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MB
  • 2021-09-26 发布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必修2第6单元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认识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所应具备的特征(生命观念)‎ ‎2.总结细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科学思维)‎ ‎3.分析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科学探究)‎ ‎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类型 ‎  特点 类型  ‎ 菌落 荚膜 毒性 S型 光滑 有 有 R型 粗糙 无 无 ‎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①②对比,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S型细菌有毒性。‎ ‎(2)实验②③对比,说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无毒性。‎ ‎(3)实验②③④对比,说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4)结论: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①②分别说明荚膜多糖、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 ‎(2)实验③④说明DNA有转化作用,DNA的水解产物没有转化作用。‎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提示]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是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 ‎2.从格里菲思的第④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型活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而来的。(×)‎ ‎[提示] S型活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 ‎3.从格里菲思实验中的第④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细菌而无R菌细菌。(×)‎ ‎[提示] 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 ‎4.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 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5.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项目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培养细菌 在小鼠体内 体外培养基 实验对照 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 S型细菌各组成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 巧妙构思 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 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地、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实验结论 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联系 ‎(1)所用材料相同 ‎(2)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 ‎(3)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S型细菌的DNA中加DNA酶”实验组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起对照作用。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结果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说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排除脱氧核苷酸的作用。‎ ‎2.请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利用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等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提示] 实验思路:①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物质分离,‎ 分别得到蛋白质和DNA。②将分离得到的S型细菌蛋白质和DNA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入甲、乙两组小鼠体内,观察两组小鼠的生活情况。实验结果及结论: 甲组小鼠不死亡,乙组小鼠死亡,并在乙组小鼠体内发现活的S型细菌,则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2019·衡水中学五调)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1:R型细菌+小鼠→存活 实验2:S型细菌+小鼠→死亡 实验3:S型细菌+加热+小鼠→存活 实验4:S型细菌+加热+R型细菌+小鼠→死亡 A.实验1为空白对照组,实验2、3和4均为实验组 B.能从实验2和实验4中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和R型活细菌 C.该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的DNA可在R型活细菌内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 D.对比实验2、3的结果,说明加热能使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失去毒性 D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四组实验相互对照,均为实验组,A项错误;实验2中小鼠体内只存在S型细菌,B项错误;该实验只能证明转化因子的存在,但不能证明其化学成分,C项错误。]‎ ‎2.(2019·太原模拟)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由表可知(  )‎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细菌的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①‎ R型 蛋白质 R型 ‎②‎ R型 荚膜多糖 R型 ‎③‎ R型 DNA R型、S型 ‎④‎ R型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第①②组实验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无关,A、B项错误;第③组实验说明DNA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有关,第④组实验说明DNA被水解后的产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C项正确;①~④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项错误。]‎ ‎ 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的两个易错点 ‎(1)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2)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一小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 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拓展 ‎3.(2019·山东德州第一次月考)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R型细菌内DNA发生了重组 B.曲线ab段,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相应抗体 C.曲线bc段,绝大多数的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 D.cd段上升的原因可能是S型细菌降低了小鼠的免疫能力 C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使R型细菌内DNA发生了重组,A正确;曲线ab段上升的原因是小鼠的体内还没有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细菌的抗体,因而R型细菌能进行大量繁殖,B 正确;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一部分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消灭,且只有少数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C错误;从曲线中看出,可能是S型细菌数量逐渐上升,可能是S型细菌降低了小鼠的免疫能力,从而导致cd段R型细菌的数量上升,D正确。]‎ ‎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1)T2噬菌体的结构 ‎(2)T2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 增殖需要的条件 内容 模板 T2噬菌体的DNA 合成T2噬菌体DNA的原料 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合成T2噬菌体蛋白质 原料 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场所 大肠杆菌的核糖体 ‎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实验过程和结果 ‎4.实验结果分析 组别 现象 分析原因 ‎35S标记T2噬菌体→细菌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 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沉淀物放射性低 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32P标记T2噬菌体→细菌 沉淀物放射性很高 DNA进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 上清液放射性低 ‎(1)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T2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2)保温时间过长,T2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T2噬菌体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具有说服力。(×)‎ ‎[提示]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2.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为①②。(√)‎ ‎3.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提示]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而不是培养噬菌体,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5.用1个含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35S。(×)‎ ‎[提示] 子代噬菌体都不含35S。‎ ‎6.