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4.0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生物学
本试卷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而煮熟的鸡蛋容易被消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温破坏蛋白质的肽键,使蛋白质变得伸展、松散
B. 胃蛋白酶催化鸡蛋蛋白分解的过程中,会有水的生成
C. 胃蛋白酶是水解蛋白质的酶,自身不会被蛋白酶分解
D. 胃蛋白酶、鸡蛋中的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变性,变性不能恢复原状,变性之后形成多肽等结构,肽键还存在。肽键断裂需要肽酶等催化。
【详解】A、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变得伸展、松散,但肽键没有被破坏,A错误;
B、胃蛋白酶催化鸡蛋蛋白分解的过程中,水是反应物参与反应,反应没有水的生成,B错误;
C、胃蛋白酶本质也是蛋白质,自身会被蛋白酶分解,C错误;
D、胃蛋白酶、鸡蛋中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二者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正确。
故选D。
- 24 -
2. 我国科研人员在研究细胞迁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类由细胞膜包被形成的新的细胞器——迁移小体,该迁移小体与细胞迁移、细胞信息交流有关。细胞迁移导致TSPAN4蛋白及胆固醇在细胞局部高度富集,增大了富集区域膜的弯曲度,形成直径约为3μm的囊泡,即迁移小体。最终。这些迁移小体会释放到细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迁移小体的形成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迁移小体释放后可能会被周围的细胞吞噬利用
C. 迁移小体中可能含有溶菌酶、抗体等信号分子
D. 抑制TSPAN4蛋白的合成,可能会抑制癌细胞扩散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干信息可知,迁移小体是由于细胞迁移导致TSPAN4蛋白及胆固醇在细胞局部高度富集,增大了富集区域膜的弯曲度,形成直径约为3μm的囊泡。迁移小体与细胞迁移、细胞信息交流有关。
【详解】A、迁移小体是由细胞膜包被形成的新的细胞器,其形成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迁移小体与细胞迁移、细胞信息交流有关,释放后可能会被周围的细胞吞噬利用,B正确;
C、迁移小体与细胞信息交流有关,其中可能含有抗体等信号分子,不含溶菌酶,C错误;
D、抑制TSPAN4蛋白的合成,迁移小体形成受阻,细胞迁移也会受阻,可能会抑制癌细胞扩散,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分析并利用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启动子是基因的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程度。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启动子中都有一段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的DNA序列,其碱基序列为TATAAA(TATA区)。启动子通过与转录因子及聚合酶结合来实现对基因表达的控制,而单独的启动子本身并不能控制基因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启动子通过与转录因子以及DNA聚合酶结合来控制基因的复制和转录
B. 受精卵有些基因启动子突变可能会影响细胞分裂、分化甚至个体发育
C. 有些基因的启动子突变可能会引发基因表达的调节障碍而导致性状改变
D. 将启动子中的TATA区彻底水解,可以得到4种产物
- 24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TATA区是真核生物基因的启动子中一段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的DNA序列;基因的表达需要启动子通过与转录因子及聚合酶结合来实现。
【详解】A、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的位点,启动子通过与转录因子以及RNA聚合酶控制基因的转录,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其能控制DNA复制,A错误;
B、受精卵有些基因的启动子突变,会导致对应的基因转录异常,故而影响细胞分裂、分化以及代谢等生命活,B正确;
C、有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控制特定性状的基因无法转录,对应的mRNA不能形成而影响翻译过程,最终导致性状改变,C正确;
D、TATA区为碱基序列为TATAAA的DNA片段,故将其彻底水解,可以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A、T4种产物,D正确。
故选A。
4. 电子传递链是一系列电子载体按对电子的亲和力逐渐升高的顺序组成的电子传递系统,其所有组成成分都嵌合于生物膜中。下面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链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示生物膜可能是线粒体内膜
B. 图示中的H+来自葡萄糖的分解
C. 图示过程发生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D. 图中膜蛋白参与了物质运输和能量转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的需氧呼吸是指需氧代谢类型的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CO2
- 24 -
和H2O,并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需氧呼吸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作糖酵解,是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第二阶段称作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反应,最终生成CO2和[H];第三阶段为电子传递链过程,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最终与O2反应生成水,并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详解】A、图示生物膜进行电子传递链过程,可能是线粒体内膜,A正确;
B、图示中的H+来自葡萄糖的分解和三羧酸循环,B错误;
C、图示过程发生电子传递链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C正确;
D、由图可知,图中膜蛋白参与了物质运输和能量转换,D正确。
故选B。
【点睛】掌握需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是解题关键。
5. 下面的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某高等动物的卵原细胞和由其形成的卵细胞中的3号染色体,A/a和B/b表示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乙的产生是由于图甲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 与图乙细胞同时形成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B、Ab和Ab
