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4.0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安徽省2020年名校高考冲刺模拟卷
理科综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会导致提取液颜色浅
B. 检测经蛋白酶处理后的样液中底物的有无可用双缩脲试剂
C.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操作是先充分搅拌再短暂保温、离心
D. 进行预实验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预实验的目的: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预实验也必须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
【详解】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会因为色素含量少而导致提取液颜色浅,A正确;
B、检测经蛋白酶处理后的样液中底物的有无不可用双缩脲试剂,因为经蛋白酶处理后的产物有多肽,还有加入的胃蛋白酶,即生成物和胃蛋白酶也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
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操作是先短暂保温,再充分搅拌、离心,C错误;
D、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D错误。
故选A。
2.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然后观察相应变化,相关结构关系如图甲所示,测得有关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15 -
A. 图甲中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
B. 图甲中细胞器③能首先观察到3H
C. 细胞核内可能出现3H标记
D. 图乙中c对应图甲中的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 细胞膜。
题图分析,图甲中①为游离的核糖体,②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③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图乙中a为内质网,b为细胞膜,c为高尔基体。
【详解】A、由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可知,图甲中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A正确;
B、图甲中细胞器①和②核糖体上能首先观察到3H,B错误;
C、细胞核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当3H标记的亮氨酸参与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中之后,会使细胞核出现3H标记,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图乙中c对应图甲中的④,D正确。
故选B。
3.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
- 15 -
),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中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嵌合体”产生的原因是细胞的分化不同步
B. “嵌合体”只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
C. “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
D. “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得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使得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
【详解】A、“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A错误;
B、二倍体的葡萄是2N=38,所以“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19条染色体的配子,B错误;
C、“嵌合体”不同的花(2N细胞和4N细胞)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C正确;
D、“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最少含有的染色体有38条,D错误。
故选C。
4.新冠肺炎是由COVID-19病毒(单链RNA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感染COVID-19病毒后,在内环境中会迅速增殖形成大量的病毒
B. 侵入人体内的COVID-19病毒会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C. 病毒为寄生生物,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
D. 当人体再次感染COVID-19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分泌抗体将其杀灭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 15 -
2.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悔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详解】A、人体感染COVID-19病毒后,在细胞中会迅速增殖形成大量的病毒,A错误;
B、侵入人体内的COVID-19病毒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会与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失去寄生场所的病毒被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而后会被吞噬、消灭,B错误;
C、病毒为胞内寄生生物,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C正确;
D、当人体再次感染COVID-19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会分泌出大量的抗体将其消灭,D错误。
故选C。
5.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如图所示,P点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该图可表示
A. 去掉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 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 水平放置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 水平放置后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和题干可知,虚线表示对植物牛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曲线上方是抑制植物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虚线下方是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浓度。
【详解】A、没去掉顶芽之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在虚线之上,去掉顶芽后,生长素浓度逐渐降低,抑制作用解除,进而促进生长,曲线在虚线之下,A正确;
- 15 -
B,在单侧光照下,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但是开始时生长素是促进植物生长,因此曲线应全部在虚线之下,B错误;
C、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不是下降,C错误;
D、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茎的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但在促进植物生长的范围内,曲线应全部在虚线之下,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两重性,分析题图明确曲线的含义是解题的突破口,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6.2020年2月12日,持续了整整210天的澳大利亚山火终于结束。统计结果显示,这场大火烧掉了400公顷的森林,当地植被焚烧严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失去负反馈调节,森林生态系统将不会保持稳定状态
B. 火灾后,该地区植被焚烧严重,将发生初生演替