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提示] 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比较项目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设计思路 设法将DNA和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 处理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殊元素 直接分离法:分离S型细菌的多种组成物质,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检测结果的方式 检测放射性位置 观察菌落类型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1.在生物实验设计中,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在证明哪类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艾弗里和赫尔希选用细菌或病毒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什么?‎ ‎[提示] 实验材料的优点是①个体小、结构简单;②繁殖快。‎ ‎2.结合教材两大经典实验,尝试总结作为遗传物质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 (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使得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的过程。‎ ‎(3)具有储存大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能遗传给后代。‎ 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2019·云南曲靖一中模拟)如图是用32P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用32P标记噬菌体―→―→③搅拌、离心―→ A.过程①32P标记的是噬菌体外壳的磷脂分子和内部的DNA分子 B.过程②应短时保温,有利于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 C.过程③离心的目的是析出噬菌体外壳,使被感染的大肠杆菌沉淀 ‎ D.过程④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说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C [过程①32P标记的是噬菌体内部的DNA分子,A项错误;过程②应短时保温的目的是让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B项错误;过程③离心的目的是析出噬菌体颗粒,使被感染的大肠杆菌沉淀 ,C项正确;过程④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说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细胞中,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放射性,才能说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D项错误。]‎ ‎2.(2019·潍坊市一模)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标记蛋白质和DNA时,可用含35S和32P的合成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 B.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有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所致 C.该实验的结果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D.该实验还可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细菌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 B [标记蛋白质和DNA时,应先用含35S和32P的合成培养基标记细菌,再用含35S和32P标记的细菌侵染噬菌体,A项错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有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造成的,B项正确;该实验的结果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也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项错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控制的,D项错误。]‎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拓展考查 ‎3.(2019·佛山模拟)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感染后2、4、6、8、10 min时向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3H-尿嘧啶,培养适宜时间后,粉碎大肠杆菌分离得到RNA,并分别与热变性后的含T2噬菌体DNA的单链组、含大肠杆菌DNA的单链组混合杂交,检测两组的放射性强度并把结果绘制成曲线,两组杂交后的结果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b、a      B.c、d C.d、c D.a、b D [分析题意可知,大肠杆菌感染T2噬菌体后,其内T2噬菌体的DNA上基因表达强烈,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粉碎大肠杆菌分离得到的RNA中放射性越强;而大肠杆菌的基因表达反而会越来越弱。因此两组杂交后的结果为T2噬菌体组杂交带放射性比例逐渐上升最后达到饱和,对应曲线a;大肠杆菌组杂交带放射性比例呈下降趋势,对应曲线b。]‎ ‎4.(2017·全国卷Ⅰ)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 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解析] 考查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该实验的目的是鉴定一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要求使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DNA和RNA的元素组成相同,都含有C、H、O、N、P,因此只标记化学元素是不可行的,而DNA和RNA的不同之处在于含氮碱基不同,因此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和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看病毒的增殖是利用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来合成DNA,还是利用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来合成RNA。‎ ‎[答案] (1)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则该新病毒为RNA病毒;反之,则为DNA病毒。‎ ‎ RNA也是遗传物质 ‎1.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叶细胞的实验 ‎①实验过程及现象 ‎②实验结论 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2)病毒重建及其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 ‎①实验过程及结果 ‎②结果分析与结论:重组病毒所繁殖的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RNA的病毒类型。‎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原因: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生物的遗传物质[连线]‎ ‎ ‎ ‎[提示]  ‎ ‎1.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提示] 病毒的核酸也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3.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 ‎4.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提示]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5.小麦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提示] 小麦的遗传物质是DNA。‎ 探索“遗传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1)探究思路 ‎①若探究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设法将该物质分开,单独看作用。‎ ‎②若探究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利用酶的专一性。‎ ‎(2)4种方法 ‎1.归纳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生物类型 病毒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体内核酸种类 DNA或RNA DNA和RNA DNA和RNA 体内碱基种类 ‎4种 ‎5种 ‎5种 体内核苷酸种类 ‎4种 ‎8种 ‎8种 遗传物质 DNA或RNA DNA DNA 实例 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 乳酸菌、蓝藻 玉米、小麦、人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提示] 细胞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对整个生物界来说,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 考查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叶实验 ‎1.继发现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之后,科学家们又将目光转向部分不含DNA的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就是其中的一种,它能使烟草叶片出现花叶病斑,如图所示为相关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本实验能够证明极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图中用X溶液处理TMV的目的是将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离 C.组成RNA的化学元素为C、H、O、N、P D.该实验能够说明蛋白质不是TMV的遗传物质 A [本实验只能证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A项错误;为探究病毒的遗传物质类型,需进行图示操作,即使用X溶液将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离,分别研究两者的作用,B项正确;组成RNA的元素包括C、H、O、N、P,C项正确;该实验能够说明蛋白质不是TMV的遗传物质,D项正确。]‎ ‎2.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实验编号 病斑类型 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 ‎①‎ a型TMV感染植物 a型 a型 ‎②‎ b型TMV感染植物 b型 b型 ‎③‎ 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b型 a型 ‎④‎ 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a型 a型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C [因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决定病毒类型和病斑类型的是RNA,而不是蛋白质。