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 MB
- 2021-09-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结构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①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营养级是消费者。
②次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
③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2)食物网:由于一种生物的食物来源可能来自多种生物,且某种生物可能为多种生物所食,所以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往往由多种食物链交错而成,从而构成食物网。
考向一 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1.关于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参考答案】A
解题技巧
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如图所示,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D、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则A、B为消费者和分解者;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D、C中指出箭头多的D为“生产者”,指入箭头多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2)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①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是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以及化能合成细菌等。
②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③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异养生物
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
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答案】B
考向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方法
3.如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B.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三个营养级
C.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D.蛇的数量减少,狮子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从草开始,到狮子结束,食物链有草→羚羊→狮子、草→斑马→狮子、草→羚羊→野狗→狮子、草→斑马→野狗→狮子、草→鼠→蛇→食蛇动物→狮子,共5条,A错误。草→羚羊→狮子、草→斑马→狮子,这两条食物链中,狮子处于第三营养级;草→羚羊→野狗→狮子、草→斑马→野狗→狮子,这两条食物链中,狮子处于第四营养级;草→鼠→蛇→食蛇动物→狮子,这条食物链中,狮子处于第五营养级,B正确。由图可以直接看出,野狗和狮子都能以羚羊和斑马为食,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野狗又能成为狮子的食物,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捕食关系,C正确。由于狮子的食物来源较广泛,蛇的数量减少不会明显影响到狮子数量的变化,D正确。
[]
技法提炼
食物链变式模型的分析
下面图中,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在食物链中,甲是低营养级,乙是高营养级;图4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的食物链是A→B。学科&网
4.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答案】B
【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应为第二营养级;大米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
考向三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分析
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参考答案】D
方法技巧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简单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
6.图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
A.a和b的数量保持“J”型增长[来源:学#科#网]
B.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
C.c、d和e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
D.b的食性和营养级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天敌的制约,浮游动物a和植食者b的数量增长曲线为“S”
型,A错误;c与d的食性不同,只存在生存空间和环境资源上的竞争关系,不会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B错误;浮游植物急剧增加,可能会导致水体中溶氧量大量下降,鱼类大量死亡,C正确;生物食性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植食者(b)的食性和营养级不会因浮游植物急剧增加而发生改变,D错误。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2.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能量
3.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生物群落的优势种发生了改变
B.甲种群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大量投放原有的食草鱼类可有效控制甲种群的蔓延
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4.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鸭既属于第二营养级,又属于第三营养级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5.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来源:]
A.该食物网中有四条食物链
B.丁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乙同化得到的能量多
C.若湖泊受到DDT的污染,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甲
D.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丁
6.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草→老鼠→猫头鹰”是该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
B.图中未体现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C.若老鼠数量突然锐减,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上升
D.该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与三级消费者的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7.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灰喜鹊和蜘蛛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灰喜鹊、狐狸
C.大量猎捕灰喜鹊会导致狐狸的数量大幅下降
D.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来估算
8.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来源:]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
D.鹰在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10.如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含有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
(2)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杀,将直接导致昆虫数量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未呈现的成分还有分解者以及__________________。
(4)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草原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具有_________功能.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价值.学¥科网
11.(2017·江苏卷)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学&科网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______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_________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______________。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______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______________。
1.【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与食物网,A正确;少数细菌为生产者,如硝化细菌,利用氨氧化的能量合成有机物,B错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C错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错误。
2.【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由a、b、c三种成分组成,其中a、b都指向了c,说明c是分解者,b指向了a,说明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故选B。
3.【答案】A
内所有的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包括所有生物、底泥、水及阳光等因素,D错误。
4.【答案】D
【解析】该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杂草、水稻)属于生产者,A正确;鸭能捕食害虫,所以鸭和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B正确;鸭能吃杂草,属于第二营养级,鸭又能吃害虫,属于第三营养级,C正确;生态系统由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组成,D错误。
5.【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该食物网包括3条食物链,分别是甲→丁,甲→乙→丁,甲→乙→丙→丁,A错误;图中乙处于第二营养级,丁处于二、三、四三个营养级,同时图中没有说明能量流动的比例,不能说明丁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乙同化得到的能量多,B错误;营养级越高富含的污染物越多,此湖泊中含有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丁,C错误;丁在此食物网中占有二、三、四三个营养级,D正确。
6.【答案】B
【解析】草→老鼠→猫头鹰不是该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因为苍鹰能捕食猫头鹰,A错误;食物网中不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B正确;若老鼠数量突然锐减,猫头鹰会捕食更多的青蛙,导致青蛙的数量下降,C错误;该食物网中,苍鹰可以是三级消费者,猫头鹰可以是次级消费者,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D错误。
7.【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食物网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森林→松毛虫→蜘蛛→灰喜鹊→狐狸、森林→松毛虫→灰喜鹊→狐狸、森林→松鼠→狐狸,其中灰喜鹊和蜘蛛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A正确;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灰喜鹊、狐狸,B正确;大量猎捕灰喜鹊后,狐狸还可以以松鼠为食,所以狐狸的种群数量不会大幅度下降,C错误;灰喜鹊是动物,体积较大,运动范围较大,所以最常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正确。
8.【答案】A
【解析】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正确;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由于鲈鱼无天敌,处于优势,B错误;鲈鱼的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上升,D错误。
9.【答案】C
级别,D正确。
10.【答案】(1)3 鼠、昆虫
(2)捕食和竞争 增加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间接
【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该生态系统含有3条食物链,即草→昆虫→食草鸟→鹰、草→鼠→鹰、草→鼠→蛇→鹰。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鼠、昆虫。(2)鹰可以捕食蛇,另外鹰、蛇都捕食鼠,因此两者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若食虫鸟被大量捕杀,昆虫缺少天敌,将直接导致昆虫数量增加。(3)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未呈现的成分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4)毛刺是通过光传递到动物眼中的,因此对动物来说这是一种物理信息,该信息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1.【答案】(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物理 等距取样
(4)浮游生物类
(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
【解析】(1)荒地存在土壤,适于植物生长,则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杂食性鱼类以昆虫为食,同时二者又有共同的食物——水草,所以二者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3)青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10~30 cm的草丛呈长方形,则调查蛙卵密度
的方法是等距取样法。(4)水草和浮游生物都处于第一营养级,表现为竞争关系,当水草腐烂后,则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5)由图可知,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蛙处于第三营养级,猛禽与蛙类之间存在1个营养级,则该营养级为第四营养级,处于该营养级的生物有蛇类、鼠类、肉食性鱼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