在高纬度地区的晚上观看。英国处于中纬度地区,夏季很少能看到极光现象;新加坡纬度低;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冬季,冰岛昼短夜长,适宜观看极光。‎ 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于2018年1月15日再次喷发,火山灰直冲天空2 500 m高处。读阿贡火山喷发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火山喷发物来自(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内核 ‎17.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圈层有(  )‎ ‎①大气圈 ②水圈 ③生物圈 ④岩石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6.C 17.D 第16题,火山喷发物是岩浆,岩浆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软流层。第17题,火山喷发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都有影响。‎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18~20题。‎ ‎18.据图分析,a圈层厚度的空间变化特点是(  )‎ ‎①陆地大于海洋 ‎②平原地区大于高山高原地区 ‎③大致与地表海拔呈正相关关系 ‎④大致与地表海拔呈负相关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b圈层的特点是(  )‎ A.连续而规则 B.连续而不规则 C.规则而不连续 D.不规则而连续 ‎20.c圈层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氧气 B.氮气、二氧化碳 C.氧气、氮气 D.氧气、二氧化碳 解析:‎ ‎18.C 19.B 20.C 第18题,读图可知,图中a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其特点是陆地大于海洋,高山高原地区大于平原地区;大致与地表海拔呈正相关关系。第19题,读图可知,b圈层为水圈,水圈为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第20题,读图可知,c圈层为大气圈,大气圈的主要成分为氧和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