③中的RNA是b型TMV的,分离出的病毒类型就应该是b型。]‎ 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 ‎3.(2019·郑州模拟)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其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是RNA B.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也是DNA 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D.在生物界中,只有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A [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其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存在于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正确;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C正确;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D正确。]‎ ‎ 提取和鉴定DNA(实验)‎ ‎1.实验原理 ‎(1)DNA与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溶解规律 ‎2 mol·L-1‎ NaCl溶液 ‎0.14 mol·L-1‎ NaCl溶液 DNA 溶解 析出 蛋白质 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从2 mol/L逐渐降低的过程中,溶解度逐渐增大 部分发生盐析沉淀 溶解 ‎(2)DNA不溶于冷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分离。‎ ‎(3)DNA+二苯胺蓝色。‎ ‎2.实验流程 材料的选取: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 ‎ ↓‎ 破碎细胞(以鸡血为例):鸡血细胞→加蒸馏水→用玻璃棒 搅拌→用纱布过滤→收集滤液 ‎  ↓‎ 去除杂质: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 ‎ 不同,通过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去除杂质 ‎ ↓‎ DNA的析出: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 ‎ 相等的、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 ↓‎ DNA的鉴定:在溶有DNA的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混合 ‎ 均匀后将试管在沸水中加热5 min,溶液变成 ‎ 蓝色 ‎1.材料的选取: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 ‎2.破碎细胞 ‎(1)动物的红细胞,吸水破裂。‎ ‎(2)植物细胞:加入洗涤剂、食盐后研磨。‎ ‎3.除去杂质的方法 ‎(1)方法一: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调节NaCl溶液的浓度除去溶于和不溶于NaCl溶液中的杂质。‎ ‎(2)方法二:利用DNA对酶的耐受性,直接在滤液中加入嫩肉粉,反应10~15 min,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而不会破坏DNA。‎ ‎(3)方法三:利用DNA对高温的耐受性,将滤液放在60~75 ℃的恒温水浴箱中保温10~15 min,使蛋白质变性沉淀而DNA分子还未变性。‎ ‎4.DNA的析出 向处理后的滤液中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酒精溶液(体积分数为95%),静置2~3 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卷起丝状物。‎ ‎5.DNA的鉴定 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变成蓝色。‎ ‎6.实验时注意问题 ‎(1)实验过程两次用到蒸馏水的目的不同 第一次的目的是使成熟的鸡血细胞涨破释放出DNA,第二次的目的是稀释NaCl溶液,使DNA从溶液中析出。‎ ‎(2)获取较纯的DNA的关键 ‎①充分搅拌鸡血细胞液(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以便使细胞膜和核膜破裂。‎ ‎②沉淀DNA时必须用冷酒精(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至少在5 ℃以下存放24 h)。‎ ‎1.如图中能反映DNA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之间关系的是(  )‎ ‎ ‎ C [依据DNA粗提取的原理,在NaCl的浓度为0.14 mol/L时DNA分子的溶解度最小,利于DNA分子的析出,浓度过大或过小,DNA分子的溶解度都会增大。]‎ ‎2.(2015·江苏高考改编)图甲、乙分别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图甲、乙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相同 B.图甲中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 C.图乙中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 D.在图甲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 A [图甲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其中的核物质,图乙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使DNA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DNA;由于DNA溶于水,所以图甲中完成过滤后DNA存在于滤液中,需保留滤液;图乙中DNA析出,则过滤后弃去滤液,保留黏稠物;在图甲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可将蛋白质水解,有利于去除杂质。]‎ ‎1.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 1.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2.艾弗里实验的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2.加热并没有使DNA完全失去活性: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 ‎3.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能被转化,只是小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转化效率与DNA纯度有关,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 ‎4.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致死,而是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可使小鼠致死。‎ 且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S,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的实验思路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生理作用。‎ ‎5.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真题体验| 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1.(2019·海南高考)下列实验及结果中,能作为直接证据说明“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A.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为红花,F2中红花∶白花=3∶1‎ B.病毒甲的RNA与病毒乙的蛋白质混合后感染烟草只能得到病毒甲 C.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可分离出S型活菌 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外壳蛋白,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B [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为红花,F2中红花∶白花=3∶1,属于性状分离现象,不能说明RNA是遗传物质,A错误;病毒甲的RNA与病毒乙的蛋白质混合后感染烟草只能得到病毒甲,说明病毒甲的RNA是遗传物质,B正确;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可分离出S型活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不能说明RNA是遗传物质,C错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外壳蛋白,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不到放射性,说明蛋白质未进入大肠杆菌,不能证明R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2.(2019·江苏高考)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C [蛋白质和DNA都含有N,所以不能用15N代替32P标记DNA,A错误;噬菌体外壳蛋白是由噬菌体体内控制噬菌体外壳蛋白合成的相关基因编码的,B错误;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DNA,C正确;该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3.(2018·浙江高考)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 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 A的RNA和TMV 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RNA是TMV A的遗传物质 D [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新链合成过程中的原料由细菌提供,故只有少部分子代噬菌体具有放射性,A错误;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错误;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做S型菌的蛋白质能否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实验,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 A的RNA和TMV B的蛋白质混合后感染烟草,所繁殖的病毒类型为A型,说明RNA是TMV A的遗传物质,D正确。]‎ ‎4.(2017·全国卷Ⅱ)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C [T2噬菌体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中,并在其细胞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T2噬菌体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进入宿主细胞内部,在宿主细胞内,T2噬菌体以自身DNA为模板,以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含32P的脱氧核苷酸等)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因此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含的核酸是RNA,T2噬菌体所含的核酸是DNA,故两者的核酸类型不同,增殖过程不完全相同,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