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 MB
  • 2021-09-24 发布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免疫系统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过程教案(湖北专用)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5讲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过程 课程内容 核心素养——提考能 ‎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生命观念 不同免疫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免疫系统受损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异常 科学思维 构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模型 科学探究 免疫功能的实验探究 社会责任 关注免疫异常疾病,关爱艾滋病病人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免疫系统组成的三个层次 ‎(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和骨髓等。‎ ‎(2)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迁移至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和在骨髓中成熟的B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免疫系统的类型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 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 是否有淋巴细胞参与 无 有 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1.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吞噬、处理和传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T细胞 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B细胞 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 识别抗原,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2.判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三个“根据”‎ ‎1.(人教版必修3P35“免疫系统组成”)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 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2.(人教版必修3P40“练习”基础题拓展)吞噬细胞参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几道防线?‎ 提示 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 围绕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考查理解能力 ‎1.(2013·全国卷Ⅱ,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解析 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和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普遍分布于血液和淋巴液中,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等,C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正确。‎ 答案 A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2.(2018·山西太原五中一模)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的核遗传物质相同,mRNA完全不同 B.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胸腺 C.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 D.丙可完成核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 解析 甲、乙、丙三种细胞都来源于受精卵,它们的遗传物质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三种细胞中的mRNA不完全相同,A错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错误;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丙是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成熟动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它的DNA不能复制,D错误。‎ 答案 C ‎ 巧借创新实验拓展,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3.2016年3月,《细胞》杂志发表了有关“运动能直接杀死癌细胞”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对四周龄雄性小鼠注射了二乙基亚硝胺(预计10个月内能让小鼠患肝癌)。将这些处理过的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如下:‎ 组别 肿瘤发生率 肿瘤体积 NK细胞分布 对照组 ‎75%‎ 大 免疫器官中出现频率高 实验组 ‎31%‎ 小 肿瘤中出现频率高 注:NK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CD3、CD4、CD8细胞是三种T细胞,DC是树突状细胞,具有呈递抗原的功能。黑色柱状为对照组,灰色柱状为实验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题中实验组的处理是        ,对照组的处理是        。‎ ‎(2)实验结果证明运动主要是诱导实验组小鼠产生较强的    (填“体液”或“细胞”)免疫杀伤肝癌细胞。‎ ‎(3)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说明运动增强了小鼠的    免疫功能,该免疫的特点是            。‎ ‎(4)如果要研究运动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该如何改进该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题干中提到“运动能直接杀死癌细胞”,并且表格中数据显示实验组肿瘤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因此实验组处理就是让小鼠每天做一定量的运动,而对照组则不让小鼠运动。(2)根据表中信息,实验组中NK细胞在肿瘤中出现频率高,可推知能使肿瘤细胞死亡的免疫属于细胞免疫。(3)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增强,至少说明运动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先天的,不针对特定病原体。(4)若要研究运动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可将原来注射了二乙基亚硝胺的实验小鼠换成正常的小鼠,根据前面NK细胞在实验组肿瘤中分布多的信息,可推知如果运动能直接杀死癌细胞,则相应的NK等免疫细胞的数量会增加,因此只统计NK等免疫细胞的数量即可。‎ 答案 (1)每天做一定量的运动 每天不做运动 ‎(2)细胞 ‎(3)非特异性 先天的,不针对特定病原体 ‎(4)将注射了二乙基亚硝胺的小鼠,换成正常小鼠;只统计NK等免疫细胞的数量考点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抗原与抗体 ‎(1)抗原:指凡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能够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的特点。‎ ‎(2)抗体:指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如乳汁)。‎ ‎2.体液免疫 ‎(1)过程 ‎(2)结果 ‎(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 ‎①记忆细胞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②二次免疫反应: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③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更快、更高、更强,如下图:‎ ‎3.细胞免疫 ‎(1)过程 ‎(2)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使其最终被吞噬,消灭。‎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 免疫细胞 主要是B细胞 主要是T细胞 免疫时间 过程较迅速,所需时间短 过程较缓慢,所需时间长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关系 ‎(1)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2)对于胞内寄生病原体,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3)若T细胞被破坏,则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大部分丧失 ‎2.“三看”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教材高考 ‎1.