C. 产生图乙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等位基因,但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 图甲中3号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般情况下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B/b这对等位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中可以同时存在B/b,所以最终形成卵细胞aB,三个极体ab、AB和Ab。
【详解】A、图乙的产生是由于图甲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A错误;
B、与图乙细胞同时形成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b、AB和Ab,B错误;
C、由于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图乙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等位基因,但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 24 -
C正确;
D、图甲中3号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Aa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b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交叉互换引起基因重组,掌握等位基因分离因交叉互换而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解题关键。
6. 达尔文提出,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逐渐证实了达尔文的这一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化石可以确定古代生物的形态结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B. 蝙蝠的翼手和人的上肢结构相似,说明两种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C. 进化过程中即使没有新物种的产生和已有物种的灭绝,生物多样性也会变化
D. 种群内部、种群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产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A正确;
B、蝙蝠的翼手和人的上肢,它们的形态和功能都不相同,但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基本上一致,说明它们属于同源器官,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导致导致基因、物种多样性的原因是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等,故即使进化过程中即使没有新物种的产生和已有物种的灭绝,生物多样性也会变化,C正确;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不包括种群内部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7. 脱落酸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索,能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因响应各种环境胁迫而被称为“
- 24 -
应激激素”。研究表明,用脱落酸处理过的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和高温干旱胁迫的耐受力增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脱落酸主要是在植物的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的
B. 脱落酸有助于植物在重金属污染、高温干早的环境中生存
C. 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脱落酸和其他激素起协同作用
D. 与其他激素一样,脱落酸也可以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其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主要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作用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详解】A、脱落酸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冠、萎蔫的叶片,A正确;
B、据题干信息“脱落酸有助于植物在重金属污染、高温干早的环境中生存”可知,脱落酸有助于植物在重金属污染、高温干早的环境中生存,B正确;
C、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其中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脱落酸和赤霉素起拮抗作用,C错误;
D、植物激素可以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C。
8. 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开展了对珠峰高度的新一轮精确测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登山过程中,队员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加快
B. 登山过程中,队员体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以维持体温
C. 登山过程中,队员的呼吸、心跳加快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D. 登山过程中,队员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稳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24 -
2、体温平衡是产热与散热相等的结果。
【详解】A、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机体代谢水平,登山过程中,队员代谢加快,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A正确;
B、登山过程中,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相对稳定,这是达到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B错误;
C、运动员登山后心跳加快的原因,一方面是神经系统直接作用于心脏本身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神经系统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素分泌的结果,因此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
D、登山过程中,队员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稳态,如该过程中血糖降低,会通过胰高血糖等激素的负反馈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D正确。
故选B。
