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9 MB
  • 2021-09-17 发布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32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Word版含答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最新考纲]‎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纲解读]‎ ‎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重点)‎ ‎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重点)‎ ‎[思维导图]‎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和布局 ‎1.地理条件 ‎(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 ‎①气候 ‎②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 ‎2.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①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 B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 C辽河平原——水稻、冬小麦、棉花、苹果。‎ ‎②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 ‎③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气候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 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以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且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 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 水源 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 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绿洲农业 ‎(2)社会经济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工业基础 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美国工业发展使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交通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及时 人口 人口密度决定人均耕地面积,影响商品率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技术 生产技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 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 政策 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 市场信息 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欧洲奶酪市场广阔,奶酪产业规模大 思维建模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答案 1.C 2.B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我国东北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 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4.关于林业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 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C.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第4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5.(2018·济南期中)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 ‎ 城市 月份 气候指标 甲 乙 ‎1月 ‎7月 ‎1月 ‎7月 气温(℃)‎ ‎-27.3‎ ‎19.4‎ ‎-19.7‎ ‎22.7‎ 降水量(mm)‎ ‎3.6‎ ‎90.8‎ ‎4.3‎ ‎176.5‎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个更强?请用数据加以说明。‎ ‎(2)下列四图中表示乙城市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是(  )‎ ‎(3)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 ‎(4)据图文信息判断C山脉的名称。‎ ‎(5)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答案 (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 甲城市气温年较差大,为46.7℃,年降水量少,约为280毫米;乙城市气温年较差小,为42.4℃,年降水量大,约为420毫米。‎ ‎(2)D ‎(3)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因此接受的太阳辐射与乙城市相当。‎ ‎(4)大兴安岭。‎ ‎(5)A——畜牧业;B——种植业;C——林业。‎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6·全国文综Ⅰ,36(1)(2)‎ ‎2016·全国文综Ⅱ,1~2‎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37‎ ‎2014·安徽文综,34‎ ‎2014·重庆文综,3~4‎ ‎2014·四川文综,13(2)(3)‎ ‎2014·福建文综,37(1)~(3)‎ 以某一典型农业区域或某类农作物为背景,通过文字材料和区域图提供信息,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区域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及农业条件的变化。该考点在高考命题中出现频率较高,难度中等。‎ 考向一 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分析 ‎1.(2016·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答案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解析 第(1)题,横县在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温时间长,有利于茉莉的生长;横县北部地势高,冬季可以阻挡寒冷气流,因此受寒潮影响小;而江苏、杭州地形平坦,易受寒潮的影响,且江浙地区受梅雨天气和伏旱天气影响,会出现长时间的过干和过湿现象,都不利于茉莉生长。第(2)题,由题干可知,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冲积而成的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茉莉种植;茉莉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雨季排水,防止洪涝灾害,有利于防止土壤过湿影响茉莉的正常生长,而且离河流近,有利于旱季引水灌溉,保证茉莉的正常生长。‎ ‎2.(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解析 (1)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上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轻微,环境质量好。(2)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通常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虫害少;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地区虫害少。因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3)由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因此施用的化肥少。(4)“绿色”‎ 代表无污染或者污染程度很低。建三江环境质量好;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少;纬度高,气温低,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少,因而三江平原的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建三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区域农业分布图或相关文字材料 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或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农业区位理论进行分析、回答 考向二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时空差异比较 ‎(2017·江苏地理)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下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4.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对比图中两区域可以看出,两地都处于山间谷地,都处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不同之处在于淅川附近有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起调节作用,故选D。第4题,①位于水库附近,海拔低,水热条件好,是四地中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故选A。‎ ‎(2014·重庆文综)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5~6题。‎ ‎5.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 ‎6.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答案 5.A 6.A 解析 第5题,人均耕地=耕地面积/人口数量。材料中提到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但人均耕地增加,说明乌克兰的人口数量减少,A项正确;城市化率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人均耕地无直接联系,B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整有关,而与土壤质量及粮食单产关系不大,C、D项错误。