C. 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其调节能力依然有限
D. 森林区域在火灾后,群落依旧有演替至森林阶段的潜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
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经历的时间漫长
经历的时间短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冰川泥、火山岩上的演替
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 15 -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稳定状态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的,因此,失去负反馈调节,森林生态系统将不会保持稳定状态,A正确;
B、火灾后,该地区植被尽管焚烧严重,发生的依然是次生演替,B错误;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尽管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其调节能力依然有限,C正确;
D、森林区域在火灾后,由于原有的气候条件、植被繁殖体等的存在,因此群落依旧有演替至森林阶段的潜力,D正确。
故选B。
7.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高温胁迫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温胁迫会造成自由基等氧化物积累,从而引起农作物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下表是高温胁迫对不同葡萄品种光能转化效率、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以及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葡萄品种
光能转化效率
气孔导度
胞间CO2浓度
常温
高温
常温
高温
常温
高温
早熟红无核
0.8113
0.6672
0.42
0.39
276.31
255.11
莫丽莎
0.8230
0.6229
0.38
0.25
284.45
314.25
宝石
0.8127
0.6032
0.41
0.28
296.32
269.74
请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高温胁迫会使三种葡萄品种的光能转化效率__________,其直接原因可能是自由基等氧化物破坏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从而影响了光反应的正常进行。
(2)表中三个葡萄品种中,光能转化效率受高温胁迫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_。
(3)据表分析,莫丽莎在高温胁迫下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选填“气孔限制”或“非气孔限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降低 (2). 光合色素 (3). 类囊体膜结构 (4). 酶的结构
- 15 -
(5). 早熟红无核 (6). 非气孔限制 (7). 气孔导度低于其他两组,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高于其他两组,说明高温破坏了光合色素或膜结构导致光反应降低,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解析】
【分析】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称最适温度;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酶促反应速率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详解】(1)分析表格中的结果可知,无论哪个品种,在高温条件下,光能转化效率都低于常温条件,即高温胁迫会使三种葡萄品种的光能转化效率降低,题中信息显示高温胁迫会造成自由基等氧化物积累,因此可推测,光能转化效率低的直接原因可能是自由基等氧化物破坏了光合色素、类囊体膜结构和酶的结构,从而影响了光反应的正常进行。
(2)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三个葡萄品种中,光能转化效率受高温胁迫影响最小的是早熟红无核,因其光能转化效率下降最少。
(3)据表分析,莫丽莎在高温胁迫下气孔导度低于其他两组,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高于其他两组,说明高温破坏了光合色素或膜结构导致光反应降低,进而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因此表现出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现象,据此可知,莫丽莎在高温胁迫下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限制引起,而是色素或膜结构被破坏所致。
【点睛】熟知温度对酶活性以及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并能从实验结果中获得正确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8.已知只有一条X染色体的果蝇为雄性,而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果蝇为雌性,果蝇的红眼(E)对粉色眼(e)为显性。现准备纯种红眼和粉色眼雌、雄果蝇各若干只,将红眼雌果蝇与粉色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F1自由交配得F2,F2中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粉色眼雄果蝇=2:1:1。分析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发现F2中出现了一只粉色眼雌果蝇,为探究该果蝇出现
- 15 -
原因,研究者取该果蝇体细胞制作了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发现其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则其性染色体组成应为________,该果蝇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控制E、e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ⅹ、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研究者将纯种红眼雄果蝇与正常的粉色眼雌果蝇进行杂交:
①若F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②若F1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让F1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得F2,F2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得F3,则F3的性状及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雌果蝇中e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
【答案】 (1).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 有丝分裂中 (3). XXY (4). F1中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5). 雄性全为粉色眼,雌性全为红眼 (6). 全为红眼 (7). 红眼雌果蝇:粉色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5:3:8 (8). 5/8
【解析】
【分析】
题意显示,将红眼雌果蝇与粉色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粉色眼为显性,F1自由交配得F2,F2中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粉色眼雄果蝇=2:1:1,显然子二代中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据此可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EXE、XeY,F1基因型为XEXe、XEY;F2基因型为XEXE、XEXe、XEY、XeY。
【详解】
(1)该对相对性状的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因此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因此研究者应该选取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发现其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则其性染色体组成应为XXY,由于F1的基因型为XEXe、XEY,因此该果蝇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F1中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产生了基因型为XeXe类型的卵细胞,然后与正常的精子完成受精发育形成的。