9. 生物体内的信号分子主要是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的一类化学因子。某些信号分子只能与膜受体结合,不能穿过细胞膜,称为“第一信使”;“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后,经信号转换机制,合成cAMP、cGMP、三磷酸肌醇等胞内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进而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一信使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B. 第一信使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激活某些酶的活性
C. 第二信使与胞内受体结合后,可能会影响到某些基因的表达
D. 信号分子可作为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但不发挥酶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及题干信息可知,“第一信使”为激素、神经递质等物质,在细胞外起作用;“第二信使”为cAMP、cGMP、三磷酸肌醇等胞内信号分子,在细胞内起作用。
【详解】A、第一信使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避免持续作用,就会被灭活,A正确;
- 24 -
B、第一信使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激活某些酶的活性,B正确;
C、第二信使与胞内受体结合后,可能会影响到某些基因的表达,C正确;
D、信号分子可传递信息,不能作为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不发挥酶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10. 2020年6月24日,我国科学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高精度解析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与相应抗体的相互作用界面,为治疗性抗体和其他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结构生物学支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特异性抗体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结合,从而使其失去侵染细胞的能力
B. 可通过单克隆抗体技术,进行新冠病毒抗体的生产和相关疫苗的制备
C. 效应T细胞诱导被新冠病毒侵染的靶细胞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D. 将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注射到人体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只有体液免疫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体液免疫过程:
3、细胞免疫过程:
【详解】A、特异性抗体能够抢先与新冠肺炎病毒刺突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病毒无法感染正常细胞,A正确;
B、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优点,可通过单克隆抗体技术,进行新冠病毒抗体的生产和相关疫苗的制备,B正确;
C、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该清除过程有利于维持生物内部环境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干扰,C正确;
- 24 -
D、将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注射到人体引起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既有抗体的产生,也有效应T细胞的参与,故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D错误。
故选D。
11. 种群的数量变动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是解释田鼠周期性数量变动的内分泌调节学说的主要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田鼠种群数量增加会使其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
C. 社群压力增大,会使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
D. 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①下丘脑作用于垂体,使得生长激素减少,生长代谢阻碍,死亡率升高;②垂体产生的促性腺激素减少,进而影响生物的出生率,使种群数量减少。。
【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
B、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增加,社群压力增大,会导致种群的出生率降低,幼年个体减少,死亡率升高,种群数量下降,会使其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B正确;
C、田据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增加,会导致社群压力增加,通过下丘脑→垂体途径释放的生长激素减少,田鼠的生长代谢出现障碍,故会使田鼠的平均体重趋向于下降,C正确;
D、据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的调节过程中有下丘脑的参与,也有生长激素等的参与,故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12. 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如我国大兴安岭森林边缘,具有呈狭带状分布的林缘草甸,每平方米植物种数达30
- 24 -
种以上,明显高于其内侧的森林群落与外侧的草原群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群落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更高
B. 群落交错区的种间竞争更激烈
C. 群落交错区的恢复力稳定性更强
D. 群落交错区的环境复杂,演替速度更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
群落交错区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在不同群落的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比相邻群落有所增加,生态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详解】A、群落的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比相邻群落有所增加,群落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更高,A正确;
B、由于生物种类更多,群落交错区的种间竞争更激烈,B正确;
C、群落的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比相邻群落有所增加,群落交错区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恢复力稳定性更弱,C错误;
D、群落交错区的环境复杂,生物种类更多,演替速度更快,D正确。
故选C。
13. “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是实验设计过程中控制自变量的两种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而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下列研究应采用“加法原理”的是( )