真题重组与判断 ‎(1)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2016·海南卷,16B)(  )‎ ‎(2)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2016·海南卷,16D)(  )‎ ‎(3)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2015·全国卷Ⅱ,5B)(  )‎ ‎(4)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2013·全国卷Ⅱ,4B)(  )‎ 提示 (1)√‎ ‎(2)× 免疫系统能监控、清除人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及癌变细胞。‎ ‎(3)× 前者为特异性免疫,后者为非特异性免疫。‎ ‎(4)√‎ ‎2.深挖教材 ‎(1)(人教版必修3P36“资料分析”拓展)人的免疫系统能成功抵御大多数病原体,但为何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HIV浓度升高与艾滋病患者直接死因之间有何内在关系?‎ 提示 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当T淋巴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 ‎(2)(人教版必修3P37“内文”)体液免疫中,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需要什么条件?‎ 提示 需要两个条件:抗原的直接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且二者缺一不可。‎ ‎ 结合特异性免疫过程,考查分析与判断的能力 ‎1.(2018·4月浙江选考)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生长成熟,是重要的免疫细胞,移植皮肤片在切除胸腺的小鼠乙身上存活时间更长,说明T淋巴细胞在皮肤移植手术中起到了排斥异体皮肤的作用,B正确。‎ 答案 B ‎2.(2015·全国卷Ⅱ,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解析 抗体只能在内环境中与抗原结合,无法进入细胞内消灭病原体,A错误;抗体抵抗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溶菌酶杀灭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Rous肉瘤病毒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诱发人细胞癌变,属于致癌因子,C错误;人感染HIV后发病程度与病毒浓度呈正相关,与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D正确。‎ 答案 D ‎ 围绕二次免疫反应及其特点,考查分析推断能力 ‎3.(2015·天津卷,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析 鸡霍乱病原菌能引起鸡产生特异性免疫过程,所以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在选择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是本来就存在的,而选择是定向的,第一次注射前,鸡中本来就存在抗性个体和非抗性个体,注射鸡霍乱病原菌后选择了抗性的个体,故抗性个体并非鸡霍乱病原菌诱导产生,B错误;第二次注射时,注射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会引起鸡体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只是死亡的鸡免疫能力弱,没有清除鸡霍乱病原菌,D错误。‎ 答案 C ‎4.(2019·德州模拟)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的记忆细胞有关 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 D.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解析 由于图甲中细胞⑦释放抗体,所以可以判断该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细胞②④⑦分别是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是免疫反应既快速又强烈,这主要取决于图甲中的细胞④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B细胞。图甲中只有细胞②和细胞④可以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答案 B ‎ 围绕创新实验,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5.(2019·豫南九校期末联考)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甚至丧失。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 h、12 h、24 h、48 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法 ‎0 h ‎12 h ‎24 h ‎48 h ‎①‎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 ‎②‎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③‎ 辐射损伤+IL-18‎ ‎0.239‎ ‎0.265‎ ‎0.279‎ ‎0.269‎ ‎(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            。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    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凋亡是        。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    ;从    (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比较    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解析 (1)脾脏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凋亡是指遗传机制决定的是细胞编程性死亡,从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要说明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就必须以IL-18为实验组的自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应选用②③组。‎ ‎(3)实验③④的自变量是注射IL-18是在辐射前还是辐射后,因此其目的是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答案 (1)脾脏是极其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器官) 抗体、溶菌酶等 ‎(2)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或基因所决定的细胞编程性/程序性死亡过程) 少 ②③‎ ‎(3)核辐射前后 考点三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 ‎1.免疫功能异常 ‎(1)自身免疫病 ‎①病因:防卫功能过强。‎ ‎②病理: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 ‎③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 ‎(2)过敏反应 ‎①病因:防卫功能过强。‎ ‎②病理: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引起的。‎ ‎③特点 a.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b.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免疫缺陷病 ‎①病因:防卫功能过弱 ‎2.艾滋病 ‎(1)发病机理 HIVT细胞DNA人染色体DNA上病毒颗粒―→T细胞裂解→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2)致死原因: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由于严重感染或者恶性肿瘤而死亡。‎ ‎(3)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4)艾滋病病毒遗传信息的流动表达式为:‎ ‎,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T淋巴细胞的核糖体。‎ ‎3.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在免疫反应中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免疫检测: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治疗: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淋巴因子等,增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4)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1.免疫异常的判断方法 ‎2.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区别 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请思考判断:‎ ‎(1)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图中的)哪种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 提示 人被疯狗咬伤后,需要抗体尽快与抗原结合。方法②进行免疫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故用方法①较好。‎ ‎(2)方法①与方法②哪种方法具有更持久的免疫力?‎ 提示 方法②是通过注射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会获得比方法①更持久的免疫力。‎ ‎(3)方法②往往要多次注射抗原类物质,为什么?‎ 提示 通过多次注射抗原类物质(疫苗)可以增加体内记忆细胞数量,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人教版必修3P39“资料分析”)器官移植中免疫排斥反应属于哪种类型?如何解决器官移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提高移植成活率?‎ 提示 细胞免疫 使用免疫抑制剂。