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0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9讲 人类与环境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1.生态系统的稳态
a
5.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b
2.稳态的调节
b
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
a
3.生物圈的概念和功能
a
7.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
b
4.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a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1.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现出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
2.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3.稳态的调节:反馈调节。
(1)负反馈: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结果: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2)正反馈: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结果: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4.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
(1)破坏原因:外来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本身就会受到损害。
(2)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对生产生活的启示:人类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要特别注意生态效益和生态后果。
(1)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3)生物多样性高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必修3 P116图6-14改编)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子种群数量和植物种群数量之间的反馈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兔子种群和植物种群数量的这种调节属于______调节,它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的基础。
(2)这种调节对生态系统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兔子以植物为食,植物增加,兔子食物增加,兔子数量增多,从而引起兔子食物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
答案:(1)负反馈 自我调节 (2)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稳定
1.对生态系统稳态的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变化如图所示: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
(3)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这种自我调节主要是依靠群落内部种间关系及种内关系来实现的。
2.生态系统反馈调节类型比较
调节方式
比较内容
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
作用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使生态系统偏离稳态
结果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
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况加剧
[题组冲关]
1.(2017·浙江11月选考)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
A.沙漠 B.苔原
C.草原 D.热带雨林
答案:D
2.(2020·丽水调研)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属于正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
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
解析:选B。在早期,当藻类大量繁殖时,水蚤因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随后藻类会减少,体现了负反馈调节的特点。而到后期,排入污水后,水蚤大量死亡,加重了污染,这说明污染超出了负反馈调节的能力,生态系统崩溃。
人类与环境
1.生物圈
(1)概念:地球有生物存在的部分,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
(2)范围:最高可达到离地面10 000 m处或更高,称为副生物圈带,主要生命形式是细菌和真菌孢子,最低可达到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和深海地壳的热裂口。
(3)特点:生物圈内生物的DNA、RNA、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结构相似。
2.全球人口动态
(1)人口变化规律
①古代:人口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
②近代:世界人口开始激增,类似于指数增长。
(2)发展:据乐观预测,世界人口在达到大约110亿时才会稳定下来。
(3)限制因素:地球资源、食物的生产都是有限的。
(4)采取措施: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最终使全球人口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
3.全球性环境问题
问题
原因
危害
措施
温室
效应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浓度升高
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等
开发新能源,减少CO2的排放量,大力植树造林
臭氧
减少
人类使用的氟利昂逸散到大气圈,通过化学反应使臭氧量减少
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农作物产量减少,水产品损失,
限制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保护臭氧层
人体免疫功能减退等
酸雨
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而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成酸性产物
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伤害陆地植物,破坏土壤肥力,腐蚀金属、建筑物等
限制SO2和NOx的排放量,或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去掉
水体
污染
人类向水体中排放大量污染物
全球河流受到普遍污染,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环境
严格控制污染源、发展生产工艺无害化、工业用水封闭化、无水造纸法、无水印染法、建立污水处理厂等
生物
多样
性下
降
人类的大肆猎杀
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在内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1)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4)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5)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必修3 P133简答题改编)如图表示某流速缓慢的河段,其中生长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及水草、虾、鲫鱼、草鱼、黑鱼(肉食性鱼类)等。因附近工厂和居民在A、B、C排污口向河段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排污口下游2、3、4河段水体受污染,其中氮、磷、镉等元素超标。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重金属镉通过________逐级积累和浓缩,在黑鱼体内高度富集,这种现象叫________。
(2)排污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就会受到损害,如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会导致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使水中缺少________,从而使鱼类大量死亡,
此时将引发生态系统的________调节,水质进一步恶化。
(3)有关部门对该河流进行集中治理,从提高河流净化能力及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宜采取的一项措施是________。
A.污水先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直接在河道构建污水处理体系
C.建造有水生植物栽培的人工浮岛
D.用块石浆砌或水泥浇灌硬化河岸
(4)通过合理的综合整治,若受污河段的生态系统能够逐渐恢复稳态,则恢复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号河段。
解析:(1)生物放大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的过程。(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排污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受到损害,如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会导致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使水中缺少氧气,从而使鱼类大量死亡,水质进一步恶化,此为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3)对该河流进行治理,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有封闭排污口、污水集中处理、河床清淤、建造人工浮岛等,用块石浆砌或水泥浇灌硬化河岸会降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4)受污河段只有2、3、4段,其中2号调查段污染最小,恢复速度最快
答案:(1)食物链 生物放大 (2)自我调节 氧气
正反馈 (3)D (4)2
考法1 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题组冲关]
1.下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纳量降低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解析:选B。从题图所示看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新的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的环境容纳量小,B错误。