A. 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B. 研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C. 研究Mg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矿质元素
D. 研究CO2是植物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干可知,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而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详解】A、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组添加SO2因素处理,属于加法原理,A正确;
- 24 -
B、研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实验组可用不提供H2O等外界因素处理,属于减法原理,B错误;
C、研究Mg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矿质元素,实验组可用缺Mg的培养液处理,属于减法原理,C错误;
D、研究CO2是植物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实验组用不提供究CO2处理,属于减法原理,D错误。
故选A。
14. 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缓解环境污染。为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菌种,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人员设计了“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株”的实验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配制培养基时,应在高压蒸汽灭菌之后调节pH
B. 选择培养时,应使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培养基
C. 进行梯度稀释时,应在酒精灯火焰旁完成各种操作
D. 挑选菌株后,应将使用过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后再丢弃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正是在这三种酶的协同作用下,纤维素最终被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同样,也可以为人类所利用。
【详解】A、配制培养基时,应在高压蒸汽灭菌之前调节pH,避免灭菌之后调pH造成杂菌污染,A错误;
B、选择培养时,为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菌种,应使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B正确;
C、进行梯度稀释时,为了无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旁完成各种操作,C正确;
D、挑选菌株后,为了防止造成污染,应将使用过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后再丢弃,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选择培养基配制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
- 24 -
15. 胚胎工程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采集的卵母细胞一般需要在体外培养至MII中期才能进行体外受精
B. 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中通常都需要添加动物血清
C. 移植前通常采用SRY-PCR法对内细胞团细胞做DNA分析以鉴定胚胎性别
D. ES细胞的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可以诱导分化成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胚胎,还需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生产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胚胎工程的许多技术,实际是在体外条件下,对动物自然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胚胎工程技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目前在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家畜的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和体外生产胚胎技术。还有多项胚胎工程技术仍在深入研究或小规模试用。
【详解】A、采集的卵母细胞一般需要在体外培养至MII中期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A正确;
B、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中通常都需要添加动物血清,B正确;
C、移植前通常采用SRY-PCR法对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以鉴定胚胎性别,C错误;
D、ES细胞的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以诱导分化成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涉及胚胎工程的各种技术,掌握性别鉴定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赋予了不同生物膜不同的功能。在细胞膜上运输同一种物质的载体蛋白种类不尽相同,如葡萄糖载体有多种类型,统称为葡萄糖转运体家族(GLUT)。下图表示不同条件下,葡萄糖摄入速率与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4 -
A. GLUT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再转移到细胞膜上
B. 红细胞和肝细胞葡萄糖摄入速率不同,原因是两者GLUT的空间结构不同
C. 随着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速率会持续升高
D. 不同细胞膜上的GLUT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含有的遗传物质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自由扩散方式随着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改变葡萄糖的摄入速率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自由扩散与载体蛋白无关;红细胞摄入速率比肝细胞更快,可能是GLUT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比GLUT2更高。
【详解】A、GLUT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再转移到细胞膜上,A正确;
B、红细胞和肝细胞葡萄糖摄入速率不同,原因与载体种类和耗能与否都有关,B错误;
C、随着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速率会升高,升高到一定值后由于其他因素影响摄入速率不再上升,C错误;
D、不同细胞膜上的GLUT不同,不同细胞来自同一受精卵,含有的遗传物质相同,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相关知识。