(3)①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E、e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则亲本基因型为XeXe、、XEY, F1雄性全为粉色眼,雌性全为红眼;
②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E、e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亲本基因型为XeXe、、XEYE,F1的基因型为XEXe、XeYE,即F1无论雌、雄全为红眼,若让F1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得F2,F2
- 15 -
的基因型为XEXe、XeXe、XEYE、Xe YE,该群体中卵细胞的种类及比例为XE∶Xe=1∶3,精子的种类与比例为XE∶Xe∶YE=1∶1∶2,列出棋盘可得出F3,则F3的性状及分离比为红眼雌果蝇:粉色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5:3:8 ,其中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EXE∶XEXe∶XeXe=1∶4∶3,可算出该雌蝇e的基因频率为10/16=5/8。
【点睛】熟知伴性遗传的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是判断基因位置的法宝,会用分离定律解答实际计算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9.下图为生物圈的碳循环,A、B、C、D表示生物,X代表一种气体,①~⑨表示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圈中,A、B、C、D共同形成了________,B是_________。
(2)过程⑧是指_______作用,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循环是以_________形式进行的。
(3)上图作为碳循环图解的不完整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B代表一个种群,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数量,第一次捕获80个,做上标记放回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12个,其中有标记的2个,如果该种群每个个体平均体重4 kg,则最少有A为___________kg方能维持生态平衡。
(5)如果该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能量输入长期大于输出,你认为②、③所示的过程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如果将图中C所代表的生物全部迁出,则B所代表的生物种类数将___________。
【答案】 (1). 群落 (2). 消费者 (3). 分解 (4). CO2(或二氧化碳) (5). 缺少表示呼吸作用的箭头 (6). 9600 (7). 越来越复杂 (8). 减少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分解者;①主要表示光合作用;②、③、④表示被捕食;⑤、⑥、⑦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物质或能量;⑧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⑨表示化石燃料燃烧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 15 -
【详解】(1)由分析可知,在生物圈中,A、B、C、D共同形成了生物群落,B是初级消费者。
(2)过程⑧是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把生物群落中含碳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进入无机环境中,生物群落中的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循环是以CO2(或二氧化碳)形式进行的。
(3)上图碳循环的图解中缺少表示呼吸作用的箭头。
(4)若图中B代表一个种群,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数量,第一次捕获80个,做上标记放回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12个,其中有标记的2个,则该种群数量为80×12÷2=480个,则该种群中储存的有机物为480×4=1920 kg,由于求最少需要A的质量,因此需要用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则最少需要A为1920÷20%=9600 kg。
(5)如果该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能量输入长期大于输出,则可推知该生态系统处于生长状态,意味着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即②、③所示的过程将越来越复杂。如果将图中C所代表的生物全部迁出,则B所代表的生物种类数会由于竞争加剧而减少。
【点睛】熟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以及其中的各个环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是最后一个小题。
10.某实验小组制作了蛙的坐骨神经离体标本并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a、b处有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_______电位(选填“正”或“负”),形成这种电位差的原因与________离子外流有关。
(2)局部电流在膜外由__________(选填“兴奋”或“未兴奋”,下同)部位流向__________部位,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 15 -
(3)如果将图甲中a、b两处的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若将a处电极置于d处膜外(bc=cd),b处电极位置不变,则刺激c处后,电流计__________偏转(选填“会”或“不会”)。
(4)图乙中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结构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
(5)图乙中兴奋只能由①传向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__________。
【答案】 (1). 正 (2). K+(或钾离子) (3). 未兴奋 (4). 兴奋 (5). 相反 (6). 不会 (7). 突触间隙 (8). 轴突 (9).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10). 胞吐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甲中表示神经纤维示意图,刺激图中c点兴奋会双向传导,向左首先传到b点,引起b点产生动作电位,此时由于a、b两点之间电位差的存在,电流计发生偏转,紧接着b点恢复静息电位,电流计恢复到初始状态,当兴奋传导到a点时,a点产生动作电位,此时a、b两点之间再次出现电位差,电流计进行第二次偏转,这次的偏转与上次偏转的方向相反,随之a点回复静息电位,电流恢复初始状态;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突触小泡;②表示突触间隙;③表示突触后膜;④表示轴突。
【详解】(1)静息状态时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侧为膜外,所以A测为正电位,B侧为负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是K+(或钾离子)离子外流形成的。
(2)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而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因此局部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流向兴奋部位。
(3)由分析可知,如果将图甲中a、b两处的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若将a处电极置于d处膜外,b处电极位置不变,则刺激c处后,由于(bc=cd)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会使得b、d两处同时产生动作电位,即两点之间不会形成电位差,因此电流计不会发生偏转。
(4)由分析可知,图乙中结构②为突触间隙,结构④的名称是表示轴突
(5)图乙表示突触的结构,其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后,会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传递,即只能由图中的由①传向②。