2.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
B.产生曲线b与曲线a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
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
解析:选C。因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逻辑斯谛增长,即图中的曲线b,A正确;曲线a(指数增长)和b(逻辑斯谛增长)的差别就在于环境阻力不同,B正确;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使K值下降,C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会继续增长而超过K值,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快会降到K值以下,D正确。
考法2 全球性污染问题
(1)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
(2)水污染及其净化
[题组冲关]
3.(2020·浙江1月选考)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B.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
答案:B
4.(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变暖可减缓永冻土融化
C.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D.大气中CO2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选A。植树造林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永冻土融化,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C错误;大气中CO2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D错误。
5.(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答案:B
考法3 保护生物多样性
(1)多样性原因分析
(2)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①栖息地的丧失。②人们的乱捕滥猎和过度开发。③外来物种的入侵。④环境污染。
[题组冲关]
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细胞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是一些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C.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
D.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解析:选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生物多样性是一些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B正确;物种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基因不同,所以每个物种的基因库都是独一无二的,C正确;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故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D正确。
7.(2020·绍兴检测)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解析:选C。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会导致侵入地或引种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不能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对危害农、林、牧业的害虫或鼠类,从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出发,应加强灭害工作,但不应彻底消灭,而是把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属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之一,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是为了增强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目的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
(1)调查目的
①采集一个淡水区域的水样,进行实验测定,作出水体是否受到污染的调查结论。
②关注水体污染状况,提出改良水质的建议。
(2)实验原理
水质是水体质量的简称。它标志着水体的物理(如色度、浊度、臭味等)、化学(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的特性及其组成的状况。水质状况可通过水质测定仪测定。
(3)方法步骤
步骤
内容
注意事项
采集水样
↓
制定计划
↓
作出预测
↓
完成实验
↓
得出结论
↓
提出建议
以班级为单位,在村镇、社区或学校附近,选定要调查的淡水区域
①尽可能多地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水样;
②注意观察水样采集地附近的动植物及周边环境
测量的项目可以包括温度、pH、硝酸盐、磷酸盐、溶解氧、悬浮颗粒、不溶性颗粒、细菌含量及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
①要注意填写实验记录表;
②分小组进行,注意小组间的分工和协作
根据采集与观察水样,预测水体是否受到污染,说明理由
要结合有关理论知识说明
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要注意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
分析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是否与预测一致,得出调查结论
要综合分析实验中的各项数据
对已受到污染的水体,小组讨论后提出改良水体的方案,并在班级进行集中讨论
提出的改良水体的方案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很多池塘常出现突然变绿并导致鱼类死亡、水质变坏变臭的现象。发生该现象的地区常有化肥或去污剂被排放到溪流中,然后又进入池塘或湖泊。请设计实验探究化肥和去污剂是否是引起池水突然变绿的原因。
供选实验材料:裸藻培养液(含少量裸藻)、滴管、酵母菌培养物、试管及试管塞、试管架、玻璃标记笔、陈化肥水、陈自来水、去污剂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等。
(1)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标号为A、B、C,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各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振荡摇动试管多次进行观察。
④各管置于相同的适宜光照下,每隔一定时间重复③过程。
(3)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陈化肥水和去污剂水不是引起水质突然变绿的原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陈化肥水和去污剂水都是引起水突然变绿的原因
(2)①装入等量的陈自来水、去污剂水、陈化肥水
②等量的裸藻培养液(1~2滴)
(3)①3支试管的裸藻都只有少量的增长,水质稍有变绿
②A试管的裸藻有少量增长,水质稍有变绿,而B、C两试管中的裸藻大量增殖,水质明显变绿 陈化肥水和去污剂水都是引起水质突然变绿的原因
1.(2020·温州模拟)人口恶性膨胀,导致能源、粮食以及生态危机,所以人类的唯一出路是( )
A.开荒种地 B.降低人口出生率
C.发动战争 D.围湖造田
答案:B
2.(2017·浙江11月选考)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防治措施的是( )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建立污水处理厂
C.禁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 D.给汽车安装排气净化装置
答案:D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往往就越低
C.在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中,生态缸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解析:选C。即便是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持稳态也需要太阳能的输入;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往往就越高;人工生态瓶的稳定性比较弱,阳光过强会晒死植物及一些小动物,因此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就是要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
4.(2020·宁波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解析:选B。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5.(2020·浙江义乌高三期末)十九大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响应这一号召,2017年洞庭湖环境保护行动全面展开:全境砍伐欧美黑杨、拆除外湖砂石场、拆除湖洲内的钢制矮围、清退外湖珍珠养殖场、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等一系列措施。根据以上措施及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
C.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现象
解析:选A。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B正确;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通过它的作用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稳定,负反馈调节是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正确;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时,由于投入的饲料及珍珠贝的排泄物等因素会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中N、P的含量增加,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起水华现象,D正确。