17. 某二倍体植物为雌雄同株,其花色由细胞核中两对等位基因D/d和E/e控制,D对d、E对e为显性,其中D基因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E基因控制蓝色色素的合成,2种色素均不合成时花呈白色。D、E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能够相互配对形成双链,导致两种色素均不能合成。用纯合的红花植株和蓝花植株杂交,F1均开白花,F1自由交配得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植物种群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红花和蓝花的基因型各有2种
B. 含D、E基因的植株由于彼此干扰了基因的转录,不能合成色素而开白花
- 24 -
C. 若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中红花:白花:蓝花约为3:10:3
D. 若F2中红花:白花:蓝花约为1:2:1,则D与e一定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答案】AB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D、E同时存在时开白花,则D—E—为白花;D基因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则红花基因型为D—ee;E基因控制蓝色色素的合成,蓝花基因型为ddE—;2种色素均不合成时花呈白色,白花基因型为ddee。
2、用纯合的红花植株和蓝花植株杂交,F1均开白花,则亲本基因型为DDee×ddEE,F1基因型为DdEe。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白花的基因型有D—E—和ddee,故白花基因型有5种,A错误;
B、mRNA为翻译的模板,据题干信息“D、E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能够相互配对形成双链,导致两种色素均不能合成”,可知含D、E基因的植株由于彼此干扰了基因的翻译,不能合成色素而开白花,B错误;
C、若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中D—E—(白花):D—ee(红花):ddE—(蓝花):ddee(白花)=9:3:3:1,故红花:白花:蓝花约为3:10:3,C正确;
D、若D与e一定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De:dE=1:1,F2中DDee:DdEe:ddEE=1:2:1,即红花:白花:蓝花约为1:2:1;若DE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配子类型及比例为DE:de=1:1,F2中DDEE:DdEe:ddee=1:2:1,F2中全为白花,故若F2中红花:白花:蓝花约为1:2:1,则D与e一定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AB。
18. 房水是由睫状体突产生的,充满在眼睛前、后房内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是组织液的一种。房水中蛋白质含量远低于血浆,眼内压取决于房水的量,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房水为虹膜、晶状体等输送营养,运走代谢废物
B. 房水中无机盐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
C. 泪液是由房水外排产生的,具有抑菌、杀菌的作用
D. 利用手术或药物使房水外排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措施
【答案】ABD
【解析】
- 24 -
【分析】
由题干可知房水是组织液的一种,房水中蛋白质含量远低于血浆,眼内压取决于房水的量,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据此利用内环境相关知识解答题目。
【详解】A、房水主要作用是给虹膜、角膜和晶状体供应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B项正确;
C、泪液是泪腺分泌的一种液体,具有抑菌、杀菌的作用,C错误;
D、若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因此可推知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D正确。
故选ABD。
19.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放牧强度对植物净初级生产量(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净初级生产量等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 植物净初级生产量不包含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
C. 食草动物的适度采食能提高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
D. 合理放牧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的稳定性
【答案】AB
【解析】
【分析】
初级生产量指植物借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除去植物呼吸消耗部分剩余部分就是净初级生产量。
分析题图:放牧强度小于b时,植物净初级生产量都大于零,可推知放牧强度在这一范围内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的稳定性;放牧强度小于a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植物净初级生产量上升,可推知适度放牧可提高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
- 24 -
【详解】A、植物初级生产量等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错误;
B、植物净初级生产量包含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这部分能量包含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B错误;
C、由题图及分析可知,食草动物的适度采食能提高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C正确;
D、由题图及分析可知,合理放牧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AB。
【点睛】本题涉及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考查根据题图信息分析判断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0. RT-PCR是将RNA的逆转录(RT)和cDNA聚合酶链式扩增(PCR)相结合的技术。下列说法错误是( )
A. 该技术中遗传信息的流动途径是RNA→DNA→DNA
B. 该技术中需要逆转录酶、解旋酶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C. 该技术的前提是要以RNA全部碱基序列为模板设计并合成引物
D. 该技术可用来检测组织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水平或RNA病毒的含量
【答案】BC
【解析】
【分析】
据题干信息分析:进行RT-PCR时,RT-PCR是将RNA的逆转录(RT)和cDNA聚合酶链式扩增(PCR)相结合的技术,过程为mRNA→cDNA→DNA;除了在反应体系中加入RNA、逆转录酶、dNTP、缓冲溶液外,还必须加入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和引物。
【详解】A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技术包括从mRNA到cDNA的逆转录过程和从cDNA到DNA的扩增过程,故遗传信息的流动途径是RNA→DNA→DNA;该过程需要用到逆转录酶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无需用到解旋酶,A正确,B错误;