第6题,人均耕地增加,即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扩大,所以人均粮食产量会增加,A项正确;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粮仓”,粮食大量出口,C项错误;农业生产投入、亩均农业产值与人均耕地面积无直接联系,B、D项错误。‎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区域农业分布图或相关文字材料 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的差异或区位条件变化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农业区位理论进行分析、回答 考点二 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2.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类型 问题 原因 对策 耕地 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增施有机肥等 林地、草地 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加剧 沼泽地 沼泽地减少,湿地环境破坏 其他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农业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①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③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①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②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以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典型地区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方向 农耕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过度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 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绿色农产品基地 牧区 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 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 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 林区 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 只采不育、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 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 思维建模 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分析思路 发展方向 具体内容 方向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①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②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方向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②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方向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盐碱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方向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方向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2.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着沼泽地破坏等生态问题。第2题,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应着眼于商品性农业基地建设,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3年6月18日,第二十二届哈洽会第四次新闻发布会召开。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实现北大荒新跨越”为主题参展。早在2009年“中国500‎ 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的“北大荒”品牌就以103.37亿元价值排名第65位,是该榜单上排名第一的农业品牌。‎ 材料二 见下图。‎ ‎(1)北大荒农垦集团的优势农产品包括 (  )‎ ‎①水稻 ②小麦 ③甜菜 ④棉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北大荒农垦集团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北大荒农垦集团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答案 (1)C (2)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 ‎(3)耕地面积广阔,人均耕地数量多;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适宜机械化作业,黑土广布,土壤肥力高;生态环境质量好,有利于绿色、无公害粮食作物生产;农业机械制造业发达,有利于机械化生产。‎ ‎(4)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的加工力度,提高附加值;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7·全国文综Ⅰ,36(4)‎ ‎2017·北京文综,11‎ ‎2016·全国文综Ⅰ,36(4)‎ ‎2015·北京文综,36(2)‎ ‎2013·四川文综,13‎ 以某一农业区域为背景结合相关文字材料,分析区域农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措施。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常见,难度中等 考向一 区域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017·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答案 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解析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尤其是经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从“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可知能够为该地提供长期和短期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中国公司还可以为当地增加税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可知,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 ‎2.(2015·北京文综)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下图,回答下题。‎ ‎2014年7月,在北京市延庆县召开的第11届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打造“延怀河谷·葡萄酒乡”品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简述“延怀河谷”协同发展葡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答案 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收入;缩小区域差异。‎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区域农业分布图或相关文字材料 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评价区域农业发展对当地的地理意义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答题模板分析、回答 考向二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7·北京文综)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由种植冬小麦改为春玉米,不能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小麦的抗旱能力较玉米强也不能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但农业的种植结构发生了改变;春玉米生长期主要在雨季,可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故D正确。‎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 ‎4.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5.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4.B 5.B 解析 第4题,对比两图,根据土地利用变化,甲地由林地变成湿地,可能是海拔低,A项错。丙地比乙地地势稍高,排水条件略好,因此耕地开发条件丙地比乙地好,B项正确。丁地位于河流的上游,土地利用类型一直以林地为主,说明这里地势较高,不宜开辟为耕地,耕地开发条件不如甲地好,据此排除C、D两项。第5题,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可以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增多,把农民从耕地中解放出来,有利于该地农业机械化与大规模经营,①对;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再扩大耕地面积,②错;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有利于大规模经营,③对;改变耕作制度与大规模经营无关,④错。所以答案为B。‎ ‎6.(2013·四川文综)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图1和图2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2)据图1和图2,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 (1)图1: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 图2: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区域农业分布图或相关文字材料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答题模板分析、回答 分析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课时作业 ‎(2018·安徽蚌埠教学质检)45年间,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图a、图b分别为1961~2005年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1961~2005年,东北地区(  )‎ A.