6.2020·浙江1月选考)某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以森林群落为主体,对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森林群落中所生存的众多生物种群相互之间组成了复杂的________,因而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该森林群落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的外貌变化,即群落的________明显,这也是群落________结构的一种表现。
(2)在森林群落中,大气CO2的含量通常存在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这与植物的________直接相关。CO2可在大气圈和________的界面上进行交换而保持相对平衡。通常情况下,没有被消费者利用的有机物中的碳,大部分是在生物死亡后通过________作用而重返大气。
(3)在该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区,通过采用农业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发展立体养殖,调整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答案:(1)食物网 季相 时间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水圈 分解者的降解
(3)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
1.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3。下列叙述中,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是( )
A.人口的持续增长 B.加快城市化进程
C.退耕还林还草 D.立法保护基本农田
解析:选D。人均耕地的减少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剧增和耕地的破坏,所以要保护耕地,需立法保护基本农田。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共组织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关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增加
C.淡水资源的危机将日趋严重
D.促进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解析:选D。我国人口增长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增加,淡水资源的危机将日趋严重,增加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难度,A、B、C正确,D错误。
3.人类的下列活动中,不会引起水体污染的是( )
A.生活污水大量流入河道 B.化工废水大量排入湖泊
C.原油大量泄漏进入海洋 D.植树造林、退耕还湖
解析:选D。生活污水和化工废水的排放、原油泄漏等都会引起水体污染;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则有利于改善环境,D错误。
4.要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减少分解者的数目 B.增加食物网中的生物种类
C.改变环境中的湿度 D.减少消费者的数目
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调节依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来相互调节,所以增加食物关系的复杂程度是最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5.(2020·浙江黄岩选考模拟)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
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
解析:选A。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6.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19年中文口号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中含有的少量重金属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B.臭氧层能吸收多种射线,对人类和其他生物起保护作用
C.二氧化碳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热平衡,导致全球变暖
D.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选A。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害,酸雨中含有的少量重金属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A错误;臭氧层能吸收多种射线,特别是紫外线,对人类和其他生物起保护作用,B正确;二氧化碳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热平衡,打破生物圈的碳平衡,导致全球变暖,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7.生活废物中常有生活污水、洗涤剂、生活垃圾、塑料袋等,对其处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入河流的污水含有机物多,会引起水质富养化
B.洗涤剂帮助杀死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利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
C.生活垃圾是土地污染的主因,且有机物降解时还会吸引害虫传播疾病
D.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制品不易降解,对环境污染较严重,应减少使用
解析:选B。污水处理过程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其中微生物主要是腐生性细菌和真菌。因此,B选项不利于污水处理。
8.(2020·浙江杭州十校联考)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了很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经验。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B.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
C.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关系
解析:选D。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不会因食物链的延长而提高,A项错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释放过量CO2,是形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B项错误;引进外来物种,如果导致生物入侵则会造成引入地生物多样性锐减,C项错误;人口的过度增长导致资源被过度利用和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项正确。
9.(2020·浙江金华六校期末)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点3附近需氧型微生物活动旺盛
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
C.地点3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稳定性
解析:选C。地点3溶氧量最少,说明污染最严重,A正确;水中溶氧量从地点2减少,说明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B正确;地点3溶解氧减少主要是由于水中有机物较多,好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增多引起的,C错误;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具有稳定性,D正确。
10.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B.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的物种灭绝不会影响人类的发展
C.目前人类通过保护和治理水体,水污染的问题已经解决
D.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
解析:选A。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A正确;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即使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的物种灭绝也会影响人类的发展,B错误;目前人类通过保护和治理水体,水污染的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没有彻底解决,C错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D错误。
11.(2020·浙江海宁高三月考)在水库的上游,政府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流经该湿地的总能量是该湿地中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B.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D.从废弃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解析:选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的能量;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芦苇等植物吸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依靠负反馈调节来维持,而不是正反馈;废弃的农田保留了土壤条件,所以发生演替为次生演替。
12.科学工作者对引起某水库水华的有害藻类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并绘制了如下图曲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氮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
B.磷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
C.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大于氮
D.硅藻的繁殖与温度和溶氧量无关
解析:选C。图中磷浓度为0.05 mg/L曲线数据显示,当氮浓度大于1 mg/L时,随着氮浓度的增加硅藻生物量下降,A错误;当氮浓度为1 mg/L,磷浓度为0.05 mg/L时硅藻生物量大于磷浓度为0.08 mg/L时硅藻生物量,B错误;当磷浓度为0.1 mg/L,氮浓度从0.5 mg/L 增加到2 mg/L,增加了4倍,而硅藻生物量从106增加到107,增加了10倍,但是当氮浓度为2 mg/L时,磷浓度从0.01 mg/L增加到0.1 mg/L,增加了10倍,而硅藻生物量从105增加到107,增加了100倍,且实验中的磷含量远远低于氮的含量,可见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大于氮,C正确;硅藻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其繁殖时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其有氧呼吸的进行也与溶氧量有关,D错误。