C、该技术中PCR扩增的为cDNA,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C错误;
D、RT-PCR 技术灵敏而且用途广泛,可用于检测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细胞中 RNA 病毒的含量和直 接克隆特定基因的 cDNA 序列,D正确。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研究发现,绿色植物中RuBP
- 24 -
羧化酶具有双重活性,催化如图甲所示的两个方向的反应,反应的相对速度取决于O2和CO2的相对浓度。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个主要末端产物。淀粉和蔗糖生物合成的两条途径会竞争共同底物磷酸丙糖(如图乙)。磷酸转运器将1分子磷酸丙糖运出叶绿体的同时,将1分子Pi运回叶绿体,是调控磷酸丙糖运输的关键结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的RuBP羧化酶参与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过程,它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在RuBP羧化酶催化下,C5与O2反应形成的C2进入线粒体放出CO2,称之为光呼吸。据图推断,O2与CO2比值__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时,利于光呼吸而不利于光合作用,理由是_________。请据此提出两条提高大棚蔬菜生产量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和________。
(3)分析图乙可知,在农业生产,上采取适量施加磷肥的措施,有利于提高水果的甜度,理由是_________。
【答案】 (1). 暗反应 (2). 不断消耗ATP和NADPH并固定CO2形成葡萄糖 (3). 高 (4). 高氧气浓度下在叶绿体中在Rubisco催化氧气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C2,C2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放出二氧化碳 (5). 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6). 适当降低氧气浓度 (7). 白天通过合作用磷酸丙糖促进了淀粉的形成;夜间将Pi运回叶绿体,有利于蔗糖的生成和积累
【解析】
【分析】
据图甲分析可知,在RuBP羧化酶催化下C5与氧气的反应生成二碳化合物进入线粒体,进而成为二氧化碳;在叶绿体中,CO2在RuBP羧化酶作用下与C5结合生成C3。
图乙中:磷酸转运器将1分子磷酸丙糖运出叶绿体的同时,将1分子Pi运回叶绿体。
【详解】(1)图甲CO2在RuBP羧化酶作用下与C5结合生成C3,对应图乙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其原理是一种不断消耗ATP和NADPH并固定CO2形成葡萄糖的循环反应。
(2)据图分析:在高氧气浓度下在叶绿体中在Rubisco催化氧气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C2,C2
- 24 -
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放出二氧化碳;故当O2与CO2比值高时,有利于光呼吸而不利于光合作用;据此推测,CO2浓度倍增可以使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原因是高浓度二氧化碳可减少Rubisco与氧气结合,减少光呼吸;此外也可适当降低O2浓度以提高光合作用。
(3)据图可知,适当施加磷肥,白天,光合作用磷酸丙糖促进了淀粉形成;晚上,光合作用停止,磷酸转运器将1分子磷酸丙糖运出叶绿体的同时,将1分子Pi运回叶绿体,有利于蔗糖的生成和积累,因此适当增加磷肥水果甜度高。
【点睛】本题结合生理过程图和曲线图,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甲中各过程及各物质的名称;掌握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因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2. 家兔的毛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决定,毛的长度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F、f和T、t决定,如下图所示。现以白色短毛雌兔与灰色短毛雄兔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得到的F1全为白色长毛兔,F1雌雄兔相互交配得到F2(不考虑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控制毛长度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考虑毛色与毛长度的遗传,则亲本中白色短毛家兔基因型为________,F2中雄家兔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______种,相应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2)若控制毛长度的基因F、f和T、t各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考虑毛色与毛长度的遗传,则家兔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____种,仅考虑毛长度,则与亲本不同的F2个体中,雌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三种基因型不同的纯合短毛家兔品系,请通过两次杂交实验筛选出双隐性的短毛家兔(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FFttXBXB (2). 6 (3). 长毛红毛雌兔:短毛红毛雌兔:长毛红毛雄兔:短毛红毛雄兔:长毛白毛雄兔: 短毛白毛雄兔=2:2:1:1:1:1 (4). 45 (5). (6). 纯合短毛家兔基因型为FFtt、ffTT、fftt,若将fftt分别与FFtt和ffTT杂交,后代均为短毛,无长毛出现,即将某一种基因型的短毛家兔与另外两种基因型杂交,后代均为短毛,无长毛出现,则该种短毛家兔为双隐性纯合的短毛家兔。
- 24 -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仅考虑毛长度,长毛的基因型可表示为F_T_,短毛的基因型可表示为F_tt、ffT_、fftt,白色短毛雌兔与灰色短毛雄兔做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白色长毛兔﹔家兔的毛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决定﹐据此可推导出白色短毛雌兔与灰色短毛雄兔的基因型分别为FFttXBXB和ffTTXbY。
【详解】⑴若控制毛长度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雌雄家兔相互交配得到F2,毛的长度比例为长毛:短毛=1∶1,毛色的比例为红毛雌兔∶红毛雄兔∶白毛雄兔=2:1:1,即长毛红毛雌兔:短毛红毛雌兔:长毛红毛雄兔:短毛红毛雄兔:长毛白毛雄兔: 短毛白毛雄兔=2:2:1:1:1:1。
⑵若控制毛长度的基因F、f和T、t各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考虑毛色与毛长度的遗传,毛长度的基因型有9种,毛色的基因型有5种,则家兔的基因型共有45种。仅考虑毛长度,则与亲本不同的F2个体中,F2长毛基因型为F_T_,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FFTT,雌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占。