【点睛】熟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别图中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及其功能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 15 -
11.胡萝卜是伞形科的两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营养丰富且老少皆宜,成为了人们餐桌上一种重要的食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胡萝卜可生吃,可炖煮,还可以制作成泡菜,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因此食用前需要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而避免中毒,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制作泡菜时,若泡菜坛未密封好,则会因杂菌污染而导致制作失败,为探明导致泡菜制作失败的微生物种类,实验小组将被污染的泡菜液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常用于统计活菌数目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微生物数目的方法除利用菌落进行活菌计数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法。
(2)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天然胡萝卜素具有使癌细胞恢复成正常细胞的功能,根据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常采用____________法提取胡萝卜素。
(3)芫荽,又名香菜,也是伞形科的一种常见食材,香菜之所以具有香气,是因为其含有挥发性精油,精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同精油的制备过程不同,这与其原料的性质等有关,柚皮在水中蒸馏时容易焦糊,宜采用_____________法提取柚皮精油;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常选择______________法进行提取。
【答案】 (1). 比色法 (2). 稀释涂布平板法 (3).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只是一个菌落 (4). 显微镜直接技术 (5). 萃取 (6). 压榨 (7). 水蒸气蒸馏
【解析】
【分析】
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工业上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从植物中提取;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此外,还需要考虑萃取效率、对人的毒性、是否易燃、有机溶剂是否能从产品中完全除去、会不会影响产品质量等问题。
【详解】(1)常用比色法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只是一个菌落,故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低。统计微生物数目的方法除利用菌落进行活菌计数外,还有显微直接计数。
- 15 -
(2)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常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
(3)柚皮在水中蒸馏时容易焦糊,宜采用压榨法提取柚皮精油;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常选择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
【点睛】提取胡萝卜素常用萃取法;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常用压榨法;玫瑰精油常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 波尔山羊被称为世界“肉用山羊之王”,某公司通过胚胎工程技术能快速繁殖大量波尔山羊。回答下列问题:
(1)山羊体外受精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用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处理方法促进其排卵,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精子获能处理通常采用培养法和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早期胚胎时,所用培养液的成分比较复杂,除了一些___________类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不同胚胎移植时间一般不同,山羊一般要培养到___________阶段才能进行移植。,
(3)为了使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保持一致,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 (2). 促性腺激素 (3). 化学诱导法 (4). 无机盐和有机盐 (5). 桑椹胚阶段或囊胚阶段 (6). 对供体和受体母畜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7). 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
【解析】
【分析】
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
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供体和受体是同一物种。并用性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
②配种或人工授精。
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制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也叫冲卵)。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棋或胚囊胚阶段。直接向受体移植或放入-196℃的液氮中保存。
- 15 -
④对胚胎进行移植。
⑤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
【详解】(1)山羊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以及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用促性腺激素处理方法促进其排卵,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精子获能处理通常采用培养法和化学诱导法,化学诱导法即将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中获能。
(2)培养早期胚胎时,所用培养液除了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不同胚胎移植时间一般不同,山羊一般要培养到桑樵胚阶段或囊胚阶段才能进行移植。
(3)为了使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保持一致,处理方法是对供体和受体母畜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4)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外受精的具体过程;识记核移植的过程及相关应用;识记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 15 -
- 15 -
相关文档
-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2021-09-2612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2021-09-2628页
- 安徽省定远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2021-09-268页
-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2021-09-2612页
- 【生物】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2021-09-2616页
- 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42021-09-269页
- 安徽省太和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9-2610页
-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2021-09-266页
-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2021-09-2614页
-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2019-2020学2021-09-2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