‎ ‎ 结合免疫功能异常及应用,考查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1.(2017·全国卷Ⅰ,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解析 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后,正常小鼠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而不是呼吸困难,A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的神经递质,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乙酰胆碱,神经就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给正常小鼠初次注射一定量呼吸抑制剂,会抑制小鼠呼吸,但题干中显示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D错误。‎ 答案 C ‎2.(2019·湖南长沙市质检)如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 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题图过程有抗体的产生,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答案 D 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1)联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2)区别:①发生时间不同:过敏反应在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才会发生,而体液免疫则在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就发生。②抗体分布不同: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而过敏反应中抗体则分布在某些细胞表面。   ‎ ‎ 结合免疫学的应用,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3.(2016·全国卷Ⅰ,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细胞。感染病毒甲后,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和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故更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 疫苗是指用特定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可以作为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及记忆细胞。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过免疫细胞处理后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发挥二次免疫反应。(3)胞吞、胞吐是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被运输分子需依赖细胞膜流动性,实现大分子出入细胞。‎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4.(2019·山东德州期末)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问题:‎ ‎(1)注射乙肝疫苗后,B细胞受到刺激,在    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    ,启动体液免疫。‎ ‎(2)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人不小心被乙肝患者使用过的针头刺伤后,应及时注射        进行治疗。注射的物质进入人体内发挥的作用是             (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1)注入机体的乙肝疫苗作为抗原大多数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受刺激的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进行的免疫是体液免疫。(2)接种乙肝疫苗的关键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当乙肝病毒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将乙肝病毒清除,起到预防的作用。(3)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人不小心被乙肝患者使用过的针头刺伤后,应及时注射乙肝抗体进行治疗,抗体与乙肝病毒结合,从而抑制病毒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抗体与乙肝病毒结合后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 (1)淋巴因子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能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3)乙肝抗体 抗体与乙肝病毒结合,从而抑制病毒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答案合理即可)‎ ‎ 围绕艾滋病及防治,考查社会责任 ‎5.(2018·广东五校期末)HIV侵入人体后会大量破坏T细胞,致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丧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HIV侵入人体后,在HIV的刺激下,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    。效应T细胞具有                的功能。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成        ,最终使HIV数量下降。以上说明,感染初期免疫系统可以通过    的方式来消灭大多数的HIV。‎ ‎(2)在感染后期,多数HIV感染者直接死于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小鼠注射某种病原菌(V1),一段时间后分离得到B细胞并制成细胞悬液,将其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向甲组B细胞悬液中注入Vl、乙组B细胞悬液中注入另一种病原菌(V2)。检测后发现,甲组有抗体产生,乙组无抗体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作为抗原,HIV侵入人体后,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启动,一方面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结合HIV使其失去致病能力,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另一方面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HIV,HIV经体液免疫消灭,最终数量下降。(2)在感染后期,HIV大量破坏T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几乎丧失全部监控、清除和防卫功能,从而无法及时监控并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癌变细胞,导致多数HIV感染者直接死于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3)抗原、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经V1免疫的小鼠的B细胞能识别Vl并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不能识别V2。‎ 答案 (1)记忆细胞 识别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2)HIV大量破坏T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几乎丧失全部监控、清除和防卫功能,从而无法及时监控并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癌变细胞 ‎(3)两种病原菌的抗原不同,经V1免疫的小鼠的B细胞能识别V1并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不能识别V2‎ 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 ‎[易错易混]‎ 易错点1 对免疫细胞能否识别抗原分辨不清 点拨 ①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②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只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③不识别抗原的细胞——浆细胞。‎ 易错点2 对疫苗与“抗原”的关系及疫苗的功能分辨不清 点拨 (1)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的自动免疫制剂。‎ ‎(2)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起抗原作用,进入体内主要是诱导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抗体存留时间短,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发挥免疫作用,记忆细胞存留时间长,保留了对相应抗原的长期免疫能力。‎ 易错点3 对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分辨不清 点拨 (1)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3)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只要涉及抗体、记忆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等均属于特异性免疫。‎ ‎[深度纠错]‎ ‎1.(2018·广东茂名二模)下图表示人体某种病的致病机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能不断增殖     B.