(3)纯合短毛家兔基因型为FFtt、ffTT、fftt,若将fftt分别与FFtt和ffTT杂交,后代均为短毛,无长毛出现,即将某一种基因型的短毛家兔与另外两种基因型杂交,后代均为短毛,无长毛出现,则该种短毛家兔为双隐性纯合的短毛家兔。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及其相关计算。
23. 神经元细胞膜受到的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此强度称为兴奋阈值。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如果信号强度在阈值以上,则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表现为动作电位,阈值以下表现为膜振荡,类似于噪声信号,称为突触噪声。某科研团队利用8种神经元模型,模拟不同突触噪声输入,研究其对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第一组是在神经元上直接给予双斜坡电流刺激,第二组是在突触噪声输入(分三类:兴奋性突触输入、抑制性突触输入、混合性突触输入)情况下再给予双斜坡电流刺激,分别记录动作电位阈值和动作电位个数变化幅度并减去对应双斜坡电流刺激的幅度得出下图结果(增量)。分析回答问题:
- 24 -
(1)神经元细胞膜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填“单向传递”或“双向传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上述研究过程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第________________组。在图甲8种不同的神经元中,兴奋的动作电位阈值变化规律并不一致,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乙可知,在_________________情况下,动作电位的个数比第一组双斜坡电流刺激时要少。通过上述分析,由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由正 变负 (2). 钠离子内流 (3). 单向 (4). 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5). 第一组 (6). 不同的突触输入影响阈值 (7). 抑制性突触输入和混合性突触输入 (8). 抑制性突触输入抑制钠离子内流,进而影响动作电位产生
【解析】
【分析】
1、据题干信息:兴奋阈值是指神经元能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阈值以下产生突触噪声,阈值以上为动作电位。
2、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主要与钠离子内流有关,静息电位与钾离子外流有关。
【详解】(1)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故膜外的电位变化为由正变负;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Na+内流。
(2)兴奋在突触的传递特点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 24 -
(3)该实验目的为探究不同噪声输入对神经元兴奋的影响,故实验的自变量为噪声的种类,因变量为神经元的兴奋性,故实验的对照组为第一组(不施加噪音处理组);结合题干信息可推测:若信号强度在阈值以上,则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表现为动作电位,阈值以下表现为膜振荡,故图甲8种不同的神经元中,兴奋的动作电位阈值变化规律并不一致,可能是因为不同噪声处理的类型不同(有兴奋性、抑制性和混合性),而影响阈值变化。
(4)据图乙分析:抑制性突触输入和混合性突触输入时动作电位的个数均比第一组双斜坡电流刺激时要少;且混合性突触输入(混有兴奋性突触输入)增量较之有所升高,原因可能是抑制性突触输入抑制了钠离子内流,使动作电位产生受阻。
【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动作电位的产生和膜电位变化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试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透彻理解相关知识并能结合实验设计的原则做答是解题关键。
24.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和普及,棉田中的生物种群发生了重大变化。棉盲蝽替代了原来的棉铃虫成为棉田中的主要害虫,棉盲蝽具有喜温好湿的生活习性,发育过程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成虫善于飞行,有趋光性,以刺吸食芽、嫩叶及幼果。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在转基因棉田中插种葵花来防治棉育蝽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耕作方式
棉盲蝽数量(只)
棉盲蝽的天敌数量(只)
纯作的转基因抗虫棉田
743
349
插种葵花的转基因抗虫棉田
486
563
注:数据为6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30次调查的百株棉花累计发生总量。
(1)结合表中数据和种间关系分析,抗虫棉田中插种葵花可以防治棉盲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与纯作的转基因抗虫棉田相比,插种葵花的转基因棉田自我调节能力更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3)随着时间的推移,棉田中的生物种群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人类活动对该现象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X能够引起雄性棉盲蝽强烈的触角反应。该研究中涉及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___信息。请据此设计一种防治棉盲蝽的新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葵花对棉盲蝽及其天敌由显著的诱集效果 (2). 强 (3). 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更强 (4). 群落的演替 (5). 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6). 化学 (7). 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X诱杀雄虫来改变棉盲蝽的性别比例,降低其出生率,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
【解析】
- 24 -
【分析】
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发生了群落的演替。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1)结合表中数据和种间关系分析,抗虫棉田中插种葵花可以防治棉盲蝽的原因是葵花对棉盲蝽及其天敌由显著的诱集效果。
(2)与纯作的转基因抗虫棉田相比,插种葵花的转基因棉田自我调节能力更强,因为插种葵花的转基因棉田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就更强。
(3)随着时间的推移,棉田中的生物种群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人类活动对该现象的影响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研究发现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X能够引起雄性棉盲蝽强烈的触角反应。该研究中涉及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可以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X诱杀雄虫来改变棉盲蝽的性别比例,降低其出生率,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演替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稳定性。