年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 B.年降水量增幅自西向东扩大 C.年平均气温增幅山区比平原大 D.年降水量中北部地区增加显著 ‎2.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 A.减缓东北平原西部荒漠化 B.使得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C.减弱干旱和洪涝发展趋势 D.造成大兴安岭冻土自南向北退化 答案 1.D 2.D ‎(2018·重庆期中)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为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及其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图”。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秸秆主要来自(  )‎ A.小麦、大豆 B.水稻、大豆 C.玉米、水稻 D.玉米、甜菜 ‎4.该地区秸秆还田的合理方式是(  )‎ A.建沼气池,沼渣还田 B.能源化、饲料化后还田 C.就地焚烧或直接还田 D.机械粉碎或堆沤后还田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结合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判断其秸秆来源。第4题,能源化、饲料化后还田可解决当地饲料、燃料和肥料之间矛盾,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017·湖南岳阳质检一)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 多年的种植历史。据此完成5~6 题。‎ ‎5.该地区枸杞质地优良的自然原因有(  )‎ A.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水源充足,黑土肥沃 D.市场需求量大 ‎6.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  )‎ A.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B.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C.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酸化、板结 D.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答案 5.B 6.B 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完成7~8题。‎ ‎7.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8.该乡镇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 7.B 8.D ‎(2018·山东潍坊上学期期中)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图1为“华北某乡镇驻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农田垄作景观图”。读图,回答9~11题。‎ ‎9.农田垄作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哪一自然条件的改造(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10.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进行农田垄作的好处有(  )‎ A.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 B.缩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 C.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 D.利于防涝但不利于抗旱 ‎11.该地进行垄作多年后,出现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等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  )‎ A.常年降水丰富,暴雨冲刷 B.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侵蚀力强 C.沿垄沟走向土壤易被流水侵蚀 D.低山丘陵地形,土层薄,土质疏松 答案 9.C 10.A 11.C 解析 第9、10题,垄作比平作增加表面积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昼间土温可比平地增高约2~3℃,夜间散热快,土温低于平地。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有利于集中施肥,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第11题,由景观图知,该地地形平坦,B、D错误;垄沟集水导水,易出现水肥流失。‎ 江苏兴化垛田镇位于兴化市东部,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先民们为了抵御洪水,在低洼地区挖河泥垫高农田,‎ 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垛田。垛田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大的两三亩,小的只有几分、几厘,垛与垛之间互不相连,四面环水。下面为“垛田镇垛田景观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垛田镇垛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洼 B.河网密布 C.气候湿润 D.地狭人稠 ‎13.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作用有(  )‎ ‎①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 ②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 ③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 ④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4.以下做法不利于垛田镇生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是(  )‎ A.沟渠变鱼塘,饲养多种鱼类 B.沟渠变藕塘,发展莲藕业 C.垂钓、划船,发展观光农业 D.农田变别墅,开发水乡住宅区 答案 12.A 13.B 14.D 解析 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地势低洼易形成涝渍灾害,所以挖土垫高形成垛田,主要是因为地势低。第13题,该地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有两个作用:一是给垛田增加有机质,保持土壤肥力;二是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和通航。第14题,如果将农田变别墅,除了会使耕地面积减少,还会受到洪水威胁,是不合理的发展方式。 ‎ ‎15.(2018·湖南岳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北大仓”开始试行退耕还“荒”了。‎ 材料二 下图为三江平原略图。‎ 材料三 下图为三江平原曲流图。曲流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形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 ‎(1)试分析热量条件对三江平原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2)三江平原退耕还“荒”后,耕地减少,其农业发展的出路何在?‎ ‎(3)简析三江平原河曲地貌发育的原因。‎ 答案 (1)①农作物生长期长,品质优良;②冬季积雪春季融化,减缓春旱;③冬季寒冷可以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④长而寒冷的冬季减缓了有机质的分解,保持土壤肥力。‎ ‎(2)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发展绿色农业和水产养殖业;进行农、林、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延长产业链条。 ‎ ‎(3)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加,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时间推移,出现河曲。‎ ‎16.(2017·湖南湘潭模拟)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的三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生长环境年平均气温16.0~19.3℃为宜,喜温暖而阴湿,怕严寒和酷暑,生长期间若气温在30℃以上持续3~5天时植株就易发病;适宜微酸性土壤,尤喜疏松的红壤或棕红壤;畏多水,宜选东坡栽培,坡度5~15°为宜,在低洼地种植易发生根腐病。‎ 材料二 云南文山州(如图阴影区)是三七的主产地,享有“三七之乡”美誉的文山州种植三七的历史不少于400年,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水、土、气等条件,全国95%以上的三七产在文山。文山州政府确定“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种植为基础,加工为重点,企业为龙头,效益为目标,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技化发展之路。”下表为部分年份文山三七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表。‎ 时间 种植面积(公顷)‎ 产量(万公斤)‎ ‎1949‎ ‎52‎ ‎0.6‎ ‎1974‎ ‎2 933‎ ‎67.5‎ ‎1979‎ ‎800‎ ‎12.6‎ ‎1989‎ ‎4 733‎ ‎138.4‎ ‎1992‎ ‎1 867‎ ‎58.87‎ ‎(1)读材料,分析文山种植三七优越的自然条件。‎ ‎(2)读材料二,概括1979年后文山州三七单产变化的特点并推断影响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试分析三七单价从1989年底发生急剧下滑的原因。‎ ‎(3)试对文山三七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夏长冬暖,气温年较差小(或夏季暖热,冬季温和,年较差小);年降水量适中,大气湿度较大,光照适宜;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排水条件较好;土壤为微酸性的红壤。‎ ‎(2)单产提高。 种植技术或技术。 种植面积盲目扩大造成产量大幅度提高,产量大于市场需求。‎ ‎(3)政府加强对三七种植的指导和政策支持;加强技术投入,提高三七品质,形成品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优势,使三七种植走产业化、专业化道路;发展与三七有关的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