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c物质是淋巴因子     D.该病是自身免疫病 解析 图示抗体与红细胞结合,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该病是自身免疫病,D正确;a细胞能产生抗体,a细胞表示的是浆细胞,浆细胞不能增殖,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不是淋巴因子,A、C错误;b是吞噬细胞,其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错误。‎ 答案 D ‎2.(2019·青岛市期中)结核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人体接种卡介苗将获得相应免疫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入侵后,浆细胞会增殖分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 B.结核杆菌再次入侵时,吞噬细胞会吞噬处理结核杆菌 C.注射卡介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内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D.卡介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会被效应T细胞裂解 解析 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A错误;当结核杆菌再次入侵人体时,吞噬细胞会摄取和处理结核杆菌,暴露出结核杆菌所特有的抗原,记忆细胞会识别该种抗原并迅速增殖分化,B正确;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C错误;卡介苗是由一种减毒的活性牛型结核杆菌制成的疫苗,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被结核杆菌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错误。‎ 答案 B ‎3.(2019·山东名校联考)2018年1月至4月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高发期,机体对付流感病毒等病原体,需要依靠免疫调节,而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实现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可防御病原体的侵袭 C.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它们都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D.受抗原刺激,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该抗原结合 解析 ‎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但体液中的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而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可参与特异性免疫,但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C错误;受抗原刺激,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进而达到清除病原体的作用,D正确。‎ 答案 D 随堂·真题&预测 ‎1.(2017·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解析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质,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损害呼吸道粘膜,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将会影响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PM2.5超标的空气使人发病时,T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会影响特异性免疫,B正确;PM2.5超标的空气进入机体后,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影响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是浆细胞产生,通过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抗体水平升高,体液免疫能力增强,D正确。‎ 答案 C ‎2.(2018·4月浙江选考)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结果预测或分析与讨论。‎ ‎(1)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兔红细胞时,见到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以避免     ,减少误差。‎ ‎(2)①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    状况时,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某同学进行切除甲状腺对小鼠体长影响的实验,观测到切除甲状腺的幼年组小鼠体长增加明显低于未切除组,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某种实验小鼠为材料制备抗血清。‎ ‎①欲获得某一种较高浓度的抗体,在你的实验思路中,关键是需对小鼠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解析 本题考查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的实验设计。‎ ‎(1)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这样是为了避免重复计数。‎ ‎(2)①给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出现血糖降低的症状,再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症状得以恢复。所以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②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况时,胰高血糖素增多,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肝糖元分解加强、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如脂肪分解加速。‎ ‎(3)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导致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下降。‎ ‎(4)小鼠血清中含抗体,想要升高某种抗体浓度,则需两次或多次注射相同抗原,因为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强,多次刺激后血清中的特定抗体会维持较高水平。‎ 答案 (1)重复计数 ‎(2)①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②低血糖 肝糖原(糖原)分解加强、脂肪分解加速 ‎(3)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导致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下降 ‎(4)①两次或多次注射相同抗原 因第二次或更多次注射相同抗原,会使小鼠产生更多的效应B细胞,从而产生更多的抗体 ‎②两次注射相同抗原引起的抗体浓度变化示意图 ‎3.(2020·选考预测)下图为某种逆转录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后,免疫细胞清除靶细胞的过程。图中穿孔素为甲细胞释放的一种糖蛋白,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聚合并插入至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道A。酶2则可诱导靶细胞凋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种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遗传信息的流动情况为         (以文字加箭头的形式表示)。‎ ‎(2)图中甲细胞的名称为    ,它是由    直接增殖分化而来的。‎ ‎(3)由图可知穿孔素的释放方式为    ,穿孔素释放后,能够在靶细胞膜上形成管道A的必要条件是    。管道A在诱导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人体内的正常细胞被当作靶细胞时,穿孔素和酶2也会发挥作用,这会导致 ‎    病。‎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病毒是逆转录病毒,所以此种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遗传信息的流动情况见答案。(2)由甲细胞能释放穿孔素并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聚合并插入至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可知,甲细胞为效应T细胞,它是由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来。(3)穿孔素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因此它的释放方式是胞吐。穿孔素释放后,必须在存在酶1和Ca2+前提下,才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管道A。管道A在诱导靶细胞凋亡的过程中的作用是为酶2进入靶细胞诱导细胞凋亡提供管道。(4)‎ 当人体内的正常细胞被当作靶细胞时,穿孔素和酶2也会发挥作用,这会导致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自身免疫病。‎ 答案 (1)如图所示 ‎(2)效应T细胞 T细胞 ‎(3)胞吐 存在酶1和Ca2+ 为酶2进入靶细胞诱导细胞凋亡提供管道 ‎(4)自身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