25. 抗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拥有两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不仅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也能与T细胞表面抗原CD3结合,拓展了抗EGFR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范围。研究人员构建了含抗EGFR抗体基因和抗CD3抗体基因的表达载体,并转染Expi293细胞,表达双特异性抗体。回答下列问题:
(1)EGFR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受体,仅分布在正常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而不存于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中,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2)与普通抗体相比,抗EGFR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该种抗体的过程中,用到的不同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诱导方法为__________。
(3)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除了含有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外。还应包含___________,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用到的酶有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研究分离提纯的抗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的免疫效果,研究人员分别向等量的直肠癌细胞悬液中接种T细胞并添加不同抗体,置于37℃条件下培养24h,分别测定并计算活化的T细胞的比例及T细胞的杀伤率。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 24 -
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综合分析可知,抗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的免疫机理是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3). 灭活的病毒 (4). 启动子和终止子 (5).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6). 抗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能加速活化T细胞,增加T细胞的杀伤率,加速效果比单独使用单一抗体和两种抗体混合更高 (7). 抗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与T细胞表面抗原CD3结合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加速效应T细胞裂解肿瘤细胞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杭体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它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作为诊断试剂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它在多种人类疾病及动植物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杭体,在特定的组织中成像的枝术,可定位诊断肿瘤、心血管畸形等疾病。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
【详解】(1)EGFR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受体,仅分布在正常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而不存于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中,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与普通抗体相比,抗EGFR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制备该种抗体的过程中,用到的不同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诱导方法为灭活的病毒。
(3)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除了含有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外。还应包含启动子和终止子,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用到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4)抗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能加速活化T细胞,增加T细胞的杀伤率,加速效果比单独使用单一抗体和两种抗体混合更高;抗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的免疫机理是抗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与T细胞表面抗原CD3结合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加速效应T细胞裂解肿瘤细胞。
【点睛】本题涉及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知识。
- 24 -
- 24 -
相关文档
- 生物卷·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2021-09-2669页
- 2016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模拟生物2021-09-248页
-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卫冕联考2021-09-2413页
-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2021-09-2416页
- 【生物】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20202021-09-2427页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四川2021-09-2412页
-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2021-09-2421页
-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2021-09-249页
-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2021-09-1711页
- 山西省大同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2021-09-17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